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发布信息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全国原创小品剧本创作大赛
小品创作室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代写公司年会小品剧本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论文 > 文化艺术论文 > 关于“寻根文学”的探析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国际论文网-文化艺术论文   会员:suyu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8/10/8 10:56:32     最新修改:2018/10/8 10:56:32     来源:小品剧本网www.xiaopinjuben.com/ 
论文名:《关于“寻根文学”的探析》
【原创剧本网】作者:网载
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二人转剧本。电话:13979226936 联系QQ:652117037
论文
 

            关于“寻根文学”的探析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 寻根文学用自己的理论倡导及创作实践, 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诸如民族和民间以及地域和文化等一系列概念, 导致了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 从文化意识的复苏和民间精神立场的确立以及宗教意识的觉醒等多个方面, 极大地推动了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寻根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观念; 转变;

    从为数众多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以及产生的影响来看, 寻根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涉及面极广, 甚至可以说涵盖了整个中国当代文学, 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弄清楚寻根文学的来龙去脉, 在很大程度上, 就弄清了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方向。

    20世纪80年代, 中国当代文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各种文学思潮风起云涌, 形成了新时期文学的繁荣景象。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 从改革文学到关于现代派的讨论, 中国当代文学一直在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文学如何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中国作家们为此进行着各种尝试, 直到等来了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一些观念, 为摸索中前进的中国当代文学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启示, 并通过理论和创作上的一系列实践, 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方向, 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寻根文学的理论倡导及创作实践

    寻根文学主将韩少功说:“文学有‘根’, 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 根不深, 则叶难茂……”[1]“寻根……其要点是在政治视角之外再展开一个文化视角, 在西方文化坐标之外再设置一个本土文化坐标。”[2]

    郑万隆说:“我的根是东方。东方有东方的文化……要不断开凿自己脚下的‘文化岩层’。”[3]李杭育也说, “笼罩在实用主义阴影”之下的中原规范文化, 是一种“远离生存和信仰, 肉体和灵魂”, “我以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 更多地保留在中原规范之外。规范的传统的‘根’, 大都枯死了”, “规范之外的才是我们需要的‘根’, 因为它们分布在广阔的大地, 深植于民间的沃土”[4]。

    蔡翔在描述寻根文学的重要会议———杭州会议时也提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把‘文化’引进文学的关心范畴, 并拒绝对西方的简单模仿, 正是这次会议的主题之一。面对‘文化’的关注, 则开始把人的存在更加具体化和深刻化, 同时更加关注‘中国问题’。”[5]60

    此外, 寻根文学的理论文章《寻找东方文化的思维和审美优势》《文化制约着人类》《现代小说中的历史意识》《跨越文化断裂带》《在文化背景上找语言》等等, 虽说论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但无一例外的都有很多共通之处, 有着诸多相同的文学创作理念。

    寻根作家们在寻根文学理论的指导之下, 创作出了大量的寻根文学作品, 不管是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 还是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等小说, 抑或是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小说和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小说, 以及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和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小说等等, 都是从创作实践的角度, 来践行着寻根文学的理论, 力求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伤痕、反思等小说中的创作理念, 使中国当代文学能够更好地融合到世界文学的潮流中去。而寻根文学的创作实践, 也和寻根文学的理念一起, 相得益彰, 互为补充, 共同推动着中国当代文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寻根文学的特征

    (一) 地域文化特色

    寻根作家的创作, 在自觉不自觉中都形成了自己鲜明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几乎所有的寻根作家, 都有一片属于他自己的文学“故乡”:韩少功的湘楚, 张承志的草原, 李杭育的吴越, 扎西达娃的西藏, 贾平凹的商州, 李锐的吕梁等等。这些寻根作家在自己这片文学土地上, 孜孜不倦地耕耘, 把地域文化和自己的文学创作结合得异常紧密, 让地域文化大放光彩。

    (二) 传统文化氛围

    在韩少功等寻根作家的寻根理论中, 他们所寻之“根”, 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民族传统文化。寻根作家们往往把自己的创作放置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民族文化土壤之中, 深掘国民的民族文化深层次积淀, 有的作品揭露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劣根一面, 有的作品又赞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优秀一面, 而有的又抱着极其复杂的批评态度来审视民族传统文化, 但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 寻根作家们的创作都是在民族传统文化的背景下, 来努力创作出具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和中国品格的文学, 如阿城对道家文化的态度, 韩少功对巫楚文化的态度, 张承志对草原及宗教的态度等等。

    (三) 关注个体生命

    寻根作家的创作, 很重视对于生命个体的关注, 他们试图寻找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生命之“根”, 关注物质生存和精神生存的双重世界, 以此来探寻生命的真谛。比如阿城的《棋王》中, 王一生能够在物质极度贫乏的世界中, 通过精神世界来升华自己的个体生命;《树王》中的肖疙瘩肉身虽死, 但精神却以另一种方式获得重生;莫言的《红高粱》, 展示出最为原始顽强的生命力, 把人置身于最为原初的状态, 探寻人类的生命之根;张承志《北方的河》中, 生命的缺陷, 却从黄河父亲般的气势中去寻找, 体现出从大自然中去寻找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的隐喻。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 寻根文学都是把一个个生命个体置于很高的地位, 以此来追寻民族的和生命的“根”。

    丁帆对寻根文学的总结, 可谓道出了寻根文学的大致特征:“首先, 描写中国传统文化笼罩下人的精神生活……其次, 所有的‘寻根小说’都充分地表现出风俗画的特征, 作家们非常重视‘异域情调’和‘地方色彩’的发掘……”[6]261

    三、寻根文学影响下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

    从以上的论述中, 我们可以很轻易地衍生出一些和寻根文学密切相关的关键词:民族、民间、地域、文化、历史、现代、东方等等。可以看出, 这些关键词, 几乎涵盖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大部分努力方向, 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有的学者指出:“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史上, 还没有哪一个文学思潮像寻根文学一样, 能够如此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格局和走向。”[7]27

    中国当代文学经过建国后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的磨砺, 再经过新时期伤痕文学及反思文学等的试验, 到了寻根文学这里, 作家们开始有意识地注意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道路问题, 注意到了中国当代文学同世界文学的关系问题, 并具有历史开创意义地提出了很多创作观念, 让中国当代文学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中国作家们开始思考, 中国文学在与世界文学接轨的同时, 如何走出一条葆有自己特色并适合自己的道路?可以说, 正是在寻根文学理论和创作的启示下, 中国当代文学开始走向世界, 走向繁荣, 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 文化意识的复苏

    从寻根文学的理论倡导及创作实践来看, 寻根文学的所有努力, 都集中在对“民族传统文化”这一文学之“根”的寻找上, 他们这种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 “促成了当代文学中文化意识的全面复归”, 而“文化意识的复苏, 为中国当代文学打开了世界文学的大门”。从寻根文学开始, 由于文学观念的转变, 中国当代文学似乎一夜之间开了窍, 走上了同世界文学接轨的全球化道路。在中国当代文学历史进程中, “最早叩开西方大门的是那些带有文化寻根倾向的作品……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了世界……”[7]27

    继寻根文学以后, 关照和开掘以及反思批判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小说不胜枚举, 90年代以来的很多作品, 仍然继续着文化思考及文化批判, “二十年来一些作家还在持续着这种努力, 他们继续审视中国文化之根, 做出了更为深刻的思考”[8]50。正是在这种思考下, 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如张承志的《心灵史》、陈忠实的《白鹿原》、周大新的《湖光山色》《第二十幕》、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莫言的《生死疲劳》《檀香刑》, 以及苏童和叶兆言等作家的小说……单从这一串长长的作家作品名单来看, 我们就知道, 这其实已经包含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很大一部分优秀作家作品了。由此可见, 寻根文学以来的观念转变, 对中国当代文学有着怎样巨大的影响了。

    (二) 文学对政治的疏离

    现在返回去看, 中国当代文学从新时期以来, 总体上呈现出一条多元化的发展轨迹。而且, 这种多元化是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和艰难险阻才得以实现的, 尤其是在处理文学和政治的关系上, 中国当代文学确实走过了不少曲折的道路。

    曾几何时, 中国当代文学被革命政治话语统治得几无容身之所, 这种影响甚至延伸到了新时期初期的文学思潮那里。我们从新时期文学开始复兴的伤痕和反思乃至改革文学身上, 仍然依稀可见文学的政治化创作思路, 虽然他们的革命色彩没有当代文学早期的小说那么浓, 但其政治化的元素仍然十分明显。这种现象, 直到寻根文学出现, 才有所缓解。

    从寻根文学开始, 中国当代文学才有意去疏离文学同政治的关系, 文学创作逐渐向我们的日常生活靠拢。可以说, 寻根文学“使当代文学的叙事话语实现了从当前社会政治的层面向历史文化领域的位移”, 并出现整体的变革[7]28, “成为弥散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种力量和重要的酵素, 它导致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转向和中国当代文学审美空间的大量释放, 也导致了中国当代文学表现领域的转移和疆界的拓展”[9]20。

    文学和政治的关系极其复杂, 永远缠绕在一起, 想要完全分离, 基本不可能。但文学想要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就必须得处理好同政治的关系。总体来说, 文学疏离政治, 是从主观上减少政治对文学的干涉, 有利于文学的发展。寻根文学在处理文学和政治的关系上, 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进程。

    (三) 地域文学与地域作家群

    前面提到, 寻根文学的特征之一, 就是其独特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而吹响寻根文学集结号的“杭州会议”, 更是其有力的佐证。据参加“杭州会议”的蔡翔说:“这次会议不约而同的话题之一, 即是‘文化’, 我记得北京作家谈得最兴起的是京城文化乃至北方文化, 韩少功则谈楚文化, 看得出他对文化和文学的思考由来已久并胸有成竹, 李杭育则谈他的吴越文化, 而由地域文化则引申至文化和文学的关系。”[5]60

    寻根作家们的创作, 都带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色, 而且还形成了各自不同且相对固定的“地域”领地, 这一创作特征, 对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域文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纵观当代文学中, 成名的甚至不成名的作家, 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域:莫言的高密, 刘庆邦的煤矿, 贾平凹的商州, 陈忠实的三秦, 刘震云的中原, 李锐的吕梁山区, 韩少功的汨罗, 周大新的南阳, 阎连科的耙耧山脉, 迟子建的北极村, 苏童的枫杨树故乡, 毕飞宇的王家庄等等, 更不要说大量的少数民族作家了。

    当代文学中的这些地域文学作品, 沿着寻根文学的创作观念, 在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中去寻找创作素材, 实现了寻根文学观念的拓展和演变。同时, 在这些地域文学的创作中, 中国当代文学形成了大量的作家群, 如以贾平凹和陈忠实等为代表的西北作家群, 以莫言和张炜等为代表的山东作家群, 以韩少功和何立伟为代表的湖南作家群, 以刘震云和李佩甫等为代表的河南作家群, 以阿来为代表的藏族作家群, 以罗伟章等为代表的底层作家群, 等等。中国还有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少数民族作家群, 如四川的康巴作家群, 云南的昭通作家群, 渝东南及湘西等地的武陵山区作家群等等。

    当代文学中大量地域文学和地域作家群的涌现, 正是寻根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影响的延续, 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 寻根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 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四) 民间精神立场

    民间立场是和官方立场以及知识分子立场相对的一种写作立场及姿态, 文学走向民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更贴近了文学本身。从诞生之日起, 中国现当代文学就在各种各样的变革中前进, 从“启蒙”到“救亡”, 从“精英”到“大众”, 从“知识分子”到“国家意识形态”, 中国文学一直都在走着一条并不平整的路。建国后多年, 中国当代文学都处于一种国家话语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控制之中, 难有突破。但说到底, 文学毕竟不是官方意识形态的影子, 而是一种个人化色彩较浓的行为, 更多的则是倾向于民间。所以, 文学创作的民间精神立场很重要, 它甚至决定了文学的走向, 以及文学创作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

    这里所说的民间精神立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民间立场是指作家自觉地站在社会底层及广大平民的立场上, 对民间生活作出自己的审视与评估”[10]122, “坚持独立精神和自由创造的品质”[11], “是中国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文学形态和价值取向, 是一种非权力形态也非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形态的文化视界和空间”[12]1。

    从以上论断可知, 民间精神立场其实是一种文学创作的理念, 也是一种美学形态, 采取这样一种创作方式, 作家是“采取尊重的平等对话而不是霸权态度”[13]59, 所以“能较为深刻地进入当下变动的现实中人们的灵魂世界”[14]25。

    在寻根文学之前, 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 更多是官方意识形态的和知识分子的, 很少触及到民间。自寻根文学兴起以来, 中国当代文学的格局就发生了变化, 文学变得不再只是知识分子和官方意识形态的精神载体了, 而是开辟出了一条表现民族和民间生存意识的新路。我们考查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从韩少功到阿城, 从贾平凹到莫言, 不管是《爸爸爸》, 还是《棋王》《树王》, 抑或是《红高粱》, 无一不充满着浓浓的民间精神立场。

    当代90年代以来的作家作品中的民间立场就更多了, 他们关注城市的小市民, 关注乡村的农民, 关注底层的知识分子, 关注底层务工一族, 等等。从毕飞宇到刘庆邦, 从刘震云到罗伟章, 无数的当代作家都在其创作中, 深深打下了民间立场的烙印, 而这些, 自然少不了寻根文学所带来的当代文学观念转变的功劳。

    (五) 宗教意识

    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我们剥离其文字以后, 我们还能清楚地发现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一种社会现象, 也可能是一种思想观念, 还可能是一种生命启示等等。这是一种完全超越生命个体可以遍及众生的生命内涵, 文学作品中的这种生命内涵, 笔者称之为文学中的宗教意识, 而具有宗教意识的文学作品, 才是有深度的作品。这样的作品, 沟通天地万物, 连接尘世和上苍, 有着全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能够揭示出生命的本质和内涵。

    寻根文学是有宗教意识的。比如张承志, 他由宗教到世俗, 再回归宗教, 最终选择哲合忍耶作为其精神家园, 张承志整个生命个体及其作品, 都在宗教中得到了升华。再如韩少功, 他的很多作品中, 都体现出一种原始的朴素的巫楚文化特色, 这其实是一种民间的原初状态的宗教, 体现出了对生命的敬畏。同时, 韩少功最终选择半归隐于汨罗乡下, 这又未尝不是一种更大的宗教。

    很显然, 中国当代的很多作家和作品都在对文学中的宗教意识进行着尝试, 或者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作家们把对芸芸众生的悲悯和敬畏融进作品, 带着一种博爱之心来审视这个世界, 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浓浓的宗教意识。这样的作品, 可以列出长长一串: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故乡天下黄花》、刘醒龙的《天行者》、毕飞宇的《推拿》、赵兰振的《夜长梦多》和罗伟章的《大嫂谣》《声音史》等等。

    (六) 寻根文学与当代文学流派

    中国当代文学中有很多文学流派, 我们细读其文本, 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他们与寻根文学都有着某种或多或少的联系, 他们说不上究竟是谁影响了谁, 也可以说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一种复杂形态, 但不管怎么说, 我们从这些文学流派身上, 都能够看到某些寻根文学观念的影子。从这个角度来说, 也可算作是寻根文学为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所带来的影响。

    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从时间上来说, 大致和寻根文学同步, 只是稍晚于寻根文学热潮, 被看作是文学创作中现实传统的延续, 十分注重现实生活的原生态还原, 以一种未经打磨的风格呈现琐碎的日常生活景观。新写实小说的这种风格实际上是对文学传统的某种接续, 这与寻根文学的某些基本观念是一致的, 尤其是新写实小说中对于民间小人物的关注, 对于某些被遮蔽了的历史的关注, 更是和寻根文学有着极大的渊源, 体现了寻根文学民间精神立场的创作姿态。

    陈思和教授把新写实小说看作是当代文学中的“后寻根”现象, 说其是“延续着‘寻根文学’的真正的精神内核”[15]306。可见, 新写实小说与寻根文学其实是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先锋小说算得上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独特的存在。受西方文学创作观念影响极深, 他们对于西方小说创作技巧的借鉴, 对于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冲击, 无疑具有颠覆的作用。但对于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借鉴, 寻根文学无疑走在了先锋小说的前面。寻根文学作家大多曾受到过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 有些更是西方现代派的积极鼓吹者和倡导者。他们早在先锋小说兴起之前, 就在自己的作品中大量运用某些西方现代小说的观念和技法来进行创作, 如韩少功和贾平凹等作家的作品, 就有不少隐含着先锋小说常用的神秘手法, 而某些寻根小说作家, 如莫言等, 其本身就是先锋小说的代表。

    同时, 先锋小说中, 也有很多体现了文化寻根的意味, 如马原对于西藏文化的追寻, 苏童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等。可以说, 寻根文学和先锋小说之间, 呈现出一种相互缠绕的复杂关系, 寻根中有先锋, 先锋中也有寻根, 他们交织在一起, 共同推进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

    新历史小说, 则更与寻根文学脱不了干系, 新历史小说的最大特点, 就是其小说中所呈现出来的新的历史观。这不是一种官方主流意识形态所提倡的历史观, 而是一种民间的历史观, 强调的是民间立场。而这正是寻根文学的理论精髓所在, 新历史小说与寻根文学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在论及寻根文学和新历史小说的关系时, 张清华肯定地说, “没有寻根小说的崛起和延展, 就不可能有在80年代后期风骚独领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的问世”[16]92。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寻根文学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某种特殊的贡献。

    四、结语

    寻根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思潮,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虽然它有一种理论大于实践的历史局限, 但它却用自己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寻根文学所倡导的文学创作观念, 从多个角度影响到了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 并通过各种或隐或显的方式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在寻根文学的影响下, 中国当代文学在不断修正完善和探索弥补中, 一步一步走向了繁荣。

    正是寻根文学崛起所带来的文学观念的转变, 才使中国当代文学在历史的拐点中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中国当代文学只有在不断吸收西方先进理念的同时坚持自己本民族的东西, 才能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越是民族的, 也越是世界的。从某个角度来说, 寻根文学在推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繁荣的路上,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少功.文学的“根”[J].作家, 1985 (4) :4.

    [2]韩少功, 李建立.文学史中的“寻根”[J].南方文坛, 2007 (4) :74—79.

    [3]郑万隆.我的根[J].上海文学, 1985 (5) :46.

    [4]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J].作家, 1985 (9) :76—78.

    [5]蔡翔.有关“杭州会议”的前后[J].当代作家评论, 2000 (6) :58—61.

    [6]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7]熊修雨.三十年来话寻根:论寻根文学的意义[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28 (9) :25—31.

    [8]赵德发.让写作回到根上:应北京大学“我们文学社”而作的讲演[J].当代小说, 2009 (9) :50—52.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剧本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际剧本网(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备案号粤ICP备14022528号     法律顾问:广东律师事务所
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代写代发论文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代写年会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剧本
社区医院健康立档题材感人小
爱国主义宣传演讲稿《老兵李
家族家风教育心理剧本《我的
勤劳致富宣传相关搞笑小品《
护士医生无私奉献相关感人小
512护士节娱乐演出搞笑小品《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乡村振兴村官小品《致富带头人
革命烈士情景剧剧本《刘惜芬》
服务行业超搞笑小品剧本《以礼
养老保险快板台词《城乡居保最
纪委小品剧本《巡察组的故事》
公司年会爆笑小品剧本《唐僧师
国家电网双人相声剧本《使命和
疾病防控科学就医温馨幽默感人
国家公园古城景区旅游小品《共
医院医生快板《医生这点事》
职业学校三句半台词《职校把名
适合元宵节表演爆笑古装小品(穿
保护妇女权益小品剧本(职工权益
情人节爱情故事小品剧本(最美的
幽默搞笑喜庆过年小品剧本《欢
警察节搞笑正能量小品剧本《警
节日期间保障物价稳定社会小品
公司生产质量管理小品剧本《将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论文 > 文化艺术论文 > 关于“寻根文学”的探析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国际论文网-文化艺术论文   会员:suyu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8/10/8 10:56:32     最新修改:2018/10/8 10:56:32     来源:小品剧本网www.xiaopinjuben.com/ 
论文名:《关于“寻根文学”的探析》
【原创剧本网】作者:网载
中国原创剧本网论文创作室专业代写各种论文,代发各类论文。 QQ:719251535

            关于“寻根文学”的探析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 寻根文学用自己的理论倡导及创作实践, 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诸如民族和民间以及地域和文化等一系列概念, 导致了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 从文化意识的复苏和民间精神立场的确立以及宗教意识的觉醒等多个方面, 极大地推动了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寻根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观念; 转变;

    从为数众多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以及产生的影响来看, 寻根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涉及面极广, 甚至可以说涵盖了整个中国当代文学, 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弄清楚寻根文学的来龙去脉, 在很大程度上, 就弄清了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方向。

    20世纪80年代, 中国当代文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各种文学思潮风起云涌, 形成了新时期文学的繁荣景象。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 从改革文学到关于现代派的讨论, 中国当代文学一直在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文学如何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中国作家们为此进行着各种尝试, 直到等来了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一些观念, 为摸索中前进的中国当代文学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启示, 并通过理论和创作上的一系列实践, 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方向, 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寻根文学的理论倡导及创作实践

    寻根文学主将韩少功说:“文学有‘根’, 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 根不深, 则叶难茂……”[1]“寻根……其要点是在政治视角之外再展开一个文化视角, 在西方文化坐标之外再设置一个本土文化坐标。”[2]

    郑万隆说:“我的根是东方。东方有东方的文化……要不断开凿自己脚下的‘文化岩层’。”[3]李杭育也说, “笼罩在实用主义阴影”之下的中原规范文化, 是一种“远离生存和信仰, 肉体和灵魂”, “我以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 更多地保留在中原规范之外。规范的传统的‘根’, 大都枯死了”, “规范之外的才是我们需要的‘根’, 因为它们分布在广阔的大地, 深植于民间的沃土”[4]。

    蔡翔在描述寻根文学的重要会议———杭州会议时也提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把‘文化’引进文学的关心范畴, 并拒绝对西方的简单模仿, 正是这次会议的主题之一。面对‘文化’的关注, 则开始把人的存在更加具体化和深刻化, 同时更加关注‘中国问题’。”[5]60

    此外, 寻根文学的理论文章《寻找东方文化的思维和审美优势》《文化制约着人类》《现代小说中的历史意识》《跨越文化断裂带》《在文化背景上找语言》等等, 虽说论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但无一例外的都有很多共通之处, 有着诸多相同的文学创作理念。

    寻根作家们在寻根文学理论的指导之下, 创作出了大量的寻根文学作品, 不管是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 还是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等小说, 抑或是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小说和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小说, 以及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和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小说等等, 都是从创作实践的角度, 来践行着寻根文学的理论, 力求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伤痕、反思等小说中的创作理念, 使中国当代文学能够更好地融合到世界文学的潮流中去。而寻根文学的创作实践, 也和寻根文学的理念一起, 相得益彰, 互为补充, 共同推动着中国当代文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寻根文学的特征

    (一) 地域文化特色

    寻根作家的创作, 在自觉不自觉中都形成了自己鲜明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几乎所有的寻根作家, 都有一片属于他自己的文学“故乡”:韩少功的湘楚, 张承志的草原, 李杭育的吴越, 扎西达娃的西藏, 贾平凹的商州, 李锐的吕梁等等。这些寻根作家在自己这片文学土地上, 孜孜不倦地耕耘, 把地域文化和自己的文学创作结合得异常紧密, 让地域文化大放光彩。

    (二) 传统文化氛围

    在韩少功等寻根作家的寻根理论中, 他们所寻之“根”, 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民族传统文化。寻根作家们往往把自己的创作放置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民族文化土壤之中, 深掘国民的民族文化深层次积淀, 有的作品揭露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劣根一面, 有的作品又赞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优秀一面, 而有的又抱着极其复杂的批评态度来审视民族传统文化, 但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 寻根作家们的创作都是在民族传统文化的背景下, 来努力创作出具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和中国品格的文学, 如阿城对道家文化的态度, 韩少功对巫楚文化的态度, 张承志对草原及宗教的态度等等。

    (三) 关注个体生命

    寻根作家的创作, 很重视对于生命个体的关注, 他们试图寻找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生命之“根”, 关注物质生存和精神生存的双重世界, 以此来探寻生命的真谛。比如阿城的《棋王》中, 王一生能够在物质极度贫乏的世界中, 通过精神世界来升华自己的个体生命;《树王》中的肖疙瘩肉身虽死, 但精神却以另一种方式获得重生;莫言的《红高粱》, 展示出最为原始顽强的生命力, 把人置身于最为原初的状态, 探寻人类的生命之根;张承志《北方的河》中, 生命的缺陷, 却从黄河父亲般的气势中去寻找, 体现出从大自然中去寻找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的隐喻。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 寻根文学都是把一个个生命个体置于很高的地位, 以此来追寻民族的和生命的“根”。

    丁帆对寻根文学的总结, 可谓道出了寻根文学的大致特征:“首先, 描写中国传统文化笼罩下人的精神生活……其次, 所有的‘寻根小说’都充分地表现出风俗画的特征, 作家们非常重视‘异域情调’和‘地方色彩’的发掘……”[6]261

    三、寻根文学影响下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

    从以上的论述中, 我们可以很轻易地衍生出一些和寻根文学密切相关的关键词:民族、民间、地域、文化、历史、现代、东方等等。可以看出, 这些关键词, 几乎涵盖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大部分努力方向, 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有的学者指出:“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史上, 还没有哪一个文学思潮像寻根文学一样, 能够如此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格局和走向。”[7]27

    中国当代文学经过建国后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的磨砺, 再经过新时期伤痕文学及反思文学等的试验, 到了寻根文学这里, 作家们开始有意识地注意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道路问题, 注意到了中国当代文学同世界文学的关系问题, 并具有历史开创意义地提出了很多创作观念, 让中国当代文学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中国作家们开始思考, 中国文学在与世界文学接轨的同时, 如何走出一条葆有自己特色并适合自己的道路?可以说, 正是在寻根文学理论和创作的启示下, 中国当代文学开始走向世界, 走向繁荣, 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 文化意识的复苏

    从寻根文学的理论倡导及创作实践来看, 寻根文学的所有努力, 都集中在对“民族传统文化”这一文学之“根”的寻找上, 他们这种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 “促成了当代文学中文化意识的全面复归”, 而“文化意识的复苏, 为中国当代文学打开了世界文学的大门”。从寻根文学开始, 由于文学观念的转变, 中国当代文学似乎一夜之间开了窍, 走上了同世界文学接轨的全球化道路。在中国当代文学历史进程中, “最早叩开西方大门的是那些带有文化寻根倾向的作品……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了世界……”[7]27

    继寻根文学以后, 关照和开掘以及反思批判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小说不胜枚举, 90年代以来的很多作品, 仍然继续着文化思考及文化批判, “二十年来一些作家还在持续着这种努力, 他们继续审视中国文化之根, 做出了更为深刻的思考”[8]50。正是在这种思考下, 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如张承志的《心灵史》、陈忠实的《白鹿原》、周大新的《湖光山色》《第二十幕》、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莫言的《生死疲劳》《檀香刑》, 以及苏童和叶兆言等作家的小说……单从这一串长长的作家作品名单来看, 我们就知道, 这其实已经包含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很大一部分优秀作家作品了。由此可见, 寻根文学以来的观念转变, 对中国当代文学有着怎样巨大的影响了。

    (二) 文学对政治的疏离

    现在返回去看, 中国当代文学从新时期以来, 总体上呈现出一条多元化的发展轨迹。而且, 这种多元化是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和艰难险阻才得以实现的, 尤其是在处理文学和政治的关系上, 中国当代文学确实走过了不少曲折的道路。

    曾几何时, 中国当代文学被革命政治话语统治得几无容身之所, 这种影响甚至延伸到了新时期初期的文学思潮那里。我们从新时期文学开始复兴的伤痕和反思乃至改革文学身上, 仍然依稀可见文学的政治化创作思路, 虽然他们的革命色彩没有当代文学早期的小说那么浓, 但其政治化的元素仍然十分明显。这种现象, 直到寻根文学出现, 才有所缓解。

    从寻根文学开始, 中国当代文学才有意去疏离文学同政治的关系, 文学创作逐渐向我们的日常生活靠拢。可以说, 寻根文学“使当代文学的叙事话语实现了从当前社会政治的层面向历史文化领域的位移”, 并出现整体的变革[7]28, “成为弥散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种力量和重要的酵素, 它导致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转向和中国当代文学审美空间的大量释放, 也导致了中国当代文学表现领域的转移和疆界的拓展”[9]20。

    文学和政治的关系极其复杂, 永远缠绕在一起, 想要完全分离, 基本不可能。但文学想要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就必须得处理好同政治的关系。总体来说, 文学疏离政治, 是从主观上减少政治对文学的干涉, 有利于文学的发展。寻根文学在处理文学和政治的关系上, 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进程。

    (三) 地域文学与地域作家群

    前面提到, 寻根文学的特征之一, 就是其独特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而吹响寻根文学集结号的“杭州会议”, 更是其有力的佐证。据参加“杭州会议”的蔡翔说:“这次会议不约而同的话题之一, 即是‘文化’, 我记得北京作家谈得最兴起的是京城文化乃至北方文化, 韩少功则谈楚文化, 看得出他对文化和文学的思考由来已久并胸有成竹, 李杭育则谈他的吴越文化, 而由地域文化则引申至文化和文学的关系。”[5]60

    寻根作家们的创作, 都带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色, 而且还形成了各自不同且相对固定的“地域”领地, 这一创作特征, 对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域文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纵观当代文学中, 成名的甚至不成名的作家, 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域:莫言的高密, 刘庆邦的煤矿, 贾平凹的商州, 陈忠实的三秦, 刘震云的中原, 李锐的吕梁山区, 韩少功的汨罗, 周大新的南阳, 阎连科的耙耧山脉, 迟子建的北极村, 苏童的枫杨树故乡, 毕飞宇的王家庄等等, 更不要说大量的少数民族作家了。

    当代文学中的这些地域文学作品, 沿着寻根文学的创作观念, 在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中去寻找创作素材, 实现了寻根文学观念的拓展和演变。同时, 在这些地域文学的创作中, 中国当代文学形成了大量的作家群, 如以贾平凹和陈忠实等为代表的西北作家群, 以莫言和张炜等为代表的山东作家群, 以韩少功和何立伟为代表的湖南作家群, 以刘震云和李佩甫等为代表的河南作家群, 以阿来为代表的藏族作家群, 以罗伟章等为代表的底层作家群, 等等。中国还有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少数民族作家群, 如四川的康巴作家群, 云南的昭通作家群, 渝东南及湘西等地的武陵山区作家群等等。

    当代文学中大量地域文学和地域作家群的涌现, 正是寻根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影响的延续, 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 寻根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 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四) 民间精神立场

    民间立场是和官方立场以及知识分子立场相对的一种写作立场及姿态, 文学走向民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更贴近了文学本身。从诞生之日起, 中国现当代文学就在各种各样的变革中前进, 从“启蒙”到“救亡”, 从“精英”到“大众”, 从“知识分子”到“国家意识形态”, 中国文学一直都在走着一条并不平整的路。建国后多年, 中国当代文学都处于一种国家话语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控制之中, 难有突破。但说到底, 文学毕竟不是官方意识形态的影子, 而是一种个人化色彩较浓的行为, 更多的则是倾向于民间。所以, 文学创作的民间精神立场很重要, 它甚至决定了文学的走向, 以及文学创作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

    这里所说的民间精神立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民间立场是指作家自觉地站在社会底层及广大平民的立场上, 对民间生活作出自己的审视与评估”[10]122, “坚持独立精神和自由创造的品质”[11], “是中国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文学形态和价值取向, 是一种非权力形态也非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形态的文化视界和空间”[12]1。

    从以上论断可知, 民间精神立场其实是一种文学创作的理念, 也是一种美学形态, 采取这样一种创作方式, 作家是“采取尊重的平等对话而不是霸权态度”[13]59, 所以“能较为深刻地进入当下变动的现实中人们的灵魂世界”[14]25。

    在寻根文学之前, 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 更多是官方意识形态的和知识分子的, 很少触及到民间。自寻根文学兴起以来, 中国当代文学的格局就发生了变化, 文学变得不再只是知识分子和官方意识形态的精神载体了, 而是开辟出了一条表现民族和民间生存意识的新路。我们考查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从韩少功到阿城, 从贾平凹到莫言, 不管是《爸爸爸》, 还是《棋王》《树王》, 抑或是《红高粱》, 无一不充满着浓浓的民间精神立场。

    当代90年代以来的作家作品中的民间立场就更多了, 他们关注城市的小市民, 关注乡村的农民, 关注底层的知识分子, 关注底层务工一族, 等等。从毕飞宇到刘庆邦, 从刘震云到罗伟章, 无数的当代作家都在其创作中, 深深打下了民间立场的烙印, 而这些, 自然少不了寻根文学所带来的当代文学观念转变的功劳。

    (五) 宗教意识

    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我们剥离其文字以后, 我们还能清楚地发现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一种社会现象, 也可能是一种思想观念, 还可能是一种生命启示等等。这是一种完全超越生命个体可以遍及众生的生命内涵, 文学作品中的这种生命内涵, 笔者称之为文学中的宗教意识, 而具有宗教意识的文学作品, 才是有深度的作品。这样的作品, 沟通天地万物, 连接尘世和上苍, 有着全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能够揭示出生命的本质和内涵。

    寻根文学是有宗教意识的。比如张承志, 他由宗教到世俗, 再回归宗教, 最终选择哲合忍耶作为其精神家园, 张承志整个生命个体及其作品, 都在宗教中得到了升华。再如韩少功, 他的很多作品中, 都体现出一种原始的朴素的巫楚文化特色, 这其实是一种民间的原初状态的宗教, 体现出了对生命的敬畏。同时, 韩少功最终选择半归隐于汨罗乡下, 这又未尝不是一种更大的宗教。

    很显然, 中国当代的很多作家和作品都在对文学中的宗教意识进行着尝试, 或者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作家们把对芸芸众生的悲悯和敬畏融进作品, 带着一种博爱之心来审视这个世界, 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浓浓的宗教意识。这样的作品, 可以列出长长一串: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故乡天下黄花》、刘醒龙的《天行者》、毕飞宇的《推拿》、赵兰振的《夜长梦多》和罗伟章的《大嫂谣》《声音史》等等。

    (六) 寻根文学与当代文学流派

    中国当代文学中有很多文学流派, 我们细读其文本, 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他们与寻根文学都有着某种或多或少的联系, 他们说不上究竟是谁影响了谁, 也可以说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一种复杂形态, 但不管怎么说, 我们从这些文学流派身上, 都能够看到某些寻根文学观念的影子。从这个角度来说, 也可算作是寻根文学为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所带来的影响。

    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从时间上来说, 大致和寻根文学同步, 只是稍晚于寻根文学热潮, 被看作是文学创作中现实传统的延续, 十分注重现实生活的原生态还原, 以一种未经打磨的风格呈现琐碎的日常生活景观。新写实小说的这种风格实际上是对文学传统的某种接续, 这与寻根文学的某些基本观念是一致的, 尤其是新写实小说中对于民间小人物的关注, 对于某些被遮蔽了的历史的关注, 更是和寻根文学有着极大的渊源, 体现了寻根文学民间精神立场的创作姿态。

    陈思和教授把新写实小说看作是当代文学中的“后寻根”现象, 说其是“延续着‘寻根文学’的真正的精神内核”[15]306。可见, 新写实小说与寻根文学其实是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先锋小说算得上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独特的存在。受西方文学创作观念影响极深, 他们对于西方小说创作技巧的借鉴, 对于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冲击, 无疑具有颠覆的作用。但对于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借鉴, 寻根文学无疑走在了先锋小说的前面。寻根文学作家大多曾受到过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 有些更是西方现代派的积极鼓吹者和倡导者。他们早在先锋小说兴起之前, 就在自己的作品中大量运用某些西方现代小说的观念和技法来进行创作, 如韩少功和贾平凹等作家的作品, 就有不少隐含着先锋小说常用的神秘手法, 而某些寻根小说作家, 如莫言等, 其本身就是先锋小说的代表。

    同时, 先锋小说中, 也有很多体现了文化寻根的意味, 如马原对于西藏文化的追寻, 苏童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等。可以说, 寻根文学和先锋小说之间, 呈现出一种相互缠绕的复杂关系, 寻根中有先锋, 先锋中也有寻根, 他们交织在一起, 共同推进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

    新历史小说, 则更与寻根文学脱不了干系, 新历史小说的最大特点, 就是其小说中所呈现出来的新的历史观。这不是一种官方主流意识形态所提倡的历史观, 而是一种民间的历史观, 强调的是民间立场。而这正是寻根文学的理论精髓所在, 新历史小说与寻根文学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在论及寻根文学和新历史小说的关系时, 张清华肯定地说, “没有寻根小说的崛起和延展, 就不可能有在80年代后期风骚独领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的问世”[16]92。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寻根文学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某种特殊的贡献。

    四、结语

    寻根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思潮,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虽然它有一种理论大于实践的历史局限, 但它却用自己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寻根文学所倡导的文学创作观念, 从多个角度影响到了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 并通过各种或隐或显的方式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在寻根文学的影响下, 中国当代文学在不断修正完善和探索弥补中, 一步一步走向了繁荣。

    正是寻根文学崛起所带来的文学观念的转变, 才使中国当代文学在历史的拐点中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中国当代文学只有在不断吸收西方先进理念的同时坚持自己本民族的东西, 才能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越是民族的, 也越是世界的。从某个角度来说, 寻根文学在推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繁荣的路上,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少功.文学的“根”[J].作家, 1985 (4) :4.

    [2]韩少功, 李建立.文学史中的“寻根”[J].南方文坛, 2007 (4) :74—79.

    [3]郑万隆.我的根[J].上海文学, 1985 (5) :46.

    [4]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J].作家, 1985 (9) :76—78.

    [5]蔡翔.有关“杭州会议”的前后[J].当代作家评论, 2000 (6) :58—61.

    [6]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7]熊修雨.三十年来话寻根:论寻根文学的意义[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28 (9) :25—31.

    [8]赵德发.让写作回到根上:应北京大学“我们文学社”而作的讲演[J].当代小说, 2009 (9) :50—52.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论文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代发论文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