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全国原创小品剧本创作大赛
代写公司年会小品剧本
剧本名:六十四集电视剧《沂蒙儿》文学剧本
【原创剧本网】作者:丁宁
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二人转剧本。电话:13979226936 联系QQ:652117037
年会剧本
 

感谢以下机关团体和工作人员鼎力协助:

国家重大工程、在建项目、铁路、海港工程现场指挥部;

中共蒙阳市委、升州市委宣传部、电视台、文化局;

蒙阳、升州公安局、刑警队、派出所广大干警;

蒙阳、升州军分区全体指战员;

蒙阳、升州相关大学、医院、中学师生及医务人员;

北京同仁医院领导及医护、科研人员;

中共临沂市委领导、临沂军分区领导及全体;

山东东岳国际贸易集团及下属各企业全体;

沂蒙老区、名胜古迹、红区教育基地、机关管理人员;

蒙阳市腹地山区、乡镇领导及小卢村全体村民;

配音、伴唱、谱曲及全体演职工作人员。

特别鸣谢:

作协、网站、作者母校、老师、指导者及宇鸽、玉阁、娱歌、文韬、文妈、军旗扮演者。

 1   苦海求生  寻找救星

 

字幕:

一九六四年,全国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某行政公署公安处大院内的操场上,正在进行阶级教育,忆苦思甜报告会。会场周围有持枪的警察站岗,主席台后壁紫色的布幔上挂着毛主席的大幅画像,一排连椅上坐着主持人和做记录的秘书,两张简陋的桌子上放着一支老式的麦克风和茶具。

主席台上方红底黄字的大方块横标豁然醒目:“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会场气氛严肃、安静,只有从喇叭里传出的“嗤嗤”声。

会场的前几排是各式的椅凳,坐满了机关干部;中部是席地而坐着装整齐的公安干警;后面则是学生、家属模样的人群。

主席台及全体与会者的背影。

第一个走上报告席的是一个五十岁开外的人,他身材高大魁梧,身着膝打补丁的便装,大“国”字脸,背头有些花白,脸上挂着泪痕,那双神光炯炯的眼睛喷射出火焰,他是副书记兼副处长文韬。

(随着文韬低沉的控诉,交替化出148组画面:)

文韬:“我出生在沂蒙山区一个叫小卢村的穷山窝里,家里过得非常贫穷,只有两间破草房和一口锅、几个破黑碗,上顿不接下顿,两个哥哥己经成年分家了,可爹娘年纪大了,我还幼小,日子实在难熬。民国十七年闹蝗灾,庄稼绝产,人都饿死了,当时在集上用一片豆饼就可换回一个十八九岁的闺女,蝗灾使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就在这年,我爹借下几升粮食的债,一直还不清。地主逼债就把爹吊起来,用鲜秫秸打他,后来,又逼他带着伤扛活,当长工,黑了心的地主老财把我爹和一头牛套在一起拉犁耕地,他身上留下多少鞭痕呀!一天爹渴了,到井边喝水,又累又饿,掉进井里,后被人救起,被冷水激得落下罗锅残疾,债还是没还清,爹受不了这种凌辱欺压,就在我家小东山一棵山楂树上上了吊……(文韬呜咽)。

画面:

l、苏山环绕着一个小村落,错落地几户人家,都是低矮的破旧草房;

2、文老伯家里,院儿里支有一口锅,屋里破桌上几个有豁的破黑碗,里面有残存的地瓜叶;

3、年迈的文老夫妇,骨瘦如柴,满脸皱纹,唉声叹气,为生计发愁;

4、严重干旱,大地龟裂,到处可见干旱裂缝,蝗虫过后,山坡、田地没有了绿色,只有蝗虫吃剩的庄稼秆、茬和根,饿死和浮肿而死的男女老幼的尸体到处可见,惨不忍睹;

5、集市上,卖儿卖女、哭哭啼啼的很多,不少姑娘、男孩头上插着草棒,一个买主拔掉姑娘头上的草,把姑娘拉走,随着姑娘“爹,爹……”的哭喊声,农家汉“我的孩子……”那撕心裂肺的呼唤,老汉追着,用豆饼砸自己的头,头破血流,昏倒……

6、坟地,农家婆、孩子在新坟上哭啼;

7、地主、狗腿子到文老伯家要债,把锅砸烂,然后把文老伯拉走,吊在树上,用鲜秫秸抽打,文老伯遍体伤痕。把文老伯套上和牛一块拉犁,弯腰吃力地拉,缓缓向前。

8、文老伯被人从井中救起;

9、文老伯在东山的山楂树上吊死;

爹死后,娘带着我到处流浪乞讨,到了东北四平,一天俺娘又被鬼子军车轧死……(文韬痛哭失声,拭泪)

画面:

10、文老妈带文韬乞讨;(字幕:东北四平)。日本军车横冲直撞,将文老妈撞死,疾驰而去,文韬趴在母亲血肉模糊的尸体上痛哭;

我孤苦伶仃,只好打听着去找一个叫‘大哑巴’的老乡,他叫我跟他拉大锯、破大料,几天后,我实在干不了,就悄悄溜了。

画面:

11、矮小的文韬与成人一起吃力地拉大锯;

一天傍晚,我冻得要死,在一家叫‘生金相馆’的门头避风取暖,老板娘看我是个可怜的叫花子,就没再撵我,从此我就留下来,每天挑水、劈柴、烧炕、做饭,给老板洗脚、端尿壶……时间一长,老板看我挺乖巧,也很喜欢我,也不提防了,后来我就留心看他照相,装着端茶、换水、倒水,看他冲卷。印像……

画面:

12、文韬冻得要命,在一家相馆门厅取暖,天黑下来,老板和他简单说了几句,留下了他;

13、文韬在相馆后院打水、烧炕、劈柴,做一些伺候老板的活儿;

14、文韬吃老板剩下的饭、菜;

15、文韬伺机窥视老板照相、冲版、洗像;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动用老板那架爱如性命的相机给客人照了相,他回来以后发现了,却什么也没说,脸上也看不出什么。一天他和老板娘坐在一起叫我给他们照相,我不知什么意思,害怕极了。在他的再三催促下我终于给他拍了,万万没料到,等洗出照片后,他却十分高兴,拍着我的脑袋,举着大拇指和夫人‘咿哩哇啦’了半天,说了些我根本无法听懂的话,但我不再害怕,因为他脸上表现出亲善,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无儿女的朝鲜人。

画面:

16、文韬好奇而热情地给客人拍照;

17.、文韬半信半疑地给老板夫妇照相;

18、老板夫妇笑着拉文韬一起吃饭;

19、老板夫妇用朝语说文韬“聪明、很可爱”;

20.老板夫妇拿着文韬拍的照片,两人指指点点,又看又说,一会儿又高兴地笑。文韬不解,有时双唇微动,但很久目瞪口呆地注视着他们;

打那以后,他们就让我和他们一起吃饭,给我盖厚被子,有时候还让我帮忙,不断讲些冲版、洗像的方法。实际上那时候这些知识和技术我早已会了,他一讲我就更熟练和有把握了。

画面:

2I、文韬珍藏起老板夫妇的照片;

22、老板往文韬跟前推菜,老板娘给盛饭。晚上,老板娘又悄悄给文韬加盖一床被子;

有时候,老板累了,就让我去做些工作。

老板对我一天比一天好,判若一家人,终于有一天他开口了,让我当他的儿子和徒弟。这哪里成呢?我心里想的什么他根本不知道,我满腔复仇的怒火,一定要为死去的爹娘报仇。于是把我的身世也告诉了他。我日夜思念两个哥哥和死去的爹娘,我更不能满足于这温暖的相馆和‘小老板儿’的称号而忘记亲人,我还要为他们复仇!一天,我终于下定了决心,要离开这救命恩人,去寻找能拯救全中国劳苦大众的大救星!

画面:

23、一位朋友上门找老板有事,夫妇准备好了,临行时老板叮嘱道:“我们可能很晚才回来,有客人你就张罗着办,给人家照好。”

24.一天傍晚,老板早些关了门,吃过饭后他把文韬叫到跟前:“你觉得这个馆子好吗?我想留下你来做徒弟,以后就是一家人,你觉得怎样?”文韬急道:“这可不行,我还一心想着给爹娘报仇呢!我要找共产党,要去当兵!我从小就是个苦孩子……”

25、天还没亮,老板娘就急不可耐地问:“啦得怎样?同意吗?”老板说:“唉!这孩子性格非常倔强,他家很苦、很苦,他一定要为爹娘报仇,一定要当兵去!整整一宿连哭带说,什么都给我说了……”

我跪在二位老人面前泣不成声,久久不起,因为如若不是他们相救,我一定早已冻死街头。老人拿了好吃的、好衣服和许多钱给我,我只说了一句:“我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我一定会回来报答您!”

画面:

26、文韬哭着,一头扑到老板怀里,跪下:“就让我叫声爹和娘吧,我找到共产党,一定回来报答你们……”

27、老板向文韬兜内塞钱,老板娘找出老板的衣服给文韬穿;老板娘又拾掇了一大包吃的……三人抱头痛哭;

两位老人热泪纵横。

我满怀悲愤,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辗转回到老家,实指着在两位哥哥的帮助下,能起回葬在四平的俺娘的尸骸,可回家一看,两个嫂子闹得很厉害,二嫂还穿着孝服,一打问才知道,就在俺娘俩逃亡东北的当年,俺大哥当了国民党兵,由于从小爱跟人狩猎,练就了一手好枪法,挺有名气。第二年二哥又被抓了‘壮丁’,几个月后,部队行进到老家附近,二哥想家。开小差跑了,跑在山路上时被人报告,长官让大哥开枪打死二哥。后来听部队的一个老乡来信说,兄弟俩在一个大部队,直到事发双方都不知道,后来大哥才知道了他打死的是弟弟,随国民党溃退南下,一去音信杳然。

画面:

28、文韬满面污垢,饥肠辘辘,在山路上走着,走到山间的小溪边,捧水洗脸又捧水喝,到附近的农家讨吃的;

29、文韬又爬上了运煤的火车,到了济南站被人赶下来,又踢了两脚,倒在路旁;

30.文韬疲惫不堪地推开大门,两个嫂子正在吵架,其中二嫂还穿着孝服。

二嫂:“都是你老大害得俺这样苦……”

大嫂:“我又不知道,是不是他打的弟弟。”

邻居桂成大爷把文韬拉到一边坐下来,告诉他:“你娘俩走的那年你大哥去当了国民党兵,外号叫‘一枪倒’,成了神枪手;第二年你二哥又被抓去抬抬子,就是抬担架,……”

(化出画面:一个用草绳扎着外腰的农民在山坡小道上急匆匆逃跑,不时跌倒并回头张望,后边不时传来隐约的喊声:“站住,回来!”)

士兵:“长官,又跑了一个抬抬子的。”(手指着山坡)

长官:“叫‘一枪倒’上来!”

士兵马上传话。

文琳跑步上来:“长官,请吩咐。”

长官指了指远处山坡上移动的小黑点:“呶,送他回老家!”

文琳举枪上线,随着一声枪响,文杉在山坡上滚了几个个,胸部溢出鲜血,仰面不动了。(特写)

(镜头化回)桂成大爷:“这些都是张庄那个叫大羊的,也在那儿当兵,来信说的,不会错!”

我唯一的亲人就这样去了,我趴在二哥的坟上捶胸顿足,痛心疾首。

画面:

  31、文韬趴在文杉坟上痛哭、翻滚、捶胸,手使劲扎进坟土里;

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见两个骑着枣红大马的军人向我家走来,他们把马拴在我门旁的老槐树上,歇脚并寻水喝。我热情地把他们领到家里,我看到了他们臂章上‘八路军’的字样,并深深地被他们的军装、钢枪吸引着。当我判明了他们是毛主席、共产党的队伍时,就一下跪倒在那位军官面前,哭诉了我的悲惨家史,要求当兵……

画面:

32、两个八路军,一官一兵,牵着两匹枣红马,把马拴在文韬门旁的老槐树上休息,文韬给他们打招呼,请到家喝水。文韬盯着“八路军”臂章,跪在军官面前哭诉……

军官把文韬扶上枣红马,把自己的帽子、外衣给文韬换上,牵马向前走;

从此我毅然投身革命,一年半之后当我们的部队来到东北时,东北早已沦陷了。我趴在‘生金相馆’的废墟上哭喊这位不知名的恩人,至今我还珍藏着我为他们拍的那张照片。

画面:

33、戎装文韬打听相馆老板,呼唤恩人,文韬从挎包中取出老板夫妻照片让邻里辨认,邻里:“认识,早被日本人炸死了。”

文韬在相馆废墟上泣不成声。

大约在我当兵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与当地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成了亲,她这个“艾国秀”的名字还是结婚以后参加了革命我给起的,后来就生了一对龙凤胎,因为当时我对《铁流》这首歌和“抗大”什么的这些字眼着了迷,就给长女起名叫“军歌”,长子叫“军政”,也表示从军后的心情。可哪知道当了几年兵,还没打够仗,正有枪瘾,更谈不上报仇雪恨,部队领导发现我自学了点文化还会照像,头一天谈话调我去当战地记者,第二天谈话又叫我‘转移’。原来是组织上认为我是个政治可靠的党员,又算个文化人,调我转移到隐蔽战线,搞党的地下工作,瓦解敌人,扩大沂蒙解放区根据地。就这样我脱下心爱的军装,在鲁南、鲁中、鲁西一带从事党的组织活动。在我的努力下,这个地区鬼子组织、据点、碉堡、伪军、汉奸名单都被我组织掌握得一清二楚。我还精心绘制了平面图,标上重要据点等,把坏蛋头目附上照片。在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苏山战斗中,战前精确掌握了鬼子、伪军兵力和布局,战中积极穿插、配合,战后掩护战友突围,在苏山顶峰,我部老三团陈小峰政委带领八百名将士成功地牵制日军福田少将纠集的五千多名鬼子,整整一天,残酷壮烈,击毙福田,全歼围敌,出色地完成了掩护罗荣桓等抗大分校安全转移的光荣任务,谱写了抗日的壮丽篇章。李克农同志得知这一消息后,兴奋地说:‘小伙子,真能干!’后来我受到了军区的通令嘉奖。

画面:

34、军人文韬与一农家姑娘举行简单的婚礼;

文韬给妻子讲革命道理和共产党等等。

文韬:“以后我介绍你参加革命,参加共产党的革命队伍……”

妻子:“什么革命、队伍的?什么是共产党?”

文韬:“就是为穷人做好事、领穷人闹翻身、替穷人说话,毛主席、共产党就是领头人。”

35、文韬妻子生下一对龙凤胎。(配婴儿哭声)

(奏《铁流》旋律)

文韬抚摸着妻子的额头:“看,你都参加革命这么久了,我还没给你起个好名字,这两个孩子多好,咱这也都是共产党的人,我一夜没睡好,想来想去,就给你叫‘艾国秀’,孩子男的叫‘军政’,女的叫‘军歌’吧!”

妻子:“孩子的名字倒挺好,都随你,我不是得叫‘文艾’什么吗?”

文韬:“不不不,参加了革命,成了党员,就都一样了,就叫这个名字吧。”

文韬替妻子当了家。

36、文韬头戴礼帽、身着大褂在城里出没,文韬在炮火硝烟中奔跑,不时回头还击;晚上,文韬在蝇头油灯下画兵力图;文韬带相机给鬼子、土豪、伪头目照相;文韬骑着“大飞轮”拍摄鬼子“据点”;在一小巷,文韬与一“墨镜”耳语,分头跑;文韬把许多照片贴到一张兵力图上;

37、拂晓时分,苏山的轮廓。远景:我八路军某部三团陈小峰政委率领近千人,携带后勤物资、电台、打字机等向苏山靠近。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山间战马、部队行进的剪影;

38、日本鬼子少将指挥官福田从苏北、鲁南、临沂等地纠集五千多鬼子,把苏山团团围住,福田骑在马上疯狂地挥舞着指挥刀叫道:“苏山的,今天,统统地炸为平地的干活!”

鬼子疯狂地向山顶炮击,我军英勇还击,成群的鬼子滚进山沟。

鬼子一次又一次冲锋,被我军雨点般的子弹扫下来,山坡上到处是鬼子、战马的尸体。

整整一天,鬼子六次冲锋都失败了,我部也已弹尽粮绝。福田带鬼子爬上山门。

39、八路军和鬼子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士和鬼子扭在一起,狠狠地把鬼子掐死,战士用嘴咬住一鬼子咽喉,鬼子挣扎;一个战士从巨石后面跳将出来,用枪托砸开福田的颅骨;

战士咬住鬼子的手,一同从山崖上滚下;

刺刀弯了,战士用石头打击敌人;

……

尸体遍地,硝烟笼罩,夜幕降临,文韬他们带着水和煎饼爬上山顶,引导尚存的八路军转移……

40、李克农打电话:“小伙子很能干,好样的,安排他打入敌人的心脏。”

苏山战斗结束不久,组织上又调我到滕县,带着家眷,安营扎寨,开办了“荣大照相馆”,摇身一变,礼帽大褂,当起了刘掌柜刘老板。这个照相馆实际上是我党的地下联络站,不少同志到暗室里接头、传递情报、从事活动,就连日本鬼子、三教九流都进进出出,也很危险,真正是“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年月。

画面:

41、滕县荣大照相馆,文韬、艾国秀忙里忙外,招呼客人。

军歌抱着军威、领着军政、军旗玩,文韬把孩子们往外赶。

鬼子:“我的小孩一样地。”说着把军威的小手全部塞进嘴里,然后又逗小孩。文韬给客人照相,不时从镜头布下和镜子里观察来人情况。

军歌、军政不时来门市看这玩那,几个鬼子“咿哩哇啦”,又“嘿嘿”大笑。

大奈(朝文韬):“刘掌柜,你的,小孩的,军旗的,军歌的……你的,八路八路的,良心大大的坏了……”

文韬(诙谐地拍大奈的胸部):“你的,太君的,军、君一样的,统统的良民,毛猴子的,不是的……”

(大奈茫然、疑惑,口中低声嘀咕。)形形色色的客人在相馆进进出出。

文韬瞟了一眼在角落里等了很久的“客人”;

几个鬼子到后院,又进暗室,被文韬制止。鬼子自语:“灯光的不要……”

客人:“刘掌柜,能照方二寸的吗?”

文韬:“你家来了几个人?请稍等。”

鬼子走了,艾国秀守着柜台,“客人”和文韬进了暗室。

不久,组织又给我安排了一个“徒弟”,叫卫太行,成天吃住在我家,像一家人一样。一天鬼子大奈叫我去喝酒,把我灌醉后又罚跪,把指挥刀在我脖子上蹭来蹭去,咿哩哇啦“毛猴子的干活”,后来又把我放走了。原来他是怀疑我‘通匪’,从那我对卫太行格外当心。

画面:

42、组织上安排卫太行跟文韬“学徒”,卫太行和文韬全家一起吃饭。“大哥,你吃!”

“他卫叔,你年轻,多吃点!”国秀待人亲切。

卫太行鬼鬼祟祟,这儿看看,那儿弄弄,不好好学照相,偏爱去看冲卷、印像。

艾国秀:“他卫叔,可注意暗室别曝光。”

43、文韬:“你看我徒弟学得怎么样?”

艾国秀:“不太专心,像个蚯蚓似的,到处乱拱。”

夫妻会心地大笑。

44、鬼子大奈硬灌文韬酒。大奈让文韬跪下,指挥刀在文韬脖子上来回摩蹭,吼道:“你的,毛猴子的干活……”

45、文韬给艾国秀说:“徒弟不是蚯蚓,是一条‘东洋狗’!”

一天傍晚,组织上派老李同志传达配合解放滕县的工作,我们刚耳语了几句,卫太行猛地冲进来,接着退出去,十几分钟后,鬼子大奈带着鬼子川岛嚎叫着冲进去,多亏国秀帮助,我们把两个鬼子在暗室干掉,又把尸体和摩托车处理掉,回来一夜没睡着,这天晚上“徒弟”也“失踪”了。

画面:

46、卫太行窥见文韬领一客人进了暗室,片刻之后,大奈和另一鬼子像疯狗一样扑上来,冲进暗室。“哦,坏了!”艾国秀和两个大孩子也冲进暗室,七手八脚把两个鬼子弄死,文韬和“客人”火速换上鬼子衣服,趁夜幕把两个鬼子的尸体飞也似的运出城外……

第二天下午,鬼子的飞机轰炸了相馆,我的军歌、军政被炸死,我只好和妻子领着军旗、军威逃命,又跑回了老家。

画面:

47、深夜,几个鬼子牵着狼狗来相馆搜查,大声吼叫,哭叫声、皮靴声乱作一团。

48、鬼子飞机轰炸了“荣大照相馆”,军歌、军政丧生,文韬夫妇拉着军旗、军威逃命。

解放滕县时,我脱掉礼帽,向顽守的鬼子喊话,鬼子大惊,纷纷把枪扔下炮楼来。后来我们转为公安部队,时间不久又改为军管会公安处,在惠民专署公安处时,我又碰上了卫太行。

解放后,“三反五反”、“打老虎”时,卫太行说我公私不分,有贪污,还和鬼子有“沟通”。经过八十三天的审查,没发现我的经济问题,反倒把卫太行这个历史反革命、国民党中统特务给审出来了,判了无期徒刑。在生建服刑。他还有个叫卫士魁的叔叔,是军特,也押在这里。直至一九六O年底,‘二卫’再次犯案,正巧被我抓回,这才结案。到一九五四年,根据家庭情况,组织上决定让老艾退了职。

解放后,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深刻地体会到:黄连苦,比不上旧社会苦;蜂蜜甜,比不上新社会甜;千好万好比不上共产党好,爹亲娘亲比不上毛主席亲。毛主席、共产党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比山重、比海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夫妻,更没有这“后勤班”。(哽咽拭泪)

我早年投身革命,后来找到了共产党八路军,从那一天起,我的一切就属于了党。几十年来我只有一个信念:为了革命,为了人民,为了共产党和共产主义,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从不分份内份外,以实际行动学雷锋、做雷锋,就是累死在岗位上也心甘情愿。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握紧手中抢,保卫新中国。”

镜头化回会场,喇叭里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最后由刘处长作总结讲话。”

刘处长慢慢走到报告席,用手绢擦净泪水,缓缓地说:“同志们,我和大家一样,怀着悲伤和气愤的心情听完了文处长的报告;也与大家一样,始终泪水没干。我认为,文韬同志最后的两段话就是最好的总结,可以用这样两句话表达我的心情:‘诅咒黑暗,不忘阶级压迫,民族仇恨,撕心裂肺,义愤填膺,消灭剥削,齐心协力推翻旧社会;向往光明,牢记政党使命,人民利益,全心全意,责无旁贷,握紧钢枪,携手并肩捍卫新政权’。

这次阶级教育报告会到此就要结束了,我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对文处长的忆苦报告,党委和行政要以支部、科室为单位认真召开座谈会,人人发言,都要写出个人的感受上交本单位。

2、用阶级教育结合学雷锋、学文韬活动,比工作,找差距,写出书面的改进措施。

3、认真分析、总结一下,文处长的革命热情和工作精神哪里来?有哪些特点?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看齐?……”

镜头化回刚散会的会场,人们边走边议论,可听到人的抽咽声。两个干部模样的人对话:

甲:“唉!真不知文处长出身这样苦,旧社会还夺走家里好几条人命。”

乙:“是啊!人家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这样拼命,咱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镜头转至公安处办公大院,墙上的大幅标语:学文韬,干革命,学雷锋,见行动,用工作实绩向党上交最优秀答卷!

两辆摩托从大院呼啸而出,公安民警在紧张地操练,并不时发山“ 哼,嗨”声。

隐去

 

2   返回故里  巧抓顽敌

 

字幕:

19591962年,我国处于自然灾害、困难时期。

升州公安处办公大院。

公安处对过的劳改总队大院,高高的围墙上架着电网,每隔一段有一处高耸的岗楼,大门口有全副武装的武警执勤,明显的警戒线。门旁的牌子赫然醒目:“升州劳改总队、升州生建机械厂、山东升州监狱。”不时有过路的人驻足注目。

上午七时许,公安处办公大院办公室外景,喇叭(特写)

……下面播送本报记者的文章,题目是《向荒山进军,向荒滩要粮》。地处鲁南山区的人们,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他们从来没被困难吓倒,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他们焕发出当年支前的革命热情和拼命干劲,向荒山进军!今年以来,广大人民群众老少妇孺开荒种田,吃在山坡,住在荒山,新开出万亩良田,新扩大耕地面积平均每人3.2亩……

地处黄河下游的惠民地区,大部分是盐碱地,这里的人们不畏艰难,发扬大跃进的精神,开辟荒滩,改造盐碱地,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征服多年肆虐的黄河,大片荒滩变良田,今年夏秋两季粮食平均亩产过千斤……

下面播送本台记者述评,题目是《三面红旗迎风飘,看谁革命干劲高》。本台刚才播送了鲁南山区人民群众和惠民地区的干部、人民战天斗地、向荒山荒滩要粮的报道,现从省计委获悉,今年粮食储备数量超过……

一个干部模样的人疾步闯进播音室,“咔嚓”一声关掉开关。

干部(气愤地嘟囔):“饿死那么多人,还吹!”

小伙:“听说昨天在火车站上有一大学生模样的人抢了人家的黑窝头就往上吐唾沫……”
   
干部:“虎恶狼恶没有饿恶呀!”

公安处办公大院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刘处长正在主持党委扩大会议。

刘处长(慢吞吞地):“同志们,全体党员、干部同志们,这是一个扩大到全体党员干部的专题会议,贯彻落实专署昨天的会议精神。”

“民以食为天啊,我们就不必高谈阔论了,仍然是干部家属返乡的工作,我们处和武警总队的干部家属户籍、人员情况,上次动员大会上已经分类、分批向大家报告了,第一批1159口人已安全回到原籍,家属、子女没有工作且原籍清楚的,应作为这批的安排对象,20100人左右,计划在半月内完成,也可以先自己报名。”

会场上人员左顾右盼,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刘处长:“形势方面咱们不多说了,大家也耳闻目睹了,到咱们食堂去看看,大家就会知道今后的生活会更艰难。

肥水墒情,旱涝节气,唯系衣食住行,六万万;

雨沛粮丰,温饱冷暖,方能国泰民安,每年年。”

公务员突然跑到刘处长跟前,耳语了一句,刘处长马上站起身,收起笔和本。

刘处长:“文处长,主持一下,有急事!”(边说边快步走出会场。)

文韬:“是啊,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形势是很严峻,为了咱们安心工作,不在这困难时期出问题,咱们党员带个头,我先给‘军需’老艾和我的‘后勤班’共6人报上名,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回农业第一线。”

与会者(争先恐后):“我也报!”

“我也报,我是党员!”

“给我爱人写上……”

十几个干部,其中有几个穿警服的纷纷站起来。

干警们排队挨号在食堂买饭,急躁,议论;一个干部伸头向前张望:“快点,快点……”

买出的饭仍然是胡萝卜汤和蒸好的地瓜。(特写)

就餐者:“还是这个!”(边走边吃。)

民警:“这个能经常有,能吃饱也行啊!”

街上有排着长队的学生、工人、机关干部游行,打着红旗、彩旗,宣传支援农业一线。街道两旁墙上红红绿绿的标语写着:“到最重要的地方去,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农业生产,支援农村建设,劳动光荣,广阔天地,有所作为。”

(文韬家里,餐桌上散乱地放着碗筷,旁边的一只黑水桶,文韬看了看,只有两片胡萝卜,拿起填在嘴里。文妈在缝补那个跟随文韬征战多年的破黄背包,不时唉声叹气。

文韬取出手枪,漫不经心地擦拭。)

文韬:“国秀,带着孩子回老家去吧,不然要饿死的。昨天我给你们都报了名,我自己在这儿干,回去看看咱那破草屋还行吗?现在不比解放前,已经入社了,没人敢欺负咱了,大家一起种地,也许比在这里强一点……”

(文妈望着文韬,嘴角动了动,擦泪。)

文韬:“我送你们回去,买点家什,买几个粪箕子……”

军令带着军风、军容、军营、军号喊着“一、二、一”冲进来,每人手里都拿着树枝、木条什么的,故意把脚跺得格外响。

军令:“爸爸,我不要粪箕子。”

军营:“我要,我要!”

军号:“爸爸,我要两个粪—箕—子”

军风、军容:“我也要,我也要!”(一起嚷。)

文韬(心烦地):“好,别嚷嚷了,给你们每人买一个,出去玩去吧。”

文妈:“军令,再过几天,咱们就拉着户口回老家,还得拾掇搬家,你爸爸饿得心烦,你别领他们闹了!”

军令:“妈妈,军威姐姐也走吗?”

文妈:“不,她不走,把她留在这里跟你爸爸上学。”(文妈摸着军令的头。)

军令:“妈妈,我也不走,也跟爸爸上学!”

文妈:“你爸上班很忙,你俩在这儿他顾不了,你不知家里山上各色的花可好呢!”

军令领着弟妹们玩,每人手里拿着树条,在院儿里跑步转圈,然后轮流去抽打邻家搬走后裸露的灯线。

军令:“记住喽,打一下,跑一圈回来。”说着先抽打了一下,马上跑回来。后面几个也都学着做。(军令教给弟妹打电线)

文妈(从家里出来):“军令,你干什么呢?那里有电,危险呀!”

几个孩子跑到文妈跟前。

军号:“妈妈,是军令姐姐叫我们打电线的,她说芳芳搬走了,不要这个家了……”

文韬拖着沉重的脚步去办公大院上班,半路上捡起孩子们扔的半块地瓜又返回家。

华栋、华庭:“军营、军号,快到后面看狼狗去!”

几个孩子一起朝附近的一条巷子里跑。

一座小型粮库,门锁撬开、被盗。

两个民警牵着狼狗,在院儿里转来转去。粮库的工作人员回答问询。

民警甲:“看来有四到五个人进入现场。”

工作人员:“我们从未听到过动静。”
   
民警乙:“共偷去多少粮食?”

工作人员:“这库里的谷子、玉米全被偷走了……”

军营:“你看那狼狗和爸爸的大黄一样,军号快去玩玩。”
   
还没等军号走近,狼狗吼叫一声,把军号吓得一腚坐在地上哭了……

(几个孩子大笑……)

“欢送家属返乡,支援农业一线。”红红绿绿的大标语,不时有辆搬家的汽车驶出城市。

刘处长、章贞君等机关干部、家属站在装好的车辆附近,与文韬、文妈等人依依惜别:“再来,大嫂,多保重……”

刘处长咏诗:“手足十几载,今朝暂分离。泪眼洒莹珠,酸楚荡心底。”(刘紧握文双手。)

“我不走,不走!”车启动了,军号还闹着要下去。

汽车晃晃悠悠驶出城市,军号不再哭闹,而是依偎在文妈怀里渐渐入睡。不一会儿,“哇——”又醒了,军号哭着说:“妈,我不要粪箕子了,我军令姐姐说,那是拉屎的,不能放衣服,也不能放书,更不能盛馒头……”文妈哄他说:“好好好,不要了,叫你爸爸给你买个新书包……”

路过一条沙河,军令领他们追逐着玩。

军号(捧起一小捧沙):“妈妈,这么多小米呀!”

文妈:“傻孩子,这是沙子!”

文韬雇了几个送脚的,他们挑着旧条箱、大包袱、家具什么的,在陡峭的山路上吃力地攀行。

文韬背着行李,和文妈一起领着孩子们在山路上小心地攀登;军号走累了,举起小手:“爸爸,背背……”脚夫、文韬一家人在蜿蜒山路上慢慢行走,不时发出“嗨嗨”的吃力声。

到家了,文韬看着那两间破旧的草屋,抚摸着门旁的老槐树,眼睛湿润了。伴《古槐恋》旋律。

一群人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候。

传志:“三叔、婶子,你们回来了?”

传志妻:“哟,快认不出来了,婶子出去二十多年了吧?”(边说边拉起文妈的手。)

传信(闻声从家里跑出来,到文韬跟前,“扑通”一下跪倒):“叔,您和婶子都好吧?”

疯婆(凑过来):“哟,我怎么不认识呀?”

传信(拉了一把):“呶,咱叔和婶子,那些是咱妹妹、兄弟……”(朝文韬一家呶嘴)

众人七手八脚帮着把行李搬进院子。

夜幕降临了,屋子里更是黑洞洞的,啦呱的乡亲们还没散去,疯婆从家里找了半个黑碗,倒进一点油,捻了一截棉线放进去,送到文妈家。

疯婆(进门就大叫):“谁有洋火?来火!”

传信掏出火镰、火引,打了好一阵子,又吹啊吹,终于点亮了蝇头油灯。

军号:“妈妈,黑,我害怕,我要电灯。”

军营:“妈妈,我走,回机关,不在这里,没电灯,呜——”

(军营、军号在黑暗中都闹着哭着要走。)

文妈:“别哭,好孩子,咱明天走,先睡觉。”

文妈把两个孩子抱到床上,可他们仍然哭着要走。

文传信家里,昏暗的油灯下,传信和疯婆坐在床上闲聊。

疯婆:“看你忙的,像见了你亲爹娘一样。”

传信:“也差不多,他们对咱稀好,哪回我去,真拿我当亲儿子一样,穿的全给换了一遍,吃的不用说,临来时还给了那么多钱,就连他崭新的大皮袄,这不也给穿来了。”(传信边说,边顺手扯了一把床上的一件皮袄。)

疯婆:“那年是没生那两个小崽子哟,这不是那回事了,人家不用你当儿子了,原来老三支绝一支,你出继,现在成了新四支,以后没你情受的东西了。”

传信:“哎,那两个孩子长得稀洋式!”

疯婆:“洋式,洋式,俺看着不洋式,俺就看俺白甫长得好!盖你爹的皮袄睡觉做美梦去吧!反正这家子人家也是多有的。”(疯婆一边脱衣,一边唠叨着。)

传信:“你这是什么话?稀好的一家子吗?”

疯婆:“早先我还在娘家,还没进你文家门的时候,就听说什么你家穷啦、富啦,三家合一又是合二的。还说三老头刚会爬的时候,你娘有意把他放到下地那水井旁玩,一天他真的爬到井边,看井里水的影子,这时你娘故意装没看见,是山后丘庄的二姑赶快悄悄跑过去抓住了小腿,要不然你当兵死在外边,不正是你传志哥说的三家合一了吗?你偏偏没死,三老头快五十岁了,又生了这两个小崽子,要不,他那房子、门前老槐树、东山坡还不都是咱的?”
   
传信:“我只知道大黑狗吃荞麦面包子的事,这件事还真没听说过。”

疯婆:“你这文家穷光蛋,还净新鲜事。”

传信:“你说我听,是什么事?”

疯婆:“人还没吃上荞麦面包子,还喂大黑狗呢?”

传信:“不,也是说三老头两三岁的时候,俺娘包了几个荞麦面包子,捞出来赶紧给他吃,太热,把他烫哭了,包子掉在地上,大黑狗赶紧抢着吃了,不一会儿,就死在老槐树下,这次也是二姑在窗下做针线,听到哭声,赶紧跑出来,打掉了剩下的包子,把他领走了……”

疯婆:“噢,怪不得人家都说,老妈妈不管到哪里,成天领着他小儿子……”

天亮了,军令领着小姊妹这儿看看,那儿看看,到处都很陌生。

文大吹(实名大春)背着粪箕子走过门口,驻足张望。军令大叫:“快来看哪,这就是粪箕子!”

几个孩子跑过来一看,又都捂着鼻子跑了,不停地说:“可别要这臭粪箕子。”“原来我以为是个粉红的机子来……”“哈哈……哈哈……”(孩子们七嘴八舌)

文韬、文妈在家解包裹、分拣行李,孩子们在院子里玩。军令、军风、军容踢毽子,军营、军号“劈劈拍”。(少儿节目)

乞丐:“给点吃的吧,可怜一下我这孩子。”(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在母亲身边眼巴巴地望着。)

文韬:“唉,没有吃的,还没安锅灶,俺也是在邻居家凑合着吃了点。”(说着在衣袋中摸来摸去,把五分硬币递给孩子。)

小货郎(大声叫卖):“卖针、卖线,换糖、换花线!”在文韬门口停住张望片刻,自语:“年头难熬了,当官的都领孩子回来了。”说着吃力地担起货郎挑子,货郎鼓发出悦耳的“咚咚”声。

文韬、文妈在家里整理衣服、被子、餐具、锅灶、柴禾,弄这弄那,不时唉声叹气。

传志(拿了半筐子瓜干、半瓢高粱走进来):“三叔,婶子,这些你们先吃着。”

不一会儿,西邻传明也让大孩子八贤送来半篮瓜干、一大瓢地瓜秧菜。

八贤:“三奶奶,先吃着。”

文韬在院儿里修理小饭桌和床。

文大吹(抱着一只大黑兔):“三老爷,这兔子送给你,熬了吃也行,喂着也行,今天是山前房百大集,你需要捎东西吗?”

文韬:“噢,是大集,一会儿我也去,买点家什。”

大吹:“拿不了的,回来我挑着,我先走……”

文妈:“那你就吃点饭再去赶集吧!”

文韬:“你和孩子们在家先拾掇着。”

文妈:“唉,孩子他爸,你看看咱过的什么样!东邻给一瓢,西邻借一碗,比要饭的强多少?咱俩也是在外干了二十多年,人家不笑话?!”

文韬:“孩子他妈,你别难过,现在总比解放前强,这困难是暂时的,你带孩子多吃苦了,咱一定能熬过去。咱们是没有多少钱财,可咱的‘后勤班’就是党和国家最好的财富,庄稼人常说‘有人就有财嘛!这个困难时期要注意咱俩的身子骨,都五十多岁了,千万不能叫孩子掉到地下去(指失去依靠)……”

疯婆:“婶子,婶子,这点芋头秧子和一块果子饼,先吃着。”(疯婆还没到大门口,就咋呼起来,随即将瓜秧菜和半块砖头大的果子饼递给文妈。)

军营:“妈妈,妈妈,这是什么?”(军营抢过去,咬了咬,啃不动。)

军号:“我要,我也要。”(军号赶忙抢过去,咬不动,又给文妈)

蜿蜒崎岖的山间小道上,稀稀拉拉走着赶集的人,文韬也夹在其中,虽然他也穿着补丁裤子,但从气质上极易看出是个干部,特别是腰间隆起的手枪,更引人注目。不少人朝他投以异样的目光,也不时有同路人上来搭讪几句。

行者:“前面这个人是公安局的大官,他有枪。”(走路的两个壮年人,其中一个拉着另一个的胳膊,指着文韬的背影。)

文韬在集市上转悠了好一阵子,真买了粪箕子、笤帚、铁水桶、铁锅什么的,重的,大吹帮忙挑着,轻的文韬背着。日头偏晌了,他们沿着山路往家走。

忽然,文韬一怔,他那双有职业特点的眼睛特别明亮,他望着前面的行人自语道:“嗯?那是谁?”手下意识地摸了一下手枪说:“大春,前面有点情况,到时给我帮个忙。”说完便急匆匆地赶上去。

文韬一眼认出那副熟悉的嘴脸,他扔掉背包和手里的家什,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抓住那人,手枪已顶住那人的脑门:“卫太行,今天日子不太好吧!敢动一动,我崩了你!”

卫太行吓得一下跪在地上。

卫太行:“文老板,文大哥,不,不,政府,政府,你打哪儿来的?”(惊慌地)

文韬:“卫太行!不是说冤家路窄吗?我就知道你往这里跑!”

卫太行:“政府大哥,看在我跟你学徒多年的份上,就给我一条生路吧,我给你磕头……”说着连连磕头,走路的人都围上来。

文韬:“大春,你看我这不又有事了,你把东西带回家,给你奶奶说放心,我得把他……”

卫太行趁文韬不注意,一骨碌滚下山坡,在树丛和草丛里时隐时现地逃命。

文韬不慌不忙地坐在石头上,掂了掂手枪怒道:“卫太行,你回来!”只见卫太行加快了脚步,在忽明忽暗的树丛里乱钻。

文韬一挥左手,“砰”的一枪,一只乌鸦落在卫太行的头上,拉了他一头稀屎。“大哥你千万别打,”卫太行吓破了胆,在树丛中哀求着。

文韬(大喝):“快回来!”

卫太行(战战兢兢地从树丛中连滚带爬地来到文韬跟前):“文大哥,我求求你,别管这件事了,给个情面吧,要不这辈子我熬不出来了!”……

卫太行几乎是哭喊着哀求文韬。

文韬:“那好,等蒋秃子打回来,你也给我个情面吗?”

卫太行突然平静下来,两只鼠眼在人群中搜索着什么,突然卫太行像疯了似的, “二叔快救命呀!”狂叫着扑到一个人背后,那人朝文韬“砰”的一枪,文韬一个后翻躲到一块石头后面,准备还击,但因有群众,不敢开枪,只见卫太行、卫士魁钻出人群,消失在山涧里。

起初,二卫逃命的背影文韬还隐约可见,但后来越发狼狈仓惶,加之树枝杂草茂密,文韬已渐渐看不清了,文韬干脆把枪插在腰间,像猫一样敏捷地爬上一棵大树,他选好了视野高度,骑在一个大树叉上,倚着树干,掏出手枪……

山涧草木丛中,只见二卫疲惫地慌张奔命,不时地相互扶持,突然,枝蔓掩映下的一个洞口出现在眼前。

文韬(脱口惊呼):“百狼洞,千万别进呀!”

二卫站在洞口,往里张望了一会儿,有些将信将疑。

卫士魁(深有感触地大声疾呼):“真是,苍天有眼,天不灭卫啊!娘的,就是让狼充饥解馋,也不等你活捉……”说着卫士魁拉着卫太行的手,不容争辩地像兔子一样钻进洞里。

文韬把枪插在腰里,从树上跳下来,他轻轻逼近洞口,观察动静。文韬走进洞里,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只听“砰”的一声闷响,接着是二卫的尖叫声,接踵而来的是七八条狼,从文韬身旁窜出山洞,文韬向黑洞口里随便打了一枪,然后退出山洞,沿着陡峭的山坡向山上攀行。

从洞口留下的血迹和刚才传出的枪声、叫声,文韬判断山洞里二卫和狼群的第一个回合里,双方可能都挂彩了。

二卫在漆黑如墨的山洞里,跌跌撞撞,又摸又爬,时不时还摔一跤,艰难地往里走。

山洞里阴暗潮湿,可以听到水的“滴答”声,空气里充斥着腥臭、霉烂和令人作呕的浑浊气味,还不时有什么窜过,并传来怪异的叫声,令人毛骨悚然。

卫太行(颓废地):“二叔,你看咱叫这狼羔子抓挠得这个样,爬到哪里是个头?”

卫士魁(怒斥):“你回去,叫那小子给打死?!”

卫太行:“反正进退都没好事。”

卫士魁:“只能进,不能退,这还没让你为党国杀身成仁呢!你就这样的意志?”

卫太行:“哎哟——(跌倒在地,手无意中摸到一根骨骼),二叔,你摸,这是什么?”

卫士魁(伸手一摸):“什么?骨头,又怎样?你看前面亮了,有奔头了,快走!”

二卫在黑暗中发现了微弱的光线,便加快脚步,慢慢靠近山崖的一个出口。

卫太行:“哎呀,可爬上来了!”(从洞口爬出)

卫士魁:“拉一把老子,上去!”

二卫蓬头垢面,脸上布满了抓痕和血迹,身上连泥带水。他们坐在洞口,互相审视,形同路人。

“砰”的一枪,子弹在二卫面前有限的空间掀起一团土雾。

卫士魁:“共军!”(一惊慌,又掉进洞口)

文韬(走近洞口):“一直就是共军嘛!再说这些年也没见其他什么军嘛!(呵斥)卫士魁,快上来,跟我走!再耍鬼点子,就让你在这儿喂狼!”(用枪指着卫士魁)

卫士魁(故作呻吟),从洞里慢慢爬上来,(双眼伺机动手):“快跑,太行!”

“二卫”一骨碌滚下山坡。

文韬登上一块高石头,看着二犯的背影一清二楚,卫士魁躲到一棵大树后边,“砰砰”向文韬连开两枪。

隐去。

32  并蒂花蕾  同窗比翼

文妈:“哎哟,快回家歇会儿,刘剑。”

刘剑(骑在大梁上,一歪身子一蹬):“不去了,文大娘,我走了,收好啊!”

文妈:“你看小家伙,跑得真快!哎!军令,什么事儿这么高兴?”

军令:“哎呀,妈妈,我的调令,可来了!”

文妈(大悟):“噢——这可能是你大叔去过了,一定是他亲自带回的。”

军令:“一定是,妈,三两天里我去办办手续,拾掇一下,咱就回家喽!”

文妈(乐呵呵地):“这可好喽,你姊妹几个都偎乎到一块喽!军令啊,可别忘了,明天咱们一块到你爸爸的机关告别,好好道道你这些叔叔的情,要指着咱们,几年才能办成啊!”

文妈领着春蕾,军令抱着秋实,刚从外面走进房东家的大门过道。

房东大嫂(着急地):“哎呀,大娘,你们一家干么去啦?有人找呢!”

文妈(高兴地):“哦!他大嫂子,我忘了给你说了,军令的调令来了。三两天地她办办手续,俺拾掇一下就走了。都是她爸爸单位的叔叔们给办的,俺得去谢谢人家不是?再说住你这儿,你大嫂,这几年啊,好多事儿多亏了你哪!可谁来找俺啦?”

房东大嫂:“噢!调回去好,姊妹几个在一起有个照应,噢!刚才是市立医院的,说是文迈登了这里的地址,给人家当了血库,下午有病号通知他。我给他们说,人家早回去上班了。”

文妈(高兴的表情顿失,变得忧虑起来,有所思,有所悟):“噢——噢——医院——血库——谁——是——谁——呀——(慢慢地)噢!我可想起来了,文迈这孩子,怎干这样的事儿!”

房东大嫂:“他当血库卖血给人家?

军令(抢过话):“妈,一定是,一定是!要不他哪儿来的钱给大嫂房租?还买粮买煤球什么的……”

文妈:“哦,这孩子一定是出于无奈干了这事儿,你想咱这家境,你那点儿钱,娘五个吃什么?怪不得他老是说上码头干小工,又是上工地干临时工人家都不要来,也是愁……”(擦眼泪)

房东大嫂:“是,就是那会儿,我看他成天出虚汗,脸蜡黄,我说他可能生毛病了——你忘了那次挑挑子水还在过道这儿摔倒了?”

文妈:“是,是那会儿。文迈很懂事儿。这事儿不能多嚷他……”

房东大嫂(扶文妈):“快进屋歇会儿,大娘。你一说要走了,我这心里刚不是滋味了。”(呜咽,拭泪,然后一起走进军令的房屋)

兖州老火车站,人群熙攘,庄严肃穆。门口、路口、出口处到处可见站岗的武装民兵,人群中不时出现“执勤”、“巡逻”、“治安”的红袖章。车站附近的路标和大厅内的横幅上黑底白字“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继承毛主席遗志,誓将革命进行到底!”,“挥泪继承主席志,必将遗愿化宏图”,“亿万人民永远缅怀敬爱的毛主席”……火车汽笛长鸣,不一会儿出口处涌出一股肩背臂挎各色包裹的人流。文迈站在“出口”处的台阶上,紧蹙眉头,踮起脚,左顾右盼。

突然,文迈从台阶上走下,猫着腰碎步钻进了人群,他“忽地”将一个小男孩抱起,另一只手搀紧一个老大娘的胳膊。

小男孩:“啊!啊……啊……”

(军令、文妈同时一看。)

军令:“啊,文迈,春蕾快喊小舅呀!不是成天找小舅吗?”

文迈(亲切地):“妈妈,姐姐,累坏了吧?”

文妈(吃惊、兴奋地):“我正到处看,怎没看见文迈从哪儿过来的?这孩子!”

秋实:“我也……喊……小舅……小舅……”

文迈:“快点找个地方放下大背包,一歇,等会儿,我来背。”(放下春蕾,靠一边的台阶上,接下军令肩上的包裹和文妈臂上的包袱)

文迈(指着台阶一头):“妈妈,快坐下;姐姐,快歇会儿。”

文妈(坐下,用手掸掸裤腿上的泥土,拉秋实坐在跟前):“文迈,你知道妈一见你想说什么吗?”

文迈(靠近文妈,弯腰):“妈,我怎不知道。(小声)你不得又说那些娘想儿、儿想娘那些话?”

文妈(摆手表示反对):“不!不!这回妈见面就得好好训你一顿。你说实话,到底背着妈干了些什么?”
   
文迈(若有所思):“什么?……没有啊……文迈——从不——瞒着妈——干什么——坏事,没有!”

文妈:“文迈,你很懂事儿,妈不嚷你。你说,要干好工作,什么是本钱?”

文迈(突然悟到):“噢——当然是身体啦!”

文妈:“那你身体怎样?”

文迈:“什么怎样?没病没灾,年轻轻的棒小伙儿,象铁打钢铸的一样,不信我练两招让妈开开眼。”(突然立正,吸气,快动作:马步、踢腿、击掌、翻跳、冲拳、劈叉、连环腿,动作利索、快捷、标准,然后立正、复原。稍停,微笑着,搓掌上的泥土)怎样?行吧?妈妈?”

文妈(脸挂一丝苦笑):“文迈啊,别跟妈逗了,升州医院的事儿妈全明白了,以后再难也不能这样干。身体是干好工作的根本啊!”

文迈:“没事,妈,保证没事的。再说,妈妈,以后咱们生活好起来了,我也不会再那样做,你情管放心好喽!”

军令:“都怨你,文迈,你知道我和妈妈知道了这事后是多难过吗?”

文迈:“姐姐——别说啦,好不好?快歇会儿,咱拾掇东西走吧。”

军令:“可是,还没问你呢,新家安排得怎样?”

文迈(向文妈和军令):“我办事,你们尽管放心。我觉得除了一些暂时没想到的非急需的小用品之外,其他的都准备好啦,象床铺、炉子、煤、引火柴、锅灶、细面、粗面、案板什么的,再把你搬来的家什一配搭,也就算齐全了。到时候吃咱妈妈烙的五香小烧饼喽!”

军令:“走喽!”(抱秋实,挽文妈)

文迈(背大包,挎小包,领春蕾):“走喽!”

军令新家,文妈戴着印有“升州国棉一厂”红字的围裙,正在揉面、做烧饼,军令、军风、军容正在里里外外地忙着安排生活用品,不时从院子里放的木条箱里取出些小东西,擦擦这儿,放到那儿,文迈一会儿刷水缸,一会儿又拉起晾衣绳。

文妈(突然停下手中的面活,大声):“文迈,文迈!你到底请了多会儿的假?有事吗?快八点啦!”

文迈(从凳子上跳下):“快八点啦?我的娘哎,可毁啦,八点二十连着我的两节语文课,快跑呀!”(在脸盆仓促洗了一下手,推起院子里的一辆旧自行车冲出门外)

文妈:“你看,你看,差点儿误了事儿。”

(蒙阳师范学校,教务处旁边,文迈办公室兼宿舍,两间一口的平房,外间是两张办公桌、一台老式的中文打字机、几台油印机还有两架风琴,桌上有一摞书和零星的办公文具,往里是一个套间,作宿舍用,一张床,一个高的资料橱,还有几张桌子上面放了些储备的纸、资料,角落里放了些生活杂品。)

晚上,文迈坐在桌前,桌面上摊着两本书,正在聚精会神地写着什么。

“当当当……”(敲门声)

文迈(没动身,依旧写着):“请进——!”

(来人轻轻推开房门,走进屋,又虚掩房门,走到文迈的椅子旁边坐下来。)

文迈(头也没抬,依旧写着):“喝水,自己倒……”(继续写着)

(许久没动静,文迈侧目一看,这才放下手中的笔,立即弹跳起来)

文迈(十分惊愕):“啊!哎呀!怎是……你呀!我说怎不倒水呢?(慌不择物,在桌上慌忙乱摸,抓起茶缸,在水桶里匆忙一涮,倒上开水递上。)玉阁,怎会是你?喝水,喝点水,我还以为是常来喝茶的那几个学生呢!”

玉阁(有些窘迫):“咱彭老师说你在这里工作,叫你多给帮助……学习……”(从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文迈)

文迈(接信一看):“一看就是彭老师这潇洒的字,咱还用老师写介绍信吗?”

玉阁(脸上飞起两朵红晕):“也是啊!年龄不大,也得算是老同学了!”

文迈(兴高采烈):“对对,不仅是老同学,最早‘找朋友’到这也有十来年了吧?”

玉阁(脸红发窘):“嗯……真有十来年了,那是三、四年级的小孩……”

(门被推开,邻居单身校工孙双喜端着缸子走进直冲暖瓶,但却倒了一丁点开水,站在那里,双眼直盯着玉阁。)

孙双喜(半自语半发问):“这大闺女,谁呀?这是?”

玉阁:“新生石玉阁,分在数学一班,俺们是老同学,又是老乡、熟人(加重语气)。”

文迈(故意):“壶里有水,又不是‘上甘岭’,倒那点水干什么?”

孙双喜(装作):“就送这两个小药片,一口水就行,嘿嘿,嘿嘿嘿……”(无趣退出)

(玉阁忽闪着明亮的双眼看着文迈,好像在发问)

文迈:“他呀,孙双喜,总务上的一个校工,管个工具、干个零活什么的,三十五了,光棍,媳妇迷,二百五,少个心眼,成天那个样,别拿他当回事……”

玉阁(生气):“半生不熟,不用看两眼,哪有那样说话、那样盯人的?”

(教务主任汪岸波手里拿着两本书,匆匆走进文迈屋)

汪岸波(着急状):“文迈,有个很急的任务我给你说一下,你看看啊,就是吴老师家里有急事,请假回家,他的课,你看准备一下,代上两周怎么样?”

文迈(自语):“我行吗?这……”

汪主任(高兴地):“怎不行?我已组织人听过你的课,确实很好。再说这几个班的同学反映相当的好哇!……课程一样,就是时间要长一些,他家是南方,至少也得十来天……” (两人赶紧手指着总课程表和小课程表。)

文迈(自责):“行是行,就怕我知识浅薄,误人子弟呀!我会什么?现学现卖……”

汪主任(称赞地):“行,能者为师,现学现卖,能教好教对教会、学生欢迎就行。”(孙双喜又挤进了屋)

孙双喜:“汪主任,什么时候把我要到前勤一线去上个课?”

汪主任(半开玩笑):“教育革命嘛!只要能把课教好谁来都行,正急需人呐!”(离去)

文迈(内疚地):“玉阁,真对不起,你看你来玩,我连句正式的话都没来得及说,噢!这是来上学啦?”

玉阁(怒气十足):“对,是的,推荐来上这一年,还是社来社去的,争着去上大学,公社那个孟入冬倒台了,咱也争不到……”

文迈(气愤已极):“唉!去年下着大雨,我和军容姐跑了多少路,第十四个指标、各种表格都要来了,哎呀!村里就不推荐!后来孟入冬把指标给了汪允奇,咱受这欺负,白生气!”

玉阁(悲愤状):“谁不知道?他给孟入冬送去一挑子果子油,你村案子的事儿、上大学里面的‘走后门’谁都明白。”

文迈(万般苦涩):“唉!在老家什么气都吃饱了、吃够了,后来还是我爸爸单位上党组织三番五次来协商,这才找了这点活,每月27斤国库粮、30元钱,但不是正式职工,又是叫代课的,又是民办的,这个工作的机会真是来之不易!我也特别珍惜,别管是否正式,只要我会的,叫干我就要干好,并且争分夺秒地学习。”

玉阁:“你行!大脑袋,好用,学习好。”(有些羡慕)

文迈:“什么行?‘文革’中咱学着什么了?正因为这样,我才要发奋学习,弥补荒废的年华。就是在家吃的那些气总觉愤愤不平,这不,昨天‘知青办’还来电话催我‘上山下乡’呢!”

玉阁(十分同情地):“这不刚从山上乡下上来吗?”

文迈:“就是呀,这执行政策的,讲的什么理呀?”

玉阁:“俺这一家子,还没脱离农村,村里人都一个模样地坏,你说那些事和俺家一样,完全一样,他连你的鸡、鸡蛋都偷,你说欺负人吧!要不俺爸爸下定决心,坚决要把全家随军转走,要不的话,今年上大学也该是我去……”

文迈:“唉!条条大路通罗马,咱不怨天尤人,现在学习条件太好了,咱必须努力学习,我这隔壁就是图书室、资料室、阅览室,什么都有,简直是知识的海洋啊!……”

孙双喜(愣乎乎):“什么知识的海洋?比人家大地方就是一‘小水坑’!”

文迈(惊呆片刻):“那列宁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哪能说咱这图书馆只是一级阶梯,人家大不列颠的图书馆就是几十亿级的通天阶梯吗?人家指的是科技知识、智慧和力量……”

孙双喜(涨红了脸):“……”

文迈(话锋速转):“玉阁,都拾掇好了吗?需要做什么?钱和饭票都……”

玉阁:“一切都办好了,你放心,有事我来找你,主任安排你怎多工作……”(向门外猛啐一口痰,离去)

(文迈在办公室伏案备课,玉阁手拿书走进。)

玉阁(递书):“给你,先还这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文迈:“哟,看完了?这么快?”

玉阁:“嗯,看完了,细读了,保尔的精神非常感动人……”

文迈:“宋玉江不是说‘看那个干什么?咱又不是炼钢工人?’”

玉阁:“他只是抽烟、吹牛、吹口琴……”

文迈:“他不知这是苏联的名著,他会吹口琴也不错呀!玉阁,这书中还有哪些情节感动了你?”

玉阁:“太多了,保尔太能干了,真是代表了他那个时代的形象,后来眼睛出了问题,太可惜了!可是也正是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又写出这种好书,才获得了世人的尊敬。”

文迈:“冬妮娅呢?对他们的事怎么看呢?”

玉阁:“冬妮娅不好,变化了,只是让读者对这件事感到惋惜……”

文迈:“是,咱们的看法差不多,只是我特别崇拜保尔·柯察金,他的精神将使我终生深受鼓舞,并且对人生的意义也有了新的认识。”

玉阁:“对保尔和冬妮娅的关系什么看法?”(手翻书,眼盯着文迈的表情)

文迈(思索,有些紧张):“未知领域……说不清……反正从读者的思想感情上觉得他们不应该是这种分手的结局,叫人深感酸涩、悲伤……”

玉阁(故意掉转话锋):“你这办公桌上怎乱得这个样?”

文迈:“不!不!你不了解我工作、学习的习惯(手按桌里侧的三摞书,不断移动),这一摞是文学方面的书,这中间一摞是科技方面的,这最右边一摞是工具书和教材、课本、参考书什么的,这桌面上是正看的小说《A·P案件》和备课资料,这最边上是第二稿修改的我写的长篇小说《凯旋》,里面的枕边还有正读的另一本书……”

玉阁:“为什么这样搞?”

文迈:“这不是人家介绍的新的学习方法吗?几项工作齐头并进……”

玉阁(焦急状):“这脑子乱得还行啊?”

文迈:“你说中了,就是靠这个乱,集中精力锻炼记忆力,提高敏捷力。”

玉阁(手拿一本书):“哎——这本《山谷飞出心底歌》是什么时候发表的?”

文迈(微笑):“去年,初步试着练练笔,都是在老家时乱写的小诗歌……”

玉阁(手捻桌上的文稿):“这部小说多少字?写了多少了?”

文迈:“有三十多万字,连写带修改,快一年——半啦!”

玉阁:“什么内容?要写这么长的篇幅?”

文迈:“你看,玉阁,咱那天不是啦了吗?俺在乡下生活了十五年,可没那么简单,悟出了许多道理,心里沉积了那么多事,前年我读了这本炼钢的书(实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敦促着我坚决把这本书完成好,这不,地区出版办公室来了通知。”(拉开抽屉,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递给玉阁。)

玉阁(眼看通知,慢慢涌出泪花):“你,真行!有志气!有能力!……”

文迈:“不行,不行,还要下功夫,你没看这预备通知说了三点:一是按上次座谈的意见抓紧修改;二是计划在七七年底召开首届文学创作会;三是已纳入七八年出版计划……玉阁同学多批评、多指导……”

玉阁(手拿一封十分精致的彩色剧照爱不释手):“我要虚心向你学……”

文迈(看出玉阁心思):“玉阁你喜欢这封《红色娘子军》剧照吗?我怎看着那张吴清华亲吻红旗的照片和你脸面儿那么像呢?你喜欢,就送给你!……”

(文迈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精美的笔记本,打开扉页,用粗美工笔飞速写道:“馈赠玉阁同学,比翼双飞,天天向上”。在落款处停了片刻,又写上“W·M”,夹上剧照,递给玉阁。)

(孙双喜拿着缸子,推门进了文迈屋,他伸手想去拿那精美的笔记本,玉阁眼疾手快,赶紧拿起,显得十分珍重。)

文迈(抢先开口):“还是倒点水送个小药片?”

孙双喜(尴尬状):“嘻嘻嘻,倒一口就行。”(装模作样地倒了点水。)

文迈(厌烦口吻):“双喜,真没意思,你也看点书,长点知识,要不汪主任哪年才找到你头上?那天你还和人家争论,说你这‘双喜’就是‘二喜’,都一样——能一样吗?你也找找《汉语言文学》和《语言学纲要》好好读读吧!咱这‘小水坑’的知识你又知多少?”

孙双喜(恼羞状):“你读得多,二三百本啦!书呆子!怎还比我少三块五毛钱,还少七八斤粮票?”(不悦退出)

文迈(哈哈大笑):“你看少了个心眼吧?和这种人怎么交流呢?”

玉阁(生气地):“实实在在的二百——五!别理他……”

文迈(痛心地):“他呀,接班的,家在农村,过得不比咱们强,太可怜了。他不知道学习,不知道用学识来武装自己,他所说的‘小水坑’呀,什么知识都有,要能学好这些知识呀,也是个大学者,你看《资治通鉴》、《中国通史》、《中外文学史》,文学类的、科技类的、戏曲类的、各种专业书、工具书,太好啦!他根本不懂,咱随便说句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名人警句里面的哲理他一点不知,有一次学生背‘红豆生南国’,他说都知绿豆败火、绿豆贵,什么南国、北国的。”

玉阁(大笑):“你要背‘小白长红越女腮’他就更不懂了。”

文迈(顿悟):“可是你要说唐诗、宋词和古典文学名著什么的,那才是咱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来,读起来真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玉阁:“是啊!古人的话,那么精辟、深含哲理,给人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你看李白《行路难》,最后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胸怀?还有那‘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些精神食粮真是给了后人永不枯竭的力量!”

文迈(突然):“哎呀!上课了!……”

(跳起拿着课本和玉阁一起向教室跑去。)

隐去。

(文迈办公桌上,一把钥匙上缀着一朵硕大的并蒂莲(塑料编花),镜头推至特写,随即又迭印出一朵含苞待放的并蒂莲花随风摇曳,露水欲滴。)

安托罗夫(敲门):“文迈,文迈!”

文迈(急忙开门):“安托罗夫老师,请指示。”

安托罗夫(发现玉阁在屋,煞有介事地):“俄(我)国外宾安托罗夫先生前来传达汪主任指示,叫咱们下午去街上办一期宣传栏,和以前一样,你写我画现场限时下午完成,孙双喜已去伙房准备糨子去了,附带换上过路横标……”

文迈(兴高采烈):“是!保证完成!还需准备什么?”

安托罗夫(迟疑一下):“颜料,广告色不全了,我去买点就行了。”(欲走)

文迈:“骑车子去吧!快点。”(转身拿车子钥匙给安托罗夫)

安托罗夫(接过,大惊):“啊!……啊!……”(看玉阁,半天回不过神来。)

……

安托罗夫(调侃):“啊?小伙子,什么情况?赶紧向驻华外宾交代!”

文迈(不懂,微笑看玉阁):“……交代什么呀?”

安托罗夫(急躁地):“哎呀!小伙子,真不懂还是装不懂?(摇动着手中的车钥匙)这并蒂莲是恋爱的象征,有人爱你了,你还不知道?你呀你!看看这繁体的‘愛’是怎么组成的。最上面是一个‘爪’字头,中间需要一个‘家室’,也就是这个秃宝盖,再往下呢,就是人家的芳‘心’,你还不一下子把她抓住,再往最下边是人缘、朋友做基础,来托举、稳定这个‘愛心’。当务之急是你必须首先一爪子抓住……哈哈!哈哈哈……”

(玉阁转过脸,半伏在桌上,手里心不在焉地翻动着书,脸变得绯红。)

文迈(为玉阁解除窘境):“哎——!安托罗夫老师,你不是全面的艺术大师吗?我这新车子呀,外宾用,必须讲清‘安托罗夫’的来历,再唱两支好听的歌,我满意才行!来吧!”(走到风琴跟坐下。)

安托罗夫:“来历太简单了,长得一副洋面孔、羊羔子毛、大背头、大胡子、大眼镜,昂首挺胸,目视前上方(辅以动作),这不俨然一个‘老外’吗?再就是‘安托福’一拖音就成了‘安托罗夫’,哪什么老外呀……”

文迈:“来,多才多艺的安老师,《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新出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伴着文迈悠扬的琴声,安托罗夫引吭高歌:“并蒂的花儿竞相开放,比翼的鸟儿展翅飞翔……”)

(并蒂莲特写)

隐去。

(军令的家,三间屋另配一小厨房,屋内家具、设备十分简单,里间的床铺、中间屋的陈设很简朴,都是些基本的生活用品。文妈、军旗、军令在屋里说着什么,院子里、大门口,几个孩子玩耍。)

文妈:“军旗呀,你看你这些姊妹,东一个,西一个,各支锅,另吃饭,真都长大了,到一起的时候少了,文迈最小,也二十三岁了,都行喽!正巧你也领孩子们来了,咱团聚一下,包顿包子吃,萝卜和粉条做馅,行吧?”

军旗:“行,怎不行?好不容易到一起,聚少离多,亲姊妹到一起啦啦心里话多痛快,不在乎吃什么。”(帮文妈和面、调馅子。)

(文妈和孩子们围了一大圈,有的擀皮,有的包,说说笑笑,满屋欢声笑语。)

文妈(指着满桌饺子):“快!快来吃吧,别粘了。就少军威一个人了,这也不孬,又是军官呀,又是大学生呀,凑到一起真不易哟!边吃边啦,都这么大了,也用不着像以前样开家庭会了,啦啦每人的工作、学习、身体、进步什么的,什么时候成个小家?现在嘛!都有个岗位了,你爸看着差不多放心了。”

(文妈凝视着墙上文韬大幅照片,仿佛他正在俯视全家,倾听孩子们讨论什么事。)

军旗:“我反正是庄户一辈子了,和他带着三个孩子慢慢熬吧。”

文妈:“不是听来信说,军威嫌老兰在青岛,正闹着转业又是调动的?”

军旗:“人家不管到哪里,有身份,有职务,什么不愁,又从不管家里事。”

军容(气愤地):“哼!她就是个自私鬼,父母白费心了,什么用都没有……”

军风:“俺们也好说,大学毕业工作了,这不连卫和平也领来吃包子啦!工作、家庭、学习、生活、身体都很好。”

军容:“要不这些人在家,你也没怎好,以后工资得分给我一半,我忘了也去上大学了,现在工资差多了……噢!个人的事,还是坚决不找!……”

军令(生气地):“那话就不能说得软些?别张口就啦钱行吧?”

文豪:“我的事呀,好说。当兵不易,苦干几年,提干了!真成了‘高墙外的持枪人’,工作、学习、什么都很好,部队上的事,要保密,个人的事呢,对象也好找……”

文迈:“我的事也好说,工作和成家问题都不大。”

文妈:“我看哪,比以前强多了,没什么大事,趁聚到一块,商量一下军令的事,看下一步怎走,孩子大了要上学,这些事怎办呢?……”

军令(苦恼):“妈,别说……”

文妈:“这工作再好,家里事儿也得问呐!”

文迈:“军令姐呀,年轻,孩子小,来日方长,还得……”

军旗:“唉!是,小弟的话在理,可这下一步要谨慎地走……”

军容(抱怨地):“谁叫她找那个坑人鬼来……”(离去)

军旗(气恼地):“你看,别管到哪里,也别管什么事,她人强命好,说句话比人家能多了!这个该给她钱,那个不如她!对谁都不满意,什么救世主呀!没有一点同情心。”

文妈:“军旗,大家团聚,你大弟提了干,回来探亲,多高兴的事呐,别生气。你小妹呀,人家是党员,人家不想成家,多少年了,你还不了解她吗?”

军令(委屈地):“妈呀,俺什么事也不用她管,有天大的事俺几个人商量也一样办好!你看,俺获得地区的‘新长征突击手’和‘全区行业珠算第一名’,她怎还嫉妒呢?俺真是不理解……”

(丰泰领着春燕,丰安和春蕾、秋实一股脑跑进屋里,几人手里拿着枝条,到处抽打得噼啪作响。)

文妈:“都吃饱了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姥姥,姥娘,姥姥……(乱作一团)饱了,吃饱了,都吃饱了……”

文妈(合不拢嘴):“我的娘呀,又一个‘后勤班’呐!……”

军旗(生气了):“丰泰!赶紧到后面场上玩去,大人说话,别来乱……”

(孩子们一下子跑了出去,一阵喧哗和脚步声渐远。)
   
军风(收拾碗筷):“老卫,到里屋和两个弟弟啦啦呱儿去……”

文妈(乐滋滋):“对!是!你兄弟仨啦啦……”

(里屋,卫和平、文豪、文迈三人床沿对坐着。)

老卫(略口吃):“什么时候走?多少假期?”

文豪:“哦——姐夫,一个多月。机关兵嘛!不很严,多几天少几天都可以。”

老卫:“俺吧,蒙山跟,山里人,‘文革’一样混过来的,学识上可能差一些,和军风大学里一个班,反正祖辈上传下来,地道的庄稼人……”

文豪(敏锐地):“ ,俺是谁?和你基本一个样,要在老家干呐,还许不如您家……”

文迈(爽笑):“咱们呀,在老家兴许不比人家长伦、黄毛家强多少!”

老卫:“咱农村都一个样。”

文迈(摇头):“可不一样呀!姐夫,我闹着上大学的事,不是给你说啦?”

老卫(微笑):“什么事都不是这么简单,俺俩还不是毕业了到了邓城医院干了两年多,后来才分别调上来?”

文豪(颇有感慨):“我不当兵,也没出路,现在一想起那些事,真不知道怎着说。”

文迈(抢道):“怎说呀?苦、险、气!那日子真是一言难尽哟!你想想,咱俩在东屋睡觉的那床蚊帐,长宽高低、大小都不说,是用军令姐寄包裹的粗大拉擦机布,若干块接起的,门口还是对不上,就乱凑了一块人造棉——黑的,一辈子也不会忘!(苦涩调侃)真该当文物收藏啊……”

文豪(动情地):“在外这几年,时常想起这些事,也流了许多泪,当读到苏轼写给苏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首词,想念之情把心都给撕碎了!正是仲秋夜,我止不住泪,后来硬让战友拉去看电影了……”

文迈(热泪盈眶):“手足情,完全一样!咱们在家投稿子、讨论人生的事历历在目,你当柴油机手时写的那篇随想,至今还能朗朗上口,一想起那一段啊,这眼泪就……”(拭泪)

老卫(焦急状):“我和河北的叫花子同吃同住同劳动,还交了朋友……”

文豪、文迈(几乎同时):“完全一样,俺西邻长伦家也住了一家河北的灾民,不是大仓、二仓吗?也交了朋友……”

文迈:“‘同是天涯沦落人’……”

老卫:“可是,文豪,只知你俩爱耍笔杆子,当兵具体干点什么呢?”

文豪(思索片刻):“当兵,西安、北京、酒泉……大地方都常去,国防科工委嘛!以后可能调往‘二炮’,这几年在多种报刊杂志上也都发表了几十篇文章……这次回来最大的变故就是不再回那个老家了,但是咱们几个人合计一下抽空一起去看一下爸爸的墓地,拜谒先辈,寄托哀思,纪念父亲,聊表不孝之心……这个家庭的一切,哪一点不得感谢父母的恩赐?……”

文妈(走进屋解下围裙挂在墙上,插话):“文豪你说的不全对,咱这家子到现在这样子,全部靠的社会主义,托的共产党的福气,要不怎么毛主席逝世一两年了,全国人民还怎么难过、怎么怀念他老人家?”

文豪(站起立正,速整衣冠,深情地):“妈呀,爸爸的事上,您不让我知道,完全是为了我好,儿已领情了,委屈您老和姐姐小弟多操心费力了,儿十分感恩,并深知以后竭力报效,请接受不孝文豪歉疚的心意(行军礼)!”

文豪(走至姐弟跟前):“十分感谢姐弟们代我行孝、操持家务……”(声音颤巍,行庄严军礼)

(后窗传来急促叩击声):“军令!医院来电话,叫老卫他俩快回去。”

(老卫、军风答应着,急忙往大门外跑去。)

文妈(笑呵呵地):“这个和平啊,稀好,厚道,妈放心。”

文豪:“人很好,军风姐眼力还行。”

军旗:“军风啊,善良、勤劳、好学、热情,托付个好人家,好人就得有个好报。”

文妈(十分渴望地):“文豪、文迈呀,妈都七十了,什么时候抱上孙子呀……”

文迈:“哎呀!妈妈,现在咱们党的政策改革开放了,从城市到农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逐步国富民强,你还想媳妇、愁孙子?哈哈哈……”(全家大笑。)

隐去。

 

(秋天的田野,有些庄稼和野草的叶子渐变枯萎,可沂蒙山的主色调依然葱郁,红的山楂,黄的柿子,又圆又亮的黄梨,透出红晕的苹果,板栗也一反那尖苛的常态,在枝叶的掩映下露出泛黄的毛发,咧开嘴巴,向人们半吐半露地炫耀那宝石般的果实。配《沂蒙山小调》旋律。)

玉阁(田边小径驻足):“文迈,文迈,快来看,这是一棵什么?”

文迈(速走至玉阁跟,在一株草旁蹲下):“这是什么草呀?”

玉阁:“嗯?叫什么名字?”(手指草)

文迈(诙谐地):“这个,我可能知道吧?”

玉阁(焦急状):“什么名?快说!”

文迈(欲动手,被玉阁阻拦):“像你一样——姑娘草。它呀,挺有灵性的,谁一动,就赶紧把脸藏起来。”

玉阁:“人家学名——含羞草,你看……你怎还给人家改名?”

文迈:“不是只有姑娘才‘含羞’吗?人家怎不叫它‘老翁草’来?”

玉阁:“这世界上的事,又科学,又奇怪……”

文迈:“就是嘛,一个事物,一种动物,一种植物,都有它特定的属性,梅花要冬天开,昙花要在夜间开,热带植物到冷地方就不行……”

玉阁:“哎——咱们那位安老师长得就这么怪!”

文迈:“何止是怪呀!他还多才多艺呢!美术、音乐、艺术、表演……仅吹拉弹唱这一点谁都比不了,还很幽默,平易近人。这不前几天他非让我说出咱是什么时候有那个意思的……”

玉阁:“你怎说的?”

文迈(为难地):“我哪知道呀?”

玉阁(笑着红了脸):“傻子!真傻子!”

文迈(恍然大悟):“噢——就从‘并蒂莲’开始算行吗?”

隐去。

(一辆辆军车从身旁的公路上疾驶而去,车身和炮筒被绿色的篷布遮了个严严实实,只露出个粗犷的轮廓,玉阁紧盯着车去的方向,闷不作声。)

文迈:“玉阁,你的心飞向军营了?”

玉阁:“嗯,爸爸来信说了,最近来接俺全家随军,反正俺这个班也快毕业了……”

文迈(忧心忡忡):“这么多人,去了后,这上学、生活、就业怎么考虑?”

玉阁:“早定了,去了就过一年,全家再回来。爸爸说了,全家扎根沂蒙山,哪里也不常呆……”

文迈:“那……那……他……是什么地方来?”(慌乱,语无伦次。)

玉阁(耐心地):“不要慌忙,有条不紊,那不是甘肃兰州,他……爸爸是个团长,一年内咱们通信,顶多一年后玉阁不又飞回来了?”

文迈:“玉阁,这‘心有灵犀一点通,身无彩凤双飞翼’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什么含义呀?”

玉阁:“你故意念颠倒,怎么讲含义呢?”

文迈:“这么远,寄一封信要好几天呢!”

玉阁:“航空信,快!”

(文迈和玉阁在小路上慢慢走着,玉阁随意采了一把野花拿在手上。)

玉阁:“这花什么名?”(把花束举到文迈脸前。)

文迈:“哦……哦……”(侧身倾听远处传来的歌声。)

玉阁(做倾听状):“什么名字?”(再举花束。)

文迈(强作笑颜):“哦……小花,小花……”

(远处喇叭声大起来)

“妹妹找哥泪花流,

不见哥哥心忧愁,心忧愁,

望穿双眼盼亲人,

花开花落几春秋,

啊……”

隐去。

(玉阁从公共汽车上跳下,手拿小包,一口气跑到文迈办公室门前,一看门上挂着铁锁(定格),她悻悻地呆在那里。)(回荡《小花》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

 

(电视剧《沂蒙儿》上部0132集完。)

 

(深沉、浑厚的男声画外音并伴字幕。)

并非尾声:

巍巍蒙山、滔滔沂河,千百年来在这英雄的土地上,养育出多少勤劳、勇敢的沂蒙儿女,他们又谱写了多少气壮山河的不朽篇章?而今,这些智慧的沂蒙儿女们,在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路线指引下,在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将以怎样惊人的大智大勇来建设这美好家园,又将以何等的胆识走出山城、走进城市,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后勤班”和他们的儿女们,伴随着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是怎样用知识的力量、过人的胆识、快捷的信息和前瞻性的决策,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独领风骚、创造出辉煌业绩的?

文妈后来身体怎样?文琳能圆梦故土吗?军歌真被炸死了吗?军旗和振庸能否第二次握手?军威和老兰的家庭美满吗?军令以下的五个小姊妹事业、学业、工作、家庭又出现了怎样的波折?新一代沂蒙儿,在经济大潮中出现了哪些变故?宇鸽、玉阁她们经历了挫折后能如愿以偿吗?东岳集团驻俄、日、朝等海外部经营得怎样?在如火如荼的商战中是一蹶不振还是再次扬帆?文家姊妹兄弟在新世纪什么时候才能团聚呢?

亲爱的读者(观众),要想解开这些疑问,请将视线转至电视剧《沂蒙儿》下部(3364集)城市篇,一切都会明白。暂时再见吧!

 

说明:本剧本只上传一小部份,后面省略了很多内容,剧本长度大概十来分钟,是一个超级搞笑加感人并起到宣传教育的正能量剧本,适合各种活动演出。此剧本是收费的,如您有需要请联系,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企业微信号:13979226936 微信公众号:剧本原创, 另外可根据您的要求专业为您量身定写各种剧本,如: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话剧、二人转、双簧、戏曲剧本等。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备案号粤ICP备14022528号     法律顾问:广东律师事务所
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电视剧本创作室 | 招聘求职 |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重点推荐剧本
感情纠纷闹离婚心理剧剧本《
农产品销售致富搞笑小品《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小品《红色
农业小品剧本《村官带货》
乡村振兴小品剧本《村官带货
戏曲音乐剧本《村长的心病》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戏曲音乐剧本《村长的心病》
红色历史情景剧剧本《红色黔东
情感音乐剧剧本《庭前调解》
七一建党节小品剧本《最美党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历史小品剧本
古装搞笑小品剧本《天南地北来
小学生红色教育题材小品《小小
感人故事小品剧《我爱你中国》
小学生表演红色历史题材小品《
乡村振兴小品剧本《村里那些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小品《老
电信诈骗和网贷小品《心急的陷
六一儿童节超感人小品《唯一的
512护士节正能量小品剧本(你健
五一劳动节晚会节目爆笑小品《
供电局员工感人小品剧本《照亮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乡村振兴村官小品《致富带头人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电视剧本 > 历史电视剧本 > 六十四集电视剧《沂蒙儿》文学剧本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电视剧本-历史电视剧本   会员:fanhoulai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4/11/24 10:44:31     最新修改:2014/11/24 10:44:31     来源:中国国际剧本网www.juben108.com 
电视剧本名:《六十四集电视剧《沂蒙儿》文学剧本》
【原创剧本网】作者:丁宁
中国原创剧本网电视剧本创作室专业创作各种电视剧本、电视栏目短剧剧本。 QQ:719251535
代写小品

感谢以下机关团体和工作人员鼎力协助:

国家重大工程、在建项目、铁路、海港工程现场指挥部;

中共蒙阳市委、升州市委宣传部、电视台、文化局;

蒙阳、升州公安局、刑警队、派出所广大干警;

蒙阳、升州军分区全体指战员;

蒙阳、升州相关大学、医院、中学师生及医务人员;

北京同仁医院领导及医护、科研人员;

中共临沂市委领导、临沂军分区领导及全体;

山东东岳国际贸易集团及下属各企业全体;

沂蒙老区、名胜古迹、红区教育基地、机关管理人员;

蒙阳市腹地山区、乡镇领导及小卢村全体村民;

配音、伴唱、谱曲及全体演职工作人员。

特别鸣谢:

作协、网站、作者母校、老师、指导者及宇鸽、玉阁、娱歌、文韬、文妈、军旗扮演者。

 1   苦海求生  寻找救星

 

字幕:

一九六四年,全国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某行政公署公安处大院内的操场上,正在进行阶级教育,忆苦思甜报告会。会场周围有持枪的警察站岗,主席台后壁紫色的布幔上挂着毛主席的大幅画像,一排连椅上坐着主持人和做记录的秘书,两张简陋的桌子上放着一支老式的麦克风和茶具。

主席台上方红底黄字的大方块横标豁然醒目:“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会场气氛严肃、安静,只有从喇叭里传出的“嗤嗤”声。

会场的前几排是各式的椅凳,坐满了机关干部;中部是席地而坐着装整齐的公安干警;后面则是学生、家属模样的人群。

主席台及全体与会者的背影。

第一个走上报告席的是一个五十岁开外的人,他身材高大魁梧,身着膝打补丁的便装,大“国”字脸,背头有些花白,脸上挂着泪痕,那双神光炯炯的眼睛喷射出火焰,他是副书记兼副处长文韬。

(随着文韬低沉的控诉,交替化出148组画面:)

文韬:“我出生在沂蒙山区一个叫小卢村的穷山窝里,家里过得非常贫穷,只有两间破草房和一口锅、几个破黑碗,上顿不接下顿,两个哥哥己经成年分家了,可爹娘年纪大了,我还幼小,日子实在难熬。民国十七年闹蝗灾,庄稼绝产,人都饿死了,当时在集上用一片豆饼就可换回一个十八九岁的闺女,蝗灾使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就在这年,我爹借下几升粮食的债,一直还不清。地主逼债就把爹吊起来,用鲜秫秸打他,后来,又逼他带着伤扛活,当长工,黑了心的地主老财把我爹和一头牛套在一起拉犁耕地,他身上留下多少鞭痕呀!一天爹渴了,到井边喝水,又累又饿,掉进井里,后被人救起,被冷水激得落下罗锅残疾,债还是没还清,爹受不了这种凌辱欺压,就在我家小东山一棵山楂树上上了吊……(文韬呜咽)。

画面:

l、苏山环绕着一个小村落,错落地几户人家,都是低矮的破旧草房;

2、文老伯家里,院儿里支有一口锅,屋里破桌上几个有豁的破黑碗,里面有残存的地瓜叶;

3、年迈的文老夫妇,骨瘦如柴,满脸皱纹,唉声叹气,为生计发愁;

4、严重干旱,大地龟裂,到处可见干旱裂缝,蝗虫过后,山坡、田地没有了绿色,只有蝗虫吃剩的庄稼秆、茬和根,饿死和浮肿而死的男女老幼的尸体到处可见,惨不忍睹;

5、集市上,卖儿卖女、哭哭啼啼的很多,不少姑娘、男孩头上插着草棒,一个买主拔掉姑娘头上的草,把姑娘拉走,随着姑娘“爹,爹……”的哭喊声,农家汉“我的孩子……”那撕心裂肺的呼唤,老汉追着,用豆饼砸自己的头,头破血流,昏倒……

6、坟地,农家婆、孩子在新坟上哭啼;

7、地主、狗腿子到文老伯家要债,把锅砸烂,然后把文老伯拉走,吊在树上,用鲜秫秸抽打,文老伯遍体伤痕。把文老伯套上和牛一块拉犁,弯腰吃力地拉,缓缓向前。

8、文老伯被人从井中救起;

9、文老伯在东山的山楂树上吊死;

爹死后,娘带着我到处流浪乞讨,到了东北四平,一天俺娘又被鬼子军车轧死……(文韬痛哭失声,拭泪)

画面:

10、文老妈带文韬乞讨;(字幕:东北四平)。日本军车横冲直撞,将文老妈撞死,疾驰而去,文韬趴在母亲血肉模糊的尸体上痛哭;

我孤苦伶仃,只好打听着去找一个叫‘大哑巴’的老乡,他叫我跟他拉大锯、破大料,几天后,我实在干不了,就悄悄溜了。

画面:

11、矮小的文韬与成人一起吃力地拉大锯;

一天傍晚,我冻得要死,在一家叫‘生金相馆’的门头避风取暖,老板娘看我是个可怜的叫花子,就没再撵我,从此我就留下来,每天挑水、劈柴、烧炕、做饭,给老板洗脚、端尿壶……时间一长,老板看我挺乖巧,也很喜欢我,也不提防了,后来我就留心看他照相,装着端茶、换水、倒水,看他冲卷。印像……

画面:

12、文韬冻得要命,在一家相馆门厅取暖,天黑下来,老板和他简单说了几句,留下了他;

13、文韬在相馆后院打水、烧炕、劈柴,做一些伺候老板的活儿;

14、文韬吃老板剩下的饭、菜;

15、文韬伺机窥视老板照相、冲版、洗像;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动用老板那架爱如性命的相机给客人照了相,他回来以后发现了,却什么也没说,脸上也看不出什么。一天他和老板娘坐在一起叫我给他们照相,我不知什么意思,害怕极了。在他的再三催促下我终于给他拍了,万万没料到,等洗出照片后,他却十分高兴,拍着我的脑袋,举着大拇指和夫人‘咿哩哇啦’了半天,说了些我根本无法听懂的话,但我不再害怕,因为他脸上表现出亲善,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无儿女的朝鲜人。

画面:

16、文韬好奇而热情地给客人拍照;

17.、文韬半信半疑地给老板夫妇照相;

18、老板夫妇笑着拉文韬一起吃饭;

19、老板夫妇用朝语说文韬“聪明、很可爱”;

20.老板夫妇拿着文韬拍的照片,两人指指点点,又看又说,一会儿又高兴地笑。文韬不解,有时双唇微动,但很久目瞪口呆地注视着他们;

打那以后,他们就让我和他们一起吃饭,给我盖厚被子,有时候还让我帮忙,不断讲些冲版、洗像的方法。实际上那时候这些知识和技术我早已会了,他一讲我就更熟练和有把握了。

画面:

2I、文韬珍藏起老板夫妇的照片;

22、老板往文韬跟前推菜,老板娘给盛饭。晚上,老板娘又悄悄给文韬加盖一床被子;

有时候,老板累了,就让我去做些工作。

老板对我一天比一天好,判若一家人,终于有一天他开口了,让我当他的儿子和徒弟。这哪里成呢?我心里想的什么他根本不知道,我满腔复仇的怒火,一定要为死去的爹娘报仇。于是把我的身世也告诉了他。我日夜思念两个哥哥和死去的爹娘,我更不能满足于这温暖的相馆和‘小老板儿’的称号而忘记亲人,我还要为他们复仇!一天,我终于下定了决心,要离开这救命恩人,去寻找能拯救全中国劳苦大众的大救星!

画面:

23、一位朋友上门找老板有事,夫妇准备好了,临行时老板叮嘱道:“我们可能很晚才回来,有客人你就张罗着办,给人家照好。”

24.一天傍晚,老板早些关了门,吃过饭后他把文韬叫到跟前:“你觉得这个馆子好吗?我想留下你来做徒弟,以后就是一家人,你觉得怎样?”文韬急道:“这可不行,我还一心想着给爹娘报仇呢!我要找共产党,要去当兵!我从小就是个苦孩子……”

25、天还没亮,老板娘就急不可耐地问:“啦得怎样?同意吗?”老板说:“唉!这孩子性格非常倔强,他家很苦、很苦,他一定要为爹娘报仇,一定要当兵去!整整一宿连哭带说,什么都给我说了……”

我跪在二位老人面前泣不成声,久久不起,因为如若不是他们相救,我一定早已冻死街头。老人拿了好吃的、好衣服和许多钱给我,我只说了一句:“我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我一定会回来报答您!”

画面:

26、文韬哭着,一头扑到老板怀里,跪下:“就让我叫声爹和娘吧,我找到共产党,一定回来报答你们……”

27、老板向文韬兜内塞钱,老板娘找出老板的衣服给文韬穿;老板娘又拾掇了一大包吃的……三人抱头痛哭;

两位老人热泪纵横。

我满怀悲愤,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辗转回到老家,实指着在两位哥哥的帮助下,能起回葬在四平的俺娘的尸骸,可回家一看,两个嫂子闹得很厉害,二嫂还穿着孝服,一打问才知道,就在俺娘俩逃亡东北的当年,俺大哥当了国民党兵,由于从小爱跟人狩猎,练就了一手好枪法,挺有名气。第二年二哥又被抓了‘壮丁’,几个月后,部队行进到老家附近,二哥想家。开小差跑了,跑在山路上时被人报告,长官让大哥开枪打死二哥。后来听部队的一个老乡来信说,兄弟俩在一个大部队,直到事发双方都不知道,后来大哥才知道了他打死的是弟弟,随国民党溃退南下,一去音信杳然。

画面:

28、文韬满面污垢,饥肠辘辘,在山路上走着,走到山间的小溪边,捧水洗脸又捧水喝,到附近的农家讨吃的;

29、文韬又爬上了运煤的火车,到了济南站被人赶下来,又踢了两脚,倒在路旁;

30.文韬疲惫不堪地推开大门,两个嫂子正在吵架,其中二嫂还穿着孝服。

二嫂:“都是你老大害得俺这样苦……”

大嫂:“我又不知道,是不是他打的弟弟。”

邻居桂成大爷把文韬拉到一边坐下来,告诉他:“你娘俩走的那年你大哥去当了国民党兵,外号叫‘一枪倒’,成了神枪手;第二年你二哥又被抓去抬抬子,就是抬担架,……”

(化出画面:一个用草绳扎着外腰的农民在山坡小道上急匆匆逃跑,不时跌倒并回头张望,后边不时传来隐约的喊声:“站住,回来!”)

士兵:“长官,又跑了一个抬抬子的。”(手指着山坡)

长官:“叫‘一枪倒’上来!”

士兵马上传话。

文琳跑步上来:“长官,请吩咐。”

长官指了指远处山坡上移动的小黑点:“呶,送他回老家!”

文琳举枪上线,随着一声枪响,文杉在山坡上滚了几个个,胸部溢出鲜血,仰面不动了。(特写)

(镜头化回)桂成大爷:“这些都是张庄那个叫大羊的,也在那儿当兵,来信说的,不会错!”

我唯一的亲人就这样去了,我趴在二哥的坟上捶胸顿足,痛心疾首。

画面:

  31、文韬趴在文杉坟上痛哭、翻滚、捶胸,手使劲扎进坟土里;

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见两个骑着枣红大马的军人向我家走来,他们把马拴在我门旁的老槐树上,歇脚并寻水喝。我热情地把他们领到家里,我看到了他们臂章上‘八路军’的字样,并深深地被他们的军装、钢枪吸引着。当我判明了他们是毛主席、共产党的队伍时,就一下跪倒在那位军官面前,哭诉了我的悲惨家史,要求当兵……

画面:

32、两个八路军,一官一兵,牵着两匹枣红马,把马拴在文韬门旁的老槐树上休息,文韬给他们打招呼,请到家喝水。文韬盯着“八路军”臂章,跪在军官面前哭诉……

军官把文韬扶上枣红马,把自己的帽子、外衣给文韬换上,牵马向前走;

从此我毅然投身革命,一年半之后当我们的部队来到东北时,东北早已沦陷了。我趴在‘生金相馆’的废墟上哭喊这位不知名的恩人,至今我还珍藏着我为他们拍的那张照片。

画面:

33、戎装文韬打听相馆老板,呼唤恩人,文韬从挎包中取出老板夫妻照片让邻里辨认,邻里:“认识,早被日本人炸死了。”

文韬在相馆废墟上泣不成声。

大约在我当兵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与当地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成了亲,她这个“艾国秀”的名字还是结婚以后参加了革命我给起的,后来就生了一对龙凤胎,因为当时我对《铁流》这首歌和“抗大”什么的这些字眼着了迷,就给长女起名叫“军歌”,长子叫“军政”,也表示从军后的心情。可哪知道当了几年兵,还没打够仗,正有枪瘾,更谈不上报仇雪恨,部队领导发现我自学了点文化还会照像,头一天谈话调我去当战地记者,第二天谈话又叫我‘转移’。原来是组织上认为我是个政治可靠的党员,又算个文化人,调我转移到隐蔽战线,搞党的地下工作,瓦解敌人,扩大沂蒙解放区根据地。就这样我脱下心爱的军装,在鲁南、鲁中、鲁西一带从事党的组织活动。在我的努力下,这个地区鬼子组织、据点、碉堡、伪军、汉奸名单都被我组织掌握得一清二楚。我还精心绘制了平面图,标上重要据点等,把坏蛋头目附上照片。在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苏山战斗中,战前精确掌握了鬼子、伪军兵力和布局,战中积极穿插、配合,战后掩护战友突围,在苏山顶峰,我部老三团陈小峰政委带领八百名将士成功地牵制日军福田少将纠集的五千多名鬼子,整整一天,残酷壮烈,击毙福田,全歼围敌,出色地完成了掩护罗荣桓等抗大分校安全转移的光荣任务,谱写了抗日的壮丽篇章。李克农同志得知这一消息后,兴奋地说:‘小伙子,真能干!’后来我受到了军区的通令嘉奖。

画面:

34、军人文韬与一农家姑娘举行简单的婚礼;

文韬给妻子讲革命道理和共产党等等。

文韬:“以后我介绍你参加革命,参加共产党的革命队伍……”

妻子:“什么革命、队伍的?什么是共产党?”

文韬:“就是为穷人做好事、领穷人闹翻身、替穷人说话,毛主席、共产党就是领头人。”

35、文韬妻子生下一对龙凤胎。(配婴儿哭声)

(奏《铁流》旋律)

文韬抚摸着妻子的额头:“看,你都参加革命这么久了,我还没给你起个好名字,这两个孩子多好,咱这也都是共产党的人,我一夜没睡好,想来想去,就给你叫‘艾国秀’,孩子男的叫‘军政’,女的叫‘军歌’吧!”

妻子:“孩子的名字倒挺好,都随你,我不是得叫‘文艾’什么吗?”

文韬:“不不不,参加了革命,成了党员,就都一样了,就叫这个名字吧。”

文韬替妻子当了家。

36、文韬头戴礼帽、身着大褂在城里出没,文韬在炮火硝烟中奔跑,不时回头还击;晚上,文韬在蝇头油灯下画兵力图;文韬带相机给鬼子、土豪、伪头目照相;文韬骑着“大飞轮”拍摄鬼子“据点”;在一小巷,文韬与一“墨镜”耳语,分头跑;文韬把许多照片贴到一张兵力图上;

37、拂晓时分,苏山的轮廓。远景:我八路军某部三团陈小峰政委率领近千人,携带后勤物资、电台、打字机等向苏山靠近。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山间战马、部队行进的剪影;

38、日本鬼子少将指挥官福田从苏北、鲁南、临沂等地纠集五千多鬼子,把苏山团团围住,福田骑在马上疯狂地挥舞着指挥刀叫道:“苏山的,今天,统统地炸为平地的干活!”

鬼子疯狂地向山顶炮击,我军英勇还击,成群的鬼子滚进山沟。

鬼子一次又一次冲锋,被我军雨点般的子弹扫下来,山坡上到处是鬼子、战马的尸体。

整整一天,鬼子六次冲锋都失败了,我部也已弹尽粮绝。福田带鬼子爬上山门。

39、八路军和鬼子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士和鬼子扭在一起,狠狠地把鬼子掐死,战士用嘴咬住一鬼子咽喉,鬼子挣扎;一个战士从巨石后面跳将出来,用枪托砸开福田的颅骨;

战士咬住鬼子的手,一同从山崖上滚下;

刺刀弯了,战士用石头打击敌人;

……

尸体遍地,硝烟笼罩,夜幕降临,文韬他们带着水和煎饼爬上山顶,引导尚存的八路军转移……

40、李克农打电话:“小伙子很能干,好样的,安排他打入敌人的心脏。”

苏山战斗结束不久,组织上又调我到滕县,带着家眷,安营扎寨,开办了“荣大照相馆”,摇身一变,礼帽大褂,当起了刘掌柜刘老板。这个照相馆实际上是我党的地下联络站,不少同志到暗室里接头、传递情报、从事活动,就连日本鬼子、三教九流都进进出出,也很危险,真正是“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年月。

画面:

41、滕县荣大照相馆,文韬、艾国秀忙里忙外,招呼客人。

军歌抱着军威、领着军政、军旗玩,文韬把孩子们往外赶。

鬼子:“我的小孩一样地。”说着把军威的小手全部塞进嘴里,然后又逗小孩。文韬给客人照相,不时从镜头布下和镜子里观察来人情况。

军歌、军政不时来门市看这玩那,几个鬼子“咿哩哇啦”,又“嘿嘿”大笑。

大奈(朝文韬):“刘掌柜,你的,小孩的,军旗的,军歌的……你的,八路八路的,良心大大的坏了……”

文韬(诙谐地拍大奈的胸部):“你的,太君的,军、君一样的,统统的良民,毛猴子的,不是的……”

(大奈茫然、疑惑,口中低声嘀咕。)形形色色的客人在相馆进进出出。

文韬瞟了一眼在角落里等了很久的“客人”;

几个鬼子到后院,又进暗室,被文韬制止。鬼子自语:“灯光的不要……”

客人:“刘掌柜,能照方二寸的吗?”

文韬:“你家来了几个人?请稍等。”

鬼子走了,艾国秀守着柜台,“客人”和文韬进了暗室。

不久,组织又给我安排了一个“徒弟”,叫卫太行,成天吃住在我家,像一家人一样。一天鬼子大奈叫我去喝酒,把我灌醉后又罚跪,把指挥刀在我脖子上蹭来蹭去,咿哩哇啦“毛猴子的干活”,后来又把我放走了。原来他是怀疑我‘通匪’,从那我对卫太行格外当心。

画面:

42、组织上安排卫太行跟文韬“学徒”,卫太行和文韬全家一起吃饭。“大哥,你吃!”

“他卫叔,你年轻,多吃点!”国秀待人亲切。

卫太行鬼鬼祟祟,这儿看看,那儿弄弄,不好好学照相,偏爱去看冲卷、印像。

艾国秀:“他卫叔,可注意暗室别曝光。”

43、文韬:“你看我徒弟学得怎么样?”

艾国秀:“不太专心,像个蚯蚓似的,到处乱拱。”

夫妻会心地大笑。

44、鬼子大奈硬灌文韬酒。大奈让文韬跪下,指挥刀在文韬脖子上来回摩蹭,吼道:“你的,毛猴子的干活……”

45、文韬给艾国秀说:“徒弟不是蚯蚓,是一条‘东洋狗’!”

一天傍晚,组织上派老李同志传达配合解放滕县的工作,我们刚耳语了几句,卫太行猛地冲进来,接着退出去,十几分钟后,鬼子大奈带着鬼子川岛嚎叫着冲进去,多亏国秀帮助,我们把两个鬼子在暗室干掉,又把尸体和摩托车处理掉,回来一夜没睡着,这天晚上“徒弟”也“失踪”了。

画面:

46、卫太行窥见文韬领一客人进了暗室,片刻之后,大奈和另一鬼子像疯狗一样扑上来,冲进暗室。“哦,坏了!”艾国秀和两个大孩子也冲进暗室,七手八脚把两个鬼子弄死,文韬和“客人”火速换上鬼子衣服,趁夜幕把两个鬼子的尸体飞也似的运出城外……

第二天下午,鬼子的飞机轰炸了相馆,我的军歌、军政被炸死,我只好和妻子领着军旗、军威逃命,又跑回了老家。

画面:

47、深夜,几个鬼子牵着狼狗来相馆搜查,大声吼叫,哭叫声、皮靴声乱作一团。

48、鬼子飞机轰炸了“荣大照相馆”,军歌、军政丧生,文韬夫妇拉着军旗、军威逃命。

解放滕县时,我脱掉礼帽,向顽守的鬼子喊话,鬼子大惊,纷纷把枪扔下炮楼来。后来我们转为公安部队,时间不久又改为军管会公安处,在惠民专署公安处时,我又碰上了卫太行。

解放后,“三反五反”、“打老虎”时,卫太行说我公私不分,有贪污,还和鬼子有“沟通”。经过八十三天的审查,没发现我的经济问题,反倒把卫太行这个历史反革命、国民党中统特务给审出来了,判了无期徒刑。在生建服刑。他还有个叫卫士魁的叔叔,是军特,也押在这里。直至一九六O年底,‘二卫’再次犯案,正巧被我抓回,这才结案。到一九五四年,根据家庭情况,组织上决定让老艾退了职。

解放后,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深刻地体会到:黄连苦,比不上旧社会苦;蜂蜜甜,比不上新社会甜;千好万好比不上共产党好,爹亲娘亲比不上毛主席亲。毛主席、共产党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比山重、比海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夫妻,更没有这“后勤班”。(哽咽拭泪)

我早年投身革命,后来找到了共产党八路军,从那一天起,我的一切就属于了党。几十年来我只有一个信念:为了革命,为了人民,为了共产党和共产主义,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从不分份内份外,以实际行动学雷锋、做雷锋,就是累死在岗位上也心甘情愿。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握紧手中抢,保卫新中国。”

镜头化回会场,喇叭里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最后由刘处长作总结讲话。”

刘处长慢慢走到报告席,用手绢擦净泪水,缓缓地说:“同志们,我和大家一样,怀着悲伤和气愤的心情听完了文处长的报告;也与大家一样,始终泪水没干。我认为,文韬同志最后的两段话就是最好的总结,可以用这样两句话表达我的心情:‘诅咒黑暗,不忘阶级压迫,民族仇恨,撕心裂肺,义愤填膺,消灭剥削,齐心协力推翻旧社会;向往光明,牢记政党使命,人民利益,全心全意,责无旁贷,握紧钢枪,携手并肩捍卫新政权’。

这次阶级教育报告会到此就要结束了,我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对文处长的忆苦报告,党委和行政要以支部、科室为单位认真召开座谈会,人人发言,都要写出个人的感受上交本单位。

2、用阶级教育结合学雷锋、学文韬活动,比工作,找差距,写出书面的改进措施。

3、认真分析、总结一下,文处长的革命热情和工作精神哪里来?有哪些特点?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看齐?……”

镜头化回刚散会的会场,人们边走边议论,可听到人的抽咽声。两个干部模样的人对话:

甲:“唉!真不知文处长出身这样苦,旧社会还夺走家里好几条人命。”

乙:“是啊!人家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这样拼命,咱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镜头转至公安处办公大院,墙上的大幅标语:学文韬,干革命,学雷锋,见行动,用工作实绩向党上交最优秀答卷!

两辆摩托从大院呼啸而出,公安民警在紧张地操练,并不时发山“ 哼,嗨”声。

隐去

 

2   返回故里  巧抓顽敌

 

字幕:

19591962年,我国处于自然灾害、困难时期。

升州公安处办公大院。

公安处对过的劳改总队大院,高高的围墙上架着电网,每隔一段有一处高耸的岗楼,大门口有全副武装的武警执勤,明显的警戒线。门旁的牌子赫然醒目:“升州劳改总队、升州生建机械厂、山东升州监狱。”不时有过路的人驻足注目。

上午七时许,公安处办公大院办公室外景,喇叭(特写)

……下面播送本报记者的文章,题目是《向荒山进军,向荒滩要粮》。地处鲁南山区的人们,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他们从来没被困难吓倒,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他们焕发出当年支前的革命热情和拼命干劲,向荒山进军!今年以来,广大人民群众老少妇孺开荒种田,吃在山坡,住在荒山,新开出万亩良田,新扩大耕地面积平均每人3.2亩……

地处黄河下游的惠民地区,大部分是盐碱地,这里的人们不畏艰难,发扬大跃进的精神,开辟荒滩,改造盐碱地,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征服多年肆虐的黄河,大片荒滩变良田,今年夏秋两季粮食平均亩产过千斤……

下面播送本台记者述评,题目是《三面红旗迎风飘,看谁革命干劲高》。本台刚才播送了鲁南山区人民群众和惠民地区的干部、人民战天斗地、向荒山荒滩要粮的报道,现从省计委获悉,今年粮食储备数量超过……

一个干部模样的人疾步闯进播音室,“咔嚓”一声关掉开关。

干部(气愤地嘟囔):“饿死那么多人,还吹!”

小伙:“听说昨天在火车站上有一大学生模样的人抢了人家的黑窝头就往上吐唾沫……”
   
干部:“虎恶狼恶没有饿恶呀!”

公安处办公大院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刘处长正在主持党委扩大会议。

刘处长(慢吞吞地):“同志们,全体党员、干部同志们,这是一个扩大到全体党员干部的专题会议,贯彻落实专署昨天的会议精神。”

“民以食为天啊,我们就不必高谈阔论了,仍然是干部家属返乡的工作,我们处和武警总队的干部家属户籍、人员情况,上次动员大会上已经分类、分批向大家报告了,第一批1159口人已安全回到原籍,家属、子女没有工作且原籍清楚的,应作为这批的安排对象,20100人左右,计划在半月内完成,也可以先自己报名。”

会场上人员左顾右盼,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刘处长:“形势方面咱们不多说了,大家也耳闻目睹了,到咱们食堂去看看,大家就会知道今后的生活会更艰难。

肥水墒情,旱涝节气,唯系衣食住行,六万万;

雨沛粮丰,温饱冷暖,方能国泰民安,每年年。”

公务员突然跑到刘处长跟前,耳语了一句,刘处长马上站起身,收起笔和本。

刘处长:“文处长,主持一下,有急事!”(边说边快步走出会场。)

文韬:“是啊,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形势是很严峻,为了咱们安心工作,不在这困难时期出问题,咱们党员带个头,我先给‘军需’老艾和我的‘后勤班’共6人报上名,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回农业第一线。”

与会者(争先恐后):“我也报!”

“我也报,我是党员!”

“给我爱人写上……”

十几个干部,其中有几个穿警服的纷纷站起来。

干警们排队挨号在食堂买饭,急躁,议论;一个干部伸头向前张望:“快点,快点……”

买出的饭仍然是胡萝卜汤和蒸好的地瓜。(特写)

就餐者:“还是这个!”(边走边吃。)

民警:“这个能经常有,能吃饱也行啊!”

街上有排着长队的学生、工人、机关干部游行,打着红旗、彩旗,宣传支援农业一线。街道两旁墙上红红绿绿的标语写着:“到最重要的地方去,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农业生产,支援农村建设,劳动光荣,广阔天地,有所作为。”

(文韬家里,餐桌上散乱地放着碗筷,旁边的一只黑水桶,文韬看了看,只有两片胡萝卜,拿起填在嘴里。文妈在缝补那个跟随文韬征战多年的破黄背包,不时唉声叹气。

文韬取出手枪,漫不经心地擦拭。)

文韬:“国秀,带着孩子回老家去吧,不然要饿死的。昨天我给你们都报了名,我自己在这儿干,回去看看咱那破草屋还行吗?现在不比解放前,已经入社了,没人敢欺负咱了,大家一起种地,也许比在这里强一点……”

(文妈望着文韬,嘴角动了动,擦泪。)

文韬:“我送你们回去,买点家什,买几个粪箕子……”

军令带着军风、军容、军营、军号喊着“一、二、一”冲进来,每人手里都拿着树枝、木条什么的,故意把脚跺得格外响。

军令:“爸爸,我不要粪箕子。”

军营:“我要,我要!”

军号:“爸爸,我要两个粪—箕—子”

军风、军容:“我也要,我也要!”(一起嚷。)

文韬(心烦地):“好,别嚷嚷了,给你们每人买一个,出去玩去吧。”

文妈:“军令,再过几天,咱们就拉着户口回老家,还得拾掇搬家,你爸爸饿得心烦,你别领他们闹了!”

军令:“妈妈,军威姐姐也走吗?”

文妈:“不,她不走,把她留在这里跟你爸爸上学。”(文妈摸着军令的头。)

军令:“妈妈,我也不走,也跟爸爸上学!”

文妈:“你爸上班很忙,你俩在这儿他顾不了,你不知家里山上各色的花可好呢!”

军令领着弟妹们玩,每人手里拿着树条,在院儿里跑步转圈,然后轮流去抽打邻家搬走后裸露的灯线。

军令:“记住喽,打一下,跑一圈回来。”说着先抽打了一下,马上跑回来。后面几个也都学着做。(军令教给弟妹打电线)

文妈(从家里出来):“军令,你干什么呢?那里有电,危险呀!”

几个孩子跑到文妈跟前。

军号:“妈妈,是军令姐姐叫我们打电线的,她说芳芳搬走了,不要这个家了……”

文韬拖着沉重的脚步去办公大院上班,半路上捡起孩子们扔的半块地瓜又返回家。

华栋、华庭:“军营、军号,快到后面看狼狗去!”

几个孩子一起朝附近的一条巷子里跑。

一座小型粮库,门锁撬开、被盗。

两个民警牵着狼狗,在院儿里转来转去。粮库的工作人员回答问询。

民警甲:“看来有四到五个人进入现场。”

工作人员:“我们从未听到过动静。”
   
民警乙:“共偷去多少粮食?”

工作人员:“这库里的谷子、玉米全被偷走了……”

军营:“你看那狼狗和爸爸的大黄一样,军号快去玩玩。”
   
还没等军号走近,狼狗吼叫一声,把军号吓得一腚坐在地上哭了……

(几个孩子大笑……)

“欢送家属返乡,支援农业一线。”红红绿绿的大标语,不时有辆搬家的汽车驶出城市。

刘处长、章贞君等机关干部、家属站在装好的车辆附近,与文韬、文妈等人依依惜别:“再来,大嫂,多保重……”

刘处长咏诗:“手足十几载,今朝暂分离。泪眼洒莹珠,酸楚荡心底。”(刘紧握文双手。)

“我不走,不走!”车启动了,军号还闹着要下去。

汽车晃晃悠悠驶出城市,军号不再哭闹,而是依偎在文妈怀里渐渐入睡。不一会儿,“哇——”又醒了,军号哭着说:“妈,我不要粪箕子了,我军令姐姐说,那是拉屎的,不能放衣服,也不能放书,更不能盛馒头……”文妈哄他说:“好好好,不要了,叫你爸爸给你买个新书包……”

路过一条沙河,军令领他们追逐着玩。

军号(捧起一小捧沙):“妈妈,这么多小米呀!”

文妈:“傻孩子,这是沙子!”

文韬雇了几个送脚的,他们挑着旧条箱、大包袱、家具什么的,在陡峭的山路上吃力地攀行。

文韬背着行李,和文妈一起领着孩子们在山路上小心地攀登;军号走累了,举起小手:“爸爸,背背……”脚夫、文韬一家人在蜿蜒山路上慢慢行走,不时发出“嗨嗨”的吃力声。

到家了,文韬看着那两间破旧的草屋,抚摸着门旁的老槐树,眼睛湿润了。伴《古槐恋》旋律。

一群人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候。

传志:“三叔、婶子,你们回来了?”

传志妻:“哟,快认不出来了,婶子出去二十多年了吧?”(边说边拉起文妈的手。)

传信(闻声从家里跑出来,到文韬跟前,“扑通”一下跪倒):“叔,您和婶子都好吧?”

疯婆(凑过来):“哟,我怎么不认识呀?”

传信(拉了一把):“呶,咱叔和婶子,那些是咱妹妹、兄弟……”(朝文韬一家呶嘴)

众人七手八脚帮着把行李搬进院子。

夜幕降临了,屋子里更是黑洞洞的,啦呱的乡亲们还没散去,疯婆从家里找了半个黑碗,倒进一点油,捻了一截棉线放进去,送到文妈家。

疯婆(进门就大叫):“谁有洋火?来火!”

传信掏出火镰、火引,打了好一阵子,又吹啊吹,终于点亮了蝇头油灯。

军号:“妈妈,黑,我害怕,我要电灯。”

军营:“妈妈,我走,回机关,不在这里,没电灯,呜——”

(军营、军号在黑暗中都闹着哭着要走。)

文妈:“别哭,好孩子,咱明天走,先睡觉。”

文妈把两个孩子抱到床上,可他们仍然哭着要走。

文传信家里,昏暗的油灯下,传信和疯婆坐在床上闲聊。

疯婆:“看你忙的,像见了你亲爹娘一样。”

传信:“也差不多,他们对咱稀好,哪回我去,真拿我当亲儿子一样,穿的全给换了一遍,吃的不用说,临来时还给了那么多钱,就连他崭新的大皮袄,这不也给穿来了。”(传信边说,边顺手扯了一把床上的一件皮袄。)

疯婆:“那年是没生那两个小崽子哟,这不是那回事了,人家不用你当儿子了,原来老三支绝一支,你出继,现在成了新四支,以后没你情受的东西了。”

传信:“哎,那两个孩子长得稀洋式!”

疯婆:“洋式,洋式,俺看着不洋式,俺就看俺白甫长得好!盖你爹的皮袄睡觉做美梦去吧!反正这家子人家也是多有的。”(疯婆一边脱衣,一边唠叨着。)

传信:“你这是什么话?稀好的一家子吗?”

疯婆:“早先我还在娘家,还没进你文家门的时候,就听说什么你家穷啦、富啦,三家合一又是合二的。还说三老头刚会爬的时候,你娘有意把他放到下地那水井旁玩,一天他真的爬到井边,看井里水的影子,这时你娘故意装没看见,是山后丘庄的二姑赶快悄悄跑过去抓住了小腿,要不然你当兵死在外边,不正是你传志哥说的三家合一了吗?你偏偏没死,三老头快五十岁了,又生了这两个小崽子,要不,他那房子、门前老槐树、东山坡还不都是咱的?”
   
传信:“我只知道大黑狗吃荞麦面包子的事,这件事还真没听说过。”

疯婆:“你这文家穷光蛋,还净新鲜事。”

传信:“你说我听,是什么事?”

疯婆:“人还没吃上荞麦面包子,还喂大黑狗呢?”

传信:“不,也是说三老头两三岁的时候,俺娘包了几个荞麦面包子,捞出来赶紧给他吃,太热,把他烫哭了,包子掉在地上,大黑狗赶紧抢着吃了,不一会儿,就死在老槐树下,这次也是二姑在窗下做针线,听到哭声,赶紧跑出来,打掉了剩下的包子,把他领走了……”

疯婆:“噢,怪不得人家都说,老妈妈不管到哪里,成天领着他小儿子……”

天亮了,军令领着小姊妹这儿看看,那儿看看,到处都很陌生。

文大吹(实名大春)背着粪箕子走过门口,驻足张望。军令大叫:“快来看哪,这就是粪箕子!”

几个孩子跑过来一看,又都捂着鼻子跑了,不停地说:“可别要这臭粪箕子。”“原来我以为是个粉红的机子来……”“哈哈……哈哈……”(孩子们七嘴八舌)

文韬、文妈在家解包裹、分拣行李,孩子们在院子里玩。军令、军风、军容踢毽子,军营、军号“劈劈拍”。(少儿节目)

乞丐:“给点吃的吧,可怜一下我这孩子。”(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在母亲身边眼巴巴地望着。)

文韬:“唉,没有吃的,还没安锅灶,俺也是在邻居家凑合着吃了点。”(说着在衣袋中摸来摸去,把五分硬币递给孩子。)

小货郎(大声叫卖):“卖针、卖线,换糖、换花线!”在文韬门口停住张望片刻,自语:“年头难熬了,当官的都领孩子回来了。”说着吃力地担起货郎挑子,货郎鼓发出悦耳的“咚咚”声。

文韬、文妈在家里整理衣服、被子、餐具、锅灶、柴禾,弄这弄那,不时唉声叹气。

传志(拿了半筐子瓜干、半瓢高粱走进来):“三叔,婶子,这些你们先吃着。”

不一会儿,西邻传明也让大孩子八贤送来半篮瓜干、一大瓢地瓜秧菜。

八贤:“三奶奶,先吃着。”

文韬在院儿里修理小饭桌和床。

文大吹(抱着一只大黑兔):“三老爷,这兔子送给你,熬了吃也行,喂着也行,今天是山前房百大集,你需要捎东西吗?”

文韬:“噢,是大集,一会儿我也去,买点家什。”

大吹:“拿不了的,回来我挑着,我先走……”

文妈:“那你就吃点饭再去赶集吧!”

文韬:“你和孩子们在家先拾掇着。”

文妈:“唉,孩子他爸,你看看咱过的什么样!东邻给一瓢,西邻借一碗,比要饭的强多少?咱俩也是在外干了二十多年,人家不笑话?!”

文韬:“孩子他妈,你别难过,现在总比解放前强,这困难是暂时的,你带孩子多吃苦了,咱一定能熬过去。咱们是没有多少钱财,可咱的‘后勤班’就是党和国家最好的财富,庄稼人常说‘有人就有财嘛!这个困难时期要注意咱俩的身子骨,都五十多岁了,千万不能叫孩子掉到地下去(指失去依靠)……”

疯婆:“婶子,婶子,这点芋头秧子和一块果子饼,先吃着。”(疯婆还没到大门口,就咋呼起来,随即将瓜秧菜和半块砖头大的果子饼递给文妈。)

军营:“妈妈,妈妈,这是什么?”(军营抢过去,咬了咬,啃不动。)

军号:“我要,我也要。”(军号赶忙抢过去,咬不动,又给文妈)

蜿蜒崎岖的山间小道上,稀稀拉拉走着赶集的人,文韬也夹在其中,虽然他也穿着补丁裤子,但从气质上极易看出是个干部,特别是腰间隆起的手枪,更引人注目。不少人朝他投以异样的目光,也不时有同路人上来搭讪几句。

行者:“前面这个人是公安局的大官,他有枪。”(走路的两个壮年人,其中一个拉着另一个的胳膊,指着文韬的背影。)

文韬在集市上转悠了好一阵子,真买了粪箕子、笤帚、铁水桶、铁锅什么的,重的,大吹帮忙挑着,轻的文韬背着。日头偏晌了,他们沿着山路往家走。

忽然,文韬一怔,他那双有职业特点的眼睛特别明亮,他望着前面的行人自语道:“嗯?那是谁?”手下意识地摸了一下手枪说:“大春,前面有点情况,到时给我帮个忙。”说完便急匆匆地赶上去。

文韬一眼认出那副熟悉的嘴脸,他扔掉背包和手里的家什,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抓住那人,手枪已顶住那人的脑门:“卫太行,今天日子不太好吧!敢动一动,我崩了你!”

卫太行吓得一下跪在地上。

卫太行:“文老板,文大哥,不,不,政府,政府,你打哪儿来的?”(惊慌地)

文韬:“卫太行!不是说冤家路窄吗?我就知道你往这里跑!”

卫太行:“政府大哥,看在我跟你学徒多年的份上,就给我一条生路吧,我给你磕头……”说着连连磕头,走路的人都围上来。

文韬:“大春,你看我这不又有事了,你把东西带回家,给你奶奶说放心,我得把他……”

卫太行趁文韬不注意,一骨碌滚下山坡,在树丛和草丛里时隐时现地逃命。

文韬不慌不忙地坐在石头上,掂了掂手枪怒道:“卫太行,你回来!”只见卫太行加快了脚步,在忽明忽暗的树丛里乱钻。

文韬一挥左手,“砰”的一枪,一只乌鸦落在卫太行的头上,拉了他一头稀屎。“大哥你千万别打,”卫太行吓破了胆,在树丛中哀求着。

文韬(大喝):“快回来!”

卫太行(战战兢兢地从树丛中连滚带爬地来到文韬跟前):“文大哥,我求求你,别管这件事了,给个情面吧,要不这辈子我熬不出来了!”……

卫太行几乎是哭喊着哀求文韬。

文韬:“那好,等蒋秃子打回来,你也给我个情面吗?”

卫太行突然平静下来,两只鼠眼在人群中搜索着什么,突然卫太行像疯了似的, “二叔快救命呀!”狂叫着扑到一个人背后,那人朝文韬“砰”的一枪,文韬一个后翻躲到一块石头后面,准备还击,但因有群众,不敢开枪,只见卫太行、卫士魁钻出人群,消失在山涧里。

起初,二卫逃命的背影文韬还隐约可见,但后来越发狼狈仓惶,加之树枝杂草茂密,文韬已渐渐看不清了,文韬干脆把枪插在腰间,像猫一样敏捷地爬上一棵大树,他选好了视野高度,骑在一个大树叉上,倚着树干,掏出手枪……

山涧草木丛中,只见二卫疲惫地慌张奔命,不时地相互扶持,突然,枝蔓掩映下的一个洞口出现在眼前。

文韬(脱口惊呼):“百狼洞,千万别进呀!”

二卫站在洞口,往里张望了一会儿,有些将信将疑。

卫士魁(深有感触地大声疾呼):“真是,苍天有眼,天不灭卫啊!娘的,就是让狼充饥解馋,也不等你活捉……”说着卫士魁拉着卫太行的手,不容争辩地像兔子一样钻进洞里。

文韬把枪插在腰里,从树上跳下来,他轻轻逼近洞口,观察动静。文韬走进洞里,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只听“砰”的一声闷响,接着是二卫的尖叫声,接踵而来的是七八条狼,从文韬身旁窜出山洞,文韬向黑洞口里随便打了一枪,然后退出山洞,沿着陡峭的山坡向山上攀行。

从洞口留下的血迹和刚才传出的枪声、叫声,文韬判断山洞里二卫和狼群的第一个回合里,双方可能都挂彩了。

二卫在漆黑如墨的山洞里,跌跌撞撞,又摸又爬,时不时还摔一跤,艰难地往里走。

山洞里阴暗潮湿,可以听到水的“滴答”声,空气里充斥着腥臭、霉烂和令人作呕的浑浊气味,还不时有什么窜过,并传来怪异的叫声,令人毛骨悚然。

卫太行(颓废地):“二叔,你看咱叫这狼羔子抓挠得这个样,爬到哪里是个头?”

卫士魁(怒斥):“你回去,叫那小子给打死?!”

卫太行:“反正进退都没好事。”

卫士魁:“只能进,不能退,这还没让你为党国杀身成仁呢!你就这样的意志?”

卫太行:“哎哟——(跌倒在地,手无意中摸到一根骨骼),二叔,你摸,这是什么?”

卫士魁(伸手一摸):“什么?骨头,又怎样?你看前面亮了,有奔头了,快走!”

二卫在黑暗中发现了微弱的光线,便加快脚步,慢慢靠近山崖的一个出口。

卫太行:“哎呀,可爬上来了!”(从洞口爬出)

卫士魁:“拉一把老子,上去!”

二卫蓬头垢面,脸上布满了抓痕和血迹,身上连泥带水。他们坐在洞口,互相审视,形同路人。

“砰”的一枪,子弹在二卫面前有限的空间掀起一团土雾。

卫士魁:“共军!”(一惊慌,又掉进洞口)

文韬(走近洞口):“一直就是共军嘛!再说这些年也没见其他什么军嘛!(呵斥)卫士魁,快上来,跟我走!再耍鬼点子,就让你在这儿喂狼!”(用枪指着卫士魁)

卫士魁(故作呻吟),从洞里慢慢爬上来,(双眼伺机动手):“快跑,太行!”

“二卫”一骨碌滚下山坡。

文韬登上一块高石头,看着二犯的背影一清二楚,卫士魁躲到一棵大树后边,“砰砰”向文韬连开两枪。

隐去。

32  并蒂花蕾  同窗比翼

文妈:“哎哟,快回家歇会儿,刘剑。”

刘剑(骑在大梁上,一歪身子一蹬):“不去了,文大娘,我走了,收好啊!”

文妈:“你看小家伙,跑得真快!哎!军令,什么事儿这么高兴?”

军令:“哎呀,妈妈,我的调令,可来了!”

文妈(大悟):“噢——这可能是你大叔去过了,一定是他亲自带回的。”

军令:“一定是,妈,三两天里我去办办手续,拾掇一下,咱就回家喽!”

文妈(乐呵呵地):“这可好喽,你姊妹几个都偎乎到一块喽!军令啊,可别忘了,明天咱们一块到你爸爸的机关告别,好好道道你这些叔叔的情,要指着咱们,几年才能办成啊!”

文妈领着春蕾,军令抱着秋实,刚从外面走进房东家的大门过道。

房东大嫂(着急地):“哎呀,大娘,你们一家干么去啦?有人找呢!”

文妈(高兴地):“哦!他大嫂子,我忘了给你说了,军令的调令来了。三两天地她办办手续,俺拾掇一下就走了。都是她爸爸单位的叔叔们给办的,俺得去谢谢人家不是?再说住你这儿,你大嫂,这几年啊,好多事儿多亏了你哪!可谁来找俺啦?”

房东大嫂:“噢!调回去好,姊妹几个在一起有个照应,噢!刚才是市立医院的,说是文迈登了这里的地址,给人家当了血库,下午有病号通知他。我给他们说,人家早回去上班了。”

文妈(高兴的表情顿失,变得忧虑起来,有所思,有所悟):“噢——噢——医院——血库——谁——是——谁——呀——(慢慢地)噢!我可想起来了,文迈这孩子,怎干这样的事儿!”

房东大嫂:“他当血库卖血给人家?

军令(抢过话):“妈,一定是,一定是!要不他哪儿来的钱给大嫂房租?还买粮买煤球什么的……”

文妈:“哦,这孩子一定是出于无奈干了这事儿,你想咱这家境,你那点儿钱,娘五个吃什么?怪不得他老是说上码头干小工,又是上工地干临时工人家都不要来,也是愁……”(擦眼泪)

房东大嫂:“是,就是那会儿,我看他成天出虚汗,脸蜡黄,我说他可能生毛病了——你忘了那次挑挑子水还在过道这儿摔倒了?”

文妈:“是,是那会儿。文迈很懂事儿。这事儿不能多嚷他……”

房东大嫂(扶文妈):“快进屋歇会儿,大娘。你一说要走了,我这心里刚不是滋味了。”(呜咽,拭泪,然后一起走进军令的房屋)

兖州老火车站,人群熙攘,庄严肃穆。门口、路口、出口处到处可见站岗的武装民兵,人群中不时出现“执勤”、“巡逻”、“治安”的红袖章。车站附近的路标和大厅内的横幅上黑底白字“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继承毛主席遗志,誓将革命进行到底!”,“挥泪继承主席志,必将遗愿化宏图”,“亿万人民永远缅怀敬爱的毛主席”……火车汽笛长鸣,不一会儿出口处涌出一股肩背臂挎各色包裹的人流。文迈站在“出口”处的台阶上,紧蹙眉头,踮起脚,左顾右盼。

突然,文迈从台阶上走下,猫着腰碎步钻进了人群,他“忽地”将一个小男孩抱起,另一只手搀紧一个老大娘的胳膊。

小男孩:“啊!啊……啊……”

(军令、文妈同时一看。)

军令:“啊,文迈,春蕾快喊小舅呀!不是成天找小舅吗?”

文迈(亲切地):“妈妈,姐姐,累坏了吧?”

文妈(吃惊、兴奋地):“我正到处看,怎没看见文迈从哪儿过来的?这孩子!”

秋实:“我也……喊……小舅……小舅……”

文迈:“快点找个地方放下大背包,一歇,等会儿,我来背。”(放下春蕾,靠一边的台阶上,接下军令肩上的包裹和文妈臂上的包袱)

文迈(指着台阶一头):“妈妈,快坐下;姐姐,快歇会儿。”

文妈(坐下,用手掸掸裤腿上的泥土,拉秋实坐在跟前):“文迈,你知道妈一见你想说什么吗?”

文迈(靠近文妈,弯腰):“妈,我怎不知道。(小声)你不得又说那些娘想儿、儿想娘那些话?”

文妈(摆手表示反对):“不!不!这回妈见面就得好好训你一顿。你说实话,到底背着妈干了些什么?”
   
文迈(若有所思):“什么?……没有啊……文迈——从不——瞒着妈——干什么——坏事,没有!”

文妈:“文迈,你很懂事儿,妈不嚷你。你说,要干好工作,什么是本钱?”

文迈(突然悟到):“噢——当然是身体啦!”

文妈:“那你身体怎样?”

文迈:“什么怎样?没病没灾,年轻轻的棒小伙儿,象铁打钢铸的一样,不信我练两招让妈开开眼。”(突然立正,吸气,快动作:马步、踢腿、击掌、翻跳、冲拳、劈叉、连环腿,动作利索、快捷、标准,然后立正、复原。稍停,微笑着,搓掌上的泥土)怎样?行吧?妈妈?”

文妈(脸挂一丝苦笑):“文迈啊,别跟妈逗了,升州医院的事儿妈全明白了,以后再难也不能这样干。身体是干好工作的根本啊!”

文迈:“没事,妈,保证没事的。再说,妈妈,以后咱们生活好起来了,我也不会再那样做,你情管放心好喽!”

军令:“都怨你,文迈,你知道我和妈妈知道了这事后是多难过吗?”

文迈:“姐姐——别说啦,好不好?快歇会儿,咱拾掇东西走吧。”

军令:“可是,还没问你呢,新家安排得怎样?”

文迈(向文妈和军令):“我办事,你们尽管放心。我觉得除了一些暂时没想到的非急需的小用品之外,其他的都准备好啦,象床铺、炉子、煤、引火柴、锅灶、细面、粗面、案板什么的,再把你搬来的家什一配搭,也就算齐全了。到时候吃咱妈妈烙的五香小烧饼喽!”

军令:“走喽!”(抱秋实,挽文妈)

文迈(背大包,挎小包,领春蕾):“走喽!”

军令新家,文妈戴着印有“升州国棉一厂”红字的围裙,正在揉面、做烧饼,军令、军风、军容正在里里外外地忙着安排生活用品,不时从院子里放的木条箱里取出些小东西,擦擦这儿,放到那儿,文迈一会儿刷水缸,一会儿又拉起晾衣绳。

文妈(突然停下手中的面活,大声):“文迈,文迈!你到底请了多会儿的假?有事吗?快八点啦!”

文迈(从凳子上跳下):“快八点啦?我的娘哎,可毁啦,八点二十连着我的两节语文课,快跑呀!”(在脸盆仓促洗了一下手,推起院子里的一辆旧自行车冲出门外)

文妈:“你看,你看,差点儿误了事儿。”

(蒙阳师范学校,教务处旁边,文迈办公室兼宿舍,两间一口的平房,外间是两张办公桌、一台老式的中文打字机、几台油印机还有两架风琴,桌上有一摞书和零星的办公文具,往里是一个套间,作宿舍用,一张床,一个高的资料橱,还有几张桌子上面放了些储备的纸、资料,角落里放了些生活杂品。)

晚上,文迈坐在桌前,桌面上摊着两本书,正在聚精会神地写着什么。

“当当当……”(敲门声)

文迈(没动身,依旧写着):“请进——!”

(来人轻轻推开房门,走进屋,又虚掩房门,走到文迈的椅子旁边坐下来。)

文迈(头也没抬,依旧写着):“喝水,自己倒……”(继续写着)

(许久没动静,文迈侧目一看,这才放下手中的笔,立即弹跳起来)

文迈(十分惊愕):“啊!哎呀!怎是……你呀!我说怎不倒水呢?(慌不择物,在桌上慌忙乱摸,抓起茶缸,在水桶里匆忙一涮,倒上开水递上。)玉阁,怎会是你?喝水,喝点水,我还以为是常来喝茶的那几个学生呢!”

玉阁(有些窘迫):“咱彭老师说你在这里工作,叫你多给帮助……学习……”(从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文迈)

文迈(接信一看):“一看就是彭老师这潇洒的字,咱还用老师写介绍信吗?”

玉阁(脸上飞起两朵红晕):“也是啊!年龄不大,也得算是老同学了!”

文迈(兴高采烈):“对对,不仅是老同学,最早‘找朋友’到这也有十来年了吧?”

玉阁(脸红发窘):“嗯……真有十来年了,那是三、四年级的小孩……”

(门被推开,邻居单身校工孙双喜端着缸子走进直冲暖瓶,但却倒了一丁点开水,站在那里,双眼直盯着玉阁。)

孙双喜(半自语半发问):“这大闺女,谁呀?这是?”

玉阁:“新生石玉阁,分在数学一班,俺们是老同学,又是老乡、熟人(加重语气)。”

文迈(故意):“壶里有水,又不是‘上甘岭’,倒那点水干什么?”

孙双喜(装作):“就送这两个小药片,一口水就行,嘿嘿,嘿嘿嘿……”(无趣退出)

(玉阁忽闪着明亮的双眼看着文迈,好像在发问)

文迈:“他呀,孙双喜,总务上的一个校工,管个工具、干个零活什么的,三十五了,光棍,媳妇迷,二百五,少个心眼,成天那个样,别拿他当回事……”

玉阁(生气):“半生不熟,不用看两眼,哪有那样说话、那样盯人的?”

(教务主任汪岸波手里拿着两本书,匆匆走进文迈屋)

汪岸波(着急状):“文迈,有个很急的任务我给你说一下,你看看啊,就是吴老师家里有急事,请假回家,他的课,你看准备一下,代上两周怎么样?”

文迈(自语):“我行吗?这……”

汪主任(高兴地):“怎不行?我已组织人听过你的课,确实很好。再说这几个班的同学反映相当的好哇!……课程一样,就是时间要长一些,他家是南方,至少也得十来天……” (两人赶紧手指着总课程表和小课程表。)

文迈(自责):“行是行,就怕我知识浅薄,误人子弟呀!我会什么?现学现卖……”

汪主任(称赞地):“行,能者为师,现学现卖,能教好教对教会、学生欢迎就行。”(孙双喜又挤进了屋)

孙双喜:“汪主任,什么时候把我要到前勤一线去上个课?”

汪主任(半开玩笑):“教育革命嘛!只要能把课教好谁来都行,正急需人呐!”(离去)

文迈(内疚地):“玉阁,真对不起,你看你来玩,我连句正式的话都没来得及说,噢!这是来上学啦?”

玉阁(怒气十足):“对,是的,推荐来上这一年,还是社来社去的,争着去上大学,公社那个孟入冬倒台了,咱也争不到……”

文迈(气愤已极):“唉!去年下着大雨,我和军容姐跑了多少路,第十四个指标、各种表格都要来了,哎呀!村里就不推荐!后来孟入冬把指标给了汪允奇,咱受这欺负,白生气!”

玉阁(悲愤状):“谁不知道?他给孟入冬送去一挑子果子油,你村案子的事儿、上大学里面的‘走后门’谁都明白。”

文迈(万般苦涩):“唉!在老家什么气都吃饱了、吃够了,后来还是我爸爸单位上党组织三番五次来协商,这才找了这点活,每月27斤国库粮、30元钱,但不是正式职工,又是叫代课的,又是民办的,这个工作的机会真是来之不易!我也特别珍惜,别管是否正式,只要我会的,叫干我就要干好,并且争分夺秒地学习。”

玉阁:“你行!大脑袋,好用,学习好。”(有些羡慕)

文迈:“什么行?‘文革’中咱学着什么了?正因为这样,我才要发奋学习,弥补荒废的年华。就是在家吃的那些气总觉愤愤不平,这不,昨天‘知青办’还来电话催我‘上山下乡’呢!”

玉阁(十分同情地):“这不刚从山上乡下上来吗?”

文迈:“就是呀,这执行政策的,讲的什么理呀?”

玉阁:“俺这一家子,还没脱离农村,村里人都一个模样地坏,你说那些事和俺家一样,完全一样,他连你的鸡、鸡蛋都偷,你说欺负人吧!要不俺爸爸下定决心,坚决要把全家随军转走,要不的话,今年上大学也该是我去……”

文迈:“唉!条条大路通罗马,咱不怨天尤人,现在学习条件太好了,咱必须努力学习,我这隔壁就是图书室、资料室、阅览室,什么都有,简直是知识的海洋啊!……”

孙双喜(愣乎乎):“什么知识的海洋?比人家大地方就是一‘小水坑’!”

文迈(惊呆片刻):“那列宁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哪能说咱这图书馆只是一级阶梯,人家大不列颠的图书馆就是几十亿级的通天阶梯吗?人家指的是科技知识、智慧和力量……”

孙双喜(涨红了脸):“……”

文迈(话锋速转):“玉阁,都拾掇好了吗?需要做什么?钱和饭票都……”

玉阁:“一切都办好了,你放心,有事我来找你,主任安排你怎多工作……”(向门外猛啐一口痰,离去)

(文迈在办公室伏案备课,玉阁手拿书走进。)

玉阁(递书):“给你,先还这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文迈:“哟,看完了?这么快?”

玉阁:“嗯,看完了,细读了,保尔的精神非常感动人……”

文迈:“宋玉江不是说‘看那个干什么?咱又不是炼钢工人?’”

玉阁:“他只是抽烟、吹牛、吹口琴……”

文迈:“他不知这是苏联的名著,他会吹口琴也不错呀!玉阁,这书中还有哪些情节感动了你?”

玉阁:“太多了,保尔太能干了,真是代表了他那个时代的形象,后来眼睛出了问题,太可惜了!可是也正是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又写出这种好书,才获得了世人的尊敬。”

文迈:“冬妮娅呢?对他们的事怎么看呢?”

玉阁:“冬妮娅不好,变化了,只是让读者对这件事感到惋惜……”

文迈:“是,咱们的看法差不多,只是我特别崇拜保尔·柯察金,他的精神将使我终生深受鼓舞,并且对人生的意义也有了新的认识。”

玉阁:“对保尔和冬妮娅的关系什么看法?”(手翻书,眼盯着文迈的表情)

文迈(思索,有些紧张):“未知领域……说不清……反正从读者的思想感情上觉得他们不应该是这种分手的结局,叫人深感酸涩、悲伤……”

玉阁(故意掉转话锋):“你这办公桌上怎乱得这个样?”

文迈:“不!不!你不了解我工作、学习的习惯(手按桌里侧的三摞书,不断移动),这一摞是文学方面的书,这中间一摞是科技方面的,这最右边一摞是工具书和教材、课本、参考书什么的,这桌面上是正看的小说《A·P案件》和备课资料,这最边上是第二稿修改的我写的长篇小说《凯旋》,里面的枕边还有正读的另一本书……”

玉阁:“为什么这样搞?”

文迈:“这不是人家介绍的新的学习方法吗?几项工作齐头并进……”

玉阁(焦急状):“这脑子乱得还行啊?”

文迈:“你说中了,就是靠这个乱,集中精力锻炼记忆力,提高敏捷力。”

玉阁(手拿一本书):“哎——这本《山谷飞出心底歌》是什么时候发表的?”

文迈(微笑):“去年,初步试着练练笔,都是在老家时乱写的小诗歌……”

玉阁(手捻桌上的文稿):“这部小说多少字?写了多少了?”

文迈:“有三十多万字,连写带修改,快一年——半啦!”

玉阁:“什么内容?要写这么长的篇幅?”

文迈:“你看,玉阁,咱那天不是啦了吗?俺在乡下生活了十五年,可没那么简单,悟出了许多道理,心里沉积了那么多事,前年我读了这本炼钢的书(实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敦促着我坚决把这本书完成好,这不,地区出版办公室来了通知。”(拉开抽屉,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递给玉阁。)

玉阁(眼看通知,慢慢涌出泪花):“你,真行!有志气!有能力!……”

文迈:“不行,不行,还要下功夫,你没看这预备通知说了三点:一是按上次座谈的意见抓紧修改;二是计划在七七年底召开首届文学创作会;三是已纳入七八年出版计划……玉阁同学多批评、多指导……”

玉阁(手拿一封十分精致的彩色剧照爱不释手):“我要虚心向你学……”

文迈(看出玉阁心思):“玉阁你喜欢这封《红色娘子军》剧照吗?我怎看着那张吴清华亲吻红旗的照片和你脸面儿那么像呢?你喜欢,就送给你!……”

(文迈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精美的笔记本,打开扉页,用粗美工笔飞速写道:“馈赠玉阁同学,比翼双飞,天天向上”。在落款处停了片刻,又写上“W·M”,夹上剧照,递给玉阁。)

(孙双喜拿着缸子,推门进了文迈屋,他伸手想去拿那精美的笔记本,玉阁眼疾手快,赶紧拿起,显得十分珍重。)

文迈(抢先开口):“还是倒点水送个小药片?”

孙双喜(尴尬状):“嘻嘻嘻,倒一口就行。”(装模作样地倒了点水。)

文迈(厌烦口吻):“双喜,真没意思,你也看点书,长点知识,要不汪主任哪年才找到你头上?那天你还和人家争论,说你这‘双喜’就是‘二喜’,都一样——能一样吗?你也找找《汉语言文学》和《语言学纲要》好好读读吧!咱这‘小水坑’的知识你又知多少?”

孙双喜(恼羞状):“你读得多,二三百本啦!书呆子!怎还比我少三块五毛钱,还少七八斤粮票?”(不悦退出)

文迈(哈哈大笑):“你看少了个心眼吧?和这种人怎么交流呢?”

玉阁(生气地):“实实在在的二百——五!别理他……”

文迈(痛心地):“他呀,接班的,家在农村,过得不比咱们强,太可怜了。他不知道学习,不知道用学识来武装自己,他所说的‘小水坑’呀,什么知识都有,要能学好这些知识呀,也是个大学者,你看《资治通鉴》、《中国通史》、《中外文学史》,文学类的、科技类的、戏曲类的、各种专业书、工具书,太好啦!他根本不懂,咱随便说句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名人警句里面的哲理他一点不知,有一次学生背‘红豆生南国’,他说都知绿豆败火、绿豆贵,什么南国、北国的。”

玉阁(大笑):“你要背‘小白长红越女腮’他就更不懂了。”

文迈(顿悟):“可是你要说唐诗、宋词和古典文学名著什么的,那才是咱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来,读起来真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玉阁:“是啊!古人的话,那么精辟、深含哲理,给人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你看李白《行路难》,最后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胸怀?还有那‘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些精神食粮真是给了后人永不枯竭的力量!”

文迈(突然):“哎呀!上课了!……”

(跳起拿着课本和玉阁一起向教室跑去。)

隐去。

(文迈办公桌上,一把钥匙上缀着一朵硕大的并蒂莲(塑料编花),镜头推至特写,随即又迭印出一朵含苞待放的并蒂莲花随风摇曳,露水欲滴。)

安托罗夫(敲门):“文迈,文迈!”

文迈(急忙开门):“安托罗夫老师,请指示。”

安托罗夫(发现玉阁在屋,煞有介事地):“俄(我)国外宾安托罗夫先生前来传达汪主任指示,叫咱们下午去街上办一期宣传栏,和以前一样,你写我画现场限时下午完成,孙双喜已去伙房准备糨子去了,附带换上过路横标……”

文迈(兴高采烈):“是!保证完成!还需准备什么?”

安托罗夫(迟疑一下):“颜料,广告色不全了,我去买点就行了。”(欲走)

文迈:“骑车子去吧!快点。”(转身拿车子钥匙给安托罗夫)

安托罗夫(接过,大惊):“啊!……啊!……”(看玉阁,半天回不过神来。)

……

安托罗夫(调侃):“啊?小伙子,什么情况?赶紧向驻华外宾交代!”

文迈(不懂,微笑看玉阁):“……交代什么呀?”

安托罗夫(急躁地):“哎呀!小伙子,真不懂还是装不懂?(摇动着手中的车钥匙)这并蒂莲是恋爱的象征,有人爱你了,你还不知道?你呀你!看看这繁体的‘愛’是怎么组成的。最上面是一个‘爪’字头,中间需要一个‘家室’,也就是这个秃宝盖,再往下呢,就是人家的芳‘心’,你还不一下子把她抓住,再往最下边是人缘、朋友做基础,来托举、稳定这个‘愛心’。当务之急是你必须首先一爪子抓住……哈哈!哈哈哈……”

(玉阁转过脸,半伏在桌上,手里心不在焉地翻动着书,脸变得绯红。)

文迈(为玉阁解除窘境):“哎——!安托罗夫老师,你不是全面的艺术大师吗?我这新车子呀,外宾用,必须讲清‘安托罗夫’的来历,再唱两支好听的歌,我满意才行!来吧!”(走到风琴跟坐下。)

安托罗夫:“来历太简单了,长得一副洋面孔、羊羔子毛、大背头、大胡子、大眼镜,昂首挺胸,目视前上方(辅以动作),这不俨然一个‘老外’吗?再就是‘安托福’一拖音就成了‘安托罗夫’,哪什么老外呀……”

文迈:“来,多才多艺的安老师,《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新出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伴着文迈悠扬的琴声,安托罗夫引吭高歌:“并蒂的花儿竞相开放,比翼的鸟儿展翅飞翔……”)

(并蒂莲特写)

隐去。

(军令的家,三间屋另配一小厨房,屋内家具、设备十分简单,里间的床铺、中间屋的陈设很简朴,都是些基本的生活用品。文妈、军旗、军令在屋里说着什么,院子里、大门口,几个孩子玩耍。)

文妈:“军旗呀,你看你这些姊妹,东一个,西一个,各支锅,另吃饭,真都长大了,到一起的时候少了,文迈最小,也二十三岁了,都行喽!正巧你也领孩子们来了,咱团聚一下,包顿包子吃,萝卜和粉条做馅,行吧?”

军旗:“行,怎不行?好不容易到一起,聚少离多,亲姊妹到一起啦啦心里话多痛快,不在乎吃什么。”(帮文妈和面、调馅子。)

(文妈和孩子们围了一大圈,有的擀皮,有的包,说说笑笑,满屋欢声笑语。)

文妈(指着满桌饺子):“快!快来吃吧,别粘了。就少军威一个人了,这也不孬,又是军官呀,又是大学生呀,凑到一起真不易哟!边吃边啦,都这么大了,也用不着像以前样开家庭会了,啦啦每人的工作、学习、身体、进步什么的,什么时候成个小家?现在嘛!都有个岗位了,你爸看着差不多放心了。”

(文妈凝视着墙上文韬大幅照片,仿佛他正在俯视全家,倾听孩子们讨论什么事。)

军旗:“我反正是庄户一辈子了,和他带着三个孩子慢慢熬吧。”

文妈:“不是听来信说,军威嫌老兰在青岛,正闹着转业又是调动的?”

军旗:“人家不管到哪里,有身份,有职务,什么不愁,又从不管家里事。”

军容(气愤地):“哼!她就是个自私鬼,父母白费心了,什么用都没有……”

军风:“俺们也好说,大学毕业工作了,这不连卫和平也领来吃包子啦!工作、家庭、学习、生活、身体都很好。”

军容:“要不这些人在家,你也没怎好,以后工资得分给我一半,我忘了也去上大学了,现在工资差多了……噢!个人的事,还是坚决不找!……”

军令(生气地):“那话就不能说得软些?别张口就啦钱行吧?”

文豪:“我的事呀,好说。当兵不易,苦干几年,提干了!真成了‘高墙外的持枪人’,工作、学习、什么都很好,部队上的事,要保密,个人的事呢,对象也好找……”

文迈:“我的事也好说,工作和成家问题都不大。”

文妈:“我看哪,比以前强多了,没什么大事,趁聚到一块,商量一下军令的事,看下一步怎走,孩子大了要上学,这些事怎办呢?……”

军令(苦恼):“妈,别说……”

文妈:“这工作再好,家里事儿也得问呐!”

文迈:“军令姐呀,年轻,孩子小,来日方长,还得……”

军旗:“唉!是,小弟的话在理,可这下一步要谨慎地走……”

军容(抱怨地):“谁叫她找那个坑人鬼来……”(离去)

军旗(气恼地):“你看,别管到哪里,也别管什么事,她人强命好,说句话比人家能多了!这个该给她钱,那个不如她!对谁都不满意,什么救世主呀!没有一点同情心。”

文妈:“军旗,大家团聚,你大弟提了干,回来探亲,多高兴的事呐,别生气。你小妹呀,人家是党员,人家不想成家,多少年了,你还不了解她吗?”

军令(委屈地):“妈呀,俺什么事也不用她管,有天大的事俺几个人商量也一样办好!你看,俺获得地区的‘新长征突击手’和‘全区行业珠算第一名’,她怎还嫉妒呢?俺真是不理解……”

(丰泰领着春燕,丰安和春蕾、秋实一股脑跑进屋里,几人手里拿着枝条,到处抽打得噼啪作响。)

文妈:“都吃饱了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姥姥,姥娘,姥姥……(乱作一团)饱了,吃饱了,都吃饱了……”

文妈(合不拢嘴):“我的娘呀,又一个‘后勤班’呐!……”

军旗(生气了):“丰泰!赶紧到后面场上玩去,大人说话,别来乱……”

(孩子们一下子跑了出去,一阵喧哗和脚步声渐远。)
   
军风(收拾碗筷):“老卫,到里屋和两个弟弟啦啦呱儿去……”

文妈(乐滋滋):“对!是!你兄弟仨啦啦……”

(里屋,卫和平、文豪、文迈三人床沿对坐着。)

老卫(略口吃):“什么时候走?多少假期?”

文豪:“哦——姐夫,一个多月。机关兵嘛!不很严,多几天少几天都可以。”

老卫:“俺吧,蒙山跟,山里人,‘文革’一样混过来的,学识上可能差一些,和军风大学里一个班,反正祖辈上传下来,地道的庄稼人……”

文豪(敏锐地):“ ,俺是谁?和你基本一个样,要在老家干呐,还许不如您家……”

文迈(爽笑):“咱们呀,在老家兴许不比人家长伦、黄毛家强多少!”

老卫:“咱农村都一个样。”

文迈(摇头):“可不一样呀!姐夫,我闹着上大学的事,不是给你说啦?”

老卫(微笑):“什么事都不是这么简单,俺俩还不是毕业了到了邓城医院干了两年多,后来才分别调上来?”

文豪(颇有感慨):“我不当兵,也没出路,现在一想起那些事,真不知道怎着说。”

文迈(抢道):“怎说呀?苦、险、气!那日子真是一言难尽哟!你想想,咱俩在东屋睡觉的那床蚊帐,长宽高低、大小都不说,是用军令姐寄包裹的粗大拉擦机布,若干块接起的,门口还是对不上,就乱凑了一块人造棉——黑的,一辈子也不会忘!(苦涩调侃)真该当文物收藏啊……”

文豪(动情地):“在外这几年,时常想起这些事,也流了许多泪,当读到苏轼写给苏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首词,想念之情把心都给撕碎了!正是仲秋夜,我止不住泪,后来硬让战友拉去看电影了……”

文迈(热泪盈眶):“手足情,完全一样!咱们在家投稿子、讨论人生的事历历在目,你当柴油机手时写的那篇随想,至今还能朗朗上口,一想起那一段啊,这眼泪就……”(拭泪)

老卫(焦急状):“我和河北的叫花子同吃同住同劳动,还交了朋友……”

文豪、文迈(几乎同时):“完全一样,俺西邻长伦家也住了一家河北的灾民,不是大仓、二仓吗?也交了朋友……”

文迈:“‘同是天涯沦落人’……”

老卫:“可是,文豪,只知你俩爱耍笔杆子,当兵具体干点什么呢?”

文豪(思索片刻):“当兵,西安、北京、酒泉……大地方都常去,国防科工委嘛!以后可能调往‘二炮’,这几年在多种报刊杂志上也都发表了几十篇文章……这次回来最大的变故就是不再回那个老家了,但是咱们几个人合计一下抽空一起去看一下爸爸的墓地,拜谒先辈,寄托哀思,纪念父亲,聊表不孝之心……这个家庭的一切,哪一点不得感谢父母的恩赐?……”

文妈(走进屋解下围裙挂在墙上,插话):“文豪你说的不全对,咱这家子到现在这样子,全部靠的社会主义,托的共产党的福气,要不怎么毛主席逝世一两年了,全国人民还怎么难过、怎么怀念他老人家?”

文豪(站起立正,速整衣冠,深情地):“妈呀,爸爸的事上,您不让我知道,完全是为了我好,儿已领情了,委屈您老和姐姐小弟多操心费力了,儿十分感恩,并深知以后竭力报效,请接受不孝文豪歉疚的心意(行军礼)!”

文豪(走至姐弟跟前):“十分感谢姐弟们代我行孝、操持家务……”(声音颤巍,行庄严军礼)

(后窗传来急促叩击声):“军令!医院来电话,叫老卫他俩快回去。”

(老卫、军风答应着,急忙往大门外跑去。)

文妈(笑呵呵地):“这个和平啊,稀好,厚道,妈放心。”

文豪:“人很好,军风姐眼力还行。”

军旗:“军风啊,善良、勤劳、好学、热情,托付个好人家,好人就得有个好报。”

文妈(十分渴望地):“文豪、文迈呀,妈都七十了,什么时候抱上孙子呀……”

文迈:“哎呀!妈妈,现在咱们党的政策改革开放了,从城市到农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逐步国富民强,你还想媳妇、愁孙子?哈哈哈……”(全家大笑。)

隐去。

 

(秋天的田野,有些庄稼和野草的叶子渐变枯萎,可沂蒙山的主色调依然葱郁,红的山楂,黄的柿子,又圆又亮的黄梨,透出红晕的苹果,板栗也一反那尖苛的常态,在枝叶的掩映下露出泛黄的毛发,咧开嘴巴,向人们半吐半露地炫耀那宝石般的果实。配《沂蒙山小调》旋律。)

玉阁(田边小径驻足):“文迈,文迈,快来看,这是一棵什么?”

文迈(速走至玉阁跟,在一株草旁蹲下):“这是什么草呀?”

玉阁:“嗯?叫什么名字?”(手指草)

文迈(诙谐地):“这个,我可能知道吧?”

玉阁(焦急状):“什么名?快说!”

文迈(欲动手,被玉阁阻拦):“像你一样——姑娘草。它呀,挺有灵性的,谁一动,就赶紧把脸藏起来。”

玉阁:“人家学名——含羞草,你看……你怎还给人家改名?”

文迈:“不是只有姑娘才‘含羞’吗?人家怎不叫它‘老翁草’来?”

玉阁:“这世界上的事,又科学,又奇怪……”

文迈:“就是嘛,一个事物,一种动物,一种植物,都有它特定的属性,梅花要冬天开,昙花要在夜间开,热带植物到冷地方就不行……”

玉阁:“哎——咱们那位安老师长得就这么怪!”

文迈:“何止是怪呀!他还多才多艺呢!美术、音乐、艺术、表演……仅吹拉弹唱这一点谁都比不了,还很幽默,平易近人。这不前几天他非让我说出咱是什么时候有那个意思的……”

玉阁:“你怎说的?”

文迈(为难地):“我哪知道呀?”

玉阁(笑着红了脸):“傻子!真傻子!”

文迈(恍然大悟):“噢——就从‘并蒂莲’开始算行吗?”

隐去。

(一辆辆军车从身旁的公路上疾驶而去,车身和炮筒被绿色的篷布遮了个严严实实,只露出个粗犷的轮廓,玉阁紧盯着车去的方向,闷不作声。)

文迈:“玉阁,你的心飞向军营了?”

玉阁:“嗯,爸爸来信说了,最近来接俺全家随军,反正俺这个班也快毕业了……”

文迈(忧心忡忡):“这么多人,去了后,这上学、生活、就业怎么考虑?”

玉阁:“早定了,去了就过一年,全家再回来。爸爸说了,全家扎根沂蒙山,哪里也不常呆……”

文迈:“那……那……他……是什么地方来?”(慌乱,语无伦次。)

玉阁(耐心地):“不要慌忙,有条不紊,那不是甘肃兰州,他……爸爸是个团长,一年内咱们通信,顶多一年后玉阁不又飞回来了?”

文迈:“玉阁,这‘心有灵犀一点通,身无彩凤双飞翼’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什么含义呀?”

玉阁:“你故意念颠倒,怎么讲含义呢?”

文迈:“这么远,寄一封信要好几天呢!”

玉阁:“航空信,快!”

(文迈和玉阁在小路上慢慢走着,玉阁随意采了一把野花拿在手上。)

玉阁:“这花什么名?”(把花束举到文迈脸前。)

文迈:“哦……哦……”(侧身倾听远处传来的歌声。)

玉阁(做倾听状):“什么名字?”(再举花束。)

文迈(强作笑颜):“哦……小花,小花……”

(远处喇叭声大起来)

“妹妹找哥泪花流,

不见哥哥心忧愁,心忧愁,

望穿双眼盼亲人,

花开花落几春秋,

啊……”

隐去。

(玉阁从公共汽车上跳下,手拿小包,一口气跑到文迈办公室门前,一看门上挂着铁锁(定格),她悻悻地呆在那里。)(回荡《小花》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

 

(电视剧《沂蒙儿》上部0132集完。)

 

(深沉、浑厚的男声画外音并伴字幕。)

并非尾声:

巍巍蒙山、滔滔沂河,千百年来在这英雄的土地上,养育出多少勤劳、勇敢的沂蒙儿女,他们又谱写了多少气壮山河的不朽篇章?而今,这些智慧的沂蒙儿女们,在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路线指引下,在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将以怎样惊人的大智大勇来建设这美好家园,又将以何等的胆识走出山城、走进城市,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后勤班”和他们的儿女们,伴随着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是怎样用知识的力量、过人的胆识、快捷的信息和前瞻性的决策,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独领风骚、创造出辉煌业绩的?

文妈后来身体怎样?文琳能圆梦故土吗?军歌真被炸死了吗?军旗和振庸能否第二次握手?军威和老兰的家庭美满吗?军令以下的五个小姊妹事业、学业、工作、家庭又出现了怎样的波折?新一代沂蒙儿,在经济大潮中出现了哪些变故?宇鸽、玉阁她们经历了挫折后能如愿以偿吗?东岳集团驻俄、日、朝等海外部经营得怎样?在如火如荼的商战中是一蹶不振还是再次扬帆?文家姊妹兄弟在新世纪什么时候才能团聚呢?

亲爱的读者(观众),要想解开这些疑问,请将视线转至电视剧《沂蒙儿》下部(3364集)城市篇,一切都会明白。暂时再见吧!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剧本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