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管理与经济环境及文化环境
梁卫山
国家的经济体制决定一国会计管理体制类型,经济体制强调政府干预,采取的是集中与立法型会计管理体制,经济体制不强调政府干预,采取的是自我管理型会计管理体制。在前一种管理体制下,制定会计规范大多是政府部门,后一种体制下,制定会计规范的则主要是民间会计职业团体。
1、会计准则与经济环境。会计准则作为会计规范的一种形式,在各国会计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会计准则的产生是经济环境变化的结果,会计准则的存在、发展则需要与既定的经济环境相适应。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会计准则,应对会计准则与经济环境的相互联系进行深入研究。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公司投资者越来越多,投资者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真实公允的财务报表成为需要,随之也产生了会计准则的需要。20世纪30年代初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主义思潮出台,摧生了会计准则,会计理论的发展又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完善提供了可能。
2、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与经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质是在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间配置会计信息的一个政策问题,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分为公开、核准和混合制度。由于各国证券市场的发达与否、筹集资金的方式渠道不同,导致了各种不同的信息披露模式。会计信息披露范围包括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注释、补充信息及其他会计信息等。
日本和法国对会计信息披露是十分具体的,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很多。这是在两国经济体制下政府力量的表现。相反,美国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则比较笼统,但在事务中,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很多,证券交易所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体现了美国经济中政府力量较小。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要求和披露的频率不同,反映了各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视不同,同时也表现了各国对吸收外资的政策不同,无疑,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与证券市场,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在既定的经济环境下,建立和完善本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仅要考虑本国证券发展的阶段及投资者的心态,也应考虑到本国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
会计形成了会计文化, 会计管理中也就包含了会计文化管理、及文化环境。会计文化是人类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这个分支虽然早已产生、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的传播而发展。促使我们去探索、研究会计文化的动因,主要是基于会计学、会计职业发展的要求;而研究、总结会计文化的基本依据,是现代企业文化学的兴起和会计文化自身的规律性及其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会计文化学的产生正是社会文化与企业文化在有机融洽中不断前进、发展的必然结果。
狭义的会计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会计职业领域内业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为所有(或大多数)成员所接受或共同享有的会计意识形态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实施。会计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会计价值观念以及以此为核心生成的会计行为准则、会计道德观念、会计惯例、会计信条和会计知识体系等等。广义的会计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创造出来的有关会计方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会计的物质 财富除与会计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与实施外,还主要包括社会已培养和造就的、从事各种会计专业领域和从事会计教育与教学的会计人才,以及由会计管理本身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计的精神财富包括广泛的会计意识形态的东西,比如会计信念、会计价值观、会计道德观、会计法律观、会计教育观、会计人才观、会计经济观、会计社会观、会计美学观(或会汁艺术观)以及作为人类社会智慧结晶的会计科学、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等。
会计文化是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而企业文化则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二、经济环境对会计模式的影响影响。会计模式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是关键,深刻影响着会计模式的内容。会计模式的内容包括: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会计监督体系及其他与会计管理活动有关的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