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小说创作室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重点推荐剧本
婚姻调解话剧剧本《庭前调解
龙虾养殖销售小品,莲藕种植小
好父亲小品剧本《村官带货》
七一建党节小品剧本《最美党
和谐医患关系宣传搞笑情景剧
学校演出励志题材音乐舞台剧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七一建党节小品剧本《最美党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历史小品剧本
古装搞笑小品剧本《天南地北来
小学生红色教育题材小品《小小
感人故事小品剧《我爱你中国》
小学生表演红色历史题材小品《
乡村振兴小品剧本《村里那些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小品《老
电信诈骗和网贷小品《心急的陷
六一儿童节超感人小品《唯一的
512护士节正能量小品剧本(你健
五一劳动节晚会节目爆笑小品《
供电局员工感人小品剧本《照亮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乡村振兴村官小品《致富带头人
革命烈士情景剧剧本《刘惜芬》
服务行业超搞笑小品剧本《以礼
养老保险快板台词《城乡居保最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小说 > 历史小说 > 任白传 第十二章 过年
 
授权级别:授权发表   作品类别:小说-历史小说   会员:陇上郭馨允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8/11/26 10:36:41     最新修改:2018/11/28 9:21:31     来源:中国国际剧本网www.juben108.com 
小说名:《任白传 第十二章 过年》
【原创剧本网】作者:郭馨允

 

 

              第十二章    过  年    

 

    泾河川里的人把春节叫过年。“年好过,月难过”;“你年过得好吗?”“好。你也过得好吧?”人老几辈,都是这么说。究竟怎样过呢?有人开玩笑说:“睡上一觉,不就过来了么!”其实 ,关于过年的文章,恐怕一本书也写不完呢。

   “懒婆娘望想坐月子呢,娃娃望想过年呢。”生孩子,坐月子,可以改善生活,好好休息几个月,懒婆娘自然向往。娃娃望想过年,一是吃得好,二是有新衣服穿,三是能玩好。但在“革命化”叫得最响的年代,正是饿肚子的年代,“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年饭又动手。”记得1958年的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大人们还要起早干活,往山上送粪。1960年前后,任白盼望过年,盼到大年三十,早上吃一顿搅团,正月初一早上吃一顿面条,就算把年过了。这还算好的,有的人家过年也揭不开锅,月难过,年也难过。

    在小任白的记忆里,年过得最好的,要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再就是1962年到1965年这几年。总之,政策宽了活了,人们有吃有喝了,过年才真正有意思。

    虽然过年要到腊月三十,但进了腊月门,特别是到了腊月二十,就能闻到年味了。家家户户,有的杀年猪,有的做豆腐,有的泡豆芽菜,有的办年货,有的大扫除,一天比一天紧张,一天比一天忙,时而也能听到零星的鞭炮声。到了腊月二十三,信神的人家要请灶火爷,任白则跟着一帮子大一点的娃娃,到山神庙里去守夜。说是守夜,实际上是用扑克牌推“十点半”,或每次押一、二分钱玩,或赢核桃和糖。玩到三更半夜,任白实在瞌睡得不行了,就独自一个人回家睡觉。

    过年,也叫春节,是离不开贴春联、挂红灯笼的。那时集市上没有卖春联(又叫对子)的。村庄里识字的人不多,能写毛笔字的人更少。一些人家便早早地拿着红纸找老先生去写。朱家大爷是任家庄毛笔字写得最好的,又读的书多,有文墨,找他写对联的人不断线。一些喜欢读书、家里有藏书的人,就经常聚在先生家里说天地谈古今。年前写对联,任白经常去帮老先生磨墨压纸,也听他们品书法论学问。对任白影响最深得是,老先生能针对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写对联。虎娃开商店、做生意,不缺零花钱,两口子却经常吵架,家气不和。朱家大爷给写得对联是:生意恰似春前草;财源有如雨后泉。横额是:和气生财。有人对虎娃说:“老先生给你写了对子,也开了药方,你要和老婆好好看。”开药房的王医生拿了一张红纸和一定墨,请老先生写对联。朱大爷问写啥?王医生说:反正是个卖药的,您看!朱大爷用手捋了几下胡子,提笔写道:一阵乳香知母到;半窗故纸防风来。横额是:春满人间。王医生又请给家里大门上写一副。围观的人们都屏声静气地看着,待到朱大爷挥笔写出,原来是:冬去寒梅早报信;春来唯有柳先知。任白赶紧递上横额。老先生一挥而就,却是:一元复始。人们知道,王医生家门前有一棵大柳树,都说写得好。外号花子的,一年经常在外靠拉人力车搞运输,老婆常害病,家里日子穷,过年了,也想贴个对联,冲冲晦气。他拿了一小条宽有二寸、长约一尺的红纸,要老先生写几个字。任白笑着说:太小气了!老先生则说:不在大小,有这个心情就好。他接过纸,写了“出门见喜”四个字。有人嚷着要看老先生给自家大门上写得对联。朱大爷手指了一下,说:你们自己看。有人将已捲好的对子打开,只见厚实的大红纸上,写得是:松梅竹共经寒岁;天地人同乐好春。横额是:国泰民安。墨色光亮,笔法苍劲古朴,几个看的人都肃穆静立,严如参拜佛祖。后来任白才听人说,老先生在1957年反右时,也挨过整。

    那些典雅、高远、幽默、含蓄,如诗如画的对联,使任白沉浸在一种节日的喜庆氛围中。他一个人在村庄里转来转去,如痴如醉地欣赏着。一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纸裁得不大,显得有点寒酸小气,,却仍然透出一种韵味,写得是:锣鼓声声辞旧岁;春风习习入小院。横额是“春满人间”。有一家姓左的人家,门前的对联显然是自拟的,字写的很一般,内容却别具一格,深深吸引了任白: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横额是:大度人生。写对联的左先生祖籍湖南,做生意来到陇东,据说是左宗棠的几代孙,长相同左宗棠出奇的相似。

    一年一度的写春联,是一次书法展示,是一次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的启迪教化,寓教于乐;有的期盼祝愿,寄托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春联把整个村庄都装扮得喜气洋洋。只是随着“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开展,“破四旧立四新”,一切都“革命化”了,春联也变为“战斗”的武器,变成:东风吹战鼓擂;抓革命促生产。斗私批修。难得有以前的喜庆和浪漫气氛了。

    大年三十早上,任白还在熟睡中,就被此伏彼起的鞭炮声吵醒了。一骨碌从炕上爬起来,跑到院里去响炮。吃过饭,家家户户又开始打扫卫生,迎门神,贴对联,准备晚上挂的灯笼。这时戏楼场里的锣鼓敲响了,锣鼓声敲得任白的心早跑了,但家里总是有干不完的活,要担水,要担土,要经管牲口,要打扫卫生等等。

    到了下午,任氏家族的弟兄们一起到山上老坟烧纸,然后从住在山上的大爹家开始拜年,拜过几个叔父,等到来任白家,天已经很黑了。拜年的弟兄们把各家端来的菜和酒放在任白家炕上,又让父母亲坐在炕上,便齐刷刷排成队,哗一下,全都爬在地上,又忽地一下,都站起来,向着父母亲磕头。在家族中,任白排行老九,他象个尾巴一样,跟在后面混。磕完头,弟兄们向父母亲敬过酒,母亲就去收拾饭菜,其他人和父亲一起喝酒吃菜。

    拜过年吃过饭,任白又要跑到庙上去,和其他孩子们在一起玩扑克牌。

    按家乡习俗,正月初一家族内来往走动拜年,或请吃年饭,初二、初三便开始走亲戚。所以从初二开始,在大小路道上就可看到来去探亲访友的人群。任家村的戏楼场里,总是围着大人小孩,抢着拍锣打鼓。

    正月初三,任白还在家里吃饭,听见三哥进来说,又栽秋迁了,去年把小曼一口牙拌掉了,今年不知又要拌谁。任白放下饭碗,赶紧跑出去看。几个小伙子正往戏楼场里抬梁柱,队长组织人挖栽柱子的坑。没有人刨坑里的土,有人喊道:“谁想生儿子娃,快来刨土来!”果然就来了几个刚结过婚的年轻人,跪在坑边往出刨土。听人说,刨秋窝里土,能生儿子娃。其实也可能是个玩笑,哄人逗乐子。但可以看得出,在这种场合,不少人都争着干活,谁能多出一点力,为大众做一点贡献,就是一种愉快。

    很快,四根柱子一道梁架起来了,匠人已把脚踏板做好。等到秋迁绳拴上去,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开始争着去玩。踢过秋迁,再去敲打一会锣鼓,才算把瘾过了。

    过年了,家家户户吃得好,肚子里油水大,需要有个消油的地方。而这样的活动场所太少,篮球场只有学校里才有,打秋迁就最吸引人。早晨天刚一亮,秋迁下面就已围了一群娃娃,叽叽喳喳地你争我夺。饭罢时分,年轻的小伙子就来了,一直闹火到半夜。

    秋迁也牵动了一些年轻媳妇子和姑娘们的心,她们一年难得有空,抓紧安顿好家务,也相约为伴,跑来远远站着看。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恨不得翻过大梁,蹬得高的怕人。任白守在秋迁跟前,等上半天时间,也逮不住一个机会。他只好早晨起来早一点,或晚上睡晚一点,乘这时候秋迁下面没人了,打上几次。但心里总是痒痒的,觉得不过瘾。虽然蹬高下落时,心里悠得难受。

    多少有点手艺的人,逢年过节是最忙的。一些人家也想乘此农闲时节,做一点木活或什么,这个时候匠人来了也好招待。正月初五晚上,干了一天活的铁匠田富贵,也来到秋迁底下。他心里想着:“一年就娱乐这几天,今好好玩一下吧!”秋迁上的人还没有落下来,田富贵就上去用手逮秋绳,逮得上面的人在空中转磨子。逮住绳,他一跃而上,腾空飞起。“加油!加油!”围观得人们喊着。田富贵在上面越蹬越来劲,但在降落时,头一晕,摔了下来,人们急忙上前去看,右胳膊折了,肌肉眼看着哗哗哗地肿起来,疼得那样刚强的小伙子头上直冒汗。几个人赶紧帮着拉回家里,叫来医生接骨。

    但秋迁下面还是围着那么多人,还是嘻嘻哈哈,你争我夺着。元宵节前后各村庄的社火队来了,不管是本庄的或外庄的,都要到秋迁跟前转一下,说得诗也不少:

                      

                       秋迁搭在大场边,

                       正月新春闹喧喧。

                       老汉过来打一遍,

                       福寿双全一百年。

                       老奶奶过来打一遍,

                       还能绣个鱼闹莲。

                       小伙子过来打一遍,

                       生产劳动走在前。

                       媳妇子过来打一遍,

                       孝敬父母人称赞。

                       学生过来打一遍,

                       好好学习把书念。

                       牧童过来打一遍,

                       放羊不进庄稼田。

   

    有一首诗,任白多年后才悟出其中的乐趣:

 

                       秋迁架在大庄中,

                       男女老少争相蹬。

                       脚踏板,手豁绳,

                       好象神仙驾了云。

 

    真的,站在秋迁上,什么都顾不上去想,把一切烦恼都抛开,一跃腾空,悠哉游哉,求得瞬间的超脱,对生活确实是一种调节,也的确是一种乐趣。难怪有些小脚老奶奶,在正月十六晚上游百病时,也要跪在秋迁踏板上,让人送得悠一悠了。

    对一年四季土里刨的陇东农民来说,看土生土长的地摊子戏,是他们春节期间的又一种娱乐形式。任白听父亲说,他爷爷在世的时候,每年一进十月门,就给父亲教唱社火了。这种社火是在场院里演唱的一种民间小调。陇东人把这种文艺演出称为“地摊子。”那时冬天天一黑,爷爷坐在炕上教,父亲站在地上学,唱不会一段,不让他上炕。爷爷不识字,父亲也没上过一天学,学这种眉胡小调,完全靠死记硬背。早晨,父亲赶着驴往山上送粪。驴前面走,他在后面唱,唱着唱着,一心想了词调儿,猛然抬起头看,驴已经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就这样,父亲从爷爷那里学了七十几传社火,这几十万字的唱词和曲调,全部装在父亲心里。

    从正月初九开始,这种“地摊子”社火晚上就要挨着到村里各庄去演出。任家村被东西两座蜿蜒而来的山梁包围着,中间是村口(沟口)全村人住在沟内,由此出入。东山名虎山,西山名龙山,两座山头上有两座庙。社火每晚演出前,锣鼓队都要先去上庙敬神。这种没有任何报酬的活动,总是离不开爱热闹的娃娃,也有不少热心的大人积极主动参加。按过去留下的习俗,只有上了庙,敬了神,地堆子才能演出。

    每天下午吃过饭,紧慢叫人准备,到上庙时天就黑了。走在前面的是几面龙凤旗,紧跟着的是敲锣打鼓的人,之后是头带礼帽,身穿长袍的“春官”(说诗人)、抱香表匣子的,最后面跟着一群乘热闹的娃娃。说诗的春官往往是见景生情,即兴赋诗。天黑了,许多小娃娃跟着上庙,随时要注意安全。走到沟边崖畔,说诗的春官扇子一摆,锣鼓声嗄然而止,大人小孩就伸长耳朵注意听,原来是七言绝句一首:

                       

                       锣鼓喧天震耳聋,

                       社火上山去敬神。

                       人多路窄莫拥挤,

                       沟边崖畔要小心。

 

    春官每说一句诗,锣鼓都要敲打一节作为伴奏。等春官说完,锣鼓声又连续敲打起来。

    当庄东山关帝庙下面还有一座山神庙,里面是“五方神尊位”。上庙的队伍来到这里,春官又说道:

 

                       五方神位在当村,

                       五方百姓得安宁。

                       远逐狼虎三千里,

                       近保民间一方人。

 

    在千百年封建专制下,人民难得安居乐业;在与自然界斗争中,当科技和生产力未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人们便只好向神灵祈求保佑了。

    每天天黑前的上庙,任白总是最积极的,他不是走在前面挑旗,就是抬鼓或拿其它什么,争不上了,就跟在后面看热闹。

    说是地堆子,名不虚传。选一个稍大一点的场院,几面龙凤旗和两个大红灯笼下面,观看的人们围成一个圆圈,中间留出一块空地,演唱的人员在旁边把衣服换好,就在中间的空地上演出。一年就这一次,一些长年不出门的老汉老奶奶,也在儿女或孙子的陪同下前来一乐。演出的第一场戏是“上天官”,其意是天上的神灵有感于合舍子弟起了善念,向当庄百姓赐福赐禄赐寿送子撒钱降吉祥。伴随着激越的锣鼓声,收场时,天官留诗后又献上八保,以表百姓的期求和神灵的祝愿:

 

                      当庄一座楼,

                      风光射斗牛。

                      积福生贵子,

                      官荫有封候。

 

    八保的内容是:

 

                      一保风调雨顺,

                      二保国泰民安,

                      三保皇王有道,

                      四保大发财源,

                      五保五谷丰登,

                      六保牛羊满圈,

                      七保瘟皇远离,

                      八保虎狼归山。

 

    在演出的节目中,小任白最感兴趣的是《小姑贤》和《张连卖布》。《小姑贤》演的是婆婆折磨儿媳妇的事。戏一开场,妖婆头上扎着一个羊犄角,一步三摇地走出来,单凭这几走几摇,已惹得人们笑声不断。嘴里又念道:

 

                      青布衫子蓝布裙,

                      打打扮扮赛观音。

                      昨日我从大街过,

                      人人叫我柳树精。

 

    坐下又白:世上三件毒物——疯狗、蝎子、妖婆。别人家的恨不得掐死拧死,自己家的顶在头上怕给吓了,含在嘴里怕牙挂了!

    妖婆有了气,就往儿媳妇身上出。媳妇子上前请安,问婆婆万福,妖婆却骂道:“前一福后一福,鞍子磨了你爸的屁淌骨,老鸦叨了你妈的眼眶骨,什么福?!”

    媳妇子辩解了几句,妖婆就大发雷霆,扬起鞭子抽打。嘴里唱道:

 

                     鞭子下来风摆柳呀,

                     鞭子上来虎翻身呀,

                     打在身上没有半斤重(依呀嗨),

                     三打不如老娘一墩(个燕麦花)。

 

    妖婆用屁股墩,媳妇子一躲,跌了一下,更气,又用手掐,用针挖,用嘴啃……还强逼儿子离妻。儿子不愿,又骂儿子不孝,合家气她一个人,唱道:

 

                     滚沟价,

                     跳崖价,

                     蒜窝子里投井价,

                     买些白糖闹死价,

                     棉花包子上碰死价

                     ……

 

    妖婆耍起疯来,一时闹得不可开交。她的姑娘后来用一个浅显的道理,给说服了:

                     母亲不必泪涟涟,

                     听孩儿把话说心间。

                     你的儿我今年十七、八,

                     不久可要到人家,

                     世上个婆婆都象你,

                     叫你儿我怎样活人价?

                     ……

 

    今天的老人们多已独居了,这出戏自然成了人们的笑料,但若由此想到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就很启发人了。“十年媳妇磨成婆。”旧社会婆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压迫与被压迫、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有着多少流不完的血和泪啊!

   《张连卖布》是婆娘劝丈夫不要再耍赌的事。张连因耍赌把骡马田产输光卖完了,最后连妻子织得一点布也拿去挡钱,耍赌输了。妻子锅里水烧开没米下,穿的衣服破烂不敢见人,忍无可忍,和丈夫辨理。张连则油嘴滑舌,百般狡赖,还幻想那一天运气来了,就可借赌发家,让妻子过上好日子。任白小时,虽然精穷饿肚子,社会秩序却很安定,赌博基本被禁绝。看这处戏,觉得有些过时。万没想到,几十年后,城乡赌博四处蔓延,原本过时的《张连卖布》,又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晚上演地摊子,灯光总是很暗,后来通了电,灯光还是不太亮,对此任白总是理解不了。一次问父亲,父亲说:“灯光暗一点,可以遮丑。”后来任白才明白,地摊子就地演出,又没什么服装道具,演唱的人也不化妆,只是简单地包扎一下,灯光模糊一点,确实倒可以遮丑。

  任村的这种地摊子社火,从正月初八初九开始,一直要演到正月二十三。本村的各个小村庄演完后,有时还到邻村演出。又因简单,居住分散的三、五户人家也接待得起,便于走村窜户。对任白留下记忆最深的是,演出时弦索上经常是老古师的一把板胡,他家娃娃多,生活困难,光脚穿着一双烂头鞋,野场子演出,冻得鼻尖上经常吊着一滴清鼻。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俗称大年不如小年。正月十五虽是小年,却是年过得最热闹的时候。蜇居了一冬的人们,随着气候的渐暖,也走出家门,到外面走动。说不清是那一年了,在任白的心中,那年的正月十五是他过得最快活的。从正月十二开始,任白就到社火会子里看大人糊纸灯:把二尺高的竹子在一头劈成三岔,再用各种彩色纸从周围糊上,里面放一个小清油灯。那时还没电。到正月十三下午,任白跟上大人,拿上这些纸灯,沿着村庄两座山头往上插。等到天快黑时,又去把这些小灯一盏一盏点着。然后跑到村庄外站着看,整个村庄和两面的山头上,大灯笼小灯笼连成一片。第二天,人们又去给小灯添上油,晚上又去点着,这样一直到正月十六。一些家庭还要用粘面做成各种灯,摆放在各个室内,连拴牲口的地方也要点上灯。小任白生肖属鼠,每年母亲都要为他做一个老鼠模样的小灯。过罢元宵节,这种已蒸熟的粘面又可以切得吃。

    除了做灯挂灯,一些人还要忙着计划和装扮靠走动表演的社火,有马社火、车社火、高跷、秧歌队、花棍队、腰鼓队,还有旱船、耍狮子和舞龙等等。这些装扮成的形象,或是一段历史故事,或表现一出戏剧场景,或象征一个神话传说。任白听老人们说,过去装这种社火,各村庄都暗暗在较劲,不但要比服装道具,比装扮艺术,还要比形象寓意,看谁能压过谁。比如说,如果邻村装扮得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任庄就装扮如来佛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如果邻村装扮关公出五关斩六将,任庄就会装夜走麦城,关公被擒。就这样一项活动,没有人才也不行。

    这里的习俗是,和前面锣鼓队一起行走的,还有一位头带大圆礼帽、身穿长袍、手拿扇子的春官。走到一处,春官要看人说话,即兴赋诗,使这种不说话的社火表演变而为生动活泼。春官又叫说诗,配以锣鼓,社火是离不了的。没有春官说诗,花花绿绿的社火也会变得呆板平淡。

    正月十五各村庄社火要到花所镇上去比赛。任庄的社火刚要出发,一位放寒假回家过年的老教师忙着走过来。春官见景生情,扇了一豁说道:

 

                       这位先生笑呵呵;

                       你的思想真不错。

                       东奔西跑为的啥?

                       懂得圣教同民乐。

 

    教师听后脸红了,围观的人们发出一阵笑声。

    锣鼓又响起来,震得耳朵呜呜鸣响。临进大明镇,首先看到的是乡卫生院,男女大夫都跑了出来。春官又高声朗颂道:

 

                       白衣大褂穿在身,

                       卫生人员真卫生;

                       妙手回春人人敬,

                       救死扶伤是精神。

 

    到了花所镇,四路八斜的社火都来了。有骑马的马社火,有踩在五尺高的柳木腿上的高跷,有装在拖拉机、汽车上的车社火,还有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旱船、秧歌队、腰鼓队、花棍队等。一时锣鼓喧天,人潮涌动。

    对面来了一队马社火,前面的横幅标出是张寨村的。锣鼓一停,春官先说道:

 

                       社火进了花所镇,

                       花所镇上人潮涌;

                       春花朵朵竟开放,

                       八仙归来各显能。

 

    任庄的春官听了,扇子一点,两队锣鼓全停了:

 

                       社火相遇在街口,

                       咱们都是好朋友;

                       人拥车挤不能停,

                       双施一礼就分手。

 

    任庄的春官一说,压过来看热闹的人,在笑声中分散开,车马也缓缓走动了。这也是一种斗智。社火相遇,一家春官对不上,春官丢人事小,说到社火的名声、村庄的水平事就大了。

    听老人们讲,旧时社火相遇,春官都想压住对方,有时还引起纠纷,出现不和。任白跟着任庄的社火队,来到百货商店。商店的大门开着,迎接社火的一群男女售货员正鸣放鞭炮。春官见此情景,顺口说道:

 

                       百货商店百货全,

                       样样百货任你选。

                       买个梳子梳毛辫,

                       买盒香脂茶脸蛋,

                       买个镜子面对面,

                       买只手表带手碗,

                       买双皮鞋明闪闪,

                       买个碌碡把场碾。

                        ……

 

    商店里怎么会卖碾场用的石辊子?惹得女售货员们拍手大笑,嚷着说:“商店里不卖碌碡!”

    过了百货商店,对面就是花所中学。校门上,横搭着一幅红绫子,一示喜意,二表迎接。锣鼓停处,只听前面社火的春官说道:

 

                       念书都是少年人,

                       家长时刻挂心中;

                       上学等候放学送,

                       老师恩情比海深。

 

    话音未落,任庄社火又到了,学生们都往教师前面挤,春官对着学生又说道:

 

                       读书全要自用功,

                       先生不过引路人;

                       引上路来要你走,

                       未必先生替你行。

 

    学校隔壁是砖瓦厂。门口安着一张桌子,几个工人站在桌前等候。春官诗就脱口而出:

 

                       平地高楼起万丈,

                       瓦工本是头一行;

                       能做砖瓦建大厦,

                       能做泥马渡康王。

 

    传说宋时康王被番俘虏,丞相化装入番,约康王夜逃,至一河,不能过。康王急之,到河边的庙里去看,发现有两匹马,慌张中骑了上去,马也飞跑起来。过了河,康王下了马,用手摸着马身上的汗珠,突然惊叫道:“马怎么是泥的!”话音未落,两匹马真的全僵直了。听了这“能做泥马渡康王”一句,许多人都摸不着头脑。一个卖罐罐蒸馍的老汉,知道这一句讲的是什么,不觉有些惊叹,就提着一篮子雪白的罐罐蒸馍,挤到春官前面,想瞻仰一下这说诗人的丰彩。不料春官却冲着他说了一句:

 

                      罐罐蒸馍象罐罐,

                      它的产地在泾川;

                      康熙访问留大名,

                      老汉提上人人看。

 

    围观的人们全笑了,老汉更笑得合不上嘴。

    乡政府接待站设在露天剧场舞台上。宽大的广场上,你家社火出,他家社火进,人如潮涌,车如船行,几十套锣鼓家什合在一起,只觉震得人耳鸣头晕。划旱船、舞狮子、跑长龙,还有秧歌腰鼓队、花棍队,全摆开。每一家都想把鼓敲得更响,吸引更多的观众。但这个时候的观众,倒有些象吃丰盛的宴席,菜多了,每一样只品尝一下,又转移了,那些上来早的,不得不退走。麦克风前,春官也是接连不断:

 

    有的说:

 

                      来到人民戏剧场,

                      各位领导站台上;

                      秉公办事是包公,

                      刚正不阿海瑞样。

    有的道:

 

                      舞台虽小容量大,

                      可家可国可天下;

                      能演清官为百姓,

                      能演贪官乡里霸。

    有的云:

 

                      日行千里不出房,

                      恩爱夫妻不同床;

                      未娶妻妾生贵子,

                      不读四书状元郎。

 

    轮到任庄社火上前,春官决定要以新取胜,心想在这人稠广众之处,不如宣传计划生育的好,于是将扇子一抬,说道:

 

                      计划生育要计划,

                      不能胡乱生娃娃。

                      背上背得碎娃娃,

                      怀里抱得奶娃娃,

                      手里拖得大娃娃,

                      炕上娃娃又咯哇。

                      鼻一把、泪一把,

                      生的多了拖累大。

                      缺吃少穿不用说,

                      夫妻还要常吵架。

                      丈夫生气怨他妈,

                      妻子生气怨他爸,

                      怨天怨地无处怨,

                      只好出气打娃娃。

                      有人还说功劳大,

                      你看傻瓜不傻公。

                       ……

 

    这样闹腾了一天,日头也偏西了,各家社火陆续又往回撤。任庄社火临走前,说了这样一句诗:

 

                      太阳偏西不早了,

                      任庄的社火要走了,

                      若要我们再相会,

                      等到明年闹元宵。

 

    往回走的路上,春官舌干口燥,锣鼓手胳膊酸困,大家都觉着累了,乏了,一路上偃旗息鼓,只有扑踏扑踏的脚步声和耳朵里的呜鸣声。到了村口,才打起精神,重整旗鼓。住在村口的人,听见锣鼓声,全跑了出来。春官见此情景,老远就喊着:

 

                      不用接来不用迎,

                      咱们都是自己人;

                      花所镇上去比赛,

                      日落西山回了村。

 

    进了村,任白想回家去,心又不甘,就跟着到卸装的地方,不料这一跟,稍头却得了个大瓜。春官卸装前,还说了一句结束语:

 

                      我当春官整一天,

                      扇子一攉由口编;

                      社火卸装我卸装,

                      临毕还是个庄稼汉。

 

    俗话说,月到十五分外明,在任白的记忆中,却体会到月到乡下分外明。正月十五日晚上,任白和一群孩子们,踏着明亮的月光,去看打花。

    天还没黑的时候,两个小炉匠就已将火炉子搬到戏楼场里。接着,来了几个头戴草帽、手拿木板子的小伙子,将一些生铁打成小渣子,装进几个小沙罐内,塞进炭火里烧。

    成群结队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走来,站在离炉子很远的地方等待着。风箱不停地搧着。等到炉子上再不添生炭,炉火烧得由红变黄的时候,人们就知道快要打了。两个小炉匠用钳子夹出罐子,将罐子里的铁水给每个小伙子的板子上倒一点,铁水还将流,小伙子们你一下我一下,向空中猛打出去,一点铁水哗地就散发出无数个小花,碰在周围的树枝上,又散发出更多的小花,飞向天空,铺天盖地落下来,又碰在周围的树枝上,又散发出更多更多的小小花来,撒在地上,溅出遍地的花瓣。

    任白观看这真正的火的树和银的花,心里美极了!

    任白家乡的年,过到正月二十三,就算完了。正月二十三以后,人们又开始常年累月地在泥土里刨。但这正月二十三,年的最后一天,却过得有些发狂:要燎疳,要送瘟神,要烧社火。

    这天晚上的地摊子,演得特别早,天还没黑,就在戏楼场里开始了。同时,家家户户都在到处收拾柴火,有的孩子还特意到山上去,刮一些干柴,堆在大门外面。夜幕刚拉下来,家家户户门前的柴堆,就都点着了。讲究的人家,还要用布做一个小疳娃娃,放在火中一起烧掉。每一家的大人小孩、男女老幼,全出动,对着冲天的火光争相往过跳。有的说:“跳一下,就不害病了”;有的说:“燎一下臊气,新的一年就顺当了。”那些行动不便或容易得病的人,是最需要跳的。孩子们不知道这一切,他们只是觉得好玩。有的大人本不想跳,看到孩子们跳得那样天真无邪,就也跟上跳了。果然,跳了几下,似乎人年轻了,精神也来了。火还是有些大,小弟跳不过去,嚷着要任白抱上跳。任白又将老六抱上,跳了几个来回。

    柴火着完了。有人拿来一把扫帚,一边照灰上打,一边看迸出的火花是什么庄稼的花,只听有人说:“今年麦子又成了,荞麦也成了!”“唉,莞豆不行……”

    燎完疳,家家户户又扎上火把,点着在各个住处,在牲口房、猪圈内一转,向外飞跑着、呼喊着,拿到戏楼场去。家家的火把都拿到这里,堆在一起,燃起冲天的火焰。到此,就算把社火烧了,瘟神送了,年过完了。

    任白从家里跑出来,跑到戏楼场,跑到村庄外,欣赏着这一疯狂的壮举。只见泾水两岸,南北两原的半山上,无数堆冲天的火光升起了,无数的火把点燃了,有如千万条火龙,在漆黑的夜色里蜿蜒升腾。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小说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