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发布信息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原创剧本网
小品创作室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代写公司年会小品剧本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论文 > 医药哲学论文 > 解析一个人的中国史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国际论文网-医药哲学论文   会员:suyu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8/11/8 10:49:44     最新修改:2018/11/8 10:49:44     来源:小品剧本网www.xiaopinjuben.com/ 
论文名:《解析一个人的中国史》
【原创剧本网】作者:网载
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二人转剧本。电话:13979226936 联系QQ:652117037
论文
 
                 解析一个人的中国史

    在某种程度上,蔡东藩对中国历史写作的贡献足可与司马迁相媲美,说他是"现代司马迁"也不为过。在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的历史无疑是最为源远流长的。历史学家孟森先生说:"中国有史之系统,严正完美,实超乎万国之上。"历史作为一种话语权,在数千年里经历了从民间到官方的转移和衍变,最后留下了一部皇皇巨著"二十四史"。

    "作史固难,读史亦难。"中国史籍浩如烟海,从二十四史、两通鉴、九通、五纪事本末,到其他各种别史、杂史和野史,一个人即使穷经皓首,也读不完这么多历史。仅"二十四史"就有三千二百五十九卷,除非像吕思勉这样的历史研究者(吕将"二十四史"通读了三遍),对一般读者来说,这样的正史难免会让人望而却步。"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则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同时,这些高文典册的历史大多出自文人史官之手,并非为一般智识的普通民众而作,阅读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便出现了大量的民间说史和写史,即"演义"小说的兴起。"一代肇兴,必有一代之史,而有信史有野史。好事者藂取而演之,以通俗谕人,名曰演义,盖自罗贯中《水浒传》、《三国传》始也。"(雉衡山人《东西晋演义·序》)《三国志》属于正史,《三国演义》则将历史民间化和文学化了,就社会影响而言,前者根本无以望后者之项背。"罗贯中尝辑《三国演义》,风行海内,几乎家喻户晓,大有掩盖陈寿《三国志》的势力。若论他内容事迹,半涉子虚。一般社会能有几个读过正史?甚至正稗不分,误把罗氏《三国演义》当作《三国志》相看。"

    对任何一个历史写作者来说,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播久远,所谓"藏诸名山,传之其人",这其实牵扯到"文"与"史"的差异性。文史既相通又相异,历史小说不同于真正的历史,小说偏重于情节营造,历史偏重于真实性。"夫正史尚直笔,小说尚曲笔,体裁原是不同,而世人之厌阅正史,乐观小说,亦即于此处分之。"因真实性可疑,这种似驴非马的历史演义小说往往为学者所诟病,章学诚指责《三国演义》"创七分事实,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惑乱","后世以讹传讹,将无作有,劝善不足,导欺有余","凭虚捏造,以诬古而欺今"。

    一是乏人问津的所谓"正史",一是真假难辨的各种"演义"、"戏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中国历史始终陷于"贫困",以至于鲁迅先生说:"中国不但无正确之本国史,亦无世界史,妄人信口开河,青年莫名奇妙,知今知古,知外知内,都谈不到。"近代西风东渐,大学兴起,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主,历史才开始在中国重新复苏,梁启超提出"新历史"之说。在这场历史启蒙运动中掀起一股"历史热",留下许多名篇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

    蔡东藩(1877-1945) —生恰逢清末民初,既接受过完整的传统教育,又接触过许多现代新思想,精通经史诗文,这使他对历史、国家和民族有更现代、更深刻的认知。他坚持历史的真实根基,"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在文字方面,他要求"文不尚虚,语惟以俗",这或许是对同时期白话文运动的一种呼应。即使在今天看来,蔡东藩对写作的这种孜孜追求也不过时,即"理正词纯,明白晓畅,以发探新道德、新政治、新社会之精神","不求古奥,不阿时好,期于浅显切近"。

    从1916 年到1926 年,从40 岁到50 岁,陋室孤灯,蔡东藩在浙江乡下写了整整10 年。从《清史演义》始,先后写作了元史、明史、民国、宋史、唐史、五代史、南北朝、两晋、前汉和后汉等通俗演义。他以一人之力,竟然完成了这部长达700 多万字的中国通史,从秦汉到民国,历史跨度长达两千多年。在某种程度上,蔡东藩对中国历史写作的贡献足可与司马迁相媲美,说他是"现代司马迁"也不为过。作为中国第一部通史,50 余万字的《史记》叙述了自黄帝到西汉的三千年中国史,蔡东藩的"历代通俗演义"正好从前汉开始,这种衔接不仅是主题内容上的,也是历史精神的继承,即历史从官方到民间的回归,"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与传统的历史通俗小说不同,蔡著采用的完全是专业历史写作的方法,重史轻文,注重真实和考据,无一事无来历,孤证不立。这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涉猎,更离不开洞隐烛微的思辨精神,写作《元史演义》时他就参考了大量中西史料,"是足以补中西史乘之缺,不得以小说目之"。这是史家才有的严谨,"语皆有本,不敢虚诬,笔愧如刀,但凭公理"。史论总被视为历史写作的点睛之笔,在"历代通俗演义"中,除过一些历史知识的注释,还有大量的蔡氏史评作为批注。这自然会让人想到《史记》中的"太史公曰"。

    2016 年恰逢蔡著《清史通俗演义》("历代通俗演义"第一部)首次出版100 周年,历经首年巨变,其光辉仍不可磨灭,正如替蔡续写《民国通俗演义》后四十回的许廑父所言:"文笔之整饬,结构之精密,故成一完善之史学演义,出版后不胫而走遍天下。"事实上,"历代通俗演义"自出版以来,便一直畅销不衰,为书商和出版社带来不可计数的利润,但蔡氏本人却贫寒一生,仅以行医教书为生。这就是一个真正写作者的历史和命运。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剧本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际剧本网(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备案号粤ICP备14022528号     法律顾问:广东律师事务所
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新版入口  | 编剧群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原创剧本网
原创小品剧本大赛
代写代发论文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代写年会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剧本
人生生活故事小品《心灵枷锁
公司年会团建小品剧本《一日
医院话剧剧本《圆梦二甲》
网络诈骗心理剧剧本《防范电
医师二甲评审情景剧本《圆梦
防范网络诈骗小品《防范电信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公司年会团建小品剧本《一日游
医师节疾病防控科学就医主题小
医院情景剧剧本《圆梦二甲》
楼盘销售小品剧本《王牌售楼员
火灾消防安全宣传搞笑小品(消防
医疗志愿者快板台词《医疗志愿
银行年会活动小品剧本《大堂经
直播带货搞笑小品剧本《农垦直
八一建军节军营搞笑小品剧本(部
税务幽默小品剧本《缴纳税款》
夫妻生活演讲稿《夫妻道》
端午节搞笑小品《神粽》
七一建党节小品剧本《最美党员
六一儿童节小品剧本《小小红色
512护士节小品剧本《为爱护航》
预防性病搞笑小品台词《防艾不
医疗机构多人音乐快板《新时代
关于彩礼搞笑小品剧本《喜事新
婚姻感情故事小品剧本《婚头婚
国企党员教育题材情景剧《在党
公司年会搞笑相声剧本《梦想成
网络电信诈骗小品剧本《电信诈
法治宣传快板《法治强基普新篇
公司庆典活动搞笑小品《以客户
公司群口相声剧本《员工心态》
部队海军小品剧本《我和我的祖
古代宋朝宫廷剧本《吴夲传》
供电公司年会小品剧本《最亮的
移风易俗时代新风音乐快板台词
金融搞笑小品剧本《为企业护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论文 > 医药哲学论文 > 解析一个人的中国史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国际论文网-医药哲学论文   会员:suyu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8/11/8 10:49:44     最新修改:2018/11/8 10:49:44     来源:小品剧本网www.xiaopinjuben.com/ 
论文名:《解析一个人的中国史》
【原创剧本网】作者:网载
原创剧本网
中国原创剧本网论文创作室专业代写各种论文,代发各类论文。 QQ:719251535

                 解析一个人的中国史

    在某种程度上,蔡东藩对中国历史写作的贡献足可与司马迁相媲美,说他是"现代司马迁"也不为过。在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的历史无疑是最为源远流长的。历史学家孟森先生说:"中国有史之系统,严正完美,实超乎万国之上。"历史作为一种话语权,在数千年里经历了从民间到官方的转移和衍变,最后留下了一部皇皇巨著"二十四史"。

    "作史固难,读史亦难。"中国史籍浩如烟海,从二十四史、两通鉴、九通、五纪事本末,到其他各种别史、杂史和野史,一个人即使穷经皓首,也读不完这么多历史。仅"二十四史"就有三千二百五十九卷,除非像吕思勉这样的历史研究者(吕将"二十四史"通读了三遍),对一般读者来说,这样的正史难免会让人望而却步。"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则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同时,这些高文典册的历史大多出自文人史官之手,并非为一般智识的普通民众而作,阅读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便出现了大量的民间说史和写史,即"演义"小说的兴起。"一代肇兴,必有一代之史,而有信史有野史。好事者藂取而演之,以通俗谕人,名曰演义,盖自罗贯中《水浒传》、《三国传》始也。"(雉衡山人《东西晋演义·序》)《三国志》属于正史,《三国演义》则将历史民间化和文学化了,就社会影响而言,前者根本无以望后者之项背。"罗贯中尝辑《三国演义》,风行海内,几乎家喻户晓,大有掩盖陈寿《三国志》的势力。若论他内容事迹,半涉子虚。一般社会能有几个读过正史?甚至正稗不分,误把罗氏《三国演义》当作《三国志》相看。"

    对任何一个历史写作者来说,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播久远,所谓"藏诸名山,传之其人",这其实牵扯到"文"与"史"的差异性。文史既相通又相异,历史小说不同于真正的历史,小说偏重于情节营造,历史偏重于真实性。"夫正史尚直笔,小说尚曲笔,体裁原是不同,而世人之厌阅正史,乐观小说,亦即于此处分之。"因真实性可疑,这种似驴非马的历史演义小说往往为学者所诟病,章学诚指责《三国演义》"创七分事实,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惑乱","后世以讹传讹,将无作有,劝善不足,导欺有余","凭虚捏造,以诬古而欺今"。

    一是乏人问津的所谓"正史",一是真假难辨的各种"演义"、"戏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中国历史始终陷于"贫困",以至于鲁迅先生说:"中国不但无正确之本国史,亦无世界史,妄人信口开河,青年莫名奇妙,知今知古,知外知内,都谈不到。"近代西风东渐,大学兴起,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主,历史才开始在中国重新复苏,梁启超提出"新历史"之说。在这场历史启蒙运动中掀起一股"历史热",留下许多名篇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

    蔡东藩(1877-1945) —生恰逢清末民初,既接受过完整的传统教育,又接触过许多现代新思想,精通经史诗文,这使他对历史、国家和民族有更现代、更深刻的认知。他坚持历史的真实根基,"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在文字方面,他要求"文不尚虚,语惟以俗",这或许是对同时期白话文运动的一种呼应。即使在今天看来,蔡东藩对写作的这种孜孜追求也不过时,即"理正词纯,明白晓畅,以发探新道德、新政治、新社会之精神","不求古奥,不阿时好,期于浅显切近"。

    从1916 年到1926 年,从40 岁到50 岁,陋室孤灯,蔡东藩在浙江乡下写了整整10 年。从《清史演义》始,先后写作了元史、明史、民国、宋史、唐史、五代史、南北朝、两晋、前汉和后汉等通俗演义。他以一人之力,竟然完成了这部长达700 多万字的中国通史,从秦汉到民国,历史跨度长达两千多年。在某种程度上,蔡东藩对中国历史写作的贡献足可与司马迁相媲美,说他是"现代司马迁"也不为过。作为中国第一部通史,50 余万字的《史记》叙述了自黄帝到西汉的三千年中国史,蔡东藩的"历代通俗演义"正好从前汉开始,这种衔接不仅是主题内容上的,也是历史精神的继承,即历史从官方到民间的回归,"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与传统的历史通俗小说不同,蔡著采用的完全是专业历史写作的方法,重史轻文,注重真实和考据,无一事无来历,孤证不立。这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涉猎,更离不开洞隐烛微的思辨精神,写作《元史演义》时他就参考了大量中西史料,"是足以补中西史乘之缺,不得以小说目之"。这是史家才有的严谨,"语皆有本,不敢虚诬,笔愧如刀,但凭公理"。史论总被视为历史写作的点睛之笔,在"历代通俗演义"中,除过一些历史知识的注释,还有大量的蔡氏史评作为批注。这自然会让人想到《史记》中的"太史公曰"。

    2016 年恰逢蔡著《清史通俗演义》("历代通俗演义"第一部)首次出版100 周年,历经首年巨变,其光辉仍不可磨灭,正如替蔡续写《民国通俗演义》后四十回的许廑父所言:"文笔之整饬,结构之精密,故成一完善之史学演义,出版后不胫而走遍天下。"事实上,"历代通俗演义"自出版以来,便一直畅销不衰,为书商和出版社带来不可计数的利润,但蔡氏本人却贫寒一生,仅以行医教书为生。这就是一个真正写作者的历史和命运。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论文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代发论文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