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全国原创小品剧本创作大赛
代写公司年会小品剧本
剧本名:30集历史传奇连续剧《辽河岸边》第一集
【原创剧本网】作者:常大利
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二人转剧本。电话:13979226936 联系QQ:652117037
年会剧本
 
历史传奇体裁的3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
《辽河岸边》
 
 
第一集
 
 
这是一八九八年的东北,初秋的傍晚,阳光强烈。
林中的小路,由远至近走来一家五口人,这是一家五口人闯关东的。挑担子的叫韩云发,已是近四十岁的人了,高高的个儿,长圆型的面孔,浓眉毛,黑红色的脸膛,脑后拖着一条长辫子。他身体很强壮,穿着一件白色汗衫,下穿黑色裤子,脚上一双黑色布鞋,已露出脚指头,肩上担着一副担子,那是两个箩筐,里边放着行李衣服、雨伞等。大儿子韩波今年十岁,长的很英俊,他背着一张卷着的破草席。韩波身后还有他的二儿子韩涛,八岁,女儿韩梅,六岁。韩云发的老伴挎着一个竹篮子,里边放些讨要来的吃的和生活用品。出了树林,他们登上一座荒芜的土岗。
“爹,你看,你看,那里有一条大河,那就是辽河吧?”儿子韩波站在高岗上,一眼便看到远处树林空隙中那条银色的玉带,这位少年显得是那样地激动。
他们停留在土岗上,四周是茂盛的庄稼。远处,一条宽阔的大河。
“孩子们,那就是辽河。我们走了一年多了,终于见到辽河了。”顺着儿子的视线,韩云发也看到了远处烟波浩淼的一条大河,很是高兴。
“老蔫,不,到了关东了,我不能再这样叫你了。孩子他爹,这就是辽河?”韩云发的老伴韩王氏,在老家人们都习惯叫她韩母,她也显得同样高兴。
“是,那边的放羊老汉给咱指的不就是条河吗。”韩云发说。
“爹,我们很快就要找到我二叔的家了。”天真的韩波高兴地说。
“波儿,还远着呢。你二叔前年春天捎信说住在挨着内蒙那边的刘家洼子,沿着这条大河向西走,我们至少还要走上一个多月。”韩云发说。
“我们从去年夏季从山东出来,一路计着饭,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难,今天终天见到一点希望了。”韩母说。
“可惜,去年咱山东那场大水,冲走了你们的爷爷。这几年不知怎么了,老天一直和我们过不去,我们连年遭受天灾,不是大旱就是大涝,地里已打不出粮食,很多人都饿死了,洋人又来入侵,四处烧杀,贼兵四起,为躲避饥荒和战乱,我们不得不逃离家乡,只好闯关东了。”韩云发说。
 
 
“赵掌柜是山东哪的人?”
“在德州附近的一个小镇。”
“那你怎么独自一人来东北呢?”
“原我父亲是在东北作官的,我们全家都在奉天居住,后来因为官场即险恶又昏暗,尔虞我诈,父亲因正直为百姓办事,得罪皇家一亲戚,被人诬陷入狱,受尽了苦难,出狱不久便病死。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只好又回到山东老家。我读了些书,本是可以参加科举的,但看到官场上的险恶,便经起了商。后来叔叔给我介绍山东一富家女子,我便娶妻生子,随着生意的开拓,便又来到东北,我将妻儿留在山东,自己在同江口开了一家商行。这次是我出来跑船,因有些客商还要联系。”
“赵掌柜的是个创事业的人,了不起。”
“你不知道,现在雨天什么也不容易,官场昏暗,商场如战场,也不容易,处处事事都要小心,否则也会亏的你血本无回呀。”
起风了,风刮开了船头包裹货物的苫布。赵掌柜的看到了,叫着“过来几个人!”
“掌柜的,让我来。”韩云发迎着风,用绳子在捆绑被风刮起的苫布,有两名船工过去时来帮忙,苫布被捆好了。
夜里又下了一场秋雨。
第二天,韩母带着波儿和涛儿,将船板擦了一遍。
赵掌柜的很满意。
“这是一家勤快的人呀。”
大船行驶在辽河中,时而也遇到一些船支,也有一些运货的大船。宽阔的辽河,两岸多是茂盛的庄稼,也有些城镇,韩云赞叹道:“关东是一个宝地呀,看这些庄稼,长的多好。”
河中也有打渔的,他们在船上撒着网,姿态很美。
十天后的傍晚,他们到了同江口。当时由于中长铁路还没有通车,这里是北方内河较大的水陆码头,只见那里的河中停着几百或上千艘大小船只,桅杆矗立,很是壮观,还有韩云发第一次见到的龙船,岸上很是热闹。
“到了,这就是同江口。”赵掌柜说。
“唉,这么多船呀。”韩云发感到惊讶。
“你说的那个村庄我不知道,你们下了船到镇上打听一下,说不上哪家商行有你说的那村子打工的人呢。还有,我看你们一家子很勤恳,你本人也诚实,如果找不到你的兄弟,你就到我的商行来打工。”赵掌柜很客气。
“赵掌柜,多谢了,你是好人呀。”
韩云发他们上了岸。
这是一个较大的城镇,镇内很繁荣。有多条街巷,有众多的商家门铺,有烧锅,油坊,也有妓院。街上的人熙熙攘攘。街头还有众多的人在摆摊卖鱼和农副产品。
“爹,我饿了。”路过一个饭馆门前,梅子看到里边卖包子。
“忍着点吧,我们只有几个铜钱了,如果找不到你二叔,我们还要用靠它维生呢。”韩云发说。
在镇内他们打听了很多人,人们说刘家洼子在河西离这里很远,至少要走上两天。他们在一些店铺要了些吃的,还要到几个地瓜。在路边他们吃着东西,并将地瓜留了起来。
“我们几千里路都走过来了,还差这点路了,今晚我们就住在这里,明早坐船去河西。”韩云发决定着。
当晚,他们在几家商号门前要了些吃的,还要到几个铜钱。
这天晚上,他们在辽河岸边的几棵大树下住了一夜。热了一天,晚上河面上的风吹来,他们感到非常的凉爽,一家五口人睡在一张破草席上,直到天亮。
“我们到渡口找船到河西,一直向西北走,河边上不远有一个村子就是刘家洼子。”昨晚上要的地瓜还在,韩波到河中灌了一壶水,每人分了半个地瓜,喝着辽河的水算是早餐,然后便来到附近的渡口,一条小木船正在摆渡,摆渡人是位六十多岁的老汉。
“老人家,我们要过河。”韩云发喊着。
老人将船摆到河边。
“每人五文钱。”
他们三人上了船,老人熟练在用撑杆点着岸边,小船轻盈地离开河边,小船很快到了河的深处,这里略有些风浪,老人站在船尾稳重地摆动撑杆,小船平稳地向对岸行驶着,十几分钟,他们上了对岸,然后向北走。
经过一路打听,两天后,他们终于找到了刘家洼子屯,原来这是一个有五六十户的屯落,住的很分散,多数是在高地上。
在村东头,他们遇到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他姓刘,叫刘永贵,人习惯称他为刘老贵。
“请问兄弟,这里是刘家洼子吗?”韩云发问。
“是刘家洼子,你们找谁?”
“我二弟前几年来这里落了户,他叫韩云财,我们是来投奔他的。”
“你们找韩云财家?没了,他们全家都没了。”刘老贵看看这一家子,有些疑虑,好长时间摇了一下头,感到很无奈。
“大兄弟,这是怎么回事?”韩云发急切地问着。
“你没见到距我们这三华里处的洼地中有些残墙断壁吗,那里原有三户人家,去年夏季连下暴雨,辽河决堤,突然发大水,这三家没有来得及跑出来,房屋被冲倒,房前屋后的大树都被连根泡倒,连人带物全部被大水冲走了,十几条人命呀。可也是,雨下的急,大堤一决,很快东西辽河合手,中间没有跑出来的人还淹死很多呢。惨呀。”
“他们全家没有一个活着的?”
“没有。说实的,韩云财和我是好朋友,我至今还在思念他呢。他平素和我们村民的关系都很好,发水那天,我们的房子都进了一米多深水,我们是趟着水顶着大雨跑到南边那座土岗上的,从那里呆了好几天,大水退了,我们才回到家。到了家,见我们的房子后院都被泡倒了,我们是重修的。整个村子几乎家家房子都有倒塌的,都是后修的。还好,我们这边的人没有损失,只是一些物品被大水冲走,可南边那三户连房子带人全不见了。事后,我们在河的下游找过韩云财一家,始终没有找到他们家的人。再后来,听人说在下游发现很多人的尸体,无人认领,被人都埋了,也许那里就有韩云财的全家。”刘老贵悲伤地说着。
几名村民也围了过来,在窃窃私语。
“我的二弟呀,你的命怎么这样呢?”韩云发流下了眼泪。
“唉,这条河呀,几年就发回大水。”一名村民说。
“兄弟,你说的洼地距这个村子有三华里,就是那边吧?”韩云发向远处望着,那是辽河的方向。
“是的。现在什么也没有了。”
“大兄弟,求求你能带我们到那里看看吗?”韩云发想去二弟曾经的住址看看。
刘老贵想了想说:“看在我与韩云财的情份上,你们又一路劳累,人也可怜,我带你们去。”
 
“那多谢了。”
他们跟随刘老贵来到村西的洼地,那里是一片荒地,在杂草下面露出些石头。
“这里原是韩云财家的院落和房子,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刘老贵说。
“他们能不能埋在这些石头下?”
“我和乡亲们来挖过,没有,什么也没。除了石头,连家中的箱子、锅碗都冲走了,什么也没有留下。”
“二弟没了,我们怎么办呀?”韩母哭了。
“唉,可怜的人们。你们为什么要来闯关东,这里虽说有些土地,却经常遭涝,人们活命也难呀。”刘老贵悲叹地说。
“孩子他爹,我们今后怎么办呀?”韩母仍在在流泪。
弟弟没有了,不知还往哪里去,韩云发楞在那里。
“爹,我们怎么办呀?”懂一点事的韩波在看着韩云发。
“唉,我们命苦呀,这么大的天下,哪有我们的立足之地呀。”韩母在哭泣着。
“大兄弟,在这里能找到闲房子吗,我们暂时住一阵。二弟没了,我们实在没地方去了,求求你救救我们全家吧,让我们先在此落个脚吧。”好长时间,韩云发满面泪痕地看着面前这位刘老贵,给他跪下。
“别,别这样,快起来,容我想想办法。”刘老贵将韩云发扶起。然后他想了想说:“村中家家都很困难,没有闲房子,有几间下屋,下雨就漏,冬天又不避寒,住不了人。”
“大兄弟,我们到这里人地不熟,举目无亲,看在我二弟的份上,将你当亲人了,只好求你作主,给我们帮忙了。”韩母流着泪说。
“我帮这个忙。”刘老贵想了想坚定地说。“你们想在此落脚,得和村长说说。村长要是同意,我想在南岗子下挖个地窨子,你们先在此避风寒,地窨子夏天抗热,冬天防寒,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行,行。只要有安身之处,哪里都行。”韩云发说。
“今晚,你们就住在我家的下屋吧,收拾一下暂时可以避避风雨,明天我带你去见村长。”
当晚,韩云发一家住在了中年人的仓房中。刘永贵是个朴实的农民,为人既热情又诚恳。他家共四口人,有他老伴,还有一个七岁的女儿叫刘凤珍,五岁的儿子叫刘大江。他们本就是关东户,在这里已生存几辈子了。一家人对韩家人都很亲热。
刘老贵向他们讲:“他们这个村是在东西辽河中间,东辽河发源于吉林的哈达岭,西辽河发源于河北、内蒙交界的七老图山,两河在长发福德店相汇成为一条河,总计1430公里,到营口入海。”
第二天,刘老贵领着韩云发,拎着家中一只正在下蛋的母鸡来到村长家。村长叫刘月林,人称刘善人,他与刘老贵是亲属。论辈份比刘老贵大,刘老贵得管他叫老叔。他家住在距刘家洼子村西边两华里的高岗上,一个象样的大院套,院中有五间大瓦房,还有三间厢房,有几匹骡马,两挂马车,周围这片土地都是他家的,他雇了几名长工。虽然是个地主,但老婆念佛,本屯多为他的亲属,即使贪心,有时凶恶,但也做过一些善事,故人称“刘善人”。
在刘善人的房内,刘善人坐在太师椅上,嘴叼着一个长烟袋,正在吸烟,他约四十多岁,中等身材,长的很胖。听了刘老贵的介绍,他看了看站在刘老贵身边的韩云发,又看了看刘老贵说:“这是韩云财的哥哥,一路艰难,从山东来到这里,的确不容易,想在我这里落脚步,看在亲属份上,我答应了刘老贵的要求。”
“多谢村长,多谢老叔了。”刘老贵谢着恩。
刘善人又看了看韩云发说:“不过,让你们全家人在此落户,但要安分守己。要象你二弟韩云财那样,听话。河边那片荒地让你们开荒,那可是我家的土地,现在还能种些白菜。来年可种些庄稼,但一定要按规定交税交租。”
 “多谢村长,多谢村长。”韩云发一再哈腰感恩道谢。
“村长真是大贵人,救了这一家子。不过,我说老叔,只是眼前他们没有一粒粮食,也难活呀。”刘老贵凑过来秧求着刘善人。
“那让你们自己想办法,我也无能为力了。”刘善人放下烟袋,有些不高兴了。
“能否借给他两斗高梁,让他们混过今年。”
“不行,去年遭水灾,你不知道我家没收到多少粮食吗。还有十户还欠我家租子呢。”
“要是这样,让他们在此居住,他们没有粮吃也要饿死呀。”刘老贵说。
刘善人想了想说“这样吧,看在咱们是亲戚的份上,我借他家两斗高梁,不过来年一定要加倍偿还,立个字据,你是中人,然后你去找管家吧。”
韩云发再次道谢。
从刘善人家借到两小斗高梁,村长又同意韩云发一家在刘家洼子落户,韩云发很是高兴。回到刘家后,韩云发的老伴听后都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奔波了一年,必竟有个安身之处了。韩家夫妇一再感谢刘老贵。
“大兄弟,为了我们全家,你不但付出辛苦,还搭进去一只下蛋母鸡,我韩云发是知德当报之人,我们全家都会铭记你的大恩大德,日后定会当报。”韩云发说。
“大哥,别这样说。现在你在这里落户了,就是刘家洼子人了,我们是乡亲了,虽说都是穷人,有困难你尽管吱声,这里好赖多是我的亲属,喊一嗓子,都会来帮忙的。再说,看在你弟弟云财的份上,我也应该帮这个帮。今天我就叫人帮你安家。”刘老贵是个慷慨之人。
村中的人原都和韩云财的关系不错,听说是韩云财的哥哥来这投奔他,对他们现在的处境都很同情,有些本就是刘老贵的亲属。得知村长同意韩云发全家留在这里后,都很欢迎。大家一起动手,在南岗子下帮助他家挖了一个地窨子,在河边放了几棵树,刘老贵的亲属刘连生会木匠活,帮助他们做了门窗,糊上窗户纸,便可避风雨,韩家全家在这里总算安了个家。刘老贵还给韩家送来了十几斤玉米面,加之从刘善人家借的两小斗高梁,他们挖些野菜是能混过一冬的。
种粮食是不行了,韩云发带领全家在河边开了一小块荒地,种上了些白菜、萝卜,韩云发熟水性,有时到辽河中摸些鱼,这样暂时还能维持全家人生存的。
冬天到了,大雪纷飞,辽河封河了。韩云发想到了到赵掌柜,不知他冬季能否用打工的。于是,韩云发决定将家交付给老伴,他到同江口找赵掌柜,看人家能不能收他在那里打零工。
那天晚上,孩子们都睡了,韩母对坐在炕头叹息的韩云发说:“孩子他爹,从刘善人家借的高梁省着吃,已不到一半了,这样用不到开春全家没有吃的也要饿死。”
 
韩云发:“是呀,有什么办法呢。”
 “唉。投奔他二叔,没想到他二叔全家都遭了秧。”
“别说了。孩子他娘,我想有一个能帮我们。”
“谁?”
“明天我去同江口,找到赵掌柜,他一定会帮我们的。在他那里打短日,能赚多少是多少,有了钱买到粮,我们就好了。”
“赵掌柜的能要你吗?”
“能,答应过我。”
“孩子他爹,现在看只有这样了。咱们初来乍到这里,刘老贵和乡亲们对咱都很好,但咱不能总麻烦人家呀,他们的生活都很苦。”
“是呀,孩子都小,等他们长大了也许会好些的。”
第二天,韩母和韩波将韩云发送到村东路口,外面还飘着大片的雪花。
“孩子他爹,人家要你你就在那干,人家不要也不要强皮赖脸,早些回家来,咱们怎么难也能过去这个冬。还有,在外要处处小心,不要多事,更不要和人家计较,关东不比山东,咱们人生地不熟,千万要小心呀。”韩母在叮咛。
“你放心吧,没事的。”韩云发对老伴儿说,转过身他又对韩波说:“波儿,咱家的孩子你最大,也懂事了,要替你娘多操点心,照顾好弟弟妹妹,遇事让着他们点。”
“爹,我会的。”
顶着大雪,韩云发穿着从山东带来的羊皮袄,戴着一顶狗皮帽子,背着个包裹,向东走去。
雪在飘飘扬扬,辽河上也被白茫茫的雪覆盖,韩云发迎着风雪踏过辽河上的冰面,向南走云,他象一棵风雪中的松柏,更象一只迎着风雪翱翔的雄鹰。
两天后,他来到了同江口。经打听,找到了赵家商行。
这是几间商业门房,中间开门,门有一个醒目的大招牌“赵家商行”。商行后边是一个四合院,在商行东有一个大门。
韩云发走进商行,发现一个老先生正在算账,他叫张汉仁,人称张先生,是吉林梨树人,几个月才回家一次,他虽然才五十岁出头的年龄,但已满头白发,是个既精明又富有正义感的人。一个小伙子叫李刚,正在擦着柜台。后门开了,一个穿戴讲究的中年男子走进来,他身上挂着雪花。韩云发一见,这就是赵掌柜的。
“赵掌柜的,你好呀?”
“你是?”
“赵大哥,我是秋天从靠河镇搭你船的韩云发呀。”
“啊,韩老弟,你怎么到这来了?”
“赵大哥,我想在你商行打份工,不知你能否收下我。”
“唉,你真的来了。”
“赵大哥,家中难已维生,只好来投奔大哥,谋点生路。”
“这么大的风雪你是怎么走来的?”赵掌柜望着来到赵家商行的韩云发,很是惊讶。
“穷苦人,吃苦吃惯了。风雪是大点,但走起路来非不是很冷。”韩云发边扑打身上的雪边说。
“你走了几天?”
“两天多,中间在一农户家住过一宿。”
“有毅力,是个刚强的人。好,既然扑奔我来的,我就破例收下你在我这打短工。”
一旁的账房张先生在打着算盘,停下手,看着韩云发说:“大兄弟,你可知道,赵掌柜在这个时候是不收短工的,真是破例了。”
“张先生,你带他到后院的大屋子中,认识一下那里的伙计。前些日子走了一个伙计,有一双铺盖,他就住在那里吧。顺便你和他说一下商行的规矩。”赵掌柜说。
“多谢赵掌柜的。”
张先生放下算盘,戴着一顶毡帽,叫着韩云发:“老弟,和我走吧。”
韩云发随着张先生穿过商行后门来到商行后院,外面还在扬着雪花,他发现这个四合院西侧有几间房子,那可能是赵掌柜住的,北面的一趟大房子,还有马棚、车辆,东边有几间房,象是仓库,院里还堆着一些物品,还有一堆烟囱管子。
他们来到北边的大屋子中,有两名伙计正坐在火炕边吸烟。
“来认识一下,这伙是新来的短工韩云发,就在张大成的那个铺。这伙是长工王长久问、孔谊森。”张先生介绍着。
“以后就仰仗大家关照了。”韩云发说。
两位长工站起来,王长久说:“欢迎,我们又多了个兄弟。”
“韩云发,赵掌柜的有一次念道过,难道是你。”孔宜森说。
“赵掌柜的曾帮过我一次了。”韩云发说。
“赵掌柜的可是好人,人家都说奸商,他却和别的商人不一样。”王长久说。
“韩老弟,我先回去了,你和他们唠吧。”张先生说,回头,他又对王长久说:“等雪停了,你们都出来扫雪。”
雪停了,韩云发和两位长工在院内打扫积雪。
第二天,有几马车粮运到赵家粮行,韩云发和两位长工扛着粮包,放到西边的仓库中。卸完粮,韩云发将掉在地上的一些玉米粒粒捡起来,放到一个搓子中,赵掌柜的看到满意地点点头。
在冬季,赵掌柜家除有几名固定的长工,一般在收粮时现雇用零工,平素是不雇打零工的,但看到韩云发能顶着大雪,不畏严寒找到他,被他的毅力所感动,破例收下他打零工。因为在冬天,赵掌柜除了收粮屯粮外,还收购一些农副产品,包括皮革,多少也需要些人手。到了赵家商行,韩云发帮助收粮和干一些力气活。找到了活计,也找到了生路,韩云发非常珍惜这份活计,每天勤勤恳恳,起早贪黑,不怕严寒,办事又认真,从不偷懒,深得赵掌柜信任。
说明:本剧本只上传一小部份,后面省略了很多内容,剧本长度大概十来分钟,是一个超级搞笑加感人并起到宣传教育的正能量剧本,适合各种活动演出。此剧本是收费的,如您有需要请联系,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企业微信号:13979226936 微信公众号:剧本原创, 另外可根据您的要求专业为您量身定写各种剧本,如: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话剧、二人转、双簧、戏曲剧本等。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备案号粤ICP备14022528号     法律顾问:广东律师事务所
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电视剧本创作室 | 招聘求职 |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重点推荐剧本
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小品剧本《
古装搞笑小品剧本《天南地北
红色革命情景话剧《红色黔东
基层党员乡村振兴小品剧本《
老人高血压小品剧本《重见阳
感恩小品剧本《重见阳光》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古装搞笑小品剧本《天南地北来
小学生红色教育题材小品《小小
感人故事小品剧《我爱你中国》
小学生表演红色历史题材小品《
乡村振兴小品剧本《村里那些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小品《老
电信诈骗和网贷小品《心急的陷
六一儿童节超感人小品《唯一的
512护士节正能量小品剧本(你健
五一劳动节晚会节目爆笑小品《
供电局员工感人小品剧本《照亮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乡村振兴村官小品《致富带头人
革命烈士情景剧剧本《刘惜芬》
服务行业超搞笑小品剧本《以礼
养老保险快板台词《城乡居保最
纪委小品剧本《巡察组的故事》
公司年会爆笑小品剧本《唐僧师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电视剧本 > 历史电视剧本 > 30集历史传奇连续剧《辽河岸边》第一集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电视剧本-历史电视剧本   会员:1234567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0/4/2 10:08:20     最新修改:2010/4/2 10:08:20     来源:本站原创 
电视剧本名:《30集历史传奇连续剧《辽河岸边》第一集》
【原创剧本网】作者:常大利
中国原创剧本网电视剧本创作室专业创作各种电视剧本、电视栏目短剧剧本。 QQ:719251535
代写小品
历史传奇体裁的3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
《辽河岸边》
 
 
第一集
 
 
这是一八九八年的东北,初秋的傍晚,阳光强烈。
林中的小路,由远至近走来一家五口人,这是一家五口人闯关东的。挑担子的叫韩云发,已是近四十岁的人了,高高的个儿,长圆型的面孔,浓眉毛,黑红色的脸膛,脑后拖着一条长辫子。他身体很强壮,穿着一件白色汗衫,下穿黑色裤子,脚上一双黑色布鞋,已露出脚指头,肩上担着一副担子,那是两个箩筐,里边放着行李衣服、雨伞等。大儿子韩波今年十岁,长的很英俊,他背着一张卷着的破草席。韩波身后还有他的二儿子韩涛,八岁,女儿韩梅,六岁。韩云发的老伴挎着一个竹篮子,里边放些讨要来的吃的和生活用品。出了树林,他们登上一座荒芜的土岗。
“爹,你看,你看,那里有一条大河,那就是辽河吧?”儿子韩波站在高岗上,一眼便看到远处树林空隙中那条银色的玉带,这位少年显得是那样地激动。
他们停留在土岗上,四周是茂盛的庄稼。远处,一条宽阔的大河。
“孩子们,那就是辽河。我们走了一年多了,终于见到辽河了。”顺着儿子的视线,韩云发也看到了远处烟波浩淼的一条大河,很是高兴。
“老蔫,不,到了关东了,我不能再这样叫你了。孩子他爹,这就是辽河?”韩云发的老伴韩王氏,在老家人们都习惯叫她韩母,她也显得同样高兴。
“是,那边的放羊老汉给咱指的不就是条河吗。”韩云发说。
“爹,我们很快就要找到我二叔的家了。”天真的韩波高兴地说。
“波儿,还远着呢。你二叔前年春天捎信说住在挨着内蒙那边的刘家洼子,沿着这条大河向西走,我们至少还要走上一个多月。”韩云发说。
“我们从去年夏季从山东出来,一路计着饭,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难,今天终天见到一点希望了。”韩母说。
“可惜,去年咱山东那场大水,冲走了你们的爷爷。这几年不知怎么了,老天一直和我们过不去,我们连年遭受天灾,不是大旱就是大涝,地里已打不出粮食,很多人都饿死了,洋人又来入侵,四处烧杀,贼兵四起,为躲避饥荒和战乱,我们不得不逃离家乡,只好闯关东了。”韩云发说。
 
 
“赵掌柜是山东哪的人?”
“在德州附近的一个小镇。”
“那你怎么独自一人来东北呢?”
“原我父亲是在东北作官的,我们全家都在奉天居住,后来因为官场即险恶又昏暗,尔虞我诈,父亲因正直为百姓办事,得罪皇家一亲戚,被人诬陷入狱,受尽了苦难,出狱不久便病死。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只好又回到山东老家。我读了些书,本是可以参加科举的,但看到官场上的险恶,便经起了商。后来叔叔给我介绍山东一富家女子,我便娶妻生子,随着生意的开拓,便又来到东北,我将妻儿留在山东,自己在同江口开了一家商行。这次是我出来跑船,因有些客商还要联系。”
“赵掌柜的是个创事业的人,了不起。”
“你不知道,现在雨天什么也不容易,官场昏暗,商场如战场,也不容易,处处事事都要小心,否则也会亏的你血本无回呀。”
起风了,风刮开了船头包裹货物的苫布。赵掌柜的看到了,叫着“过来几个人!”
“掌柜的,让我来。”韩云发迎着风,用绳子在捆绑被风刮起的苫布,有两名船工过去时来帮忙,苫布被捆好了。
夜里又下了一场秋雨。
第二天,韩母带着波儿和涛儿,将船板擦了一遍。
赵掌柜的很满意。
“这是一家勤快的人呀。”
大船行驶在辽河中,时而也遇到一些船支,也有一些运货的大船。宽阔的辽河,两岸多是茂盛的庄稼,也有些城镇,韩云赞叹道:“关东是一个宝地呀,看这些庄稼,长的多好。”
河中也有打渔的,他们在船上撒着网,姿态很美。
十天后的傍晚,他们到了同江口。当时由于中长铁路还没有通车,这里是北方内河较大的水陆码头,只见那里的河中停着几百或上千艘大小船只,桅杆矗立,很是壮观,还有韩云发第一次见到的龙船,岸上很是热闹。
“到了,这就是同江口。”赵掌柜说。
“唉,这么多船呀。”韩云发感到惊讶。
“你说的那个村庄我不知道,你们下了船到镇上打听一下,说不上哪家商行有你说的那村子打工的人呢。还有,我看你们一家子很勤恳,你本人也诚实,如果找不到你的兄弟,你就到我的商行来打工。”赵掌柜很客气。
“赵掌柜,多谢了,你是好人呀。”
韩云发他们上了岸。
这是一个较大的城镇,镇内很繁荣。有多条街巷,有众多的商家门铺,有烧锅,油坊,也有妓院。街上的人熙熙攘攘。街头还有众多的人在摆摊卖鱼和农副产品。
“爹,我饿了。”路过一个饭馆门前,梅子看到里边卖包子。
“忍着点吧,我们只有几个铜钱了,如果找不到你二叔,我们还要用靠它维生呢。”韩云发说。
在镇内他们打听了很多人,人们说刘家洼子在河西离这里很远,至少要走上两天。他们在一些店铺要了些吃的,还要到几个地瓜。在路边他们吃着东西,并将地瓜留了起来。
“我们几千里路都走过来了,还差这点路了,今晚我们就住在这里,明早坐船去河西。”韩云发决定着。
当晚,他们在几家商号门前要了些吃的,还要到几个铜钱。
这天晚上,他们在辽河岸边的几棵大树下住了一夜。热了一天,晚上河面上的风吹来,他们感到非常的凉爽,一家五口人睡在一张破草席上,直到天亮。
“我们到渡口找船到河西,一直向西北走,河边上不远有一个村子就是刘家洼子。”昨晚上要的地瓜还在,韩波到河中灌了一壶水,每人分了半个地瓜,喝着辽河的水算是早餐,然后便来到附近的渡口,一条小木船正在摆渡,摆渡人是位六十多岁的老汉。
“老人家,我们要过河。”韩云发喊着。
老人将船摆到河边。
“每人五文钱。”
他们三人上了船,老人熟练在用撑杆点着岸边,小船轻盈地离开河边,小船很快到了河的深处,这里略有些风浪,老人站在船尾稳重地摆动撑杆,小船平稳地向对岸行驶着,十几分钟,他们上了对岸,然后向北走。
经过一路打听,两天后,他们终于找到了刘家洼子屯,原来这是一个有五六十户的屯落,住的很分散,多数是在高地上。
在村东头,他们遇到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他姓刘,叫刘永贵,人习惯称他为刘老贵。
“请问兄弟,这里是刘家洼子吗?”韩云发问。
“是刘家洼子,你们找谁?”
“我二弟前几年来这里落了户,他叫韩云财,我们是来投奔他的。”
“你们找韩云财家?没了,他们全家都没了。”刘老贵看看这一家子,有些疑虑,好长时间摇了一下头,感到很无奈。
“大兄弟,这是怎么回事?”韩云发急切地问着。
“你没见到距我们这三华里处的洼地中有些残墙断壁吗,那里原有三户人家,去年夏季连下暴雨,辽河决堤,突然发大水,这三家没有来得及跑出来,房屋被冲倒,房前屋后的大树都被连根泡倒,连人带物全部被大水冲走了,十几条人命呀。可也是,雨下的急,大堤一决,很快东西辽河合手,中间没有跑出来的人还淹死很多呢。惨呀。”
“他们全家没有一个活着的?”
“没有。说实的,韩云财和我是好朋友,我至今还在思念他呢。他平素和我们村民的关系都很好,发水那天,我们的房子都进了一米多深水,我们是趟着水顶着大雨跑到南边那座土岗上的,从那里呆了好几天,大水退了,我们才回到家。到了家,见我们的房子后院都被泡倒了,我们是重修的。整个村子几乎家家房子都有倒塌的,都是后修的。还好,我们这边的人没有损失,只是一些物品被大水冲走,可南边那三户连房子带人全不见了。事后,我们在河的下游找过韩云财一家,始终没有找到他们家的人。再后来,听人说在下游发现很多人的尸体,无人认领,被人都埋了,也许那里就有韩云财的全家。”刘老贵悲伤地说着。
几名村民也围了过来,在窃窃私语。
“我的二弟呀,你的命怎么这样呢?”韩云发流下了眼泪。
“唉,这条河呀,几年就发回大水。”一名村民说。
“兄弟,你说的洼地距这个村子有三华里,就是那边吧?”韩云发向远处望着,那是辽河的方向。
“是的。现在什么也没有了。”
“大兄弟,求求你能带我们到那里看看吗?”韩云发想去二弟曾经的住址看看。
刘老贵想了想说:“看在我与韩云财的情份上,你们又一路劳累,人也可怜,我带你们去。”
 
“那多谢了。”
他们跟随刘老贵来到村西的洼地,那里是一片荒地,在杂草下面露出些石头。
“这里原是韩云财家的院落和房子,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刘老贵说。
“他们能不能埋在这些石头下?”
“我和乡亲们来挖过,没有,什么也没。除了石头,连家中的箱子、锅碗都冲走了,什么也没有留下。”
“二弟没了,我们怎么办呀?”韩母哭了。
“唉,可怜的人们。你们为什么要来闯关东,这里虽说有些土地,却经常遭涝,人们活命也难呀。”刘老贵悲叹地说。
“孩子他爹,我们今后怎么办呀?”韩母仍在在流泪。
弟弟没有了,不知还往哪里去,韩云发楞在那里。
“爹,我们怎么办呀?”懂一点事的韩波在看着韩云发。
“唉,我们命苦呀,这么大的天下,哪有我们的立足之地呀。”韩母在哭泣着。
“大兄弟,在这里能找到闲房子吗,我们暂时住一阵。二弟没了,我们实在没地方去了,求求你救救我们全家吧,让我们先在此落个脚吧。”好长时间,韩云发满面泪痕地看着面前这位刘老贵,给他跪下。
“别,别这样,快起来,容我想想办法。”刘老贵将韩云发扶起。然后他想了想说:“村中家家都很困难,没有闲房子,有几间下屋,下雨就漏,冬天又不避寒,住不了人。”
“大兄弟,我们到这里人地不熟,举目无亲,看在我二弟的份上,将你当亲人了,只好求你作主,给我们帮忙了。”韩母流着泪说。
“我帮这个忙。”刘老贵想了想坚定地说。“你们想在此落脚,得和村长说说。村长要是同意,我想在南岗子下挖个地窨子,你们先在此避风寒,地窨子夏天抗热,冬天防寒,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行,行。只要有安身之处,哪里都行。”韩云发说。
“今晚,你们就住在我家的下屋吧,收拾一下暂时可以避避风雨,明天我带你去见村长。”
当晚,韩云发一家住在了中年人的仓房中。刘永贵是个朴实的农民,为人既热情又诚恳。他家共四口人,有他老伴,还有一个七岁的女儿叫刘凤珍,五岁的儿子叫刘大江。他们本就是关东户,在这里已生存几辈子了。一家人对韩家人都很亲热。
刘老贵向他们讲:“他们这个村是在东西辽河中间,东辽河发源于吉林的哈达岭,西辽河发源于河北、内蒙交界的七老图山,两河在长发福德店相汇成为一条河,总计1430公里,到营口入海。”
第二天,刘老贵领着韩云发,拎着家中一只正在下蛋的母鸡来到村长家。村长叫刘月林,人称刘善人,他与刘老贵是亲属。论辈份比刘老贵大,刘老贵得管他叫老叔。他家住在距刘家洼子村西边两华里的高岗上,一个象样的大院套,院中有五间大瓦房,还有三间厢房,有几匹骡马,两挂马车,周围这片土地都是他家的,他雇了几名长工。虽然是个地主,但老婆念佛,本屯多为他的亲属,即使贪心,有时凶恶,但也做过一些善事,故人称“刘善人”。
在刘善人的房内,刘善人坐在太师椅上,嘴叼着一个长烟袋,正在吸烟,他约四十多岁,中等身材,长的很胖。听了刘老贵的介绍,他看了看站在刘老贵身边的韩云发,又看了看刘老贵说:“这是韩云财的哥哥,一路艰难,从山东来到这里,的确不容易,想在我这里落脚步,看在亲属份上,我答应了刘老贵的要求。”
“多谢村长,多谢老叔了。”刘老贵谢着恩。
刘善人又看了看韩云发说:“不过,让你们全家人在此落户,但要安分守己。要象你二弟韩云财那样,听话。河边那片荒地让你们开荒,那可是我家的土地,现在还能种些白菜。来年可种些庄稼,但一定要按规定交税交租。”
 “多谢村长,多谢村长。”韩云发一再哈腰感恩道谢。
“村长真是大贵人,救了这一家子。不过,我说老叔,只是眼前他们没有一粒粮食,也难活呀。”刘老贵凑过来秧求着刘善人。
“那让你们自己想办法,我也无能为力了。”刘善人放下烟袋,有些不高兴了。
“能否借给他两斗高梁,让他们混过今年。”
“不行,去年遭水灾,你不知道我家没收到多少粮食吗。还有十户还欠我家租子呢。”
“要是这样,让他们在此居住,他们没有粮吃也要饿死呀。”刘老贵说。
刘善人想了想说“这样吧,看在咱们是亲戚的份上,我借他家两斗高梁,不过来年一定要加倍偿还,立个字据,你是中人,然后你去找管家吧。”
韩云发再次道谢。
从刘善人家借到两小斗高梁,村长又同意韩云发一家在刘家洼子落户,韩云发很是高兴。回到刘家后,韩云发的老伴听后都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奔波了一年,必竟有个安身之处了。韩家夫妇一再感谢刘老贵。
“大兄弟,为了我们全家,你不但付出辛苦,还搭进去一只下蛋母鸡,我韩云发是知德当报之人,我们全家都会铭记你的大恩大德,日后定会当报。”韩云发说。
“大哥,别这样说。现在你在这里落户了,就是刘家洼子人了,我们是乡亲了,虽说都是穷人,有困难你尽管吱声,这里好赖多是我的亲属,喊一嗓子,都会来帮忙的。再说,看在你弟弟云财的份上,我也应该帮这个帮。今天我就叫人帮你安家。”刘老贵是个慷慨之人。
村中的人原都和韩云财的关系不错,听说是韩云财的哥哥来这投奔他,对他们现在的处境都很同情,有些本就是刘老贵的亲属。得知村长同意韩云发全家留在这里后,都很欢迎。大家一起动手,在南岗子下帮助他家挖了一个地窨子,在河边放了几棵树,刘老贵的亲属刘连生会木匠活,帮助他们做了门窗,糊上窗户纸,便可避风雨,韩家全家在这里总算安了个家。刘老贵还给韩家送来了十几斤玉米面,加之从刘善人家借的两小斗高梁,他们挖些野菜是能混过一冬的。
种粮食是不行了,韩云发带领全家在河边开了一小块荒地,种上了些白菜、萝卜,韩云发熟水性,有时到辽河中摸些鱼,这样暂时还能维持全家人生存的。
冬天到了,大雪纷飞,辽河封河了。韩云发想到了到赵掌柜,不知他冬季能否用打工的。于是,韩云发决定将家交付给老伴,他到同江口找赵掌柜,看人家能不能收他在那里打零工。
那天晚上,孩子们都睡了,韩母对坐在炕头叹息的韩云发说:“孩子他爹,从刘善人家借的高梁省着吃,已不到一半了,这样用不到开春全家没有吃的也要饿死。”
 
韩云发:“是呀,有什么办法呢。”
 “唉。投奔他二叔,没想到他二叔全家都遭了秧。”
“别说了。孩子他娘,我想有一个能帮我们。”
“谁?”
“明天我去同江口,找到赵掌柜,他一定会帮我们的。在他那里打短日,能赚多少是多少,有了钱买到粮,我们就好了。”
“赵掌柜的能要你吗?”
“能,答应过我。”
“孩子他爹,现在看只有这样了。咱们初来乍到这里,刘老贵和乡亲们对咱都很好,但咱不能总麻烦人家呀,他们的生活都很苦。”
“是呀,孩子都小,等他们长大了也许会好些的。”
第二天,韩母和韩波将韩云发送到村东路口,外面还飘着大片的雪花。
“孩子他爹,人家要你你就在那干,人家不要也不要强皮赖脸,早些回家来,咱们怎么难也能过去这个冬。还有,在外要处处小心,不要多事,更不要和人家计较,关东不比山东,咱们人生地不熟,千万要小心呀。”韩母在叮咛。
“你放心吧,没事的。”韩云发对老伴儿说,转过身他又对韩波说:“波儿,咱家的孩子你最大,也懂事了,要替你娘多操点心,照顾好弟弟妹妹,遇事让着他们点。”
“爹,我会的。”
顶着大雪,韩云发穿着从山东带来的羊皮袄,戴着一顶狗皮帽子,背着个包裹,向东走去。
雪在飘飘扬扬,辽河上也被白茫茫的雪覆盖,韩云发迎着风雪踏过辽河上的冰面,向南走云,他象一棵风雪中的松柏,更象一只迎着风雪翱翔的雄鹰。
两天后,他来到了同江口。经打听,找到了赵家商行。
这是几间商业门房,中间开门,门有一个醒目的大招牌“赵家商行”。商行后边是一个四合院,在商行东有一个大门。
韩云发走进商行,发现一个老先生正在算账,他叫张汉仁,人称张先生,是吉林梨树人,几个月才回家一次,他虽然才五十岁出头的年龄,但已满头白发,是个既精明又富有正义感的人。一个小伙子叫李刚,正在擦着柜台。后门开了,一个穿戴讲究的中年男子走进来,他身上挂着雪花。韩云发一见,这就是赵掌柜的。
“赵掌柜的,你好呀?”
“你是?”
“赵大哥,我是秋天从靠河镇搭你船的韩云发呀。”
“啊,韩老弟,你怎么到这来了?”
“赵大哥,我想在你商行打份工,不知你能否收下我。”
“唉,你真的来了。”
“赵大哥,家中难已维生,只好来投奔大哥,谋点生路。”
“这么大的风雪你是怎么走来的?”赵掌柜望着来到赵家商行的韩云发,很是惊讶。
“穷苦人,吃苦吃惯了。风雪是大点,但走起路来非不是很冷。”韩云发边扑打身上的雪边说。
“你走了几天?”
“两天多,中间在一农户家住过一宿。”
“有毅力,是个刚强的人。好,既然扑奔我来的,我就破例收下你在我这打短工。”
一旁的账房张先生在打着算盘,停下手,看着韩云发说:“大兄弟,你可知道,赵掌柜在这个时候是不收短工的,真是破例了。”
“张先生,你带他到后院的大屋子中,认识一下那里的伙计。前些日子走了一个伙计,有一双铺盖,他就住在那里吧。顺便你和他说一下商行的规矩。”赵掌柜说。
“多谢赵掌柜的。”
张先生放下算盘,戴着一顶毡帽,叫着韩云发:“老弟,和我走吧。”
韩云发随着张先生穿过商行后门来到商行后院,外面还在扬着雪花,他发现这个四合院西侧有几间房子,那可能是赵掌柜住的,北面的一趟大房子,还有马棚、车辆,东边有几间房,象是仓库,院里还堆着一些物品,还有一堆烟囱管子。
他们来到北边的大屋子中,有两名伙计正坐在火炕边吸烟。
“来认识一下,这伙是新来的短工韩云发,就在张大成的那个铺。这伙是长工王长久问、孔谊森。”张先生介绍着。
“以后就仰仗大家关照了。”韩云发说。
两位长工站起来,王长久说:“欢迎,我们又多了个兄弟。”
“韩云发,赵掌柜的有一次念道过,难道是你。”孔宜森说。
“赵掌柜的曾帮过我一次了。”韩云发说。
“赵掌柜的可是好人,人家都说奸商,他却和别的商人不一样。”王长久说。
“韩老弟,我先回去了,你和他们唠吧。”张先生说,回头,他又对王长久说:“等雪停了,你们都出来扫雪。”
雪停了,韩云发和两位长工在院内打扫积雪。
第二天,有几马车粮运到赵家粮行,韩云发和两位长工扛着粮包,放到西边的仓库中。卸完粮,韩云发将掉在地上的一些玉米粒粒捡起来,放到一个搓子中,赵掌柜的看到满意地点点头。
在冬季,赵掌柜家除有几名固定的长工,一般在收粮时现雇用零工,平素是不雇打零工的,但看到韩云发能顶着大雪,不畏严寒找到他,被他的毅力所感动,破例收下他打零工。因为在冬天,赵掌柜除了收粮屯粮外,还收购一些农副产品,包括皮革,多少也需要些人手。到了赵家商行,韩云发帮助收粮和干一些力气活。找到了活计,也找到了生路,韩云发非常珍惜这份活计,每天勤勤恳恳,起早贪黑,不怕严寒,办事又认真,从不偷懒,深得赵掌柜信任。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剧本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