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小说创作室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重点推荐剧本
婚姻调解话剧剧本《庭前调解
龙虾养殖销售小品,莲藕种植小
好父亲小品剧本《村官带货》
七一建党节小品剧本《最美党
和谐医患关系宣传搞笑情景剧
学校演出励志题材音乐舞台剧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七一建党节小品剧本《最美党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历史小品剧本
古装搞笑小品剧本《天南地北来
小学生红色教育题材小品《小小
感人故事小品剧《我爱你中国》
小学生表演红色历史题材小品《
乡村振兴小品剧本《村里那些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小品《老
电信诈骗和网贷小品《心急的陷
六一儿童节超感人小品《唯一的
512护士节正能量小品剧本(你健
五一劳动节晚会节目爆笑小品《
供电局员工感人小品剧本《照亮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乡村振兴村官小品《致富带头人
革命烈士情景剧剧本《刘惜芬》
服务行业超搞笑小品剧本《以礼
养老保险快板台词《城乡居保最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小说 > 历史小说 > 任白传 第一章 只因为他生得乖白,才没有离开爹和娘
 
授权级别:授权发表   作品类别:小说-历史小说   会员:陇上郭馨允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8/11/17 10:01:42     最新修改:2018/11/20 9:37:54     来源:中国国际剧本网www.juben108.com 
小说名:《任白传 第一章 只因为他生得乖白,才没有离开爹和娘》
【原创剧本网】作者:郭馨允

 

 

                       任    白     传(2018修订本)

                       (1948——2000)

                         郭馨允  著

       (地址中国大陆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东仓巷17号。电话0934-8661379.18809340958.邮编745000)

     

内容提要

   

    荒唐的岁月,非常的时代,在扭曲和改变着一些人的灵魂和性格,但也有一些人却在不断深化认识中顽强地坚持和发展了自己的个性。全书讲述了一个人的命运,折射出中国大陆近百年的历史。主人公任白最后终于认识到:人是大地的儿子,抚摸地球,回报大地,才是人类共同的话题。

 

 

 

        目  录

 

 

 

第一部  少年任白的故事

 

第一章  只因为他生得乖白,才没有离开爹和娘

第二章  奇案

第三章  你这个嘴,迟早要淌黑血

第四章  疯玩,是他的另一个特点

第五章  难忘的一九五八年

第六章  现在的人都成了贼

第七章  被劳动改造的县长

第八章  母 亲

第九章  牛之传

第十章  书之劫

第十一章  阶级斗争:上查祖宗三代

第十二章  过 年

第十三章  上 庙

 

第二部  青年任白的故事

 

 

第一章  沉浸在“红色海洋”里

第二章  关于“最最最”事件

第三章  资产阶级思想及其它

第四章  男女关系

第五章  第一次体会到爱情的滋味

第六章  一场“英雄梦”的破灭

第七章    户司机吃醋捉奸

 

第三部  包山治水

 

第一章  新的选择

第二章  失去了,才觉更珍贵

第三章  二次择偶

第四章  陷入困境

第五章  天不遗一老,人已足千秋

第六章  抚摸地球,回报大地

 

 

附录:

 

 

 

 

  

 

      

                             第一部

         

                          少年任白的故事

 

 

             第一章只因为他生的乖白,才没有离开爹和娘

   

    站在高处俯瞰陇东的黄土高原,宛如一望无边的黄色的土的海洋,那些山、沟、梁、峁、坡、坪、台、谷、峡、墹,就是大海里起伏奔腾的波浪。远远望去,黄埃尘雾弥漫,显得死一般的寂静,但这死一样的静寂却有些静的怕人,使人从内心深处能感觉到有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似乎那千山万岭、千沟万壑开始缓缓移动,掀起冲天波浪,咆哮着席卷而来,有如万马奔腾般嘶鸣而去。人们在其中生活的城镇和村庄,便被淹没在这土的波浪中,夹裹在这土的褶鄒里。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家都有不平静的事;更何况战争、饥荒、大大小小的各种灾难,从来就没间断过,何其大山却如此沉默,高原却如此平静,好像千百年来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切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谁能回答这其中的奥秘呢!

    也许,山川也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因为经历的事太多,反倒沉默了。有经验的人,却会从他那枯树皮一样的肌肤里,读出好多故事来。

    人本来就有这样的天性,是可以把一切都忘记的,也是可以面对一切、适应一切的。尽管战争、饥荒、大大小小的灾难,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有不平静的事,但这一切都像泾河的水一样,随着时间一起流逝了。除了平静,就是沉默。远远望去,除了高山还是高山,除了黄土还是黄土,只能听见几声狗吠,看见几缕炊烟。

    陇东的黄土高原,大概在“盘古开天”,“三皇治世”的时候,就已被茫茫洪水分裂切割冲击成各种各样的残塬破沟深谷高山了。于是陇东的人,便依这特有的黄土高原沟壑地形,挖出各种形式的窑洞而穴居。时至今日,当你踏上陇东大地,各种窑洞随处便可看见。有依沟边崖畔挖掘的,有借土道凿成的,平原上没沟边崖畔,乡民们则将平地挖成四方坑,在坑的四壁凿出对口窑洞,俗名“地坑庄”,远远地望去,似无村庄农舍,却有炊烟平地升起。

    在泾河马莲河流域的沟谷河岔,沿两边山洼沟坡修建的窑洞山庄,或独立分散或密麻聚集,象蜂窝象窟龛一样曲曲折折高高低低隐隐约约。总之,哪里有蜿蜒伸展的小路,哪里有鸣咽流淌的瘦水,哪里有袅袅升起的炊烟,哪里便有凿洞而居的山民。

    这也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里人缺雨干旱生活苦焦,什么都缺,唯独不缺黄土。黄土处处逼在人的眼前,人被黄土分割包围,生活在土的褶皱里,出门不是上山爬坡,就是下川进沟。住在窑洞,睡土炕台,砌土院墙,处处离不开土,整天和土打交道。土山土路土庄,土风土雾土雨,脚上沾着土身上背着土,坐下一屁股土,起身用手一拍,又干干净净了。甚而脸上也是土光光的,太阳也是土红的。人的性格也象裸露着的黄土一样浑厚、朴实、粗犷,象沉默不语的高山一样分散、闭塞、孤独。一切离不开土,也把操家乡口音叫“土话”,把乡里打扮叫“土气”,把落后闭塞称“土”,把务农叫“土里刨”,把农民出身叫“土里生土里长”,把活了四五十岁叫“土埋了半截子”,把年纪大称“土拥到了下巴上了”,把老死称“进了土”。一句话,陇东黄土高原的山民们离不开黄土,生活在土里,最终也被土埋掉,化为泥土。  只要有条件,山民们总是把土窑修建在避风向阳处。由于地形和土质的差异,窑洞的面崖高低不同,有一两丈的,也有三五丈的,窑洞本身高低深浅也不一样,有丈余高的,也有七八尺高的;有三五丈深的,也有五六尺深,一扁担能捣透的。一孔大的窑洞,足有四五十平方,可抵四五间瓦房。洞口用土坯砌封,门边有窗,门上有眼,供采光通气用。一座院落,窑洞也分主次,主窑高大当中,多为长辈居住。有的窑内还有拐窑,洞里还有斜洞,窑套窑洞套洞。

    也许是过于平凡过于得来的容易罢,这种土窑虽然与人类相伴千百万年,陇东的山民们还是把它视作贫穷的象征,不管这种“土气”有多么“伟大的意义”,他们还是羡慕那些住高楼大厦的人,希望自己的生活也能“洋气”一点,所以古今富户,只要有条件总是住瓦房。

    这种窑洞的特点是挖凿方便,来得容易,有山有土就行,此其一;其二是经久耐用,不象瓦房那样经常维修花钱;其三是冬暖夏凉。冬天,城里人生炉子烧暖气,门窗紧闭,生怕有一丝风吹进房间,脸色也一个个白皙蜡黄,山民们却将窑门大开着,外面冷气冻不透,里面地热散出来。人的脸色也和城里相反,年龄大的不是土红便是紫青,年青的姑娘们则是白中透出两个红脸蛋来。夏天,城里人拼命摇扇子还出汗,山民们的窑洞里却凉得渗人,有客人远道而来,他们特别要向你叮咛的,就是进了窑不要脱衣服,穿着过于单薄的,还要再加一层。

    1948年的秋月某日,在陇东黄土高原的一个沟壑里,在泾水和西兰公路南山的一个山窝里,在任家庄一孔避风向阳的窑洞里,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降生了一个白娃娃。

    在中国,白往往同富贵人家连在一起,但在这个黄土夹缝里,老天却将一个皮肤白嫩的孩子赐予了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这个山沟里的老百姓也毫不吝啬地送给这个穷人家的孩子一个外号,叫“白人”。于是白人一生下便出了名,致使连他的父母亲也被称为“白人大(爸)”、“白人妈”,他的家也变成“白人家”了。直到二十年后,他已出外工作多年,取得官名叫任白,走进村庄,有位老奶奶看着他端祥了一会,突然说:“噢,这是白人回来了!”

    既然白人白得出了名,也就有许多人前来要看,看着看着,有女人就抱在怀里爱不释手,非要给他家抱去不可。但他的母亲更爱他,虽然他前面已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哥哥,已经是排行老四了,母亲说什么也还是不愿送给别人。

    听父亲说,他有一个朋友,家在县城住,只生了一个姑娘,没有儿子。这位父亲的朋友一次来“白人家”,看见白人,守着不走,说是你们已经有三个娃娃了,就把这个老四给他吧。父亲似乎动摇了,母亲却坚决不给。这人守了几天,无可奈何地走了。父亲考虑的是一家已经六口人这个生活的担子,母亲却不管这一切,在她心目中,只有对孩子的爱。

    后来白人长大了,父亲曾对他说:“如果那次把你给了城里那个人,你就享一辈子福。”

    大约在一两岁的时侯,任白遭受过一次灾难。和黄土地上多数人家一样,他家的窑洞里也是锅台连着土炕,这一方面是受窑洞的面积限制,一方面也是为了取暖。住土窑潮湿,锅台连炕,一天做几顿饭,锅下的烟火绕过土炕出到外面,饭做了,土炕也热了,这是一举两得的事。多数人家在锅台和土炕之间,用堵一尺高的土墙墙隔着,少数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则用木头做得花窗隔挡,这样比较安全,炕上的孩子爬不过去。经常是,母亲在下面做饭,任白就爬在炕墙上看。一次,母亲在后锅里要炒菜,任白突然从炕墙上栽了过去,掉进火红的铁锅里,将头上的皮炼了一片。任白哭得杀没连天,母亲和父亲换着抱上哄,在门前一块刚耕过的地里走来走去,踩出了一条白路。这给任白打上了终生的烙印,只是伤疤在头顶上,长大后用长头发可以遮掩。

    两年后,母亲又生了一个儿子老五,因家境穷困,给了泾水北面一家富户,换回了几斗麦子,供一家人生活。几年后,母亲又生了一个儿子老六,因当时正值生活困难时期,胎里就营养不良,生下来又黑又瘦,想给人却没人要,只好自家留下经管。

    但到四、五岁的时候,任白却真的被人领走了。

    那时他已经隐约记得,领他的是一位姑姑。这位姑姑人长得很漂亮,高高的身材,白净的脸皮,棱棱的鼻子,缠着一双小脚,能裁会剪,也绣得一手好花,针线本事都很好。只是她的命很苦,一辈子没生养,还跟了几个男人。

    第一个男人外号“瓜(傻)劳”,人不打强。爷爷为了卖钱,把姑姑嫁给了这样一个女婿。为此事,姑姑哭得死去活来,终没翻出爷爷的手心来。后来,姑姑认识了一位开药房的良医,平日姑姑有病没病,都要去找这位良医。这件事虽然名声不好,对姑姑受伤的心或许是一点安慰。

    好像姑姑和父亲母亲说了好长时间,父亲没意见 ,母亲碍于面情,也同意了。

    任白在姑姑家特别值钱,顿顿吃得好饭,穿着新的衣服,白天看姑姑剪纸、绣花、做针线,晚上和姑姑睡在一起,听姑姑讲许多关于毛野人和猫鬼神的故事。当时任白已经知道自己成了姑姑家的人了。

    但不知什么原因,过了一向,家里的大哥来了,他和姑姑在一起说了一会话,好象是母亲变了卦,因任白被姑姑领去了,和父亲吵了架,逼着父亲非要把她白人领回来不可。父亲没办法,才支大哥到姑姑家来的。姑姑听了任白大哥的话,呆坐了一会,又无可奈何地说:“如果因为我领走了白人,闹得我哥家气不和,你就领回去算了!”

    几年后,父亲又对任白说:“如果把你给了你姑姑家,也受不了罪”。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小说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