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发布信息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全国原创小品剧本创作大赛
小品创作室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代写公司年会小品剧本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影视资讯 > 编剧资讯 > 徐棻无奈成编剧从小的志愿是当演员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影视资讯-编剧资讯   会员:sssss80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3/10/5 9:27:18     最新修改:2013/10/5 9:27:18     来源:本站原创 
《徐棻无奈成编剧从小的志愿是当演员》
上传者:徐棻
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二人转剧本。电话:13979226936 联系QQ:652117037
新闻资讯
 
    徐棻最大的乐趣是写作。 徐棻和张羽军演出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 1953年,徐棻在朝鲜身着演出服。 徐棻全家福。 80岁的徐棻有时顽皮得像个孩子。 这位“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仅改革开放后就创作了大型戏剧32部 徐棻认为:时间也筛选着戏剧。她一直要求自己能紧跟时代。从七八岁有清晰的记忆开始,从在“徐家大院”被迫学唱京戏开始,徐棻.

    这位“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仅改革开放后就创作了大型戏剧32部

    徐棻认为:时间也筛选着戏剧。她一直要求自己能紧跟时代。从七八岁有清晰的记忆开始,从在“徐家大院”被迫学唱京戏开始,徐棻的生活就再也无法与“戏剧”两字脱离。有过粉墨登场的快乐,有过组建剧社的辉煌,有过明星般的闪耀瞩目,也有过孜孜不倦的笔耕不辍。

    2013年8月某日,由徐棻编剧并执导的昆剧《十面埋伏》在杭州演出。第二天清早,她刚起床就被一阵敲门声惊动。开门一看,一束火红的玫瑰映入眼帘,原来是青年导演佟姗姗从丹麦辗转托人送来的生日礼物。

    佟姗姗原是上海戏曲学院导演专业研究生,她的毕业作品是实验京剧《杀子》,而《杀子》是由徐棻的作品《欲海狂潮》改编。佟姗姗感谢徐棻给她的支持和鼓励,在徐棻80岁生日之际,送来了整整80朵鲜红的玫瑰。

    成就篇

    川剧界的“获奖专业户”

    2013年金秋,成都陕西街,徐棻家里。这位川剧史上第一个女编剧,面对我们的采访,缓缓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从1961年到2013年的52年间,徐棻为川剧(戏剧)贡献了很多。单说改革开放以后,徐棻便创作了大型戏剧32部(演出24部),小戏6部(演出4部,发表2部),电视剧和戏曲电视剧77集(播出67集),出版长篇小说2部。其它如各类文章、晚会节目、短篇小说、讲座文稿、歌词、广播剧等不计。中国戏剧家协会等专业团体分别于1990年、2001年、2009年组织过四次省内外专家学者参与的“徐棻剧作研讨会”,其中一次是川剧《欲海狂潮》的专题研讨会。4次研讨,一个剧作家的作品受到这样的重视并值得如此研究,在戏剧界实属罕见,四川文艺出版社还因此出版了一部专著《徐棻剧作研究论文集萃》。

    徐棻的作品不但数量多,质量也高;不但在戏剧的继承与发展上成绩斐然,而且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还能与时俱进。在她上演了的24部作品中,就有十几部颇负盛名,如《死水微澜》《欲海狂潮》《田姐与庄周》等等。这些年,外省剧团纷至沓来请徐棻写戏。于是,她除了写川剧,还写京剧、越剧、豫剧、舞剧、话剧、汉剧、晋剧、昆剧、黄梅戏、音乐剧。于是,她个人和她的作品也获得不少奖励,如“文华大奖”、“文华剧目奖”、“五个一工程奖”、“精品剧目奖”、两年一度的“全国优秀剧本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优秀编剧奖”,以及“巴黎中国戏曲节”唯一的“赛纳大奖”等等。

    最有趣的是1996年,她的作品竟创下个人获奖的最高纪录:一年中获得五项全国性最高奖项:一个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个文化部“文华大奖”,一个文化部“文华大奖之编剧奖”,一个中国剧协之“曹禺戏剧文学奖”。去年,她获得“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顺理成章。

    从艺篇

    泪水与糖果交织的记忆

    接受采访时,徐棻缓缓回忆,“我的家在重庆化龙桥虎头岩上的六店子。虽然这个家已是个没有‘内瓤’的空壳,但名字仍叫‘徐家花园’。住在里面的,除了徐家人和躲警报(日军轰炸)的亲戚之外,还有国民党政府的‘伤兵管理处’。管理处上上下下清一色的‘下江人’,他们一致的爱好是京戏。”

    于是,逢年过节,“徐家大院”就分外热闹。伤兵管理处的人会粉墨登场演京戏,而演出的舞台就是徐家的前厅。久之,徐棻的祖母也爱上了京戏。她买来全套锣鼓家什和乐器,要求孙子们都来唱京戏。那时为了躲警报,老太太的家孙外孙将近30人。“父亲花钱请了京戏教师来教我们。大哥唱黑头,堂兄二哥唱须生,小姑妈和堂姐永远只唱一段老旦的《钓金龟》。”由于没有小旦,七八岁的徐棻便被迫学戏了。

    “那时候,拉胡琴的堂兄三哥成了教我唱戏的老师。学戏的时候,我面前左边摆着竹板,右边摆着糖果。唱好了吃颗糖,唱不好挨板子。”和着泪水的咸和糖果的甜,徐棻学会了唱青衣。她与堂兄二哥搭档的戏是《坐官盗令》《三堂会审》《武家坡》;她独自的段子是《贺后骂殿》、《苏三起解》《霸王别姬》,还有须生段子《甘露寺》、《打严嵩》等等,这些都是她常唱不衰的节目。她说:“周围的人就戏称我们为‘徐家班’,把‘伤兵管理处’的人叫‘伤兵班’。这就是我幼年时最早的戏剧活动。”

    被大哥引上“不归之路”

    在“伤兵班”和“徐家班”的熏陶下,徐棻在小学里就展现出艺术天赋,成为同学中的文娱骨干。那时为了宣传抗日,老师会组织学生演些小话剧。他们把书桌排放在操场里,再用绳子把桌腿捆在一起。用徐棻的话说,有点像“曹操的连环船”那样。于是书桌成了舞台,她和同学就在上面演戏。音乐老师受到当时‘歌舞剧之父’黎锦晖的影响,用一台风琴组织学生们演出歌舞剧,于是徐棻又演了《小小画家》《葡萄仙子》《麻雀与小孩》等。现在,徐棻还能立即哼唱其中的片段:“尖耳朵,长嘴巴……”“小麻雀呀,你的母亲哪里去了……”说起这段小学中的往事,徐棻脸上浮现出孩童般的天真。徐棻的大哥是个“戏痴”,仅仅做观众不过瘾,他干脆做起了“演出者”——自掏腰包组建剧组演出。“作为演出者的妹妹,我可以看戏不买票,这可是难得的机会。于是,只要有一点空隙,我就会跑到剧场里,不厌其烦地反反复复看一部戏。”《风雪夜归人》《日出》《天国春秋》这些名剧,当时的徐棻能够把剧中每个角色的台词全都背下来,甚至每个演员的动作、语气、眼神都记得一清二楚,回家后便在镜子前面“演一遍”。徐棻说,“读中学时,我在学校里主演过《夜店》《孔雀胆》《野玫瑰》等著名话剧。”

    岁月流逝间,一个戏剧舞台已构筑在徐棻心中。

    天籁之音牵出川剧情缘

    一张有些褪色的黑白老照片很有意思:徐棻头戴无檐帽,身穿斜挂武装带的军衣,下面是短裙子和长筒靴,完全是一派“新潮”装扮。她笑着说,这是部队文工团的演出服,是为每个演员量身定做。1949年重庆解放后,徐棻参军进了文工团。“我本是话剧演员。不但演话剧,还写过话剧。可是到了朝鲜战场,话剧没法演出了,我就改行学曲艺。什么河南坠子、山东快书、京韵大鼓、北京单弦和快板、安徽凤阳花鼓等,我都又学唱又学写。”

    除了当演员,徐棻还创作。“因为我笔下来得快,所以每次到连队演出,总会派我打前站,跟几个男同志先走。到了连队,他们负责去搭简易的舞台,我就去找教导员或指导员,问这个部队谁是英雄、谁是功臣、谁值得表扬。然后就找到那个人,听他讲他的或者他们的英雄事迹。讲完我马上找个地方坐下,把小本摊在膝盖上开始创作。”

    也是在前线,徐棻第一次接触到了川剧。“是祖国慰问团的演出。那天有川剧名丑刘金龙演的喜剧《审玉蟹》,还有青年名旦竞艳演的高腔戏《秋江》。竞艳正在唱时,敌机来了。顿时,演出场地拉严了红黑两层的窗帘、门帘。本来我一直在台下和别人‘开小会’,根本没有看演出。可这时我也屏神凝气了,于是我听见了竞艳的演唱,突然觉得那是天籁之音,奇妙之极,优美之极。我完全被征服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川剧,却从此成了它的‘铁杆粉丝’。”

    无奈成编剧,一写一辈子

    “其实我从小的志愿是当演员。”从演员到投身川剧创作,徐棻坦言,这是个无奈的选择。在朝鲜战场三年,风里雨里宣传鼓动,徐棻的嗓子长了两个小结,演员梦破灭了。她说,“当时的许多宣传,都是需要吼叫的。比如行军中,我们要跑到队伍的前面,站在路边喊‘同志们不要怕,这个山坡并不大’等等,以此来鼓舞士气。当时不懂保护嗓子,就凭一股热情。转业的时候,军政治部主任刘昌对我说,你是个好演员,介绍你去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演戏吧。我想,嗓子坏了还是改行为好。”受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影响,徐棻一心想当新闻记者,报考了北大和复旦的新闻专业,被北大录取。学生会干部查新生简历,看到徐棻来自文工团,动员她到地方戏曲社去“弘扬国粹”,于是徐棻又开始演出地方戏。

    真正与川剧结缘,还是她大学毕业后。1958年徐棻被分配到四川省文化局,参与创办《四川文化报》和《四川画报》。可1959年她因为说了两句不合时宜的话,最后要把她弄到川剧学校去管资料。徐棻在朝鲜战场认识的川剧名丑李笑非很同情她,“李笑非问我,愿不愿意到成都市川剧院去当编剧。我说,我这样子哪个还敢要呢?他说,我去找李宗林市长,他爱才。李笑非还让我写两个剧本,好拿去说话。”徐棻赶紧找出她在北大写着玩的戏曲本《燕燕》,再临时改编个传统戏《秀才外传》,让李笑非将这两个戏送到李市长面前。“1961年,李市长把我调到了成都市川剧院。”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剧本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际剧本网(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备案号粤ICP备14022528号     法律顾问:广东律师事务所
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代写代发新闻稿软文 | 招聘求职 |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代写企业年会小品剧本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重点推荐剧本
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小品剧本《
古装搞笑小品剧本《天南地北
红色革命情景话剧《红色黔东
基层党员乡村振兴小品剧本《
老人高血压小品剧本《重见阳
感恩小品剧本《重见阳光》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古装搞笑小品剧本《天南地北来
小学生红色教育题材小品《小小
感人故事小品剧《我爱你中国》
小学生表演红色历史题材小品《
乡村振兴小品剧本《村里那些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小品《老
电信诈骗和网贷小品《心急的陷
六一儿童节超感人小品《唯一的
512护士节正能量小品剧本(你健
五一劳动节晚会节目爆笑小品《
供电局员工感人小品剧本《照亮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乡村振兴村官小品《致富带头人
革命烈士情景剧剧本《刘惜芬》
服务行业超搞笑小品剧本《以礼
养老保险快板台词《城乡居保最
纪委小品剧本《巡察组的故事》
公司年会爆笑小品剧本《唐僧师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影视资讯 > 编剧资讯 > 徐棻无奈成编剧从小的志愿是当演员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影视资讯-编剧资讯   会员:sssss80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3/10/5 9:27:18     最新修改:2013/10/5 9:27:18     来源:本站原创 
中国原创剧本网新闻频道www.juben108.com/yingshixinwen专业代写代发各类新闻稿、软文。 QQ:719251535
    徐棻最大的乐趣是写作。 徐棻和张羽军演出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 1953年,徐棻在朝鲜身着演出服。 徐棻全家福。 80岁的徐棻有时顽皮得像个孩子。 这位“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仅改革开放后就创作了大型戏剧32部 徐棻认为:时间也筛选着戏剧。她一直要求自己能紧跟时代。从七八岁有清晰的记忆开始,从在“徐家大院”被迫学唱京戏开始,徐棻.

    这位“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仅改革开放后就创作了大型戏剧32部

    徐棻认为:时间也筛选着戏剧。她一直要求自己能紧跟时代。从七八岁有清晰的记忆开始,从在“徐家大院”被迫学唱京戏开始,徐棻的生活就再也无法与“戏剧”两字脱离。有过粉墨登场的快乐,有过组建剧社的辉煌,有过明星般的闪耀瞩目,也有过孜孜不倦的笔耕不辍。

    2013年8月某日,由徐棻编剧并执导的昆剧《十面埋伏》在杭州演出。第二天清早,她刚起床就被一阵敲门声惊动。开门一看,一束火红的玫瑰映入眼帘,原来是青年导演佟姗姗从丹麦辗转托人送来的生日礼物。

    佟姗姗原是上海戏曲学院导演专业研究生,她的毕业作品是实验京剧《杀子》,而《杀子》是由徐棻的作品《欲海狂潮》改编。佟姗姗感谢徐棻给她的支持和鼓励,在徐棻80岁生日之际,送来了整整80朵鲜红的玫瑰。

    成就篇

    川剧界的“获奖专业户”

    2013年金秋,成都陕西街,徐棻家里。这位川剧史上第一个女编剧,面对我们的采访,缓缓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从1961年到2013年的52年间,徐棻为川剧(戏剧)贡献了很多。单说改革开放以后,徐棻便创作了大型戏剧32部(演出24部),小戏6部(演出4部,发表2部),电视剧和戏曲电视剧77集(播出67集),出版长篇小说2部。其它如各类文章、晚会节目、短篇小说、讲座文稿、歌词、广播剧等不计。中国戏剧家协会等专业团体分别于1990年、2001年、2009年组织过四次省内外专家学者参与的“徐棻剧作研讨会”,其中一次是川剧《欲海狂潮》的专题研讨会。4次研讨,一个剧作家的作品受到这样的重视并值得如此研究,在戏剧界实属罕见,四川文艺出版社还因此出版了一部专著《徐棻剧作研究论文集萃》。

    徐棻的作品不但数量多,质量也高;不但在戏剧的继承与发展上成绩斐然,而且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还能与时俱进。在她上演了的24部作品中,就有十几部颇负盛名,如《死水微澜》《欲海狂潮》《田姐与庄周》等等。这些年,外省剧团纷至沓来请徐棻写戏。于是,她除了写川剧,还写京剧、越剧、豫剧、舞剧、话剧、汉剧、晋剧、昆剧、黄梅戏、音乐剧。于是,她个人和她的作品也获得不少奖励,如“文华大奖”、“文华剧目奖”、“五个一工程奖”、“精品剧目奖”、两年一度的“全国优秀剧本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优秀编剧奖”,以及“巴黎中国戏曲节”唯一的“赛纳大奖”等等。

    最有趣的是1996年,她的作品竟创下个人获奖的最高纪录:一年中获得五项全国性最高奖项:一个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个文化部“文华大奖”,一个文化部“文华大奖之编剧奖”,一个中国剧协之“曹禺戏剧文学奖”。去年,她获得“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顺理成章。

    从艺篇

    泪水与糖果交织的记忆

    接受采访时,徐棻缓缓回忆,“我的家在重庆化龙桥虎头岩上的六店子。虽然这个家已是个没有‘内瓤’的空壳,但名字仍叫‘徐家花园’。住在里面的,除了徐家人和躲警报(日军轰炸)的亲戚之外,还有国民党政府的‘伤兵管理处’。管理处上上下下清一色的‘下江人’,他们一致的爱好是京戏。”

    于是,逢年过节,“徐家大院”就分外热闹。伤兵管理处的人会粉墨登场演京戏,而演出的舞台就是徐家的前厅。久之,徐棻的祖母也爱上了京戏。她买来全套锣鼓家什和乐器,要求孙子们都来唱京戏。那时为了躲警报,老太太的家孙外孙将近30人。“父亲花钱请了京戏教师来教我们。大哥唱黑头,堂兄二哥唱须生,小姑妈和堂姐永远只唱一段老旦的《钓金龟》。”由于没有小旦,七八岁的徐棻便被迫学戏了。

    “那时候,拉胡琴的堂兄三哥成了教我唱戏的老师。学戏的时候,我面前左边摆着竹板,右边摆着糖果。唱好了吃颗糖,唱不好挨板子。”和着泪水的咸和糖果的甜,徐棻学会了唱青衣。她与堂兄二哥搭档的戏是《坐官盗令》《三堂会审》《武家坡》;她独自的段子是《贺后骂殿》、《苏三起解》《霸王别姬》,还有须生段子《甘露寺》、《打严嵩》等等,这些都是她常唱不衰的节目。她说:“周围的人就戏称我们为‘徐家班’,把‘伤兵管理处’的人叫‘伤兵班’。这就是我幼年时最早的戏剧活动。”

    被大哥引上“不归之路”

    在“伤兵班”和“徐家班”的熏陶下,徐棻在小学里就展现出艺术天赋,成为同学中的文娱骨干。那时为了宣传抗日,老师会组织学生演些小话剧。他们把书桌排放在操场里,再用绳子把桌腿捆在一起。用徐棻的话说,有点像“曹操的连环船”那样。于是书桌成了舞台,她和同学就在上面演戏。音乐老师受到当时‘歌舞剧之父’黎锦晖的影响,用一台风琴组织学生们演出歌舞剧,于是徐棻又演了《小小画家》《葡萄仙子》《麻雀与小孩》等。现在,徐棻还能立即哼唱其中的片段:“尖耳朵,长嘴巴……”“小麻雀呀,你的母亲哪里去了……”说起这段小学中的往事,徐棻脸上浮现出孩童般的天真。徐棻的大哥是个“戏痴”,仅仅做观众不过瘾,他干脆做起了“演出者”——自掏腰包组建剧组演出。“作为演出者的妹妹,我可以看戏不买票,这可是难得的机会。于是,只要有一点空隙,我就会跑到剧场里,不厌其烦地反反复复看一部戏。”《风雪夜归人》《日出》《天国春秋》这些名剧,当时的徐棻能够把剧中每个角色的台词全都背下来,甚至每个演员的动作、语气、眼神都记得一清二楚,回家后便在镜子前面“演一遍”。徐棻说,“读中学时,我在学校里主演过《夜店》《孔雀胆》《野玫瑰》等著名话剧。”

    岁月流逝间,一个戏剧舞台已构筑在徐棻心中。

    天籁之音牵出川剧情缘

    一张有些褪色的黑白老照片很有意思:徐棻头戴无檐帽,身穿斜挂武装带的军衣,下面是短裙子和长筒靴,完全是一派“新潮”装扮。她笑着说,这是部队文工团的演出服,是为每个演员量身定做。1949年重庆解放后,徐棻参军进了文工团。“我本是话剧演员。不但演话剧,还写过话剧。可是到了朝鲜战场,话剧没法演出了,我就改行学曲艺。什么河南坠子、山东快书、京韵大鼓、北京单弦和快板、安徽凤阳花鼓等,我都又学唱又学写。”

    除了当演员,徐棻还创作。“因为我笔下来得快,所以每次到连队演出,总会派我打前站,跟几个男同志先走。到了连队,他们负责去搭简易的舞台,我就去找教导员或指导员,问这个部队谁是英雄、谁是功臣、谁值得表扬。然后就找到那个人,听他讲他的或者他们的英雄事迹。讲完我马上找个地方坐下,把小本摊在膝盖上开始创作。”

    也是在前线,徐棻第一次接触到了川剧。“是祖国慰问团的演出。那天有川剧名丑刘金龙演的喜剧《审玉蟹》,还有青年名旦竞艳演的高腔戏《秋江》。竞艳正在唱时,敌机来了。顿时,演出场地拉严了红黑两层的窗帘、门帘。本来我一直在台下和别人‘开小会’,根本没有看演出。可这时我也屏神凝气了,于是我听见了竞艳的演唱,突然觉得那是天籁之音,奇妙之极,优美之极。我完全被征服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川剧,却从此成了它的‘铁杆粉丝’。”

    无奈成编剧,一写一辈子

    “其实我从小的志愿是当演员。”从演员到投身川剧创作,徐棻坦言,这是个无奈的选择。在朝鲜战场三年,风里雨里宣传鼓动,徐棻的嗓子长了两个小结,演员梦破灭了。她说,“当时的许多宣传,都是需要吼叫的。比如行军中,我们要跑到队伍的前面,站在路边喊‘同志们不要怕,这个山坡并不大’等等,以此来鼓舞士气。当时不懂保护嗓子,就凭一股热情。转业的时候,军政治部主任刘昌对我说,你是个好演员,介绍你去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演戏吧。我想,嗓子坏了还是改行为好。”受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影响,徐棻一心想当新闻记者,报考了北大和复旦的新闻专业,被北大录取。学生会干部查新生简历,看到徐棻来自文工团,动员她到地方戏曲社去“弘扬国粹”,于是徐棻又开始演出地方戏。

    真正与川剧结缘,还是她大学毕业后。1958年徐棻被分配到四川省文化局,参与创办《四川文化报》和《四川画报》。可1959年她因为说了两句不合时宜的话,最后要把她弄到川剧学校去管资料。徐棻在朝鲜战场认识的川剧名丑李笑非很同情她,“李笑非问我,愿不愿意到成都市川剧院去当编剧。我说,我这样子哪个还敢要呢?他说,我去找李宗林市长,他爱才。李笑非还让我写两个剧本,好拿去说话。”徐棻赶紧找出她在北大写着玩的戏曲本《燕燕》,再临时改编个传统戏《秀才外传》,让李笑非将这两个戏送到李市长面前。“1961年,李市长把我调到了成都市川剧院。”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新闻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您还在为公司的活动、庆典想不出好的节目而烦恼吗?您还在为即将到来的宣传、演出、比赛没有好的剧本而发愁吗??那么中国国际剧本网(www.juben108.com)是您最好的选择,这里有上千人的专业编剧创作队伍为您量身策划各种小品、相声、话剧、舞台剧、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二人转 、戏曲、双簧、诗诵读、演讲稿等各种剧本,联系电话:13979226936 联系QQ:652117037
代写微电影剧本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