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全国原创小品剧本创作大赛
代写公司年会小品剧本
剧本名:30集历史电视连续剧《辽河岸边》第二集
【原创剧本网】作者:常大利
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二人转剧本。电话:13979226936 联系QQ:652117037
年会剧本
 
第二集
 
冬天的同江口,街市仍很繁荣,四周农民或地主及商贾聚集到这里来卖粮、卖农副产品,还有远道的山货。
一队商客骑着骆驼来到同江口,其中一个人在向行人打听:“老乡,乔家商行在哪里?”
“你是说山西乔汗山的广源达商行吧,在街中,顺这条街向南走,见第二条街向东走一打听便是。你们是哪的呀?”
“这可远了,我们是从通辽大草原上过来的,走过西辽河和东辽河上的冰路,才到这里呀。”
这伙骆驼队走了。又有一伙骆驼队走来,他们向一路人打听:“老乡,赵家商行在哪里?”
“在街南,向前走打听一下便到。”
“这可远了,我们是从通辽大草原上过来的,走过西辽河和东辽河上的冰路,才到这里呀。”
骆驼上驮着皮革、羊毛、奶产品等。
在街内也有蒙古族商人穿着民族服装,牵着骆驼或骑着骆驼,走在街上,让人感到稀奇,一些好事的小孩儿跟在骆驼后边,象看西洋景。
赵掌柜正在客厅品着茶,张先生来报:“掌柜的,科左后旗巴彦塔拉巴特王爷来了。”
赵掌柜忙放下茶杯高兴地:“我的老朋友,今年又来了,带了些什么?”
“羊毛、皮革、奶制品。”
“好。我去接他到我的客厅来。”
几头骆驼拴在后院,巴特王爷正指挥同来的人从骆驼身上卸货。
“巴特王爷,我的老朋友,想不到这么冷的天,你亲自来了。”赵掌柜兴致勃勃地来拥抱身穿蒙古族冬季服装的巴特王爷。
“赵掌柜的,我不来怕你将我忘了,只好亲自来了。”
“哪里,我是想去你那里,只是近日商行事太多,忙的不可开交,再则也不敢去你那里呀,怕你再给我喝醉了,我回不来了。”
“哈哈,赵掌柜的太实惠了,够朋友,我是敢来呀。”
赵掌柜的对张先生说:“告诉食堂,今天中午多备些酒菜,我要和巴特王爷多喝几杯。”
“是,掌柜的。”
这时,一辆马车赶进了院,车上拉着一车粮,车上坐着韩云发和孔宜森,赶车的是位五十多岁的汉子,穿着一身黑棉袄,戴着狗皮帽子,他苍桑的面孔,赫色的脸膛,有些驼背。人称王老三。
王老三将车赶到仓库前,让韩云发他俩将粮卸到院内堆起来。之后,他去见赵掌柜。
来到赵掌柜的客厅,他发现赵掌柜的和巴特王爷正品着茶。
“掌柜的,在南村我们收到一车粮,已过了秤,现卸在仓库门前了。”
“好,在外面晾几天,然后再进库。”
“这不是王老三吗?”王爷认出王老三。
“巴特王爷,王老三有礼了。”王老三给马特王爷鞠了一躬。
“老三呀,下午不出车了,让韩云发他们也歇着吧。”
“是。掌柜的。”
王老三走了。
“王老三可是个忠诚的人呀。”王爷说。
“他是我从山东带来的老乡,白天赶赶车,晚上在门卫给我照看大门,连更夫都少省了。我的商行没有家人,只有王老三是我的近人,还有张先生是经商的行家,全靠他们呀。人家乔汗山在这里的广源达商号,不也有几名山西人吗,可人家买卖做的大呀,不但山西有,这里有,全国有不少地方都有人家的买卖,这才叫买卖人呢。”
傍晚到了,王老三正要去西侧的食堂,王老三从门卫处叫着他:“云发老弟,今晚别吃大伙食了,到我的屋来,我到街上买了一块狗肉,咱俩喝几盅。”
这天晚上,韩云发刚在院中干完活,王老三来叫他。
韩云发摘下狗皮帽子打扫了一下身上,笑着说:“大哥,你这不是破费了吗?”
“哪里。因为咱们是老乡,我一个人,想喝就喝点。你来了好长间了,咱还没有机会好好唠唠嗑呢。”
“好,我和你喝两盅。”
这天晚上,王老三关好院门后,便和韩云发在门卫的小屋中喝起了酒。喝酒中,王老三谈着山东的事,谈到原来他家乡的大地主周阎王的凶狠及他一家悲惨的遭遇。原是有家室的,但家中太穷了。那年父亲得了重病,为了给父亲看病,他卖了仅有的一亩半土地,但还没有挽住父亲的生命。从此,他和妻子给地主家打短工,但到头来却吃不饱穿不暖。这年夏天,天连下大雨,一些庄稼地已经涝了。大地主周阎王为了保住自己家的一片低洼地中的庄稼,让在王老三和几名长工守在他的庄稼地中放着积水,夜里也允许他回家。然而,有一天深夜,王老三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突然倒塌,妻子和一双儿女全部被砸死在房子中。王老三恨透了狠心的周阎王,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家没了,妻子儿女没了,他成了孤家寡人。赵掌柜的家乡离王老三的家乡并不远,以前就认识,得知了他的情况,便带他到同江口,白天是赵家商行的车把式,夜里便是商行后院的更夫。说是更夫,就是将后院的大门交给了王老三,夜里关好门,照常睡觉,一旦有人回来晚时开开门,关关门。而院中的大土屋子平素一直住着人。院东边几间房子是仓库,夜里门上着锁,高墙大院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王老三是个既朴素又老实的庄稼汉,赵掌柜对他绝对是信任的。王老三希望有一天穷人能翻身,有土地,有房子,过上幸福的生活。韩云发听了王老三的遭遇,同情地流下了眼泪。
“来,不说这些了,喝酒。”王老三又为韩云发倒上一杯白酒。
他们相撞了一下,干了杯。
韩云发也谈到自家在山东的情景,父亲被大水冲走,他痛心着呢。他们也谈到赵掌柜的仁义,他是个好商人呀。
直到深夜,韩云发迈着摇晃的身子,才回到他住的大土屋中,一直睡到天亮。
韩云发每天在院内和两名长工晒着粮,他们将粮倒在几张大苫布上。
这天,王老三赶着车进了院,车上坐着一位老妇人和一位中年妇女一男一女两个小孩,他们还包裹着棉被。车停在西客厅门前,赵掌柜迎出来,扶下老妇人:“娘,你们一路冻坏了吧?”
“不冷,有王老三照顾,冷了我们就找店住下,没遭着罪,不过关东要比咱那地方冷多了。”
“爹!”两个孩子跳下车亲着赵掌柜。
“树生,快让娘进屋吧。”那位妇女也说话了,她是赵掌柜的妻子,穿着一身貂皮,人长的很美,看来就是富贵妇人。
“玉娟,和娘快进屋吧。”
王老三为他们着带来的包裹。
“老三,这几天辛苦你了。”赵掌柜说。
“没什么,不就是五六天吧,路还挺好走,就是远些,到了奉天,人家不让车过去,我将车存在大车店,坐人力车去的车站,奉天城真是大呀。”王老三说。
王老三将包裹拿到客厅,对老妇人说:“大婶,要在这里多住些日子吧?”
“我们要在这里过年,开春河开了,我们才回德州。”
赵掌柜与全家团聚着,他们高兴着。
几天过去了,韩云发每三忙碌着。这天又在耿直中晒粮,赵母走过来。
“老太太好。”
“听说你是山东过来的。”
“是,老太太。”
“从山东到关东不容易呀。家都有什么人?”
“老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好,有儿有女,将来也错不了。”
“谢老太太吉言。”
“别太累着,天冷也感冒着了。”
赵掌柜的的两个儿女在院中追逐着,扬着堆的雪。
赵妻从客厅出来:“你们别闹了,看给院弄脏了。”
两个孩子欢笑着。
赵掌柜的也出来了,看着两个孩子,非常高兴。
王老三赶车走进院中,车上又装着一车粮食,两名长工跟在车后。张先生过来了,清点着数,记了账。在仓库门口,他们又卸下粮食,韩云发过去扛粮食包,堆放在苫角上。
赵掌柜的见此很高兴,对张先生说:“告诉食堂老师,快过年了,晚上给韩云发他们第人加一瓶老酒。”
年关到了,同江口街内异常热闹,满街摆摊的,买年货的,卖年货的,河东、河西的,一片繁荣。一些商家和百姓都挂起了红灯笼,街内的戏院也很热闹,唱着几出古装戏,也有二人转,在街内还有赌场,一些闲人和有钱的公子哥天天出入于这里。一些大户人家早已杀年猪或杀羊了,在乡下一些富有的人家早做好了一小缸黏豆包。在同江口镇内,时而已听到玩童放鞭炮的声音,今天已是腊月二十五了。
这天,赵掌柜叫来韩云发:“云发呀,你来我这一晃三个月了,干活一直是很卖力气,我就需要这样的人。再有几天就过年了,你到柜上领三个月工钱,回家过个团圆年吧,过了正月十五你再来。”
“来三月就给我们发工钱,太感谢赵掌柜了。我安顿一下后院的活计,然后就领钱去。到了你这里,你待我象亲大哥一样,我真高兴。”韩云发是个老实人,不会说什么,但说的是心里话,他是从心里感谢赵掌柜。
安顿完了后院一些活计,韩云发到店铺中领了三个月的工钱,赵掌柜还没少给,够韩家过个很好的年了。他要回家了。想到赵掌柜的母亲对他的关注,临走前,特来看望一下赵母,并提前给老人家拜个早年,赵母很是高兴。走出赵家商行的院落,韩云发想到去集市上买些过年的东西。过年了,该给孩子们做件衣服了。每个人做一件是不行的,起码给梅子扯几尺布,让小姑娘有件体面的衣服吧。给孩子们买上几个脆麻糖,大伙尝尝也就行了,再买几挂鞭炮,富人过年,我们穷人也过年,买张灶王爷,还有门神对子。此时,韩云发想到刘老贵的恩德,决定给刘老贵买两瓶高梁酒,两盒果匣子。
这天下午,韩云发街上买了糖酒,还有几斤白面,一小块猪肉,欢天喜地向家走,第二天下午到了刘家洼子。
韩母见丈夫在年前回来了,非常高兴。
“孩子他爹,这一去三个月,回来了,我们全家可以过个团圆年了。看,他爹,还买了过年的东西。”韩母在念叼着。
“爹,辛苦了。”韩波凑上前向爹问候。
“波儿,懂事了。”
“爹,给我买什么了?”韩涛过来。
“爹没有给你买东西,我见你妹子穿的太破了,她最小,就先给她扯块花布做件衣服吧。不过,我给大家买了脆糖,波儿、涛儿这有几挂鞭炮,三十晚上接财神,由你们放吧,不过初一早晨还要放一挂。”韩云发说。
“爹给我买布做衣服了,太好了。”梅子一听非常高兴,她是个瘦弱的小女孩儿,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头后梳着一条小辫子。
外面又扬起了雪花,全家在围坐在地窨子中,感到很温暖。
“爹,你再去赵大爷那,和他说,我去他那干活行不。”韩波看着他爹说。
“波儿,你还小,人家不会要的。”
“爹,过年我都十一了,什么都能干。”
“不行,再等几年吧。”
第二天上午,韩云发去了刘老贵家,给他送去两瓶酒和两盒果匣子,刘老贵非常高兴。坐在刘家炕沿边上,刘老贵的老伴儿为韩云发倒上一碗开水。刘老贵的女儿虽然只有七岁,却非常招人喜欢,她凑到韩云发面前,看着韩云发说:“你是以前来我家住过的那个人,和你来的还有哥哥妹妹、大娘。”
“这孩子记性真好。”韩云发抚摸着小女孩的头。
“凤珍,这是你韩大爷,要有礼貌,去到外边玩去吧。”刘老贵说。
“大江和柱子去了,妈没让跟他们走。”凤珍撅着小嘴说。
“那好,大人说话,你别插话了。去,到外屋找你妈去。”刘老贵说。
凤珍走了。
“这孩子真招人稀罕。”韩云发说。回身,韩云发对刘老贵说:“我到赵掌柜那,一切都非常好,人家将我不但当人,而且是当成兄弟,我这次关东没有白来。还有,在我最绝望的时候,是你救了我们全家,我这辈子是永远忘不了的。”
“云发大哥呀,看你说的。你们从山东来到北边这个辽河边上不容易,咱们都是穷苦人,讲究意气,讲究感情。你来之后,我看出了你的为人,和你弟弟是一样的,我和你二弟韩云财是好朋友,今后,我们也是好朋友。”刘老贵边吸着烟袋边说。
“多谢刘老弟,你我无亲无顾,对待我们象亲人一样,我是永世不忘的。如果老弟不嫌弃,我就认你这位兄弟了。”韩云发很感动。
“好了,今天你来了,中午就别走了,炒两个菜,咱哥俩喝两盅。”
“不了,兄弟,我家还有事,以后我会请你喝酒的。”
“看你,外道了。要过年了。前几天我在辽河边上还打到两只野鸡,今天中午让凤珍她娘炖一只。别走了。”
盛情难却,韩云发在刘老贵家喝上了酒。
春节到了,韩波、韩涛、梅子在院内放着鞭炮。
 
“年也过了。明天就是正月十二,我得回同江口了。”韩云发对老伴说。
“回去吧,不过,赵掌柜的对你处处关照,咱给赵掌柜的带点什么?”
“是呀,赵母还在商行,是应该给老人家拿点什么呢?”
“云发,昨天刘老贵家给咱家送来三十个黏豆包,我看咱别吃了,给赵母带去,也许她老人家会喜欢。”韩母说。
“有这事呢?好,给她老人家带去。再有,我和波儿到辽河看看,看到不能在冰面上打窟窿,如果能打上几条鱼给赵掌柜的带去就更好了。”韩云发说。
“我听刘老贵说今年辽河不但冰面厚,后来落的雪也太厚,怕是不行。但他说树林中的野兔子挺多,你会下套,不如和波儿到林子中套只野兔子送给人家。”韩母说。
“你说的对,今年雪大,我和波儿今晚到树林中去下套,明早也许就会套上野兔。”
当晚,韩云发做了几个细铁丝套子,带了一穗玉米和几个白菜叶,和韩波来到村北的树林子中,在雪地上下了几个套子,套中洒上玉粒,还有白菜叶,做好伪装,然后离去。第二天一早韩波跑到林中,果真套到一只野兔。韩波将野兔带回家,韩云发杀了野兔,剥了皮,冻了兔肉。
夜,外面有人在放鞭炮。
韩云发和韩母坐在炕边上。
韩母:“明天是正月十六了,你带着野兔肉和那三十个黏豆包回同江口吧。向赵老太太和掌柜的代咱全家问好。”
韩云发:“是呀,赵掌柜的虽是个商人,但也是个仁义之人,从老乡的角度,对我还真挺好。不过,我这一去只有等到开春种地才能回来,家中全要由你支撑了。”
韩母:“云发,你就放心地去吧。”
门开了,韩波、韩涛、梅子走进来。
“爹,娘,咱家什么时候煮元宵呀?”韩波问。
“看你们,到哪疯去了?”韩母问。
“我们到刘大叔家玩去了,他家正煮元宵呢,让我们在那吃,我们才跑回来的。”梅子说。
“时候不早了,给他们煮元宵吧,今天是正月十五,让我们一家团团圆圆。”韩云发说。
外面一轮明月。
正月十六一早,韩云发带着豆包和野兔肉告别家人再次去同江口,韩母领着梅子和韩波、韩涛将他送到路口。他踏着辽河上的冰面,走了两天,中间在一个屯中老乡家住一夜,于另一天的深夜才到同江口。王老三见他回来了,给开了院门。韩云发住进后院大土屋子中,并让王老三将带来的豆包和兔肉一早送给赵掌柜的。
早晨,赵掌柜听王老三说韩云发回来了,非常高兴。中午特让食堂多炒两个菜,还给韩云发加了一壶老酒,让王老三陪他喝了几盅。
在北方,没出正月都是年,在同江口,还可以闻到年的味道,一些商家的红灯笼仍在挂着,街头时而有人在放鞭炮。但赵掌柜是个敬业型的业主。这天,他叫到韩云发。
“云发,这一段来镇内卖粮的人还不会多,我想在开河之前,咱要屯积起几十吨粮食。明天,让王老三赶着马车,咱俩跑趟榆树、梨树一带。订些粮食,让他们给咱送来。”
“好,赵掌柜,我随时听候你的安排。”
“因为咱们是山东老乡,我对你是十分信任的,也希望你为我多操些心吧。做买卖,单靠一个人是不行的,也要靠大家,更要靠老乡的帮忙。你看人家乔家的买卖,店中不也用几个山西人吗,这周围的地也是人家乔家的,我们只是小买卖呀。但是,无论走到哪里,都得有老乡呀,必然是又一层关系了,亲上加亲呀。”
“掌柜的,我会记住的。”
第二天,多带了些草料,由王老三赶着马车,赵掌柜和韩云发上路了。
北方正月的大地,到处是白雪皑皑,寒气袭人,赵掌柜不但戴着狗皮帽子,穿着羊皮大衣,在车上还放了一双厚被,韩云发还是穿着他那件羊皮袄,戴着狗皮帽子,王老三没有皮大衣,只好在破棉袄上扎了根麻绳,戴着一顶黄色狗皮帽子。他们经由二道沟、横沟子、五站,两天后先到梨树,第三天到了榆树,还好,从那里又订购了上十几吨的玉米、高梁、大豆。对方答应近日用马车给送过来。
回来后,赵掌柜很高兴,特意在聚香楼请韩云发喝顿酒。
“云发呀,我看你是个老实人,今后还要你鼎力相助。我赵某不会亏待你的。”
正月过去了,一些商家都开始收粮,同江口的集市一直在繁忙着。周围法库、康平、郑家屯、梨树包括内蒙一些地区的粮食都集中到了这里。内蒙几个王爷曾多次骑马来到这里,与赵掌柜的也谈成几棕买卖。
春天来了,辽河的冰已全部融化。赵掌柜的妻子、孩子、母亲要回山东老家,她们与韩云发等雇工一一告别,赵掌柜和王老三赶着马车又将他妻子、孩子、母亲送到奉天,他们坐火车回山东了。
当赵掌柜从奉天回到同江口商行时,辽河上的商船已多了起来,从北边过来的大小船只将一些粮食运到了同江口,沟营子那边的大船也开来了。各大小货栈、商行、粮行都开始往码头上运货。
春天的同江口码头人来人往,车马奔忙,一堆堆粮食货物堆成一座座小山,河中船杆林立,搬扛装船,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同江口,在清朝后期至民国初年是北方一个较大的河运重镇,自古也是战略要地。此地距营口(当时叫沟营子)入海口438公里,航船一般在十三个昼夜便可到达。
远在一八九四年(光绪十九年)以前,也就是在中长铁路未修之前,南北交通都是以水运为主,而辽河又是交通运输主要航线,由各地汇集到同江口的商船达几千艘,同江口成了粮谷、货物集散地的重要码头。各地商家和资本家云集而来,同江口成了一个集商家的繁荣重镇。在这里有众多的商家和店铺,例钱庄有官银号,粮栈兼大商贾有山西乔家的广源达,由乔汗山经营。还有广昌益、翠发合、天益大、怀德润、恒丰义、德源庆、公发源、仁发合、公合益等近三十家,都是粮栈兼百货、五金、布匹、纸张、杂货及干鲜果品。还有几家大药房。另有小商小贩一百多家,他们专门推销大商号的货。还有一部分小业主,例自制衣服鞋帽、金银手饰、编织、糕点、铁、木、皮革、鞭炮、香、腊、油、酒、米、面加工等小作坊,也有两家当铺,其他有旅馆、饭店、戏院、茶社、浴池、大车店服务行业应有尽有,镇内人来人往,商贸交易,十分热闹。每逢秋冬,各粮栈大批收粮。春季则装满船,等辽河解冻后就扬帆顺流南下,到营口通过海运便分散到关内各地或国外。有的等到初秋商船返回,满载年货及布匹、纸张、盐、白糖、苇席、面粉、煤油等货物,批发到东北各地。运货拉脚到宽城子(长春);西至内蒙一带。但也有将粮食或农副产品运到沟营子就返回的,沟营子那边的船或客商也到这边来直接运货。随着粮食和农副产品的运出,而大批“美孚牌”、“老廊牌”、“德司牌”煤油源源不断的从国外运到国内,也大量出现在同江口。随着外国货的侵入,洋教也由营口传入同江口。天主教和基督教在同江口都有教堂。韩云发到同江口时,正赶上同江口繁荣的时期,但也是最动乱的时期,当时全镇有居民三千多户,三万多人口。街内还有三千多自由职业者,他们多为在码头上搬运货物及扛扛为生,也有的挑小挑或卖破烂。妇女则到辽河船上缝船蓬,补袜底和衣服为生。在夏季各地商贾及流动人口还要有几千人或上万人。到后来的一九0五年,日俄战争停战后,除英美烟草公司人员在同江口长期驻寨外,日本又在同江口设了领事馆,这里有众多的日本商行。后来,这里又有了电报局,除了警察局、民团,河防营,由营口派了来三十名水警直接管理。由此,同江口一时成为国内外有名的商埠重地,并热闹非凡。
这天傍晚,赵掌柜的陪着营口来的客商冯先生漫步在辽河岸边,他们观赏着夕阳映红河面,千帆停泊在岸边的壮观情景。
“赵掌柜的,没想到同江口这个地的风景是这样的壮观。”
“冯先生,我当初就是看到这种风景才到此来做买卖的。”
“赵掌柜的有眼力,难怪买卖蒸蒸日上。”
“是呀。同江口,后来改叫通江口,这里天水相连,帆船相映的景色,当时就成为当地一个绚丽的风景线,并为人称颂。那些年来,每当辽河解冻,同江口港口内便是樯帆如林,船只如梭,人来人往,欢歌笑语,热闹非凡。到是晚上,夕阳西下,西边彩霞映西天;河中波光闪耀,鱼群腾跃;岸上树木花草秀丽,堤上苍榆翠柳成行;水鸟绕船桅飞翔,几千艘渔船货船相聚,搬运货物的人流鼎沸,这些景色在朝夕阳的映照下实为一幅壮观的美景,人称“通江晚渡”。
有诗为证;
渡口斜阳唤渡船,喧呶车马缘阳边;
片帆低桂明残照,柔掳轻摇荡暮烟;
三尺夜添新涨水,几人归趁晚凉天;
迷津幸有慈航济,彼岸同登果孰先。”
“还有这样的称呼,好,好。”冯先生一再称赞着。
 
在码头上。
王老三赶着马车,将一车车粮食运到码头上,韩云发带领几名工人来卸车。
赵掌柜和冯先生来到码头。
“赵掌柜,今晚就能装船吧?”冯先生在问。
“快。还有几吨都到码头了,那边的工人也过来,连夜装船,你安排人点数就行了。咱们是多年的老主顾,信誉第一,不会有任何差错的。”
“赵掌柜,你办的事,我全放心。”
“你安排一下船工,晚上我请你和管事到码头边上盛园酒楼喝几盅。你们明天走后,隔些日子,我会将另一船货给你们送去。”
“我们等着你便是了。好了,你在这里等我一会,我去安排晚上的事。”冯先生到河边,上了停在那里的一条大船。
“云发呀,今晚要贪黑了,连夜装船,你一定要点好数。我让店铺的账房张先生也来,写好单子,记好账,还要与人家办好手续。”赵掌柜来到赵家堆放粮食的地方对韩云发说。
“你放心吧,掌柜的。”韩云发来到赵掌柜身边说。
“等到晚饭后,我让院里的工人都过来,人手多,装船会快些。”
“我们最好多运来几条跳板,可以分几组同时装船,这样更快些。”
“好,你叫王老三将院里的几条大跳板都拉来。”
赵掌柜看着这么大堆的粮食,心里很高兴。他随手摸了一下粮袋子,然后说:“这批粮他们到沟营子后,就要转运到关里去了,还要上另外的船呢。粮食,人的生命呀,宝呀。”
在码头上转了一阵,那位上船的商人和船上的管事下了船,来到赵家的粮堆旁。
“冯先生,船上安排好了吗?”赵掌柜问。
“安排好了,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船上的管事卢先生。”冯先生将管事介绍给赵掌声柜的,之后又将赵掌柜介绍给管事。
“幸会,走吧,这边他们先堆着货,咱们吃饭去。”赵掌柜带着他们离开了码头。
当夜,韩云发带领十几名工人装船,到半夜时就装完了。第二天,这条大船启航向东而行。
 
说明:本剧本只上传一小部份,后面省略了很多内容,剧本长度大概十来分钟,是一个超级搞笑加感人并起到宣传教育的正能量剧本,适合各种活动演出。此剧本是收费的,如您有需要请联系,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企业微信号:13979226936 微信公众号:剧本原创, 另外可根据您的要求专业为您量身定写各种剧本,如: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话剧、二人转、双簧、戏曲剧本等。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备案号粤ICP备14022528号     法律顾问:广东律师事务所
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电视剧本创作室 | 招聘求职 |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重点推荐剧本
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小品剧本《
古装搞笑小品剧本《天南地北
红色革命情景话剧《红色黔东
基层党员乡村振兴小品剧本《
老人高血压小品剧本《重见阳
感恩小品剧本《重见阳光》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古装搞笑小品剧本《天南地北来
小学生红色教育题材小品《小小
感人故事小品剧《我爱你中国》
小学生表演红色历史题材小品《
乡村振兴小品剧本《村里那些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小品《老
电信诈骗和网贷小品《心急的陷
六一儿童节超感人小品《唯一的
512护士节正能量小品剧本(你健
五一劳动节晚会节目爆笑小品《
供电局员工感人小品剧本《照亮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乡村振兴村官小品《致富带头人
革命烈士情景剧剧本《刘惜芬》
服务行业超搞笑小品剧本《以礼
养老保险快板台词《城乡居保最
纪委小品剧本《巡察组的故事》
公司年会爆笑小品剧本《唐僧师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电视剧本 > 历史电视剧本 > 30集历史电视连续剧《辽河岸边》第二集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电视剧本-历史电视剧本   会员:1234567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0/4/2 10:12:05     最新修改:2010/4/2 10:12:05     来源:本站原创 
电视剧本名:《30集历史电视连续剧《辽河岸边》第二集》
【原创剧本网】作者:常大利
中国原创剧本网电视剧本创作室专业创作各种电视剧本、电视栏目短剧剧本。 QQ:719251535
代写小品
第二集
 
冬天的同江口,街市仍很繁荣,四周农民或地主及商贾聚集到这里来卖粮、卖农副产品,还有远道的山货。
一队商客骑着骆驼来到同江口,其中一个人在向行人打听:“老乡,乔家商行在哪里?”
“你是说山西乔汗山的广源达商行吧,在街中,顺这条街向南走,见第二条街向东走一打听便是。你们是哪的呀?”
“这可远了,我们是从通辽大草原上过来的,走过西辽河和东辽河上的冰路,才到这里呀。”
这伙骆驼队走了。又有一伙骆驼队走来,他们向一路人打听:“老乡,赵家商行在哪里?”
“在街南,向前走打听一下便到。”
“这可远了,我们是从通辽大草原上过来的,走过西辽河和东辽河上的冰路,才到这里呀。”
骆驼上驮着皮革、羊毛、奶产品等。
在街内也有蒙古族商人穿着民族服装,牵着骆驼或骑着骆驼,走在街上,让人感到稀奇,一些好事的小孩儿跟在骆驼后边,象看西洋景。
赵掌柜正在客厅品着茶,张先生来报:“掌柜的,科左后旗巴彦塔拉巴特王爷来了。”
赵掌柜忙放下茶杯高兴地:“我的老朋友,今年又来了,带了些什么?”
“羊毛、皮革、奶制品。”
“好。我去接他到我的客厅来。”
几头骆驼拴在后院,巴特王爷正指挥同来的人从骆驼身上卸货。
“巴特王爷,我的老朋友,想不到这么冷的天,你亲自来了。”赵掌柜兴致勃勃地来拥抱身穿蒙古族冬季服装的巴特王爷。
“赵掌柜的,我不来怕你将我忘了,只好亲自来了。”
“哪里,我是想去你那里,只是近日商行事太多,忙的不可开交,再则也不敢去你那里呀,怕你再给我喝醉了,我回不来了。”
“哈哈,赵掌柜的太实惠了,够朋友,我是敢来呀。”
赵掌柜的对张先生说:“告诉食堂,今天中午多备些酒菜,我要和巴特王爷多喝几杯。”
“是,掌柜的。”
这时,一辆马车赶进了院,车上拉着一车粮,车上坐着韩云发和孔宜森,赶车的是位五十多岁的汉子,穿着一身黑棉袄,戴着狗皮帽子,他苍桑的面孔,赫色的脸膛,有些驼背。人称王老三。
王老三将车赶到仓库前,让韩云发他俩将粮卸到院内堆起来。之后,他去见赵掌柜。
来到赵掌柜的客厅,他发现赵掌柜的和巴特王爷正品着茶。
“掌柜的,在南村我们收到一车粮,已过了秤,现卸在仓库门前了。”
“好,在外面晾几天,然后再进库。”
“这不是王老三吗?”王爷认出王老三。
“巴特王爷,王老三有礼了。”王老三给马特王爷鞠了一躬。
“老三呀,下午不出车了,让韩云发他们也歇着吧。”
“是。掌柜的。”
王老三走了。
“王老三可是个忠诚的人呀。”王爷说。
“他是我从山东带来的老乡,白天赶赶车,晚上在门卫给我照看大门,连更夫都少省了。我的商行没有家人,只有王老三是我的近人,还有张先生是经商的行家,全靠他们呀。人家乔汗山在这里的广源达商号,不也有几名山西人吗,可人家买卖做的大呀,不但山西有,这里有,全国有不少地方都有人家的买卖,这才叫买卖人呢。”
傍晚到了,王老三正要去西侧的食堂,王老三从门卫处叫着他:“云发老弟,今晚别吃大伙食了,到我的屋来,我到街上买了一块狗肉,咱俩喝几盅。”
这天晚上,韩云发刚在院中干完活,王老三来叫他。
韩云发摘下狗皮帽子打扫了一下身上,笑着说:“大哥,你这不是破费了吗?”
“哪里。因为咱们是老乡,我一个人,想喝就喝点。你来了好长间了,咱还没有机会好好唠唠嗑呢。”
“好,我和你喝两盅。”
这天晚上,王老三关好院门后,便和韩云发在门卫的小屋中喝起了酒。喝酒中,王老三谈着山东的事,谈到原来他家乡的大地主周阎王的凶狠及他一家悲惨的遭遇。原是有家室的,但家中太穷了。那年父亲得了重病,为了给父亲看病,他卖了仅有的一亩半土地,但还没有挽住父亲的生命。从此,他和妻子给地主家打短工,但到头来却吃不饱穿不暖。这年夏天,天连下大雨,一些庄稼地已经涝了。大地主周阎王为了保住自己家的一片低洼地中的庄稼,让在王老三和几名长工守在他的庄稼地中放着积水,夜里也允许他回家。然而,有一天深夜,王老三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突然倒塌,妻子和一双儿女全部被砸死在房子中。王老三恨透了狠心的周阎王,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家没了,妻子儿女没了,他成了孤家寡人。赵掌柜的家乡离王老三的家乡并不远,以前就认识,得知了他的情况,便带他到同江口,白天是赵家商行的车把式,夜里便是商行后院的更夫。说是更夫,就是将后院的大门交给了王老三,夜里关好门,照常睡觉,一旦有人回来晚时开开门,关关门。而院中的大土屋子平素一直住着人。院东边几间房子是仓库,夜里门上着锁,高墙大院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王老三是个既朴素又老实的庄稼汉,赵掌柜对他绝对是信任的。王老三希望有一天穷人能翻身,有土地,有房子,过上幸福的生活。韩云发听了王老三的遭遇,同情地流下了眼泪。
“来,不说这些了,喝酒。”王老三又为韩云发倒上一杯白酒。
他们相撞了一下,干了杯。
韩云发也谈到自家在山东的情景,父亲被大水冲走,他痛心着呢。他们也谈到赵掌柜的仁义,他是个好商人呀。
直到深夜,韩云发迈着摇晃的身子,才回到他住的大土屋中,一直睡到天亮。
韩云发每天在院内和两名长工晒着粮,他们将粮倒在几张大苫布上。
这天,王老三赶着车进了院,车上坐着一位老妇人和一位中年妇女一男一女两个小孩,他们还包裹着棉被。车停在西客厅门前,赵掌柜迎出来,扶下老妇人:“娘,你们一路冻坏了吧?”
“不冷,有王老三照顾,冷了我们就找店住下,没遭着罪,不过关东要比咱那地方冷多了。”
“爹!”两个孩子跳下车亲着赵掌柜。
“树生,快让娘进屋吧。”那位妇女也说话了,她是赵掌柜的妻子,穿着一身貂皮,人长的很美,看来就是富贵妇人。
“玉娟,和娘快进屋吧。”
王老三为他们着带来的包裹。
“老三,这几天辛苦你了。”赵掌柜说。
“没什么,不就是五六天吧,路还挺好走,就是远些,到了奉天,人家不让车过去,我将车存在大车店,坐人力车去的车站,奉天城真是大呀。”王老三说。
王老三将包裹拿到客厅,对老妇人说:“大婶,要在这里多住些日子吧?”
“我们要在这里过年,开春河开了,我们才回德州。”
赵掌柜与全家团聚着,他们高兴着。
几天过去了,韩云发每三忙碌着。这天又在耿直中晒粮,赵母走过来。
“老太太好。”
“听说你是山东过来的。”
“是,老太太。”
“从山东到关东不容易呀。家都有什么人?”
“老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好,有儿有女,将来也错不了。”
“谢老太太吉言。”
“别太累着,天冷也感冒着了。”
赵掌柜的的两个儿女在院中追逐着,扬着堆的雪。
赵妻从客厅出来:“你们别闹了,看给院弄脏了。”
两个孩子欢笑着。
赵掌柜的也出来了,看着两个孩子,非常高兴。
王老三赶车走进院中,车上又装着一车粮食,两名长工跟在车后。张先生过来了,清点着数,记了账。在仓库门口,他们又卸下粮食,韩云发过去扛粮食包,堆放在苫角上。
赵掌柜的见此很高兴,对张先生说:“告诉食堂老师,快过年了,晚上给韩云发他们第人加一瓶老酒。”
年关到了,同江口街内异常热闹,满街摆摊的,买年货的,卖年货的,河东、河西的,一片繁荣。一些商家和百姓都挂起了红灯笼,街内的戏院也很热闹,唱着几出古装戏,也有二人转,在街内还有赌场,一些闲人和有钱的公子哥天天出入于这里。一些大户人家早已杀年猪或杀羊了,在乡下一些富有的人家早做好了一小缸黏豆包。在同江口镇内,时而已听到玩童放鞭炮的声音,今天已是腊月二十五了。
这天,赵掌柜叫来韩云发:“云发呀,你来我这一晃三个月了,干活一直是很卖力气,我就需要这样的人。再有几天就过年了,你到柜上领三个月工钱,回家过个团圆年吧,过了正月十五你再来。”
“来三月就给我们发工钱,太感谢赵掌柜了。我安顿一下后院的活计,然后就领钱去。到了你这里,你待我象亲大哥一样,我真高兴。”韩云发是个老实人,不会说什么,但说的是心里话,他是从心里感谢赵掌柜。
安顿完了后院一些活计,韩云发到店铺中领了三个月的工钱,赵掌柜还没少给,够韩家过个很好的年了。他要回家了。想到赵掌柜的母亲对他的关注,临走前,特来看望一下赵母,并提前给老人家拜个早年,赵母很是高兴。走出赵家商行的院落,韩云发想到去集市上买些过年的东西。过年了,该给孩子们做件衣服了。每个人做一件是不行的,起码给梅子扯几尺布,让小姑娘有件体面的衣服吧。给孩子们买上几个脆麻糖,大伙尝尝也就行了,再买几挂鞭炮,富人过年,我们穷人也过年,买张灶王爷,还有门神对子。此时,韩云发想到刘老贵的恩德,决定给刘老贵买两瓶高梁酒,两盒果匣子。
这天下午,韩云发街上买了糖酒,还有几斤白面,一小块猪肉,欢天喜地向家走,第二天下午到了刘家洼子。
韩母见丈夫在年前回来了,非常高兴。
“孩子他爹,这一去三个月,回来了,我们全家可以过个团圆年了。看,他爹,还买了过年的东西。”韩母在念叼着。
“爹,辛苦了。”韩波凑上前向爹问候。
“波儿,懂事了。”
“爹,给我买什么了?”韩涛过来。
“爹没有给你买东西,我见你妹子穿的太破了,她最小,就先给她扯块花布做件衣服吧。不过,我给大家买了脆糖,波儿、涛儿这有几挂鞭炮,三十晚上接财神,由你们放吧,不过初一早晨还要放一挂。”韩云发说。
“爹给我买布做衣服了,太好了。”梅子一听非常高兴,她是个瘦弱的小女孩儿,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头后梳着一条小辫子。
外面又扬起了雪花,全家在围坐在地窨子中,感到很温暖。
“爹,你再去赵大爷那,和他说,我去他那干活行不。”韩波看着他爹说。
“波儿,你还小,人家不会要的。”
“爹,过年我都十一了,什么都能干。”
“不行,再等几年吧。”
第二天上午,韩云发去了刘老贵家,给他送去两瓶酒和两盒果匣子,刘老贵非常高兴。坐在刘家炕沿边上,刘老贵的老伴儿为韩云发倒上一碗开水。刘老贵的女儿虽然只有七岁,却非常招人喜欢,她凑到韩云发面前,看着韩云发说:“你是以前来我家住过的那个人,和你来的还有哥哥妹妹、大娘。”
“这孩子记性真好。”韩云发抚摸着小女孩的头。
“凤珍,这是你韩大爷,要有礼貌,去到外边玩去吧。”刘老贵说。
“大江和柱子去了,妈没让跟他们走。”凤珍撅着小嘴说。
“那好,大人说话,你别插话了。去,到外屋找你妈去。”刘老贵说。
凤珍走了。
“这孩子真招人稀罕。”韩云发说。回身,韩云发对刘老贵说:“我到赵掌柜那,一切都非常好,人家将我不但当人,而且是当成兄弟,我这次关东没有白来。还有,在我最绝望的时候,是你救了我们全家,我这辈子是永远忘不了的。”
“云发大哥呀,看你说的。你们从山东来到北边这个辽河边上不容易,咱们都是穷苦人,讲究意气,讲究感情。你来之后,我看出了你的为人,和你弟弟是一样的,我和你二弟韩云财是好朋友,今后,我们也是好朋友。”刘老贵边吸着烟袋边说。
“多谢刘老弟,你我无亲无顾,对待我们象亲人一样,我是永世不忘的。如果老弟不嫌弃,我就认你这位兄弟了。”韩云发很感动。
“好了,今天你来了,中午就别走了,炒两个菜,咱哥俩喝两盅。”
“不了,兄弟,我家还有事,以后我会请你喝酒的。”
“看你,外道了。要过年了。前几天我在辽河边上还打到两只野鸡,今天中午让凤珍她娘炖一只。别走了。”
盛情难却,韩云发在刘老贵家喝上了酒。
春节到了,韩波、韩涛、梅子在院内放着鞭炮。
 
“年也过了。明天就是正月十二,我得回同江口了。”韩云发对老伴说。
“回去吧,不过,赵掌柜的对你处处关照,咱给赵掌柜的带点什么?”
“是呀,赵母还在商行,是应该给老人家拿点什么呢?”
“云发,昨天刘老贵家给咱家送来三十个黏豆包,我看咱别吃了,给赵母带去,也许她老人家会喜欢。”韩母说。
“有这事呢?好,给她老人家带去。再有,我和波儿到辽河看看,看到不能在冰面上打窟窿,如果能打上几条鱼给赵掌柜的带去就更好了。”韩云发说。
“我听刘老贵说今年辽河不但冰面厚,后来落的雪也太厚,怕是不行。但他说树林中的野兔子挺多,你会下套,不如和波儿到林子中套只野兔子送给人家。”韩母说。
“你说的对,今年雪大,我和波儿今晚到树林中去下套,明早也许就会套上野兔。”
当晚,韩云发做了几个细铁丝套子,带了一穗玉米和几个白菜叶,和韩波来到村北的树林子中,在雪地上下了几个套子,套中洒上玉粒,还有白菜叶,做好伪装,然后离去。第二天一早韩波跑到林中,果真套到一只野兔。韩波将野兔带回家,韩云发杀了野兔,剥了皮,冻了兔肉。
夜,外面有人在放鞭炮。
韩云发和韩母坐在炕边上。
韩母:“明天是正月十六了,你带着野兔肉和那三十个黏豆包回同江口吧。向赵老太太和掌柜的代咱全家问好。”
韩云发:“是呀,赵掌柜的虽是个商人,但也是个仁义之人,从老乡的角度,对我还真挺好。不过,我这一去只有等到开春种地才能回来,家中全要由你支撑了。”
韩母:“云发,你就放心地去吧。”
门开了,韩波、韩涛、梅子走进来。
“爹,娘,咱家什么时候煮元宵呀?”韩波问。
“看你们,到哪疯去了?”韩母问。
“我们到刘大叔家玩去了,他家正煮元宵呢,让我们在那吃,我们才跑回来的。”梅子说。
“时候不早了,给他们煮元宵吧,今天是正月十五,让我们一家团团圆圆。”韩云发说。
外面一轮明月。
正月十六一早,韩云发带着豆包和野兔肉告别家人再次去同江口,韩母领着梅子和韩波、韩涛将他送到路口。他踏着辽河上的冰面,走了两天,中间在一个屯中老乡家住一夜,于另一天的深夜才到同江口。王老三见他回来了,给开了院门。韩云发住进后院大土屋子中,并让王老三将带来的豆包和兔肉一早送给赵掌柜的。
早晨,赵掌柜听王老三说韩云发回来了,非常高兴。中午特让食堂多炒两个菜,还给韩云发加了一壶老酒,让王老三陪他喝了几盅。
在北方,没出正月都是年,在同江口,还可以闻到年的味道,一些商家的红灯笼仍在挂着,街头时而有人在放鞭炮。但赵掌柜是个敬业型的业主。这天,他叫到韩云发。
“云发,这一段来镇内卖粮的人还不会多,我想在开河之前,咱要屯积起几十吨粮食。明天,让王老三赶着马车,咱俩跑趟榆树、梨树一带。订些粮食,让他们给咱送来。”
“好,赵掌柜,我随时听候你的安排。”
“因为咱们是山东老乡,我对你是十分信任的,也希望你为我多操些心吧。做买卖,单靠一个人是不行的,也要靠大家,更要靠老乡的帮忙。你看人家乔家的买卖,店中不也用几个山西人吗,这周围的地也是人家乔家的,我们只是小买卖呀。但是,无论走到哪里,都得有老乡呀,必然是又一层关系了,亲上加亲呀。”
“掌柜的,我会记住的。”
第二天,多带了些草料,由王老三赶着马车,赵掌柜和韩云发上路了。
北方正月的大地,到处是白雪皑皑,寒气袭人,赵掌柜不但戴着狗皮帽子,穿着羊皮大衣,在车上还放了一双厚被,韩云发还是穿着他那件羊皮袄,戴着狗皮帽子,王老三没有皮大衣,只好在破棉袄上扎了根麻绳,戴着一顶黄色狗皮帽子。他们经由二道沟、横沟子、五站,两天后先到梨树,第三天到了榆树,还好,从那里又订购了上十几吨的玉米、高梁、大豆。对方答应近日用马车给送过来。
回来后,赵掌柜很高兴,特意在聚香楼请韩云发喝顿酒。
“云发呀,我看你是个老实人,今后还要你鼎力相助。我赵某不会亏待你的。”
正月过去了,一些商家都开始收粮,同江口的集市一直在繁忙着。周围法库、康平、郑家屯、梨树包括内蒙一些地区的粮食都集中到了这里。内蒙几个王爷曾多次骑马来到这里,与赵掌柜的也谈成几棕买卖。
春天来了,辽河的冰已全部融化。赵掌柜的妻子、孩子、母亲要回山东老家,她们与韩云发等雇工一一告别,赵掌柜和王老三赶着马车又将他妻子、孩子、母亲送到奉天,他们坐火车回山东了。
当赵掌柜从奉天回到同江口商行时,辽河上的商船已多了起来,从北边过来的大小船只将一些粮食运到了同江口,沟营子那边的大船也开来了。各大小货栈、商行、粮行都开始往码头上运货。
春天的同江口码头人来人往,车马奔忙,一堆堆粮食货物堆成一座座小山,河中船杆林立,搬扛装船,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同江口,在清朝后期至民国初年是北方一个较大的河运重镇,自古也是战略要地。此地距营口(当时叫沟营子)入海口438公里,航船一般在十三个昼夜便可到达。
远在一八九四年(光绪十九年)以前,也就是在中长铁路未修之前,南北交通都是以水运为主,而辽河又是交通运输主要航线,由各地汇集到同江口的商船达几千艘,同江口成了粮谷、货物集散地的重要码头。各地商家和资本家云集而来,同江口成了一个集商家的繁荣重镇。在这里有众多的商家和店铺,例钱庄有官银号,粮栈兼大商贾有山西乔家的广源达,由乔汗山经营。还有广昌益、翠发合、天益大、怀德润、恒丰义、德源庆、公发源、仁发合、公合益等近三十家,都是粮栈兼百货、五金、布匹、纸张、杂货及干鲜果品。还有几家大药房。另有小商小贩一百多家,他们专门推销大商号的货。还有一部分小业主,例自制衣服鞋帽、金银手饰、编织、糕点、铁、木、皮革、鞭炮、香、腊、油、酒、米、面加工等小作坊,也有两家当铺,其他有旅馆、饭店、戏院、茶社、浴池、大车店服务行业应有尽有,镇内人来人往,商贸交易,十分热闹。每逢秋冬,各粮栈大批收粮。春季则装满船,等辽河解冻后就扬帆顺流南下,到营口通过海运便分散到关内各地或国外。有的等到初秋商船返回,满载年货及布匹、纸张、盐、白糖、苇席、面粉、煤油等货物,批发到东北各地。运货拉脚到宽城子(长春);西至内蒙一带。但也有将粮食或农副产品运到沟营子就返回的,沟营子那边的船或客商也到这边来直接运货。随着粮食和农副产品的运出,而大批“美孚牌”、“老廊牌”、“德司牌”煤油源源不断的从国外运到国内,也大量出现在同江口。随着外国货的侵入,洋教也由营口传入同江口。天主教和基督教在同江口都有教堂。韩云发到同江口时,正赶上同江口繁荣的时期,但也是最动乱的时期,当时全镇有居民三千多户,三万多人口。街内还有三千多自由职业者,他们多为在码头上搬运货物及扛扛为生,也有的挑小挑或卖破烂。妇女则到辽河船上缝船蓬,补袜底和衣服为生。在夏季各地商贾及流动人口还要有几千人或上万人。到后来的一九0五年,日俄战争停战后,除英美烟草公司人员在同江口长期驻寨外,日本又在同江口设了领事馆,这里有众多的日本商行。后来,这里又有了电报局,除了警察局、民团,河防营,由营口派了来三十名水警直接管理。由此,同江口一时成为国内外有名的商埠重地,并热闹非凡。
这天傍晚,赵掌柜的陪着营口来的客商冯先生漫步在辽河岸边,他们观赏着夕阳映红河面,千帆停泊在岸边的壮观情景。
“赵掌柜的,没想到同江口这个地的风景是这样的壮观。”
“冯先生,我当初就是看到这种风景才到此来做买卖的。”
“赵掌柜的有眼力,难怪买卖蒸蒸日上。”
“是呀。同江口,后来改叫通江口,这里天水相连,帆船相映的景色,当时就成为当地一个绚丽的风景线,并为人称颂。那些年来,每当辽河解冻,同江口港口内便是樯帆如林,船只如梭,人来人往,欢歌笑语,热闹非凡。到是晚上,夕阳西下,西边彩霞映西天;河中波光闪耀,鱼群腾跃;岸上树木花草秀丽,堤上苍榆翠柳成行;水鸟绕船桅飞翔,几千艘渔船货船相聚,搬运货物的人流鼎沸,这些景色在朝夕阳的映照下实为一幅壮观的美景,人称“通江晚渡”。
有诗为证;
渡口斜阳唤渡船,喧呶车马缘阳边;
片帆低桂明残照,柔掳轻摇荡暮烟;
三尺夜添新涨水,几人归趁晚凉天;
迷津幸有慈航济,彼岸同登果孰先。”
“还有这样的称呼,好,好。”冯先生一再称赞着。
 
在码头上。
王老三赶着马车,将一车车粮食运到码头上,韩云发带领几名工人来卸车。
赵掌柜和冯先生来到码头。
“赵掌柜,今晚就能装船吧?”冯先生在问。
“快。还有几吨都到码头了,那边的工人也过来,连夜装船,你安排人点数就行了。咱们是多年的老主顾,信誉第一,不会有任何差错的。”
“赵掌柜,你办的事,我全放心。”
“你安排一下船工,晚上我请你和管事到码头边上盛园酒楼喝几盅。你们明天走后,隔些日子,我会将另一船货给你们送去。”
“我们等着你便是了。好了,你在这里等我一会,我去安排晚上的事。”冯先生到河边,上了停在那里的一条大船。
“云发呀,今晚要贪黑了,连夜装船,你一定要点好数。我让店铺的账房张先生也来,写好单子,记好账,还要与人家办好手续。”赵掌柜来到赵家堆放粮食的地方对韩云发说。
“你放心吧,掌柜的。”韩云发来到赵掌柜身边说。
“等到晚饭后,我让院里的工人都过来,人手多,装船会快些。”
“我们最好多运来几条跳板,可以分几组同时装船,这样更快些。”
“好,你叫王老三将院里的几条大跳板都拉来。”
赵掌柜看着这么大堆的粮食,心里很高兴。他随手摸了一下粮袋子,然后说:“这批粮他们到沟营子后,就要转运到关里去了,还要上另外的船呢。粮食,人的生命呀,宝呀。”
在码头上转了一阵,那位上船的商人和船上的管事下了船,来到赵家的粮堆旁。
“冯先生,船上安排好了吗?”赵掌柜问。
“安排好了,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船上的管事卢先生。”冯先生将管事介绍给赵掌声柜的,之后又将赵掌柜介绍给管事。
“幸会,走吧,这边他们先堆着货,咱们吃饭去。”赵掌柜带着他们离开了码头。
当夜,韩云发带领十几名工人装船,到半夜时就装完了。第二天,这条大船启航向东而行。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剧本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