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全国原创小品剧本创作大赛
代写公司年会小品剧本
剧本名:大将军府
【原创剧本网】作者:陈曾源
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二人转剧本。电话:13979226936 联系QQ:652117037
话剧剧本
 

历史独幕话剧

 

大将军府

 

时间:西汉

 

地点:鬼魂聚会的空间

 

 

人物:

 

大将军

将军夫人

太皇太后

小冯

 

(光线阴暗,每个鬼魂只有说话时才能展现于聚光灯下。)

 

大将军:

 

我是个鬼魂,今天,与列位看官在梦中相会,告知各位我家发生的故事。对了,我说的是历史故事,是西汉!什么?有人问距今相隔了多少年了?自己查查呗,手机多方便啊!

啊?剧场不准开机,也没信号,那就剧终再查,难道汝看戏前不做准备?干嘛去了?别老盯着微信胡扯,都是谣言,只有我说的才是真的,别看我是鬼魂。人人都说鬼话是瞎话,其实呢,鬼话才最靠谱。人都成鬼了,何必说瞎话!知道不?

你们问我是谁?估计很多人没听说过我,其实,评法批儒那阵子,我很有名,是落后势力的代表,批判我的文章不少。这,大概你们都忘了吧?真健忘!不过,我那哥哥,你们不会不知道吧,他的名字如雷贯耳。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就是他说的。这下该清楚了吧,霍去病,我的大哥啊。

我是鬼魂,这会儿来这儿干嘛?呵呵,想我老婆了呗,想我外孙女了呗,想跟她们聊聊。对了,老婆不是原配的那位,是续弦的那位。她死时可比我惨。我死时风光极了,那叫备极哀荣,连皇帝和太后都来了。其实啊,不来行吗,太后就是我的外孙女呀。

 

将军夫人:

 

我也是个鬼魂,我是被皇帝下旨处死的,一起死的还有我们霍家那一大家子,好惨啊!我最痛爱的小女成君,也就是皇后,被废黜后幽禁在冷宫,最终也自尽了。

什么?有人问我,人死之后,最想做什么,别人我不清楚,但我最想去会会我那先我而去的老头子,我的大将军,哭诉我心中的冤屈。问问他,为什么他一死,我们都完了?难道霍家的风光,都靠他一个?霍家,儿子、女儿、外孙女、侄子、女婿、外甥、外甥女婿、孙子、侄孙、孙女婿,一大堆,有太后,有皇后,有大司马、有将军,有太守,权倾朝野。这么多人,真的都抵不上老头子他一个?我们怎么如此没出息啊!

 

太皇太后:

 

我虽说也是鬼魂,但比他们都死得晚,50出头才做鬼的。别看我和他们是亲人,一家子,但因为我是太后,没人敢株连我,大概也不愿意株连我。我当皇后10来年,皇帝就是昭帝。我做皇太后27天,那时的皇帝就是后来被废的昌邑王。然后在宣帝继位后又被尊为太皇太后。掐指一算,前后47年。其实呢,哈哈,做太皇太后,也就是皇奶奶的时间才是最长的。

怎么,你们不信,说算出来不对,哈哈,真的,你还别不信。我入宫当皇后那年是6岁哈,没听说过这么小就结婚的吧?别忘了,那是西汉,那是皇室,我的祖父是侯爷,我的外公是大将军。武帝临终托付他们照顾昭帝,天下都归他们照看了,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我那结发的皇帝昭帝驾崩那年,我还没生孩子呢,按照今天的说法,叫未成年。有人问,上床没?这个当然了,我们天天在一个床上睡。其它的先别问了,过会才说。别看我那么小,地位可是顶级的,把那个皇帝被废为昌邑王,就是我下的诏令,说他在位27天干了1127件荒唐事。下一个再继位,也是我说了一个字:可。哈哈,这位当上皇帝那年,比我才小3岁,不也照样叫我一声太皇太后吗!

 

小冯:

   

我是人是鬼,你们看着办吧,其实又有多大差别?反正我和大将军府没有沾亲,只是个管事的,应该叫奴,就是伺候主人的那种奴才。

别看不是他们家的亲戚,但大将军在世时,就十二分的宠爱我,信任我。什么事都会问问我,他做鬼以后,他老婆更喜欢我,都睡一起了,当然更信任我了。信不信由你,我可以当大将军府一半的家!

 

 

大将军:

   

老婆啊,汝怎么这副惨相?难道这就是汝临死前的模样?、

 

将军夫人:

 

老头子啊,终于见到汝了,看看汝,还是没做鬼时的那个气势,老是居高临下的。不过,嘿嘿,虽说满朝文武,包括皇帝都怕汝,可我不怕。话说了,我这副惨相还不都是因汝惹得祸?

 

大将军:

 

扯去吧,你们的下场和我有个毛关系?我人都死了!死后的事情,我可管不了。你们做的那些事儿,我做鬼可是看得清清楚楚。我还托梦提醒你们了,警告你们别得意忘形,要当心,叫你们处处提防,让咱们的孩子都收敛点,否则大祸临头了。怎么,难道你们都没看见?

井水溢出来了,一直流到厅堂下啦,那就是我的警告。对了,我特意指使猫头鹰飞到殿前的树上呱呱乱叫呢,我三番五次地夜里鬼鬼祟祟地跑去毁坏咱家的大门,还暗中使劲,让炉灶挂在了院当中那颗老树上,撺掇老鼠当院横行,与人相撞,用尾巴在地上乱画。我见你们都不上心,就把侄孙家的屋顶瓦片也扔到地上了,想让他过来警告你们。

呵!阴风不知扇了多少次,我就差点鬼火了!

这些,你们怎么就是不当一回事啊?

唉,最后还是遭殃了,灭门惨祸啊,死个干净!想我大将军府几代,无比荣耀,何等风光,最后却落得这么个下场!

 

将军夫人:

 

嘿嘿,老头子,我们怎么没看到啊,都看到了。可是,看到那些异象,我们都还以为那是催促我们赶紧起事呢,振臂一呼,趁着我们家还能把持朝政时把皇帝小儿给废了,就像老头子当年对待昌邑王那样痛快。谁料想,嚯,是凶兆啊!

 

大将军:

 

呸,真是糊涂到家了!你们和我当年的威望能相提并论吗?我废了那个昌邑王,不让他继续当皇帝,是因为他荒淫无道,可这个皇帝呢,人家都说他是明君。再说你们在朝中的本事比我可差远了。别看你们占据的位置挺多,一大把,可真能听你们指使的并不多。大家一看你们在皇帝那里失势,避之犹恐不及,谁还会跟着你们跑啊。

我不妨再深说一点,给汝这个妇道人家点拨点拨。其实啊,这废立之事,原本就是皇家最为忌讳的。好嘛,如今,“行伊霍之事”,都成了成语啦。人家一听就明白,这是指废立皇帝的那档子事儿了。我生前那是没法子,不废不行,不废就对不起先帝,对不起大汉,废了自然就要立了。可我死了,你们还想废立,怎么,废立成了我们的看家本领啦!荒唐!

 

将军夫人:

 

老头子,别以为我啥都不懂。这个伊,我可知道,就是伊尹,那可是殷商名相,与他放一起,老头子,这是世间荣光,千古流芳,汝还不满足?

 

大将军:

 

嚯,老婆子啥时候涨知识了。那是什么荣光?伊尹是扶立太甲为王,太甲即位后沉湎于歌舞酒色,他就幽禁了太甲,自摄国政,而当太甲悔悟,他又亲自迎回都城,归还国政,自己仍悉心辅佐,那叫忠臣。而我呢?是这样吗?我可是废了一个昌邑王,又扶立了一个宣帝,比伊尹过分多少倍。人家刘氏天下,我一个姓霍的在那里主持,替人家做主,想换谁就换谁?人们都说这是权臣,恐怕没人说是忠臣。

 

太皇太后:

 

外祖确实是想废就废,想立就立,大权独揽,谁都拿外祖没辙!只能听命!连我这个太后还不是依着外祖,让我下诏书,我就得下诏书。我这辈子,好像就是为外祖而活着呢!

 

大将军:

 

呦,太后,不对,是太皇太后,我称呼什么好呢?老臣有礼了。

 

太皇太后:

 

外祖啊,这里没外人,何况都成鬼了,哪来的这么多的礼节!外祖就别太后太后太皇太后了。外祖是不是从来不当我是亲人啊,我可是亲外孙女,外祖女儿的女儿!

 

大将军:

 

太皇太后,做鬼也是太皇太后啊。无论阴阳,都是太皇太后,因为我的外孙女是昭帝的皇后啊。谁说我不拿太皇太后当亲人了?太皇太后的娘是我的亲骨肉,太皇太后自然也是我的心头肉了。

 

太皇太后:

 

好啦,好啦,我的亲外祖。外祖就是守礼,简直像个守礼狂,什么时候都不忘个礼。怪不得评法批儒时亿万人要批判外祖,说外祖是个保守派,反动派。

 

 

大将军:

 

太后啊,恕老臣冒犯,我就这样称呼了,这个比较简单。

太后啊,是保守派还是反动派,与我无关。总之,老臣当然要守礼了,不管外人后人怎么说,这个礼必守不可。太后与大将军之间都不守礼,那朝廷成什么了?君不君臣不臣太后不太后的,那天下岂不乱套了。

太后刚才说老臣那话也是言重了,老臣怎么敢想废就废啊。对昭帝,也就是太后嫁的那位皇上,我可一直忠心辅佐,何时存有废心了?

 

太皇太后:

 

对昭帝,我男人,外祖确实忠心耿耿,连我都许配给他了。不过,我想那是因为武帝托付。我至今都很不解,武帝,我那公公,对别人不怎么样,为什么对外祖却是一百个放心,什么都交给外祖了。连我婆婆钩弋夫人都杀了,还不是怕干政?可恰恰不担心外祖!武帝怎么对外祖就那么好?凡是前朝老臣都知道,他可不是省油的灯!外祖究竟使得什么招数,居然能让他如此信任?

 

大将军:

 

太后,真是折煞老臣了。先帝托孤,那也不止我一人啊,还有太后的祖父上官桀呐,还有金日磾,还有那个坏蛋桑弘羊,要我们四个人一起辅佐昭帝。

 

太皇太后:

   

可外祖为首啊,外祖的官最大,他们当然都听外祖的。

 

小冯:

 

老主子, 奴才在这里请安了!

 

大将军:

 

咦,呦呵,汝个狗奴才怎么也在这里?

 

小冯:

 

老主子,难道忘了,我们这会儿都是鬼,鬼魂可是无处不在!老主子在阴间一向可好?奴才可是一直惦记着主子呢?

 

大将军:

 

别假假惺惺的了,我死了,汝可乐了,居然把我老婆也睡了,成了一家之主了。

 

将军夫人:

 

     老头子,在这里别乱说,人都死了,还管死后事?我一个妇人家,独守空房,寂寞难耐,小冯体贴入微,我怎么就不能和他在一起,何况那也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将军府还是大将军府,小冯可做不了一家之主。他毕竟只是总管。是个奴才。

 

小冯:

 

就是啦,老主人在世时,我也是服侍得体贴入微的,主人难道还不满足?夫人可没那个本事吧。

 

大将军:

 

好了,好了,我死了,你们的那些丑事我也管不着了。此时也不是来追究你们的,老婆子没在外面找一个我已经谢天谢地了,再说小冯又是自己人,一辈子为我家服务的。

 

小冯:

 

   老主人明白就好,奴才可是一片忠心,伺候完了老主子,又伺候老主子夫人,就是个忠字。我这一生,主人家难道不清楚?

 

大将军:

 

清清楚楚,狗奴才!越说越听不下去了!做鬼也是奴才,不许张狂!知道不?

  

小冯:

 

老主人啊,我阴间阳间都是大将军府的奴才,纵做鬼,也幸福!我刚才不是那个意思,只是表明一片忠心而已。

 

将军夫人:

 

    好了,小冯,我们岂能不明白你的忠心?汝给我一边呆着去,我还有话要问老头子呢。

老头子,昭帝活着的时候,一切都向着汝,处处依赖汝。但昭帝驾崩后,汝明知废立是皇家大忌,为何还要犯险而为呢?这不是明摆着为我们全家,为我们的后代挖坑么?说不定让那个昏君昌邑王继续呆着,我们的日子也一样好过呢。我看,皇帝越昏,朝廷重臣的地位越是牢固。汝说是也不是?

 

大将军:

 

老婆子,这话对也不对,且听我慢慢道来。

自从我大哥将我带入长安,做了朝廷的官,成了汉家的人,我的一生就不是我的了。我与那些奸臣乱臣不同,乱臣是要篡权,奸臣是要谋私。而我的为臣之道呢,就是谋国,为天下谋,这叫公忠体国。天下是谁的天下呢,国是哪个的国呢?不是你的,不是我的,不是他人的。天下就是皇家的天下,国乃刘氏之国,效忠刘氏,忠诚于国,这是身为忠臣的不二法则。立昌邑王是为了这个国,废了昌邑王,也是为了这个国。即使犯险,即使有杀身灭门之祸,我也不能袖手旁观。

再说了,昌邑王可不昏,那是混,他从封地带来的那帮人一直想夺权呢。昏君看不出你要干什么,混君是不准你约束他,两者可截然不同。一个混君加一群死党,你说,我的地位还能牢固吗?

 

 

将军夫人:

 

好,算老头子说得对。可是,是忠臣就不能行废立,忠就是忠君,昌邑王当时也是君王啊。老头子,这还是不忠。

 

大将军:

 

鬼话,真真是说鬼话了。我忠,忠的是高祖,忠的是汉朝,忠的是信我、知我的武帝。为了武帝嘱托,为了高祖的基业,为了大汉的千秋万代,我岂能容忍一个德不配位的人坐了皇位,一看他不行,我当然就要废。但我立的还是皇室子弟,是理所应当的皇位承继人,又没有立我们霍家的人,也没有立别的什么姓。这就是忠,忠于的是汉朝,忠于的是刘氏。是真正的忠。

我送昌邑王离开时对他说:我宁可负王,不能负天下!天下就是从高祖到武帝留给我们的天下,是大汉的天下,真正的意思是不能负高祖,不能负武帝!不能负大汉!

嗨,罗里吧嗦的,累死我了,你怎么还是不懂!

 

 

将军夫人:

 

一张嘴巴两张皮,说来说去都是汝。好了,我的嘴皮子不行,就算老头子对吧。

不过,既然老头子可以行废立,就说明大权在握,既然大权在握,何必事事谨小慎微?当时我和家里人都觉得老头子是不是小心过头了?瞧汝当年那个小心翼翼的样子,托汝干点什么,汝都想个老半天,唯恐出差。虽说这是刘氏的天下,可霍家的功劳也是盖世无双,但汝还是怕字当先。我确实想不通。一面敢于行皇帝废立、大权独揽,一面又活得憋憋屈屈,何苦来哉!

 

大将军:

 

    真是妇人之见。谨小慎微,是因为我心里明镜似的,比谁都清楚,

这话要先从武帝那时说起。

我大哥在世那会儿,我就谨小慎微。也不知我那时是哪根筋搭对了,一进长安,一入朝廷,就看透了,明白了谨慎、收敛的好处。老婆你想想,我那大哥霍去病年纪轻轻的就做了将军,威震天下。卫青,虽说和我没啥血缘关系,却是我大哥的亲舅舅,当时的大将军、大司马,和后来我的地位差不多。他们俩都是功盖一国。那时的卫皇后又是我大哥的亲姨。这阵容,够强大吧,可越是强势,朝廷里嫉恨的人就越多。你在明处,他们在暗处,表面奉承你,其实呢,都盼着你赶紧犯傻。我走错一步,犯了傻气,那是小事,而我背后所牵所连,却是满朝文武都紧着想扳倒的人物。

 

将军夫人:

 

未必吧,老头子,武帝假如连汝都不信,就没人可信了。

 

大将军:

 

嚯,瞧你这个肤浅见识,怪不得最后我们家族都身败名裂呢。

知道周亚夫吧,那是什么人?平定诸吕、为汉朝立下大功的周勃的儿子,他自己也是文景两朝的功臣,位至丞相,不比我弱,可就是太张扬,不谙世事,动不动就生气。连景帝赐宴没给他席前放个筷子,他都生气,居然当着皇帝一怒之下,拂袖而去。皇帝请你吃个饭,你还真吃啊,那是恩赐,有这个意思就是恩典,足够了,管他有没有筷子。最后呢,周亚夫都辞职回家了,为了点小破事还被景帝下了狱,最后自己绝食死了。

对了,后人老是念念叨叨什么细柳营的故事,说周亚夫居然不给皇帝面子,皇帝还重赏他,看重他,如何如何。他们懂个屁,蠢死了。那是因为皇帝明白,周亚夫是在为他卖命,所以给周亚夫个面子,而且还落个贤君的名声。两全其美。

我可没有周亚夫那个功勋,而且,武帝比景帝也狠多了。

可比周亚夫明白君臣之道。武帝赐我周公负成王见诸侯图,我假装不解其意。武帝病重,我随侍在旁,还故意问他,谁可继大统?你看看,他都托我做周公了,我还装傻充愣呢。

所以说,从武帝始,历经数朝,先后四帝,我平安度过,死后还备极哀荣,谨小慎微正是我的立身之本!

 

将军夫人:

 

确实有点道理,老头子。我们真的远不如你那么有城府,那么会察言观色,那么能琢磨人君。

可老头子前面说的那个关系,我就有点乱。我一个女流之辈,凡是和我没啥关系的,过去也懒得问,打探都嫌费劲。或许汝那前老婆比我清楚,我是后来的,懒得理你们家从前的破事。现在做鬼了,也没啥要紧的,早晚闲着,汝倒是给我捋捋清楚。

怎么,霍去病和卫青有血缘,而老头子就没有,那老头子和霍去病有吗?卫皇后,不就是当今皇帝的太奶奶吗?她难道不是老头子家的亲戚?

 

大将军:

 

老婆子,喝口水,别急,这事要细说才能捋清。对了,鬼也不用喝水,那就干听吧。

先帝,也就是武帝那时,他有个姐姐,皇帝的姐姐自然是公主了,公主嫁给了曹寿,他是曹参的后人。曹参你不会不知道吧,就是萧规曹随的那个曹参。

曹寿府里有个下人,人称卫媪,大概是她的夫家姓卫,所以大家都这么喊她。卫媪天性喜欢乱搞,搞来搞去,生下两男三女,4个孩子,总之都是下人,叫奴也可。没曾想,有个女儿卫子夫被武帝看中,入了宫,最后做了卫皇后,生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就是卫太子。卫媪还有个儿子叫卫青,是卫媪与一个姓郑的小吏私通生下的,因为私通,所以不能随父姓,也就跟了母姓。还有个女儿卫少儿,和她母亲的风格倒是很贴近,也和人家乱搞,私通的对象就是我父亲,姓霍。他们私通,生下了我大哥霍去病。

啊哈,这么说我爹真是大不敬,万一遇见我那鬼爹,还不骂死我!不过,做鬼了,说什么都无所谓,鬼都是实话实说,想我爹也拿我没辙。

老婆,我以前很少和你提起我那父亲,汝也没见过。他年轻时可帅可风流呢,我和他真的不像,我很本分的,这你知道。(将军夫人一撇嘴)他和卫少儿私通之前就有好几个女人,私通后又有了很多女人,很花心的,不过年纪大了以后,终于安分下来,成了家,又有了我。他是一把年纪后才有的我。老来得子,都得的是聪慧子,没傻的,这个道理还真不假。

这种关系听明白了吗?就是说,我和我大哥霍去病是同父异母,岁数也差了很多,所以,他和卫家是嫡亲,而我和卫家没血缘。卫皇后是我大哥的姨,卫青是我大哥的舅,他们是亲戚,跟我不是。他们是下人,是奴,我们家是小吏,普通人,但不是奴,不是下人。

 

将军夫人:

 

    明白了,哈哈,老头子还挺会趁机自吹的。不过,他们一群下人,一群私生子,怎么后来都能顶天立地,成了举国一等人家?真是不可思议!难道不怕天下议论,不惧百姓嘲笑?

 

大将军:

 

哪个敢嘲笑,谁个敢妄论。这还不就是皇帝一句话!一国之君,皇上,想抬举谁,谁就可以位极人臣;想贬斥谁,谁就要做牛做马。管他过去如何,只要皇上喜欢,身份颠倒、地下天上,不过是转瞬间的事情。那些个名门望族,被皇帝发配为奴的还少吗?

 

将军夫人:

 

     这话不假,瞧瞧我们家,不就是现成的例子吗!

 

太皇太后:

 

外祖啊,说够了你们霍家没,我刚才问的话还没回答呢?

外祖那么谨小慎微,难道只对皇上一人,那对其他人呢?难不成对其他人就心狠手辣、胆大妄为?外祖怎么会和我爷爷一家闹翻了?他与外祖一样不都是朝廷重臣吗?你们以前关系不是也很铁吗?还让儿女成亲。我当时年纪小,不懂事。对这,我就一直不清不楚。从小当了皇后,以后又做了太后、太皇太后,天天一本正经的,也不便多问,但我对此可一直大惑不解呢。究竟他们冒犯了外祖什么,外祖居然肯下狠手,来个灭门之举?

 

大将军:

 

太后,这个,这个,老臣说出来伤心,不提也罢。

 

太皇太后:

 

不不,必须说清楚!外祖,都成鬼了,还管伤心不伤心。我成鬼后最想弄清楚的就是这段故事。都是我的至亲,怎么最后就反目成仇,刀斧相向了?难道外祖在朝廷也是争权夺势,凡是能臣干将都不相容吗?

 

大将军:

 

太后,那就先恕老臣无罪,不然,太后听后椎心泣血,老臣可担当不起。那段故事里面说的可是太后的父亲和祖父啊,还有他们一大家子。

 

太皇太后:

 

    好了哈,我说了,都是鬼,无所谓。再说了,如果不是外祖,我也不能有后来的显赫位置呀。不过,既然是鬼,外祖可不能说人话,人话尽是瞎话,外祖可要说实话。不然,我可不认外祖了。

 

大将军:

 

    好好,太后,外孙女,太皇太后,乖乖,那老臣就如实禀告了。

我和太后的祖父,就是上官桀老弟,在朝中关系向来不错,虽说没到刎颈之交,但朝堂议事也是站一边的,后来共同辅佐你那位昭帝。我把女儿,也就是太后的娘嫁给了上官安,太后的爹。

说实在话,我女婿,太后的爹,那人我还真看不上,本事不大,酗酒,一张破嘴还没把门的。

 

太皇太后:

 

等等,外祖,先父既然那么不堪,怎么外祖还会把我娘嫁过去,不怕我娘受委屈吗?

 

大将军:

 

嫁娶之事,当然是父母之命。我们这样地位的人,儿女婚事,首要就是门当户对,门不当户不对,提都别提。我和太后的祖父,也就是上官桀老弟,门当户对,可谓天下无双,都找不出第二家了。霍家女不嫁上官郎,那能嫁何人?朝野上下,没有不这么说的。何况,我的女儿,谁敢不敬?去了正好可以管着太后那不成器的父亲。这也是太后祖父的主意,我们在儿女婚事上别提多一致了。太后爹的坏毛病虽说后来没改多少,可对太后的娘还是不敢招惹的。我们可是霍家。朝上谨小慎微,家里还是气壮如牛的。太后说是也不是?

 

太皇太后:

 

所以,我那苦命的娘就成了一个摆设,霍家和上官家完美结合的摆设,门当户对的典范,其实,我爹在外花天酒地,我被嫁入宫里,这些,我娘是不是连说不的资格都没有。

 

大将军:

 

啊,太后啊,还是知道不少呀。

其实,太后的爹,也就是我那女婿,后来堕落成那个德行,连我和太后的爷爷都没料到。他喝醉了酒还能脱光了满院跑,还能把太后爷爷的小老婆也上了,谁会想到上官家能出这样的败家子,还能教出如此顽劣的东西。我当时也没法子,女儿都嫁出去了,泼出去的水,也收不回来了,只要不惹我女儿,我也懒得过问。再说,后来我和太后爷爷不和,太后的爹越糟糕,我还越兴奋呢,如果他也是个能臣良才,那我的对头岂不更强了?

当初,太后的娘,就是我那女儿,对太后入宫可并不反对。她对我说,将来有了皇帝女婿,正好可以狠狠管管太后的爹呢,让他不敢再胡作非为。没想到,太后的爹的胆子反倒更大了,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了。哎!这,谁能料到啊?天底下还有这么糟糕的家伙,整个一混账东西,上官桀是怎么教育出来的?草民小户人家都不如!呸!别提他了!

 

太皇太后:

 

不提了不提了,在我的心目中,从来就没这个爹!

不过,外祖和祖父原本好好的,朝上朝下都是来来往往,没出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外界也都认为是一党。那怎么就变友为敌了? 难道他和外祖的政见不合?

 

大将军:

 

什么政见不和啊?朝中争斗,向来都不是因为政见,从来只是利益的纠葛。上官桀老弟也确实是能臣,他的政见与我还挺一致,位置也威胁不到我。太后不是也说过吗,我才是朝中老大。我们后来为敌,这个嘛,正是老臣不愿向太后启齿的。

 

太皇太后:

 

有什么不可说的,啊,我明白了,是为了我吧。

 

大将军:

 

说是也不是。

太后入主中宫,开始我的确不同意,昭帝才八岁,太后才六岁,结哪门子婚啊,入哪门子主啊,等几年也无妨啊。太后那么小,怎么做皇后啊,过娃娃家吧。但上官桀老弟就是心里不踏实,老觉得皇帝将来大了,有主见了,自己地位就没那么稳固了,所以坚持要把太后送进宫里。他知道个啥?难道做了皇亲国戚就能永葆太平?瞧瞧那个卫皇后,不就是现成例子,太平了吗,儿子都做了太子了,但儿子一惹祸上身,不但儿子死了,自己也跟着自尽了,还连累了卫家!真不如留在过去的主人府里唱歌呢,起码还活着,东搞西搞的也快活。

 

太皇太后:

 

皇帝那时挺愿意让我过去陪他的,和皇帝在一起,也就是个娃娃家的感觉。娃娃家倒没什么,皇帝也挺好玩的,就是穿那身服装太不舒服,难受死了,老是正襟危坐,常常憋不住想尿尿。

对了,最后外祖怎么就同意了呢,是不是也觉得我这个外孙女做了皇后,确实能稳固外祖自己的地位?后来不也是如此吗?如果不是我在宫中,外祖谋划的那些大事也未必那么顺利,而且未必能有那么好的结局。

 

大将军:

 

这个老臣同意。没有太后撑着,立昌邑王、废昌邑王,还有立宣帝,哪可能都是一句话的事啊。可是太后也想想,你们那么小就成婚,日子越长,我的心越是揪着,唯恐怕哪天出岔子,即使不是卫皇后那个下场,就是受了冷落,做了后宫怨妇,对我对咱家族也不利啊。这样的前车之鉴也不少。利害各半,不是都有利的。

 

太后:

 

可最后为什么还是答应了我爷爷?他是不是天天缠着外祖?我发现外祖你常常有不可奈何的时候。

 

大将军:

    

太后这个看得准。上官桀老弟确实是个难缠的人,成天和我絮叨要你入宫。我斥责他,汝就这么对待自己的孙女?才6岁,还在院子里傻玩呢,如何成为一国之母?他却说女人家早晚要嫁出去,又不能承继自家的香火,与其嫁个别人,不如嫁给皇帝。嫁给皇帝,不管怎么都是一国之母。气得我也懒得理他,随他死缠活缠,我一拖再拖,就是不去促成此事。

 

太皇太后:

 

    多谢外祖,让我在家多玩耍了几天。可外祖最后还是答应了,是不是我这个外孙女,是外姓,对霍家无所谓啊?

 

大将军:

 

瞧太后说的,哪能呢!

我每次去上官家,都要见太后的,太后的酒窝甜甜的,说话的模样逗逗的,我最喜欢了。所有人都说,我成天板着脸,不苟言笑,心事重重,好像天下大事都装在心里忙不完似的,没工夫笑笑。但唯有见到太后,我才笑,太后见到我就坐到我的腿上,逗我开心。我怎么舍得太后进宫呢?

此事要怪也要怪另外一位。太后应该记得,太后那皇帝老公有个大姐姐,当时被我请来照顾皇帝的。

 

太皇太后:

 

记得记得,当然记得。我叫她公主姐姐,她比皇帝大好多了。我进宫后,也是她早晚照顾我们,对我可好呢,会做很精致的小点心,水晶饼、贵妃饼、胡麻饼、鲜花饼、三原蓼花糖、蜜食果、小桃酥、马蹄酥、琵琶酥、寸金、一窝酥,嘿,还是人间美味诱人。

 

大将军:

 

哇,太后别说了,我也馋了。嘿嘿!

她对太后好,那是因为太后是上官桀的孙女啊,还有我这个外祖。她当然会细心照看太后。上官桀一看说不动我,就避开我,派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太后的爹跑去找了一个姓丁的小白脸,就是如今大家称小鲜肉的那种。他是公主养在宫外的情人。

这个情人我早有耳闻,但我想让她安心照顾皇帝,就睁一眼闭一眼,随他们去厮混。我朝养情人乱搞也有历史了。看我们霍家,不就是这么传下来的吗。我怎么好意思去管别人的闲事。

 

太皇太后:

 

呵呵,外祖,瞧外祖说的。这样很正常,本朝这是风气,我清楚得很。

是不是我爷爷请姓丁的出面劝说公主姐姐,让我进宫了?我爷爷给了姓丁的什么好处?

 

大将军:

 

     好处大了去了,上官桀居然应承只要小白脸能说动公主帮太后入宫,将来就给小白脸封侯。这个小白脸当然屁颠颠地跑去劝说公主了,公主也乐得顺水推舟,既给了小白脸面子,又和上官家加深了情谊。公主出面,我怎么好死命反对,毕竟也是我的外孙女,自己的外孙女入宫做皇后,我拼了命去反对,人家还以为我嫌弃皇帝呢?

 

太皇太后:

 

可怜我以六岁的小孩子,就成了你们一帮大人宫廷交易的牺牲品。哎!

 

大将军:

 

可太后的父亲,我那志大才疏、一肚子烂下水的女婿,不也因此升官封侯了吗?太后娘、我那女儿不是也跟着沾光了啊。上官家得意了,霍家也没吃亏!想想看,认了吧。现在回想,太后这辈子还算不错,嫁了个皇帝也挺不错,以后又是太后又是太皇太后,全国也就独一份了,人家想都不敢想。虽说守寡一生,可总比那些丈夫不断娶小、老是在外花心的女子强上百倍了。是不是?

 

太皇太后:

 

外祖说是就是。我自幼就听外祖的,爷爷、爸爸、妈妈的话都不如外祖的话有道理。可我这辈子,普通女子的正常生活一丝也没有,始终是个黄花大闺女。外祖,这个外祖知道不?

 

大将军:

 

     什么什么?我没听错吧,我亲爱的外孙女,我的太后啊,我的太皇太后啊,这是真的吗?不可能吧。就算太后和皇帝当初对那事不敢兴趣,就算昭帝驾崩得早,可宫里宫外,哪个女人男人没几个情人啊。看看公主,看看我这老婆。谁闲着了。

 

将军夫人:

 

     哎哎哎,老头子,怎么说着说着,又搭上我了?那事不是汝也默认了吗?

 

小冯:

 

     是啊,老主人,怎么还是耿耿于怀?不是说过了吗,那是主子死后!

 

大将军:

 

     得了得了,无非就是个比方,谁责怪你们了,我没死的时候,天天忙朝中的事,家里怎么样,还不是你们两个说了算。哼!

 

太皇太后:

 

我可与外祖说的那些人截然不同,管她是公主、大臣还是什么,那些人个个淫心荡漾,管不住自己的身体。我才不是呢!我大婚时年纪太小,成了家就像孩子过家家,久而久之,对床笫之事反而没感觉了,皇帝来了,也只是摸摸抱抱,向来没有冲动。皇帝好像感觉与我一样,更别说对外人了。外祖啊,我们两个是不是性冷淡了?

 

将军夫人:

 

啊呀,我的太后太皇太后啊,这么说就打击一大片了,我可没那么淫荡。再说了,我好歹也是太后外祖的后老伴,这么说我,不是给太后外祖难堪吗?

 

大将军:

 

住口,老婆子,连太皇太后也敢冲撞,难道反了不成?我看这就是后来我们霍家灭门的缘由,都是因为汝自我膨胀,纵容了一帮小子无法无天,越来越不把皇家放在眼里!

太后啊,别与她这个犯妇一般见识,就当她是在说人话!

 

太皇太后:

 

    外祖,看我何曾与她说过话?我不理她就是了。

 

大将军:

 

太后啊,刚刚说的那事难道是真的不成?

怪不得你们也没留下个子嗣,我那时就觉得不对劲,怎么你们看起来一直就像童男童女,都多大了,身体还是很不成熟。这到底怎么回事呀?

小的时候还能理解,太小嘛,不懂事,可到了10几岁,总该懂得人道了吧,难道宫里那些伺候的就没点拨点拨你们?这帮子阉竖,正事一点不做!

啊,太后,老臣口无遮拦,该死。那群家伙自己都没人道,哪里还晓得啥人道?哎,作孽!

 

太皇太后:

  

这不怪他们,他们可是天天撺掇皇帝行苟且之事呢,从我们过娃娃家那会儿就开始了。

外祖啊,这会都是鬼了,我也实话实说,有什么说什么,省得人家老是议论我们怎么没孩子。

外祖知道吗,可能外祖都想不到吧,我们过娃娃家,皇帝最喜欢做什么呢?做马,非让我骑着他。皇帝让一群小太监和他一起在地上爬,由我轮流坐,还用鞭子赶马呢。哈哈!你说这是什么病?

 

大将军:

 

好了好了,太后,老臣不听了,太后也别说了。

这个嘛,我想是和钩弋夫人被杀有关。那么小的娃,亲妈眼见着就被害了,害她的还是自己的爹,如果连他自己也被一起干掉,一了百了,就没那么多心病了,可他自己又被立为太子,马上就当了皇帝,君临天下。这心里能不变态吗?虽说尊为人君呢,其实连个百姓都不如?假如在普通人家,男人病危,陪侍榻前的肯定是夫人和孩子,还要忙不及地向他们吩咐后事,可皇家呢,自己病了,先杀孩子他妈,再把孩子托付给别人家,这叫啥事呢?

 

太皇太后:

 

我想也是,昭帝有时精明强干,智慧超群,有时好像还不如我嘞,比我更像孩子,比内宦还爱受虐,心理就没成熟过。夫妻是个啥关系,男女应该做什么事,床笫之欢,他好像就没感觉。我在皇家过了一辈子,心里最明白,皇家其实根本就不是个家,女人不像女人,孩童不像孩童,男人当然更不像男人了。

 

大将军:

 

太后明察,不愧有我霍家的血统,看事入情入理。

 

太皇太后:

 

外祖,跑题了。我还是继续问,那个姓丁的最终也没封侯,外祖为何能死死顶住?

 

大将军:

 

太后入宫一事老臣最终能答应,但封侯一事老臣就抵死不能答应了。他一个小白脸,无功无能,凭什么啊,忽然就封侯了,那满朝文武背后不骂死也要笑死了。这个面子,老臣是死要的。

 

将军夫人:

 

这就是老头子的问题了,死要面子活受罪。人家笑话,人家开骂,那也是对着公主啊,与汝有何干?汝何不做个顺水人情?认真不就得罪人吗?把公主、上官一大家子,全得罪了。幸亏金日磾死得早,不然,又加上一大拨。最乐开花的,我看就是汝那死对头桑弘羊了,正好把汝的阵营都划拉到他那边去。

汝说满朝文武骂汝笑汝,我看汝与公主与亲家对着干,他们才会骂汝笑汝呢。那个什么侯,给他得了,又不是霍家的,给不给他,与霍家无关。是不是?这次,我看老头子才是后悔了!

 

大将军:

 

     去,我才不后悔呢!

     汝懂个啥!明白底细的知道这是上官桀的鬼主意,不明白的呢?还不以为是我拍公主的马屁,走了小白脸的门路,所以要回报小白脸呢。我可丢不起这个人。上官桀其实也是这么打算的,最后账都算在我头上,因为朝中我做主。他们家可倒好,得了便宜还躲开了骂名。

 

太皇太后:

 

外祖,是不是连我也算进去了,我不也是上官家的人吗!

 

大将军:

 

     太后,这话说的,老臣可不敢说太后。其实,他们上官家也没把太后算进去,只不过用太后搭个桥,做个招牌。太后知道吗,后来他们策划谋反时,图谋把太后也废了。

 

太皇太后:

 

这个我有耳闻,但年纪当时实在太小,不是很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当爹的怎么能这么狠毒。幸亏我没在家呆着,早早进宫了,不然为了他们的那些利益得失,还不定把我嫁给哪个混蛋呢。

 

大将军:

 

太后说得有理,所以老臣最后还是答应太后入宫了嘛,凭上官家的那种钻营本事,拿着子孙做交换,还不是小菜一碟。啊,我可不是呀,太后,我与上官家可没什么利益交换,就是觉得门当户对罢了。

 

太皇太后:

 

好啦外祖,怎么又扯回来了,我明白了。外祖还是赶紧说说姓丁的那档子事最后怎么了?是不是最后公主也怨恨外祖了

 

大将军:

我没帮那个小白脸封侯,当然就得罪了公主、小白脸、上官一大家子,这个樑子算是结下了。后来,太后爷爷在外面养的小妾,她爸爸吃了官司,按律当斩。太后爷爷出面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又没答应。想想看,连大臣小妾的父亲我们都去照顾着,国法还当一回事吗?外面的人会怎么议论?哎,又是那个公主,为了帮上官家,居然献出二十匹马,按律可免一死,救了那个小妾的父亲。这下,我再次得罪了他们一大帮人。他们因此结为一党,认定我专与他们作对,非除了我不可。

听听,所有结怨,实际都是些屁事,哪有什么政见不合啊,那是人说的屁话。

那个桑弘羊,原本就出了一堆馊主意给皇上,全被我否了,他也是个私心很重的家伙,老是帮自己的弟子谋官,我也一一挡住,桑弘羊一看你爷爷他们结党,忙不迭也加入进去。而我呢,在朝中势力却日益单薄,一个个都投向他们了,我快成孤家寡人了。

对了,太后在宫里是帮谁呢,和皇帝说了什么?公主又和太后说了什么?

 

太皇太后:

 

我那么小,谁也帮不了,就是盼望你们都好,别打架。公主呢,她老是在皇帝面前说外祖的坏话,帮爷爷的忙,但皇帝每次都默不作声,跟我扮鬼脸。我也装着没听见,任她去说。

 

大将军:

 

太后啊,我的太皇太后,这样做就对了。世间险恶,人情浇薄,谁知道个个心里都打的什么鬼主意,个个就是想利用别人。太后和皇帝小,最容易被人利用了。对了,我说的鬼主意是人的鬼主意,等我们都成了鬼,鬼主意这个词就成了好话啦。是不是?

 

太皇太后:

  

呵呵,外祖,这个我明白,做了鬼才明白,人最不是东西了。这么多年过去,可明白了。其实啊,宫里比外面应该更险恶,幸亏我早早就进宫,皇帝不停地换,做到了太皇太后,好歹把命保住了。他们再坏,也不敢动奶奶这一级了。面子还是要给足的。皇后那一级就难保了。

外祖,请继续说啊,他们是怎么合起伙来害外祖的。这个我问了不少人,都推说不清楚。

 

大将军:

 

他们哪里敢乱说啊。还是由我自己讲吧。

太后啊,记得那个燕王刘旦吧,就是昭帝的哥哥,长得傻乎乎的那个。当年他一见卫太子遇难,便痴心妄想,以为机会来了,想想自己年纪最大,肯定可以替补太子的位置,没料到最后武帝却立了太后嫁的那位,他啊,那叫一个气。太后嫁的那位刚即皇帝位,他就开始四处造谣,说这个皇帝不是武帝亲生的,这是什么胡话,不是武帝的是谁的?武帝又不是性无能,武帝的性能耐可是天下一流,不像你家那位,懵懵懂懂的。

所以呀,上官桀老弟一见刘旦有野心,就想利用他,引为外援,一起扳倒我。

 

太皇太后:

 

    呵呵,外祖又拿我家皇帝说事,还一口一个为臣之道呢!

那外祖说说,他们的诡计,外祖是如何得悉的?难道不会是别人构陷我爷爷的?

 

大将军:

 

太后,这也是就事论事,一想到我的外孙女居然还是处,我气就不打一处来。

至于说他们的诡计,我开始也蒙在鼓里,只明白他们对我多有不满,想让我靠边站。但是太后那不争气的爹自己吃花酒吃醉了,在外面透露了口风,说上官家和刘旦走得如何如何近,而刘旦又手握重兵。上官家内有公主、皇后,外有刘旦,如今谁也不怕了,连皇帝也不怕,大不了换个刘旦上来得了。听听,这都是什么心思啊,简直大逆不道!

 

太皇太后:

 

父亲喝醉了乱说的丑事,我倒是时有耳闻。但我只听过他在外面老是吹嘘,昨晚又和女婿吃酒了之类的,还说女婿什么都听他的。我这个死爹爹啊,怎么能这么说皇帝呢,尽管皇帝是女婿,但也是君主啊,真是不懂君臣之道!不过说他和刘旦结盟,连皇帝都敢换,怎么?他有这么大本事?

 

大将军:

 

凭我女婿那两下子,当然不可能,但上官桀老弟可就不同了,他是什么阵势啊,在朝里,除了我,就是他了,如果再和外藩结盟,那可就不是一般的强势了,连我都没有他那个本事。他不但想换皇帝,还想自己当皇帝呢?

 

太皇太后:

 

    外祖啊,恨我爷爷,这个我理解,但也不能瞎编啊。我爷爷怎么可能想夺权篡位?那可能吗?换个小皇帝不难,又有先例。你们个个是手握权柄,功高震主,即便皇家也让你们三分。可要改朝换姓就没那么容易了,连吕后都不敢呢。何况那时也不是天下大乱,皇帝虽小,但江山稳固,再说诸王不认,天下人也不认啊。

 

大将军:

 

好啊,太后太皇太后,这句话说得好!这就是我们的国之观念。

天下大乱,江山可以易主,四方逐鹿,能者居之。但天下不大乱,朝廷再乱,也还是皇家一姓,可以换皇帝,可以权臣当道,就是不能换姓。除非主弱臣强,经过了很长时间,天下都觉得此姓的皇帝早就不配了,才可以来个禅位,名正言顺、水到渠成地让位给另一姓。

可上官桀老弟呢,那是利令智昏,一看自己可以呼风唤雨了,就以为天下也可易手。他与刘旦结盟只是互相利用,但他心中明白,刘旦外表傻乎乎,野心却大、主意也大,上台未必听他的,说不定还不如昭帝呢,与其让刘旦继位,不如自己一步到位。他是只见权力,不见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姓刘的还没有失去人心呢,再说主也不太弱啊,臣也强不到哪里去,就算他强,还有其他更强的呢。

上官桀老弟真是一时糊涂、遗恨千古!

 

太皇太后:

 

真的如此吗?我不信,不可能吧!这个皇帝本来就是一家人啊,是他们的孙女婿、女婿呀。而且,我是皇后,难道真的连我也换了不成?

外祖说的更强,就是指外祖自己吧!

 

大将军:

 

怎么不是真的?换了皇帝当然就要换皇后。这是太后父亲我那那糊涂女婿亲口说的,追鹿的狗子哪里还顾得上兔子。听听,这都说的是什么混账话!

哈哈,我确实比上官桀老弟强些,这可不是自吹的,武帝就这么说。太后请恕老臣自吹之罪!

 

太皇太后:

 

     呵呵,外祖当然比我爷爷强,不然怎么活下来的是外祖呢?我爷爷他们真是胆大包天?他们如何谋反篡逆的?外祖,说来我听。

 

大将军:

 

太后啊,我的太皇太后,这就是我六亲不认、对上官家以及朝廷内外党羽数千口不得不大开杀戒的缘由!我是迫不得已啊。

对谋反篡逆,想推翻刘姓江山的人,我不痛下杀手行吗?不如此,我如何对得起信我托我的武帝?没有武帝,哪有我们霍家?武帝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知恩定当图报!

对想换掉太后的人,我也不会手软,皇帝毕竟是我外孙女婿,皇后是我外孙女!相比亲家和女婿而言,还是皇帝和皇后更重要,太后,我做得对也不对?

 

太皇太后:

 

     好了,外祖,这个原因我很清楚了,换了我,我恐怕也无二途!但我还是有疑问,他们那么多人,原本就不是一拨的,怎么在对付皇帝、扳倒外祖这件事上如此一致?难道我家那位皇帝和外祖就那么招他们的恨?

 

大将军:

 

上官桀他们一开始并非想换了皇上,毕竟皇上才14岁,在他们眼里还没成气候呢。

他们只是想将我从皇帝身边赶走,都换成他们的人,孤立皇帝,让皇帝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事事听他们的摆布。别看历代皇帝都喜欢称孤道寡,但他们一旦成了孤家寡人,就不再是皇帝了,傀儡而已。

 至于他们为何联手,我想,虽说各怀鬼胎,但目标一致,所以姑且勾结在一起,组成反霍联盟。上官父子最初就是想扳倒我,控制皇上。而刘旦那家伙是妄想自己上大位。公主呢,就是企图为她那小白脸情人封侯拜爵,一起名正言顺地过舒服日子,不想再那样门不当户不对地鬼混。桑弘羊那个坏蛋就是私心作祟,因为我而私欲未逞,拦了他得势的路。满朝其他人,有的是看风使舵,有的曾经被我得罪过,如果我倒了,他们当然乐观其成。

我想,我在朝多年,那么多人不满,也自在情理之中,朝中谁的心不顺,大概都会怪罪于我吧。

当时我确实最危急,如果仅仅扳倒我,我还真没能量反过来对付他们那么大的阵势。好在我毕竟是武帝时代熬过来的人,多少次危机过来,积累了几多经验,比他们那拨人多了几分老练。

此时皇上选边站至关紧要,别看是位小小皇帝,但皇位却是个大大秤砣,朝谁那边一歪,那边就赢了。如果皇上对我也心怀戒心,想借机赶走我,我就栽了,如果皇上觉得我才是忠臣,向着我,一个名正言顺的君主加一个位居第一的重臣,上官父子必输无疑。

考验皇帝的心思,是我当时的头等大事。

 

太皇太后:

 

这个我听皇帝说了,她还问过我怎么办呢,他才多大啊,床笫之欢都不会,在朝政上却有如此的判断力!真是个当皇帝的天才!刘旦告外祖的密函,我也看了,皇帝还问我啥意见呢?

 

大将军:

 

太后和皇帝私下里是怎么议论的,快说给外祖听听。我只知道皇帝不信。天下人都说皇帝英明,小小的年纪就能识破上官桀、刘旦他们一帮人的弥天大谎!

 

太皇太后:

 

外祖,你这话真的假的?皇帝识破我爷爷他们的谎言,这个你也信?我看外祖是装糊涂!

实话告诉外祖,昭帝才不管刘旦那封告密函说的是真是假呢,假的可以当做真的,真的也可以视为假的,关键是为我所用。这个,我见得多了,不管是谁,年纪大小,只要当了皇帝,都这样。除非还在尿裤子,啥也不懂。

其实啊,皇帝就是在外祖和爷爷之间做选择!

我也是在选择啊!选爷爷,选爸爸,还是选外祖,别看我和皇帝没有夫妻之实,但帝后之实却一点都不缺,我这个皇后的话,昭帝也听。过娃娃家,毕竟也是个家嘛。

按理说,我应该选爷爷,选爸爸,我姓上官啊,怎么可以选母家呢?我又不姓霍!

 

大将军:

 

    啊啊,那是老臣真糊涂了,没料到皇帝这么小却有如此高超的驭人之术!

那最后是怎么选的,为什么还是选择了我?不会是皇帝选择了老臣,太后选择了上官家吧。好像有人这么说过。

 

太皇太后:

 

外祖,非也。我们琢磨了一宿,来回盘算。最终,我和皇上一起,都选择了外祖。

爷爷不如外祖聪明,但越聪明越难以驾驭,而且霍家功盖一国,这些是外祖的短处。哈哈,明明是长处,却是皇家眼里的短处。外祖你应该很明白哈!

祖父做事无度,多次越界,可无度了就有把柄,越界就有了短处,授人以柄,让别人知道了短处,也就越容易被控制。

外祖从不过度,分寸把握恰当,而这就是武帝托孤的关键。但这样的人把柄太少,把柄少的人说话分量就重,地位就稳固,当然也就越不容易被掌控。

两个老头子,还是自己老婆的祖父和外祖,每天在那里和自己对话。一个一身的毛病,满腹私欲,一脸堆笑,说话专好听的说;一个万事讲原则,身上连汗毛都是干净的,说话一板一眼。外祖,14岁的孩子,应该喜欢哪一个?

 

大将军:

   

连我也会选太后的爷爷。据说小孩子都喜欢脏老头子。

 

太皇太后:

 

哈哈,谁说的,外祖,我就喜欢干净老头。

其实,干净不干净还是次要的,关键是那封信,信是以刘旦名义写的,这就是棋错一招了。

刘旦声称要进京杀了霍家,清君侧。如果是个张旦、李旦写的,可能还有点作用,其实即使这样,皇帝也要掂量掂量,让一个手握重兵的人进京有什么不利。而刘旦既握重兵,位居外藩,又曾有过继位的机会,当时也是继位的第一人选,这就是多重威胁。比外祖的危险要大很多很多。

爷爷借刘旦的密函告发外祖,这是最臭的一招。外祖也知道,那封密函其实并非刘旦所写。皇帝年纪再小,算术还是会的。密函告发外祖调兵遣将的那些事发生在京师,一个远在外藩的亲王怎么会那么快就知道,还来信告发,来来回回的时间都对不上啊。。显然这是诬告,诬告还借着藩王的名义,可见与藩王不是一般的关系!

 

大将军:

  

   可不是吗,一个想篡位,一个想把持朝政,而且把持朝政的还想干脆换成自己。这个比我危险大多了,相比之下,我不过就是有点威严、不那么唯唯诺诺罢了。

 

太皇太后:

 

外祖可不是仅仅有点威严吧,皇帝见了外祖,心里先就畏惧了三分。凡事不问外祖就不便做主,外祖反对的事情,也不好相左,处处顾着外祖的意思呢!

 

大将军:

 

老臣罪该万死!不对,老臣早死了。太后啊,这可是老臣的罪了,皇上是一国之君,天下都是皇帝的,怎么会怕老臣,老臣不敢当啊。这肯定是皇帝误会老臣了,以为老臣想管着皇帝,老臣哪敢呢。老臣只是为了朝廷好,处处为了千秋大业着想。

 

太皇太后:

 

外祖,就别在这上面纠缠了,皇帝怕外祖,天下人都知道的!不然,后来宣帝,外祖又没得罪他,还把他立为皇帝,他怎么一见外祖就如芒刺在背呢?不说这个了。还是说昭帝吧。

昭帝思前想后了一夜。

想做个明君吧,但自己又太嫩,只得处处仰仗外祖,结果成了个小弱主,弱主还小,下场是什么,皇帝不会不明白;想做个强主吧,那就要事事自己说了算,外祖的话,大臣的话,可听可不听,不爱听的还可以廷杖、罢官、赐死,可皇帝才14岁,能有多少经验和能力?所以这样最可能误国,误国的结局是什么,皇帝虽小,但也清楚。

 

大将军:

  

那皇上是如何考虑的?这不是左右为难吗?

 

太皇太后:

 

外祖难道继续装糊涂啊,当时不是和皇帝配合得很得当吗?

 

大将军:

 

     太后,那个可不是配合,是老臣由衷的想听凭皇上裁决。

 

太皇太后:

 

     哈哈,外祖真是,都做鬼了,还是谨守为臣之道、忠臣之责。外祖当时心里一清二楚,是想借此考验皇帝对外祖究竟如何。那时外祖坚持不进朝堂,偏偏躲在殿外,非要等到皇帝宣召,皇帝也和外祖一样,心里明白,特意问大将军安在否?

 

大将军:

 

是啊是啊,是这样的啊!我当时感动得都垂泪了,双眼模糊。我听见上官桀赶着回答,霍光被告有罪,不敢进来,他正在听凭皇上发落呢。

 

太皇太后:

 

外祖当时做好了两手准备吧。假如皇帝顺着我祖父的话说,那外祖又该如何?

 

大将军:

 

   那我就引颈就戮呗。

 

太皇太后:

 

   得了吧,外祖,我才不信呢,以外祖的能耐,恐怕早已想好了万全之策。

 

大将军:

 

一切听凭皇上的意思,该罚该治该下狱。我都听皇上的。我的万全之策就是听天由命。皇上就是我的天!

 

太皇太后:

 

外祖至今也不肯说实话啊,都成鬼了,还有装模作样的?哈哈!如果皇帝向着我爷爷,同意了刘旦,不就是悖逆了武帝吗?如此一来外祖就可以行废立了,哈哈,不是吗?

 

大将军:

 

   太后,此话从何说起。老臣岂敢存有这般大逆不道之心?昭帝那是武帝所立,为此还搭上了钩弋夫人一条命,老臣岂敢辜负知我用我信我的武帝之托。后来我废昌邑王,那是因为立他的也是我啊。完全不是一码子事,太后啊,我的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

 

     外祖这个理由,我还真是无法反驳了。但我和皇帝那时最终没有听信我爷爷和刘旦的话,还是权衡了利弊,认为刘旦那帮人更危险,而外祖的威胁小些。哈哈!

 

大将军:

 

   (低声道)我的妈呀,两个小孩子,天天琢磨这种事,专门比较四周的大人哪个威胁大!我的天!

     太后啊,皇帝,我的外孙女婿,这一生可真不容易,总共才活了21岁,多半生都在为周围的人是好是歹操心,哎,可怜的昭帝啊!连个快乐人生都没享受到。真不如平头百姓家!

 

太皇太后:

 

   那外祖那会儿怎么还不赶紧辅佐我家皇帝对付刘旦,怎么还跪在地下,一而再再而三地要皇帝治罪,不肯起来,连冠冕都不戴了。是不是对皇帝还没考验够?或是想借机要挟皇帝反过来去治我爷爷的罪?

 

大将军:

 

哪有啊?我就是想看看昭帝是否真的信任老臣,如果真的信任,那我就全心全意辅佐皇帝。当时的朝廷,已经泾渭分明,势如水火,箭在弦上,老臣如果不能取信于昭帝,那朝廷的安危就难保了。

 

太皇太后:

 

好吧,就算外祖出以公心,为了皇帝,为了大汉吧。

 

大将军:

 

   老臣的确是一心一意为了大汉。那次皇帝和老臣终于亮牌了,老臣看到了皇帝对老臣的信任,至此老臣终于放下心来,一心谋划如何收拾日益分裂的朝廷,彻底扫除长期作乱的隐患。有了皇上的信任,老臣再无二话!。

 

太皇太后:

 

是没二心了吧。外祖。

 

大将军:

 

太后非要如此定义,老臣也无话可说。总之,君臣一心,从此可昭日月。从那往后,上官桀父子、公主、桑弘羊、朝廷上上下下有多少人去皇帝那里告我的御状,不断在皇帝面前说我的坏话,我呢,始终,心里清楚,却从不去皇帝那里辩白,我知道,皇上信我,站在了我这一边。当然还有太后。

多行不义必自毙,啊哈,他们给我使坏,手脚用多了,自然也会露出自己的马脚。终于,他们按耐不住了。

 

太皇太后:

 

是公主设宴请外祖,爷爷和爸爸埋下了伏兵,准备将外祖当场干掉,然后举兵进宫,废了皇帝,改立刘旦。我说的没错吧?

 

大将军:

 

是啊是啊,大抵如此。但上官桀私心太重,到那个节骨眼了,还不紧紧抱团,拧成一股绳。他居然还和儿子,就是我那女婿商量,干脆别让刘旦进京了,不如自己坐龙庭得了,一劳永逸,我那女婿也可做个太子。哼,想得倒美。

他一世精明,怎么一到这种性命攸关的事情上就犯糊涂。他以为天底下的人都是为他服务的啊?哪个不是利益交换?他不让刘旦继位,想夺了刘氏的天下,皇家那几位还会和他一条心?

我那女婿嘴也真快,先和外面的相好露了口风,说自己要当太子爷了。京城有多大呀,这种事还不传来传去?公主听说后,气就不打一处来,那也是张破嘴,也是和相好的抱怨起来。相好的不是原来想封侯的那个小白脸,是另一个临时的。

而临时相好的嘴更快,回家就告诉爸爸了,说京城这几天要出大乱子,估计会封城门,赶紧多囤点粮食。这位爸爸呢,又和我家的一个丫鬟有私情,行苟且之事时劝丫鬟赶紧离开我家,不然将来霍家满门抄斩时一块都被杀了。丫鬟呢,偏偏和小冯又有一腿,跑来劝小冯也趁早逃命。

小冯,是不是这样?

 

小冯:

 

   老主子,是这样,是这样。我小冯是什么人?对主子忠心不二!怎么能自顾自的逃命?这么大的事,我的当然要赶紧禀告主子。老主子,是也不是?没有我,霍家全族就完了?

 

大将军:

所以啊,小冯,我一直都很感激汝,万事都会给汝留个情面,拿汝当我们霍家人一般!是也不是?

 

小冯:

 

是是是,老主子说的是!

 

太皇太后:

 

外祖听到这种下人之间转来转去的风闻,也当一回事?

 

大将军:

 

这种鸿门宴的事情古往今来太多了,都成了坊间传闻的套路,开始时我只当笑话,以为又是哪个好事者在那里吃饱了饭闲扯,编故事。公主设宴,上官家埋伏,一起杀了我,这不是宫廷政变吗?哪有那么容易的!没料到,公主的请帖居然说话间就到了。我当时大惊:怎么?居然还是真的了!

 

太皇太后:

 

这么大的事,爷爷他们怎么如同儿戏?不要命了?

 

大将军:

 

呵呵,太后的意思,他们应该谨慎些、严谨些?

 

太皇太后:

 

呦,外祖多心了。我想,他们如此粗心大意,不大像要政变,是否其中有误会,有人挑拨离间?

 

大将军:

 

太后,老臣也期望如此啊,尽管已经水火不容,但毕竟没有撕破脸皮,只不过同朝为臣,成了两股势力罢了,只要皇帝能驾驭得住,能忍得忍,这样的情况,前朝也不是没有,不是也过来了吗?

 

太皇太后:

 

     那外祖前面说的彻底解决隐患是指什么?

 

大将军:

 

那也是指万不得已,不到最后关头,老臣可不愿轻开杀戮之风。那是自找苦吃。

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就是这位周勃,平定诸吕,拥立文帝,大功之后如何?没有成功之喜,反倒多添了成功之忧。一个多月就感觉危险在身,赶紧归还相印,吓得回家呆着去了。陈平去世,虽然再次为相,可十个月就被免职赶回封地。回到封地一年,日夜胆战心惊,只要有朝官来巡行,就吓得尿裤子,以为要来抓他呢!

周勃比我功劳多得多,也大得多,还这副模样呢。功劳越大越多,越被怀疑会不会有可能谋反,这就是功臣的下场!没跑,太后。周勃最后不是依然被下狱治罪了!如果不是薄太后出面为他说话,估计就见了阎王吧。

 

太皇太后:

 

那是周勃,外祖不至于吧,外祖,皇帝还是外祖的外孙女婿呢!怎么会下那个手?

 

大将军:

 

太后,周勃的儿子娶得就是文帝之女呀!

 

太皇太后:

 

这倒也是!不过,皇帝还小,不会那样的,他还需要外祖的辅佐。

 

大将军:

 

   这话虽说有道理,可等皇帝年纪不小了呢?因为皇帝21岁驾崩,所以我活下来了。而宣帝即位时已经18了,幸亏我死得早,不然下场就难说了,看看我死后家族的结局就明白了。

  

太皇太后:

 

所以说,开始外祖还不想急于清除祖父他们,留着对手,也就是给自己留着活路啦!

 

大将军:

 

这让太后猜中了。为了对付上官桀他们,皇帝不能不善待我,上官桀他们一倒,其实我也就危了。这也是狡兔死走狗烹的另一层道理,不是光指打天下那种。得了天下,在朝廷里能相安无事,最需要的就是各方势力均衡,否则,剪除了其他势力,一方做大,也就死到临头了,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太皇太后:

 

    从前看前朝故事,以为只有君主才需要臣子多方势力并存,抑过来,扶过去,便于从中驾驭,现在经外祖一点拨,方才明白,原来,为臣的也照样。对手在,双方较劲,听凭皇帝居中平衡,把握驾驭,对手没了,自己岂不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了皇帝眼里唯一的潜在威胁。

 

大将军:

 

这是至理,太后。

可惜,对手之间,能明白这个道理的不多,哪个不是一门心思想要干掉对方?其实都是一群蠢货!

上官桀他们就不懂!宫里宫外,他们那么多人加在一起,拼死也要干掉老臣,自然以为胜券在握,连戒备都免了。哈哈,老臣可不是待宰的羔羊,好就好在老臣在暗处,他们在明处,老臣谨慎行事,他们吆喝出场。那个节骨眼上,老臣只得拼力反击,顾不得什么平衡不平衡了,不然老臣就是死路一条。当然,他还要改朝换代,行谋簒之事,结果皇家也不饶他,此乃咎由自取。

 

太皇太后:

 

    我爷爷,还有我父亲,还有我们上官家族,问斩之后,外祖的日子好过吗?

 

大将军:

 

怎么会好过?满朝剩下我一人呼风唤雨了,没人敢跟我作对,这时,我就一门心思想着皇帝成熟以后,将来会如何对付我了。

 

太皇太后:

 

那皇帝驾崩,外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大将军:

 

太后,这话听起来大逆不道,好像盼着皇帝早死似的,老臣可不敢有一丝这类的想法。但皇帝驾崩,老臣确实过了一道难关,松了一口气。老臣罪该万死!老臣罪该万死!

 

太皇太后:

 

外祖,好了,谁还不明白?用不着言不由衷!呵呵。

 

大将军:

 

那时老臣日夜在思索,昭帝走了,谁继位合适呢?别又来了一位让我成天提心吊胆的。好在此时满朝就我一个说了算了,当然,还有太后。

 

太皇太后:

 

好了外祖,别谦虚了,我才多大啊,十六岁!当然是外祖一人说了算。不过,当初外祖为何选了昌邑王?难道是外祖看走了眼?不知道他不成器?外祖不选刘胥,是否也和刘胥年长有关?外祖怕长大的皇帝不听话吧!

 

大将军:

 

老臣罪该万死,这是老臣的私心在作祟。

当时朝中多数人都认为应该是刘胥,这可是武帝的儿子,唯一一个还在世的儿子,当然非他莫属。 但他年纪已经大了,而且主意也大,力气更大,与楚霸王一样,举个鼎玩一样,还喜欢与熊貔虎豹搏斗,他没称孤道寡呢,就已经纠集了一大帮巫婆神汉装神弄鬼,天天琢磨着何时进京继位,时刻诅咒昭帝赶紧死。这样的人,一旦做了皇帝,有多吓人?而朝中可以做主的又只剩老臣一人,这不是明摆着来一位必然和我作对的吗。我看很多朝臣急着请刘胥继位,就是妄图将来接着皇帝之手把我干掉。这帮人的如意算盘我可清楚了。上官桀他们死了,朝中已经无人敢对我说个不字,这帮人心里正愁无计可施呢。

 

太皇太后:

 

     怎么,外祖,朝里怎么还是有那么多人与外祖不对付?外祖的对手不是已经被杀光了吗?

 

大将军:

 

太后啊,人世间谁无私欲?何况朝臣?朝臣个个都是欲望满腹。老臣只要在朝管事,就会得罪人,就会与人不对付。当初上官桀不是也和老臣称兄道弟,连儿女亲家都做了,最后如何?在对付上官桀、桑弘羊、刘旦他们时,与老臣算是一边的那些人,只要共同的对手一倒,盟友关系也就不复存在,说不定还成了敌人。这是在朝做事的经验。

老臣当政,有板有眼,比上官桀他们更容易树敌。当初武帝托付的四位,除了金日磾早逝,其他几个,都比老臣在朝的朋友多,如果不是昭帝站在老臣这边,估计霍家早就被墙倒众人推了。哎,人心最险恶。尤其那些天天拍马屁的,一见机会,反过来咬一口的比谁都狠。

 

太皇太后:

 

看来外祖当初是为了不让刘胥继位,才选了昌邑王?

 

大将军

 

对,选昌邑王,确实是老臣力主,当时只是觉得他是武帝孙子辈的,最合适,不会被朝臣利用。而儿子辈的都曾经对昭帝即位不满,都想着有朝一日上台清理我们这群辅佐昭帝的旧臣呢。只是老臣万万没料到,皇家还有如昌邑王如此糟糕的王爷。只有稍微像点样子,我也不至于行废立之事。就像我的女婿、太后的父亲那样,我怎么也没得想到,上官家还能培育出如此不堪的子弟。可见世间万事难测,无奇不有、无恶不在!

 

太皇太后:

 

   外祖,皇家像昌邑王那样的可是多数。哈哈!遇见个昭帝不容易啊。看来,除了昌邑王,我那父亲就是外祖最痛恨的人了。

 

大将军:

 

   他,老臣无所谓。老臣最对不起我那苦命的女儿。老臣杀了她的夫家,不知她私下里恨不恨老臣?这可是毁了她的一生!

 

太皇太后:

 

娘可不恨外祖,她最恨爹了。

 

大将军:

 

当真?

 

太皇太后:

 

千真万确!外祖就别老挂念这事了。

 

大将军:

 

怎么说老臣都不信,怎么可能?恨老臣也是人之常情!我那可怜的闺女啊!

 

将军夫人:

 

老头子,我的阴魂还没散呢,我还在这里呐。终于在阴间见到你,好多的话还没说呢。

 

大将军:

 

汝说了那么多?还有何事可言?煊赫几朝的霍家最终败亡,难道与汝无关?

 

将军夫人:

 

老头子,我原本以为这个与我相关,可从汝刚刚所言之中,我却明白了,这个与我却是无关。因为皇帝大了,照你的说法,早晚都要拿你开刀,只不过,你早做鬼了,于是,刀就落在了我们的脖子上。

 

大将军:

 

   呵呵,阳间时未见汝曾如此善辩,归阴了,做鬼了,却变得巧舌如簧!

 

将军夫人:

 

   还不是听了汝半天有道有理的话学来的!老头子把本朝吃得那么透,为妻的岂能落后于人?

 

大将军:

 

   汝这个本事早怎么没学来,否则霍家何至于灭门!

 

将军夫人:

 

   刚刚都说了,那是老头子自己生前种下的祸根,大祸或迟或早,总会来临,我等不过是替死鬼罢了!

 

大将军:

 

话也不能这么说!有我的原因,也有你们作的孽!

 

将军夫人:

 

老头子,刚才自己说的不认账了,现在又往回找补了。

老头子,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当时要选宣帝呢,他继位时岁数够大了,不是正好该与汝较劲的时候了吗?

 

大将军:

 

可那时我已经没得选了,武帝的儿子们都死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那个刘胥最后犯案,,自尽了。

儿辈没了,我只能从孙辈里选,可诸王不是绝嗣,就是上一代出了事,犯了罪,当然下一代也就受株连,不可能入选。最后只好再从曾孙里挑,只有这么一位最合适,卫太子的孙子,武帝的曾孙。卫太子一案已经平反,其后人自然也不再受牵连。

卫太子出事时,宣帝还是个婴儿,也被武帝关进牢中,原来是要一起杀掉的,幸亏有人暗中保护,躲过一劫,在民间居然活了下来。我想,他来自民间,啥也不懂,应该更感念我,依仗我。于是,我选定了宣帝。

 

太皇太后:

 

外祖,当年武帝怎么连自己的曾孙都不放过啊?而且还是个啥事都不懂的婴儿。

 

大将军:

 

太后,你在皇家这么多年还不知道?皇家哪管什么骨肉不骨肉?骨肉相残那才叫皇家呢!

 

太皇太后:

 

   哎,外祖看皇家比我还透彻!

 

将军夫人:

 

老头子,可宣帝对汝敬重有加,从没有违拗老头子的意思,是不是看老头子来日无多,等老头子死后再下手啊!

 

大将军:

 

老婆子,我活着的时候,宣帝私下就曾对别人说过,见到我如芒刺在背,这我已有耳闻。有朝臣警告宣帝说我们霍家党亲连体,这我也清楚。不过,他对我的戒备,连老臣都觉得理所当然。

老臣刚废了一个皇帝,又将他扶上位,他呢,才从闾巷间出来,诸事都要问老臣,而朝中都是老臣说了算,满朝文武,不是我们霍家的人,也和霍家沾亲带故。身为一国之君,只要不是秦二世,只要有点作为,此情此景,任谁心里都不舒服。

所以,越是如此,我们霍家就越要谨慎行事,凡事不可张扬。让皇帝找不到把柄,大家相安无事。可我生前死后,你们行事无不张扬,而且张扬得离谱!

 

将军夫人:

 

     老头子,我们霍家功在大汉、连皇家都是靠霍家的一力辅佐才走到今天,平日小节上有点差池,算得了什么?这与霍家的功劳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大将军:

 

看,看看,吐真言了吧。所以我说,霍家灭门与汝有直接关系。

我活着的时候,事事谨慎,我明白,让皇家不舒服,已经成了我们霍家抹不掉的底色,想不要都不成了。我们霍家只有谨慎再谨慎,大不了回家养老,才可保个全身而退。可老婆子呢,好嘛,你背着我,连皇后都给毒杀了,那个许皇后可是宣帝在落难时的结发妻子、恩爱夫妻,一旦昭帝知晓,能不对我们霍家恨之入骨?

 

将军夫人:

 

我那么做,就是感觉这个皇帝靠不住,如果咱们的女儿入宫做了皇后,再加太皇太后,肯定就能保住霍家不败。我背着汝,是怕老头子不同意,心慈手软。我知道,霍家的人入宫,老头子开始都反对,过后都认可。是不是?

 

大将军:

 

   简直胡扯,这是一回事吗?上次是外孙女太小,这次可是先杀上一个皇后,这是灭九族的大罪!

 

将军夫人:

 

不如此,我们的小女能入宫做了皇后吗?

 

大将军:

 

   做了又如何?还不是一个下场!灭门的更快!

 

太皇太后:

 

     毒杀许皇后一事,外祖真的不知?

 

大将军:

 

千真万确。因为这是很烂的一招。这么大的事,早晚会走漏风声,而且做了皇后也未必能保住霍家。霍家的结局,不就是这样吗?两个皇后,又能怎样?我早说过了,卫皇后就是前车之鉴,儿子都当了太子了,有用吗?

 

太皇太后:

 

   但外祖事后知晓了,难道没想到大义灭亲?

 

将军夫人:

 

诶呦,我的太皇太后,怎么能这么说呢,我好歹也是续弦,也算太皇太后的半个外祖母啊!

 

大将军:

 

   老婆子,住口,没汝插嘴的地方。太放肆了!成何体统?

   太后啊,老臣想过了,但没用,有人信吗?宣帝肯定不信,全天下的人都不信,老臣想,太后大概也不信吧。再说,灭了又如何?有人还会说老臣故意杀人灭口呢。何况,与那时太后入宫一样,老臣的女儿入宫,毕竟不是坏事,有用还是有用,管多大用,那只能听天由命了。看看,太后还是很管用的。

 

太皇太后:

 

   外面的人都说将军府的关系复杂,哈哈,外祖知道当时宣帝娶了霍家女,我的感受是什么吗?

 

大将军:

 

   这个老臣想到了,但一想,皇家更乱,汉惠帝和皇后的前朝故事,太后应该更清楚吧。既然皇家都不顾,老臣也就顾不得那许多了,赶紧送女儿入宫,让皇帝赶快将许皇后的事情淡忘了,岂不比什么都好。

 

太皇太后:

 

你们当然好,我在宫里可为难了,是认她做孙媳妇呢?还是认她做小姨子?

 

大将军:

 

    太后,一切随皇家,皇家认做什么就认做什么,别往霍家那边认,否则更乱。老臣的儿子不就过继给老臣的哥哥霍去病当孙子了吗,不然谁来奉祀一代功臣霍去病呢?可老臣一家怎么称呼他呢?太后啊,别管什么称呼,称呼事小,只有把事情做到位了,做得心满意足了,才是首要!

 

太皇太后:

 

外祖倒是想得开!可往后呢?往后事情一旦败露,岂不死路一条!

 

大将军:

 

   可老臣那愚蠢的老婆子已经做到这份上了,老臣也无计可施。

 

将军夫人:

 

老头子,话可不能这么说,我怎么就愚蠢了,还不是想让你们霍家的女儿入主中宫,确保霍家在朝廷的地位不动摇。

 

大将军:

 

   真是梦语!就算能将毒杀许后的秘密一直带进坟墓,但应该更审慎啊,审慎了才不被注意,才没人找麻烦。可我死后,你们的调门反倒越来越高,个个嚣张恣肆,连下人都敢出去挑事,惹得满朝上下天天盯着霍家,都在看霍家的热闹。

  

将军夫人:

 

谁说的?老头子走后,霍家的人个个升官封侯,皇上没有因为老头子不在了怠慢霍家,反而更加倚重霍家、厚待霍家!

 

大将军:

 

   那是表面给足霍家的面子,其实是因为皇帝的气候还未到,这对霍家来说,无异于回光返照!

   照理说,你们应该就此感恩,更加尊重皇上、礼待群臣,可你们呢,先不说把我的墓修得好像皇家一般,犯了皇家的忌,就说说汝,老婆子,又是修豪宅、又是乘豪车,还用黄金装饰,极尽奢华之能事。老婆子,汝有病啊,把自己打扮得如西王母下凡,天天被奴婢簇拥着坐豪车招摇过市!把别人看得跟苦逼、穷鬼一般,人家能不嫉恨你?

那皇宫是皇家的地盘,别人进去要看皇家的脸色行事,你们可倒好,早晚往里钻,说是看女儿,就跟平头百姓走亲戚串门子一般。你们把皇宫当什么了?集市呢?还是霍家后花园?

霍家子弟不知检点,起高楼、宴宾客,连上朝自己都懒得去,居然找个下人去点卯。汝是我老婆,还不知劝诫他们,却撺掇他们去和皇上宠信的御史大夫对着干。在街上和御史大夫的车争道,奴才们竟然打到御史大夫的门上,最后还是御史大夫出来磕头谢罪了事。你们这是作死啊。

假如换做我,一看御史大夫受宠,必定赶紧联络感情,不结亲也要结盟。你们可倒好,生生把他变为死敌。愚蠢之极!

你们这么一闹,百姓侧目,朝臣切齿,再加上许皇后一案事发,让皇上终于有了对霍家发泄的机会,而朝中呢,竟然连个敢于替霍家说话的人都没有,人人都坐等霍家败亡,个个都笑看霍家崩塌。

皇帝从此冷落霍家,这些已经够霍家受的了,汝还不警觉,还不赶紧四下打点,收买群臣,笼络霍家的旧关系,能躲就躲,或者干脆让霍家子弟赋闲在家,避过一劫。可汝呢,反而变本加厉,非将事情做绝了不可,听说许后的儿子立为太子,竟然把毒杀许后一套又搬来毒杀太子,最后还妄想让太皇太后出面,摆鸿门宴,把当年上官桀对付我的那套把戏再用来对付朝中重臣,最终废了皇上。

汝以为天下是霍家开的?也不想点新花样,什么都是抄袭,傻瓜都看出来了。你们真是昏了头,一个聪明的都没有!哎!气死我了!不对,我早死了!

 

将军夫人:

 

   我一个女人,能知道啥,你们霍家的人个个都是朝中重臣,掌管天下事,出主意的本来应该是他们。谁料想,节骨眼上,都不顶事,还不如我呢!起码还有个主意啊!

 

大将军:

 

所以啊,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将军夫人:

 

老头子,冤枉,我看是老头子生前家教有问题?怎么都培养了一群废物,关键时刻都没用!霍家还是女人强,都进宫跟皇帝搞关系去了,好赖还管点事。

 

太皇太后:

   

   我们女人在中宫管不管事,那要看皇帝是谁了。昭帝是一个样,宣帝又是一个样。宣帝说看到霍皇后就想起许皇后之死,恨不得把霍家斩草除根。我说,那我呢,你也杀?宣帝反倒说,我是上官家的,不姓霍!看来外孙女入宫比孙女入宫强,两头都沾光。

 

大将军:

 

太后所言极是!而且皇帝也有了不动太后的借口!不然起码也要打入冷宫,做个废后,最后自行了断完事,就像小女那样。

哎!造孽呀!造孽呀!说是沾光,其实呢,只是沾了不杀头的光,这叫什么光呢?一个入宫成了老处女,一个入宫被废自尽。还不如在外面嫁个普通人。我真不知道那些天天想入宫的人,是怎么想的!

 

将军夫人:

 

汝这么想,可天下人不这么想,不管再过多少年,还不是个个都想着入宫伺候皇上?好处大了去了!(转向观众)有谁不想入宫的,站出来说说,汝是怎么想的?有吗?

 

小冯:

 

就是嘛,我至今还是想做奴才,就算转世多少次,我还是想在霍家做奴才!这个奴才可比那些不是奴才的强多了!可做主人家一半的主,可睡主人的老婆,可和所有丫鬟上床(转向观众)你们说是不?

 

太皇太后:

 

你们谁爱去谁去!反正投胎后我绝不再进宫做什么皇后了,我宁肯做丫鬟,起码还能尝尝床笫之事!(转向观众)你们说是也不是?

 

大将军:

 

   听听,听听,想我霍家功劳盖世,几代英雄,最后竟得出这么个后果,真扯!

   (转向观众)看来,我们说得这些真是鬼话了,人话是这么说的吗?不会这么扯吧?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三个鬼魂(对着小冯齐声):

 

听听,听听,连霍家奴小冯都被人写入诗歌了,千古留名!霍家不败,谁败?

 

(剧终)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备案号粤ICP备14022528号     法律顾问:广东律师事务所
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话剧剧本创作室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代写公司年会小品剧本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重点推荐剧本
关于母爱的小品《重见阳光》
感人故事小品剧《我爱你中国
文明时代讲文明歌舞剧剧本《
吉林大学歌舞情景剧剧本《我
劳动致富题材搞笑小品《双喜
中医院妇妇幼医院演舞台剧《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感人故事小品剧《我爱你中国》
小学生表演红色历史题材小品《
乡村振兴小品剧本《村里那些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小品《老
电信诈骗和网贷小品《心急的陷
六一儿童节超感人小品《唯一的
512护士节正能量小品剧本(你健
五一劳动节晚会节目爆笑小品《
供电局员工感人小品剧本《照亮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乡村振兴村官小品《致富带头人
革命烈士情景剧剧本《刘惜芬》
服务行业超搞笑小品剧本《以礼
养老保险快板台词《城乡居保最
纪委小品剧本《巡察组的故事》
公司年会爆笑小品剧本《唐僧师
国家电网双人相声剧本《使命和
疾病防控科学就医温馨幽默感人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话剧剧本 > 其它话剧剧本 > 大将军府
中国原创剧本网话剧剧本频道www.juben108.com/hjxs 中国最大的话剧剧本创作交易门户网站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话剧剧本-其它话剧剧本   会员:chyuan1963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20/8/2 15:40:05     最新修改:2020/8/2 15:40:05     来源:中国国际剧本网www.juben108.com 
话剧剧本名:《大将军府》
【原创剧本网】作者:陈曾源
专业代写小品、相声、戏曲、双簧、诗诵读、演讲稿、话剧剧本。 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话剧剧本
 
 
   

历史独幕话剧

 

大将军府

 

时间:西汉

 

地点:鬼魂聚会的空间

 

 

人物:

 

大将军

将军夫人

太皇太后

小冯

 

(光线阴暗,每个鬼魂只有说话时才能展现于聚光灯下。)

 

大将军:

 

我是个鬼魂,今天,与列位看官在梦中相会,告知各位我家发生的故事。对了,我说的是历史故事,是西汉!什么?有人问距今相隔了多少年了?自己查查呗,手机多方便啊!

啊?剧场不准开机,也没信号,那就剧终再查,难道汝看戏前不做准备?干嘛去了?别老盯着微信胡扯,都是谣言,只有我说的才是真的,别看我是鬼魂。人人都说鬼话是瞎话,其实呢,鬼话才最靠谱。人都成鬼了,何必说瞎话!知道不?

你们问我是谁?估计很多人没听说过我,其实,评法批儒那阵子,我很有名,是落后势力的代表,批判我的文章不少。这,大概你们都忘了吧?真健忘!不过,我那哥哥,你们不会不知道吧,他的名字如雷贯耳。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就是他说的。这下该清楚了吧,霍去病,我的大哥啊。

我是鬼魂,这会儿来这儿干嘛?呵呵,想我老婆了呗,想我外孙女了呗,想跟她们聊聊。对了,老婆不是原配的那位,是续弦的那位。她死时可比我惨。我死时风光极了,那叫备极哀荣,连皇帝和太后都来了。其实啊,不来行吗,太后就是我的外孙女呀。

 

将军夫人:

 

我也是个鬼魂,我是被皇帝下旨处死的,一起死的还有我们霍家那一大家子,好惨啊!我最痛爱的小女成君,也就是皇后,被废黜后幽禁在冷宫,最终也自尽了。

什么?有人问我,人死之后,最想做什么,别人我不清楚,但我最想去会会我那先我而去的老头子,我的大将军,哭诉我心中的冤屈。问问他,为什么他一死,我们都完了?难道霍家的风光,都靠他一个?霍家,儿子、女儿、外孙女、侄子、女婿、外甥、外甥女婿、孙子、侄孙、孙女婿,一大堆,有太后,有皇后,有大司马、有将军,有太守,权倾朝野。这么多人,真的都抵不上老头子他一个?我们怎么如此没出息啊!

 

太皇太后:

 

我虽说也是鬼魂,但比他们都死得晚,50出头才做鬼的。别看我和他们是亲人,一家子,但因为我是太后,没人敢株连我,大概也不愿意株连我。我当皇后10来年,皇帝就是昭帝。我做皇太后27天,那时的皇帝就是后来被废的昌邑王。然后在宣帝继位后又被尊为太皇太后。掐指一算,前后47年。其实呢,哈哈,做太皇太后,也就是皇奶奶的时间才是最长的。

怎么,你们不信,说算出来不对,哈哈,真的,你还别不信。我入宫当皇后那年是6岁哈,没听说过这么小就结婚的吧?别忘了,那是西汉,那是皇室,我的祖父是侯爷,我的外公是大将军。武帝临终托付他们照顾昭帝,天下都归他们照看了,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我那结发的皇帝昭帝驾崩那年,我还没生孩子呢,按照今天的说法,叫未成年。有人问,上床没?这个当然了,我们天天在一个床上睡。其它的先别问了,过会才说。别看我那么小,地位可是顶级的,把那个皇帝被废为昌邑王,就是我下的诏令,说他在位27天干了1127件荒唐事。下一个再继位,也是我说了一个字:可。哈哈,这位当上皇帝那年,比我才小3岁,不也照样叫我一声太皇太后吗!

 

小冯:

   

我是人是鬼,你们看着办吧,其实又有多大差别?反正我和大将军府没有沾亲,只是个管事的,应该叫奴,就是伺候主人的那种奴才。

别看不是他们家的亲戚,但大将军在世时,就十二分的宠爱我,信任我。什么事都会问问我,他做鬼以后,他老婆更喜欢我,都睡一起了,当然更信任我了。信不信由你,我可以当大将军府一半的家!

 

 

大将军:

   

老婆啊,汝怎么这副惨相?难道这就是汝临死前的模样?、

 

将军夫人:

 

老头子啊,终于见到汝了,看看汝,还是没做鬼时的那个气势,老是居高临下的。不过,嘿嘿,虽说满朝文武,包括皇帝都怕汝,可我不怕。话说了,我这副惨相还不都是因汝惹得祸?

 

大将军:

 

扯去吧,你们的下场和我有个毛关系?我人都死了!死后的事情,我可管不了。你们做的那些事儿,我做鬼可是看得清清楚楚。我还托梦提醒你们了,警告你们别得意忘形,要当心,叫你们处处提防,让咱们的孩子都收敛点,否则大祸临头了。怎么,难道你们都没看见?

井水溢出来了,一直流到厅堂下啦,那就是我的警告。对了,我特意指使猫头鹰飞到殿前的树上呱呱乱叫呢,我三番五次地夜里鬼鬼祟祟地跑去毁坏咱家的大门,还暗中使劲,让炉灶挂在了院当中那颗老树上,撺掇老鼠当院横行,与人相撞,用尾巴在地上乱画。我见你们都不上心,就把侄孙家的屋顶瓦片也扔到地上了,想让他过来警告你们。

呵!阴风不知扇了多少次,我就差点鬼火了!

这些,你们怎么就是不当一回事啊?

唉,最后还是遭殃了,灭门惨祸啊,死个干净!想我大将军府几代,无比荣耀,何等风光,最后却落得这么个下场!

 

将军夫人:

 

嘿嘿,老头子,我们怎么没看到啊,都看到了。可是,看到那些异象,我们都还以为那是催促我们赶紧起事呢,振臂一呼,趁着我们家还能把持朝政时把皇帝小儿给废了,就像老头子当年对待昌邑王那样痛快。谁料想,嚯,是凶兆啊!

 

大将军:

 

呸,真是糊涂到家了!你们和我当年的威望能相提并论吗?我废了那个昌邑王,不让他继续当皇帝,是因为他荒淫无道,可这个皇帝呢,人家都说他是明君。再说你们在朝中的本事比我可差远了。别看你们占据的位置挺多,一大把,可真能听你们指使的并不多。大家一看你们在皇帝那里失势,避之犹恐不及,谁还会跟着你们跑啊。

我不妨再深说一点,给汝这个妇道人家点拨点拨。其实啊,这废立之事,原本就是皇家最为忌讳的。好嘛,如今,“行伊霍之事”,都成了成语啦。人家一听就明白,这是指废立皇帝的那档子事儿了。我生前那是没法子,不废不行,不废就对不起先帝,对不起大汉,废了自然就要立了。可我死了,你们还想废立,怎么,废立成了我们的看家本领啦!荒唐!

 

将军夫人:

 

老头子,别以为我啥都不懂。这个伊,我可知道,就是伊尹,那可是殷商名相,与他放一起,老头子,这是世间荣光,千古流芳,汝还不满足?

 

大将军:

 

嚯,老婆子啥时候涨知识了。那是什么荣光?伊尹是扶立太甲为王,太甲即位后沉湎于歌舞酒色,他就幽禁了太甲,自摄国政,而当太甲悔悟,他又亲自迎回都城,归还国政,自己仍悉心辅佐,那叫忠臣。而我呢?是这样吗?我可是废了一个昌邑王,又扶立了一个宣帝,比伊尹过分多少倍。人家刘氏天下,我一个姓霍的在那里主持,替人家做主,想换谁就换谁?人们都说这是权臣,恐怕没人说是忠臣。

 

太皇太后:

 

外祖确实是想废就废,想立就立,大权独揽,谁都拿外祖没辙!只能听命!连我这个太后还不是依着外祖,让我下诏书,我就得下诏书。我这辈子,好像就是为外祖而活着呢!

 

大将军:

 

呦,太后,不对,是太皇太后,我称呼什么好呢?老臣有礼了。

 

太皇太后:

 

外祖啊,这里没外人,何况都成鬼了,哪来的这么多的礼节!外祖就别太后太后太皇太后了。外祖是不是从来不当我是亲人啊,我可是亲外孙女,外祖女儿的女儿!

 

大将军:

 

太皇太后,做鬼也是太皇太后啊。无论阴阳,都是太皇太后,因为我的外孙女是昭帝的皇后啊。谁说我不拿太皇太后当亲人了?太皇太后的娘是我的亲骨肉,太皇太后自然也是我的心头肉了。

 

太皇太后:

 

好啦,好啦,我的亲外祖。外祖就是守礼,简直像个守礼狂,什么时候都不忘个礼。怪不得评法批儒时亿万人要批判外祖,说外祖是个保守派,反动派。

 

 

大将军:

 

太后啊,恕老臣冒犯,我就这样称呼了,这个比较简单。

太后啊,是保守派还是反动派,与我无关。总之,老臣当然要守礼了,不管外人后人怎么说,这个礼必守不可。太后与大将军之间都不守礼,那朝廷成什么了?君不君臣不臣太后不太后的,那天下岂不乱套了。

太后刚才说老臣那话也是言重了,老臣怎么敢想废就废啊。对昭帝,也就是太后嫁的那位皇上,我可一直忠心辅佐,何时存有废心了?

 

太皇太后:

 

对昭帝,我男人,外祖确实忠心耿耿,连我都许配给他了。不过,我想那是因为武帝托付。我至今都很不解,武帝,我那公公,对别人不怎么样,为什么对外祖却是一百个放心,什么都交给外祖了。连我婆婆钩弋夫人都杀了,还不是怕干政?可恰恰不担心外祖!武帝怎么对外祖就那么好?凡是前朝老臣都知道,他可不是省油的灯!外祖究竟使得什么招数,居然能让他如此信任?

 

大将军:

 

太后,真是折煞老臣了。先帝托孤,那也不止我一人啊,还有太后的祖父上官桀呐,还有金日磾,还有那个坏蛋桑弘羊,要我们四个人一起辅佐昭帝。

 

太皇太后:

   

可外祖为首啊,外祖的官最大,他们当然都听外祖的。

 

小冯:

 

老主子, 奴才在这里请安了!

 

大将军:

 

咦,呦呵,汝个狗奴才怎么也在这里?

 

小冯:

 

老主子,难道忘了,我们这会儿都是鬼,鬼魂可是无处不在!老主子在阴间一向可好?奴才可是一直惦记着主子呢?

 

大将军:

 

别假假惺惺的了,我死了,汝可乐了,居然把我老婆也睡了,成了一家之主了。

 

将军夫人:

 

     老头子,在这里别乱说,人都死了,还管死后事?我一个妇人家,独守空房,寂寞难耐,小冯体贴入微,我怎么就不能和他在一起,何况那也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将军府还是大将军府,小冯可做不了一家之主。他毕竟只是总管。是个奴才。

 

小冯:

 

就是啦,老主人在世时,我也是服侍得体贴入微的,主人难道还不满足?夫人可没那个本事吧。

 

大将军:

 

好了,好了,我死了,你们的那些丑事我也管不着了。此时也不是来追究你们的,老婆子没在外面找一个我已经谢天谢地了,再说小冯又是自己人,一辈子为我家服务的。

 

小冯:

 

   老主人明白就好,奴才可是一片忠心,伺候完了老主子,又伺候老主子夫人,就是个忠字。我这一生,主人家难道不清楚?

 

大将军:

 

清清楚楚,狗奴才!越说越听不下去了!做鬼也是奴才,不许张狂!知道不?

  

小冯:

 

老主人啊,我阴间阳间都是大将军府的奴才,纵做鬼,也幸福!我刚才不是那个意思,只是表明一片忠心而已。

 

将军夫人:

 

    好了,小冯,我们岂能不明白你的忠心?汝给我一边呆着去,我还有话要问老头子呢。

老头子,昭帝活着的时候,一切都向着汝,处处依赖汝。但昭帝驾崩后,汝明知废立是皇家大忌,为何还要犯险而为呢?这不是明摆着为我们全家,为我们的后代挖坑么?说不定让那个昏君昌邑王继续呆着,我们的日子也一样好过呢。我看,皇帝越昏,朝廷重臣的地位越是牢固。汝说是也不是?

 

大将军:

 

老婆子,这话对也不对,且听我慢慢道来。

自从我大哥将我带入长安,做了朝廷的官,成了汉家的人,我的一生就不是我的了。我与那些奸臣乱臣不同,乱臣是要篡权,奸臣是要谋私。而我的为臣之道呢,就是谋国,为天下谋,这叫公忠体国。天下是谁的天下呢,国是哪个的国呢?不是你的,不是我的,不是他人的。天下就是皇家的天下,国乃刘氏之国,效忠刘氏,忠诚于国,这是身为忠臣的不二法则。立昌邑王是为了这个国,废了昌邑王,也是为了这个国。即使犯险,即使有杀身灭门之祸,我也不能袖手旁观。

再说了,昌邑王可不昏,那是混,他从封地带来的那帮人一直想夺权呢。昏君看不出你要干什么,混君是不准你约束他,两者可截然不同。一个混君加一群死党,你说,我的地位还能牢固吗?

 

 

将军夫人:

 

好,算老头子说得对。可是,是忠臣就不能行废立,忠就是忠君,昌邑王当时也是君王啊。老头子,这还是不忠。

 

大将军:

 

鬼话,真真是说鬼话了。我忠,忠的是高祖,忠的是汉朝,忠的是信我、知我的武帝。为了武帝嘱托,为了高祖的基业,为了大汉的千秋万代,我岂能容忍一个德不配位的人坐了皇位,一看他不行,我当然就要废。但我立的还是皇室子弟,是理所应当的皇位承继人,又没有立我们霍家的人,也没有立别的什么姓。这就是忠,忠于的是汉朝,忠于的是刘氏。是真正的忠。

我送昌邑王离开时对他说:我宁可负王,不能负天下!天下就是从高祖到武帝留给我们的天下,是大汉的天下,真正的意思是不能负高祖,不能负武帝!不能负大汉!

嗨,罗里吧嗦的,累死我了,你怎么还是不懂!

 

 

将军夫人:

 

一张嘴巴两张皮,说来说去都是汝。好了,我的嘴皮子不行,就算老头子对吧。

不过,既然老头子可以行废立,就说明大权在握,既然大权在握,何必事事谨小慎微?当时我和家里人都觉得老头子是不是小心过头了?瞧汝当年那个小心翼翼的样子,托汝干点什么,汝都想个老半天,唯恐出差。虽说这是刘氏的天下,可霍家的功劳也是盖世无双,但汝还是怕字当先。我确实想不通。一面敢于行皇帝废立、大权独揽,一面又活得憋憋屈屈,何苦来哉!

 

大将军:

 

    真是妇人之见。谨小慎微,是因为我心里明镜似的,比谁都清楚,

这话要先从武帝那时说起。

我大哥在世那会儿,我就谨小慎微。也不知我那时是哪根筋搭对了,一进长安,一入朝廷,就看透了,明白了谨慎、收敛的好处。老婆你想想,我那大哥霍去病年纪轻轻的就做了将军,威震天下。卫青,虽说和我没啥血缘关系,却是我大哥的亲舅舅,当时的大将军、大司马,和后来我的地位差不多。他们俩都是功盖一国。那时的卫皇后又是我大哥的亲姨。这阵容,够强大吧,可越是强势,朝廷里嫉恨的人就越多。你在明处,他们在暗处,表面奉承你,其实呢,都盼着你赶紧犯傻。我走错一步,犯了傻气,那是小事,而我背后所牵所连,却是满朝文武都紧着想扳倒的人物。

 

将军夫人:

 

未必吧,老头子,武帝假如连汝都不信,就没人可信了。

 

大将军:

 

嚯,瞧你这个肤浅见识,怪不得最后我们家族都身败名裂呢。

知道周亚夫吧,那是什么人?平定诸吕、为汉朝立下大功的周勃的儿子,他自己也是文景两朝的功臣,位至丞相,不比我弱,可就是太张扬,不谙世事,动不动就生气。连景帝赐宴没给他席前放个筷子,他都生气,居然当着皇帝一怒之下,拂袖而去。皇帝请你吃个饭,你还真吃啊,那是恩赐,有这个意思就是恩典,足够了,管他有没有筷子。最后呢,周亚夫都辞职回家了,为了点小破事还被景帝下了狱,最后自己绝食死了。

对了,后人老是念念叨叨什么细柳营的故事,说周亚夫居然不给皇帝面子,皇帝还重赏他,看重他,如何如何。他们懂个屁,蠢死了。那是因为皇帝明白,周亚夫是在为他卖命,所以给周亚夫个面子,而且还落个贤君的名声。两全其美。

我可没有周亚夫那个功勋,而且,武帝比景帝也狠多了。

可比周亚夫明白君臣之道。武帝赐我周公负成王见诸侯图,我假装不解其意。武帝病重,我随侍在旁,还故意问他,谁可继大统?你看看,他都托我做周公了,我还装傻充愣呢。

所以说,从武帝始,历经数朝,先后四帝,我平安度过,死后还备极哀荣,谨小慎微正是我的立身之本!

 

将军夫人:

 

确实有点道理,老头子。我们真的远不如你那么有城府,那么会察言观色,那么能琢磨人君。

可老头子前面说的那个关系,我就有点乱。我一个女流之辈,凡是和我没啥关系的,过去也懒得问,打探都嫌费劲。或许汝那前老婆比我清楚,我是后来的,懒得理你们家从前的破事。现在做鬼了,也没啥要紧的,早晚闲着,汝倒是给我捋捋清楚。

怎么,霍去病和卫青有血缘,而老头子就没有,那老头子和霍去病有吗?卫皇后,不就是当今皇帝的太奶奶吗?她难道不是老头子家的亲戚?

 

大将军:

 

老婆子,喝口水,别急,这事要细说才能捋清。对了,鬼也不用喝水,那就干听吧。

先帝,也就是武帝那时,他有个姐姐,皇帝的姐姐自然是公主了,公主嫁给了曹寿,他是曹参的后人。曹参你不会不知道吧,就是萧规曹随的那个曹参。

曹寿府里有个下人,人称卫媪,大概是她的夫家姓卫,所以大家都这么喊她。卫媪天性喜欢乱搞,搞来搞去,生下两男三女,4个孩子,总之都是下人,叫奴也可。没曾想,有个女儿卫子夫被武帝看中,入了宫,最后做了卫皇后,生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就是卫太子。卫媪还有个儿子叫卫青,是卫媪与一个姓郑的小吏私通生下的,因为私通,所以不能随父姓,也就跟了母姓。还有个女儿卫少儿,和她母亲的风格倒是很贴近,也和人家乱搞,私通的对象就是我父亲,姓霍。他们私通,生下了我大哥霍去病。

啊哈,这么说我爹真是大不敬,万一遇见我那鬼爹,还不骂死我!不过,做鬼了,说什么都无所谓,鬼都是实话实说,想我爹也拿我没辙。

老婆,我以前很少和你提起我那父亲,汝也没见过。他年轻时可帅可风流呢,我和他真的不像,我很本分的,这你知道。(将军夫人一撇嘴)他和卫少儿私通之前就有好几个女人,私通后又有了很多女人,很花心的,不过年纪大了以后,终于安分下来,成了家,又有了我。他是一把年纪后才有的我。老来得子,都得的是聪慧子,没傻的,这个道理还真不假。

这种关系听明白了吗?就是说,我和我大哥霍去病是同父异母,岁数也差了很多,所以,他和卫家是嫡亲,而我和卫家没血缘。卫皇后是我大哥的姨,卫青是我大哥的舅,他们是亲戚,跟我不是。他们是下人,是奴,我们家是小吏,普通人,但不是奴,不是下人。

 

将军夫人:

 

    明白了,哈哈,老头子还挺会趁机自吹的。不过,他们一群下人,一群私生子,怎么后来都能顶天立地,成了举国一等人家?真是不可思议!难道不怕天下议论,不惧百姓嘲笑?

 

大将军:

 

哪个敢嘲笑,谁个敢妄论。这还不就是皇帝一句话!一国之君,皇上,想抬举谁,谁就可以位极人臣;想贬斥谁,谁就要做牛做马。管他过去如何,只要皇上喜欢,身份颠倒、地下天上,不过是转瞬间的事情。那些个名门望族,被皇帝发配为奴的还少吗?

 

将军夫人:

 

     这话不假,瞧瞧我们家,不就是现成的例子吗!

 

太皇太后:

 

外祖啊,说够了你们霍家没,我刚才问的话还没回答呢?

外祖那么谨小慎微,难道只对皇上一人,那对其他人呢?难不成对其他人就心狠手辣、胆大妄为?外祖怎么会和我爷爷一家闹翻了?他与外祖一样不都是朝廷重臣吗?你们以前关系不是也很铁吗?还让儿女成亲。我当时年纪小,不懂事。对这,我就一直不清不楚。从小当了皇后,以后又做了太后、太皇太后,天天一本正经的,也不便多问,但我对此可一直大惑不解呢。究竟他们冒犯了外祖什么,外祖居然肯下狠手,来个灭门之举?

 

大将军:

 

太后,这个,这个,老臣说出来伤心,不提也罢。

 

太皇太后:

 

不不,必须说清楚!外祖,都成鬼了,还管伤心不伤心。我成鬼后最想弄清楚的就是这段故事。都是我的至亲,怎么最后就反目成仇,刀斧相向了?难道外祖在朝廷也是争权夺势,凡是能臣干将都不相容吗?

 

大将军:

 

太后,那就先恕老臣无罪,不然,太后听后椎心泣血,老臣可担当不起。那段故事里面说的可是太后的父亲和祖父啊,还有他们一大家子。

 

太皇太后:

 

    好了哈,我说了,都是鬼,无所谓。再说了,如果不是外祖,我也不能有后来的显赫位置呀。不过,既然是鬼,外祖可不能说人话,人话尽是瞎话,外祖可要说实话。不然,我可不认外祖了。

 

大将军:

 

    好好,太后,外孙女,太皇太后,乖乖,那老臣就如实禀告了。

我和太后的祖父,就是上官桀老弟,在朝中关系向来不错,虽说没到刎颈之交,但朝堂议事也是站一边的,后来共同辅佐你那位昭帝。我把女儿,也就是太后的娘嫁给了上官安,太后的爹。

说实在话,我女婿,太后的爹,那人我还真看不上,本事不大,酗酒,一张破嘴还没把门的。

 

太皇太后:

 

等等,外祖,先父既然那么不堪,怎么外祖还会把我娘嫁过去,不怕我娘受委屈吗?

 

大将军:

 

嫁娶之事,当然是父母之命。我们这样地位的人,儿女婚事,首要就是门当户对,门不当户不对,提都别提。我和太后的祖父,也就是上官桀老弟,门当户对,可谓天下无双,都找不出第二家了。霍家女不嫁上官郎,那能嫁何人?朝野上下,没有不这么说的。何况,我的女儿,谁敢不敬?去了正好可以管着太后那不成器的父亲。这也是太后祖父的主意,我们在儿女婚事上别提多一致了。太后爹的坏毛病虽说后来没改多少,可对太后的娘还是不敢招惹的。我们可是霍家。朝上谨小慎微,家里还是气壮如牛的。太后说是也不是?

 

太皇太后:

 

所以,我那苦命的娘就成了一个摆设,霍家和上官家完美结合的摆设,门当户对的典范,其实,我爹在外花天酒地,我被嫁入宫里,这些,我娘是不是连说不的资格都没有。

 

大将军:

 

啊,太后啊,还是知道不少呀。

其实,太后的爹,也就是我那女婿,后来堕落成那个德行,连我和太后的爷爷都没料到。他喝醉了酒还能脱光了满院跑,还能把太后爷爷的小老婆也上了,谁会想到上官家能出这样的败家子,还能教出如此顽劣的东西。我当时也没法子,女儿都嫁出去了,泼出去的水,也收不回来了,只要不惹我女儿,我也懒得过问。再说,后来我和太后爷爷不和,太后的爹越糟糕,我还越兴奋呢,如果他也是个能臣良才,那我的对头岂不更强了?

当初,太后的娘,就是我那女儿,对太后入宫可并不反对。她对我说,将来有了皇帝女婿,正好可以狠狠管管太后的爹呢,让他不敢再胡作非为。没想到,太后的爹的胆子反倒更大了,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了。哎!这,谁能料到啊?天底下还有这么糟糕的家伙,整个一混账东西,上官桀是怎么教育出来的?草民小户人家都不如!呸!别提他了!

 

太皇太后:

 

不提了不提了,在我的心目中,从来就没这个爹!

不过,外祖和祖父原本好好的,朝上朝下都是来来往往,没出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外界也都认为是一党。那怎么就变友为敌了? 难道他和外祖的政见不合?

 

大将军:

 

什么政见不和啊?朝中争斗,向来都不是因为政见,从来只是利益的纠葛。上官桀老弟也确实是能臣,他的政见与我还挺一致,位置也威胁不到我。太后不是也说过吗,我才是朝中老大。我们后来为敌,这个嘛,正是老臣不愿向太后启齿的。

 

太皇太后:

 

有什么不可说的,啊,我明白了,是为了我吧。

 

大将军:

 

说是也不是。

太后入主中宫,开始我的确不同意,昭帝才八岁,太后才六岁,结哪门子婚啊,入哪门子主啊,等几年也无妨啊。太后那么小,怎么做皇后啊,过娃娃家吧。但上官桀老弟就是心里不踏实,老觉得皇帝将来大了,有主见了,自己地位就没那么稳固了,所以坚持要把太后送进宫里。他知道个啥?难道做了皇亲国戚就能永葆太平?瞧瞧那个卫皇后,不就是现成例子,太平了吗,儿子都做了太子了,但儿子一惹祸上身,不但儿子死了,自己也跟着自尽了,还连累了卫家!真不如留在过去的主人府里唱歌呢,起码还活着,东搞西搞的也快活。

 

太皇太后:

 

皇帝那时挺愿意让我过去陪他的,和皇帝在一起,也就是个娃娃家的感觉。娃娃家倒没什么,皇帝也挺好玩的,就是穿那身服装太不舒服,难受死了,老是正襟危坐,常常憋不住想尿尿。

对了,最后外祖怎么就同意了呢,是不是也觉得我这个外孙女做了皇后,确实能稳固外祖自己的地位?后来不也是如此吗?如果不是我在宫中,外祖谋划的那些大事也未必那么顺利,而且未必能有那么好的结局。

 

大将军:

 

这个老臣同意。没有太后撑着,立昌邑王、废昌邑王,还有立宣帝,哪可能都是一句话的事啊。可是太后也想想,你们那么小就成婚,日子越长,我的心越是揪着,唯恐怕哪天出岔子,即使不是卫皇后那个下场,就是受了冷落,做了后宫怨妇,对我对咱家族也不利啊。这样的前车之鉴也不少。利害各半,不是都有利的。

 

太后:

 

可最后为什么还是答应了我爷爷?他是不是天天缠着外祖?我发现外祖你常常有不可奈何的时候。

 

大将军:

    

太后这个看得准。上官桀老弟确实是个难缠的人,成天和我絮叨要你入宫。我斥责他,汝就这么对待自己的孙女?才6岁,还在院子里傻玩呢,如何成为一国之母?他却说女人家早晚要嫁出去,又不能承继自家的香火,与其嫁个别人,不如嫁给皇帝。嫁给皇帝,不管怎么都是一国之母。气得我也懒得理他,随他死缠活缠,我一拖再拖,就是不去促成此事。

 

太皇太后:

 

    多谢外祖,让我在家多玩耍了几天。可外祖最后还是答应了,是不是我这个外孙女,是外姓,对霍家无所谓啊?

 

大将军:

 

瞧太后说的,哪能呢!

我每次去上官家,都要见太后的,太后的酒窝甜甜的,说话的模样逗逗的,我最喜欢了。所有人都说,我成天板着脸,不苟言笑,心事重重,好像天下大事都装在心里忙不完似的,没工夫笑笑。但唯有见到太后,我才笑,太后见到我就坐到我的腿上,逗我开心。我怎么舍得太后进宫呢?

此事要怪也要怪另外一位。太后应该记得,太后那皇帝老公有个大姐姐,当时被我请来照顾皇帝的。

 

太皇太后:

 

记得记得,当然记得。我叫她公主姐姐,她比皇帝大好多了。我进宫后,也是她早晚照顾我们,对我可好呢,会做很精致的小点心,水晶饼、贵妃饼、胡麻饼、鲜花饼、三原蓼花糖、蜜食果、小桃酥、马蹄酥、琵琶酥、寸金、一窝酥,嘿,还是人间美味诱人。

 

大将军:

 

哇,太后别说了,我也馋了。嘿嘿!

她对太后好,那是因为太后是上官桀的孙女啊,还有我这个外祖。她当然会细心照看太后。上官桀一看说不动我,就避开我,派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太后的爹跑去找了一个姓丁的小白脸,就是如今大家称小鲜肉的那种。他是公主养在宫外的情人。

这个情人我早有耳闻,但我想让她安心照顾皇帝,就睁一眼闭一眼,随他们去厮混。我朝养情人乱搞也有历史了。看我们霍家,不就是这么传下来的吗。我怎么好意思去管别人的闲事。

 

太皇太后:

 

呵呵,外祖,瞧外祖说的。这样很正常,本朝这是风气,我清楚得很。

是不是我爷爷请姓丁的出面劝说公主姐姐,让我进宫了?我爷爷给了姓丁的什么好处?

 

大将军:

 

     好处大了去了,上官桀居然应承只要小白脸能说动公主帮太后入宫,将来就给小白脸封侯。这个小白脸当然屁颠颠地跑去劝说公主了,公主也乐得顺水推舟,既给了小白脸面子,又和上官家加深了情谊。公主出面,我怎么好死命反对,毕竟也是我的外孙女,自己的外孙女入宫做皇后,我拼了命去反对,人家还以为我嫌弃皇帝呢?

 

太皇太后:

 

可怜我以六岁的小孩子,就成了你们一帮大人宫廷交易的牺牲品。哎!

 

大将军:

 

可太后的父亲,我那志大才疏、一肚子烂下水的女婿,不也因此升官封侯了吗?太后娘、我那女儿不是也跟着沾光了啊。上官家得意了,霍家也没吃亏!想想看,认了吧。现在回想,太后这辈子还算不错,嫁了个皇帝也挺不错,以后又是太后又是太皇太后,全国也就独一份了,人家想都不敢想。虽说守寡一生,可总比那些丈夫不断娶小、老是在外花心的女子强上百倍了。是不是?

 

太皇太后:

 

外祖说是就是。我自幼就听外祖的,爷爷、爸爸、妈妈的话都不如外祖的话有道理。可我这辈子,普通女子的正常生活一丝也没有,始终是个黄花大闺女。外祖,这个外祖知道不?

 

大将军:

 

     什么什么?我没听错吧,我亲爱的外孙女,我的太后啊,我的太皇太后啊,这是真的吗?不可能吧。就算太后和皇帝当初对那事不敢兴趣,就算昭帝驾崩得早,可宫里宫外,哪个女人男人没几个情人啊。看看公主,看看我这老婆。谁闲着了。

 

将军夫人:

 

     哎哎哎,老头子,怎么说着说着,又搭上我了?那事不是汝也默认了吗?

 

小冯:

 

     是啊,老主人,怎么还是耿耿于怀?不是说过了吗,那是主子死后!

 

大将军:

 

     得了得了,无非就是个比方,谁责怪你们了,我没死的时候,天天忙朝中的事,家里怎么样,还不是你们两个说了算。哼!

 

太皇太后:

 

我可与外祖说的那些人截然不同,管她是公主、大臣还是什么,那些人个个淫心荡漾,管不住自己的身体。我才不是呢!我大婚时年纪太小,成了家就像孩子过家家,久而久之,对床笫之事反而没感觉了,皇帝来了,也只是摸摸抱抱,向来没有冲动。皇帝好像感觉与我一样,更别说对外人了。外祖啊,我们两个是不是性冷淡了?

 

将军夫人:

 

啊呀,我的太后太皇太后啊,这么说就打击一大片了,我可没那么淫荡。再说了,我好歹也是太后外祖的后老伴,这么说我,不是给太后外祖难堪吗?

 

大将军:

 

住口,老婆子,连太皇太后也敢冲撞,难道反了不成?我看这就是后来我们霍家灭门的缘由,都是因为汝自我膨胀,纵容了一帮小子无法无天,越来越不把皇家放在眼里!

太后啊,别与她这个犯妇一般见识,就当她是在说人话!

 

太皇太后:

 

    外祖,看我何曾与她说过话?我不理她就是了。

 

大将军:

 

太后啊,刚刚说的那事难道是真的不成?

怪不得你们也没留下个子嗣,我那时就觉得不对劲,怎么你们看起来一直就像童男童女,都多大了,身体还是很不成熟。这到底怎么回事呀?

小的时候还能理解,太小嘛,不懂事,可到了10几岁,总该懂得人道了吧,难道宫里那些伺候的就没点拨点拨你们?这帮子阉竖,正事一点不做!

啊,太后,老臣口无遮拦,该死。那群家伙自己都没人道,哪里还晓得啥人道?哎,作孽!

 

太皇太后:

  

这不怪他们,他们可是天天撺掇皇帝行苟且之事呢,从我们过娃娃家那会儿就开始了。

外祖啊,这会都是鬼了,我也实话实说,有什么说什么,省得人家老是议论我们怎么没孩子。

外祖知道吗,可能外祖都想不到吧,我们过娃娃家,皇帝最喜欢做什么呢?做马,非让我骑着他。皇帝让一群小太监和他一起在地上爬,由我轮流坐,还用鞭子赶马呢。哈哈!你说这是什么病?

 

大将军:

 

好了好了,太后,老臣不听了,太后也别说了。

这个嘛,我想是和钩弋夫人被杀有关。那么小的娃,亲妈眼见着就被害了,害她的还是自己的爹,如果连他自己也被一起干掉,一了百了,就没那么多心病了,可他自己又被立为太子,马上就当了皇帝,君临天下。这心里能不变态吗?虽说尊为人君呢,其实连个百姓都不如?假如在普通人家,男人病危,陪侍榻前的肯定是夫人和孩子,还要忙不及地向他们吩咐后事,可皇家呢,自己病了,先杀孩子他妈,再把孩子托付给别人家,这叫啥事呢?

 

太皇太后:

 

我想也是,昭帝有时精明强干,智慧超群,有时好像还不如我嘞,比我更像孩子,比内宦还爱受虐,心理就没成熟过。夫妻是个啥关系,男女应该做什么事,床笫之欢,他好像就没感觉。我在皇家过了一辈子,心里最明白,皇家其实根本就不是个家,女人不像女人,孩童不像孩童,男人当然更不像男人了。

 

大将军:

 

太后明察,不愧有我霍家的血统,看事入情入理。

 

太皇太后:

 

外祖,跑题了。我还是继续问,那个姓丁的最终也没封侯,外祖为何能死死顶住?

 

大将军:

 

太后入宫一事老臣最终能答应,但封侯一事老臣就抵死不能答应了。他一个小白脸,无功无能,凭什么啊,忽然就封侯了,那满朝文武背后不骂死也要笑死了。这个面子,老臣是死要的。

 

将军夫人:

 

这就是老头子的问题了,死要面子活受罪。人家笑话,人家开骂,那也是对着公主啊,与汝有何干?汝何不做个顺水人情?认真不就得罪人吗?把公主、上官一大家子,全得罪了。幸亏金日磾死得早,不然,又加上一大拨。最乐开花的,我看就是汝那死对头桑弘羊了,正好把汝的阵营都划拉到他那边去。

汝说满朝文武骂汝笑汝,我看汝与公主与亲家对着干,他们才会骂汝笑汝呢。那个什么侯,给他得了,又不是霍家的,给不给他,与霍家无关。是不是?这次,我看老头子才是后悔了!

 

大将军:

 

     去,我才不后悔呢!

     汝懂个啥!明白底细的知道这是上官桀的鬼主意,不明白的呢?还不以为是我拍公主的马屁,走了小白脸的门路,所以要回报小白脸呢。我可丢不起这个人。上官桀其实也是这么打算的,最后账都算在我头上,因为朝中我做主。他们家可倒好,得了便宜还躲开了骂名。

 

太皇太后:

 

外祖,是不是连我也算进去了,我不也是上官家的人吗!

 

大将军:

 

     太后,这话说的,老臣可不敢说太后。其实,他们上官家也没把太后算进去,只不过用太后搭个桥,做个招牌。太后知道吗,后来他们策划谋反时,图谋把太后也废了。

 

太皇太后:

 

这个我有耳闻,但年纪当时实在太小,不是很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当爹的怎么能这么狠毒。幸亏我没在家呆着,早早进宫了,不然为了他们的那些利益得失,还不定把我嫁给哪个混蛋呢。

 

大将军:

 

太后说得有理,所以老臣最后还是答应太后入宫了嘛,凭上官家的那种钻营本事,拿着子孙做交换,还不是小菜一碟。啊,我可不是呀,太后,我与上官家可没什么利益交换,就是觉得门当户对罢了。

 

太皇太后:

 

好啦外祖,怎么又扯回来了,我明白了。外祖还是赶紧说说姓丁的那档子事最后怎么了?是不是最后公主也怨恨外祖了

 

大将军:

我没帮那个小白脸封侯,当然就得罪了公主、小白脸、上官一大家子,这个樑子算是结下了。后来,太后爷爷在外面养的小妾,她爸爸吃了官司,按律当斩。太后爷爷出面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又没答应。想想看,连大臣小妾的父亲我们都去照顾着,国法还当一回事吗?外面的人会怎么议论?哎,又是那个公主,为了帮上官家,居然献出二十匹马,按律可免一死,救了那个小妾的父亲。这下,我再次得罪了他们一大帮人。他们因此结为一党,认定我专与他们作对,非除了我不可。

听听,所有结怨,实际都是些屁事,哪有什么政见不合啊,那是人说的屁话。

那个桑弘羊,原本就出了一堆馊主意给皇上,全被我否了,他也是个私心很重的家伙,老是帮自己的弟子谋官,我也一一挡住,桑弘羊一看你爷爷他们结党,忙不迭也加入进去。而我呢,在朝中势力却日益单薄,一个个都投向他们了,我快成孤家寡人了。

对了,太后在宫里是帮谁呢,和皇帝说了什么?公主又和太后说了什么?

 

太皇太后:

 

我那么小,谁也帮不了,就是盼望你们都好,别打架。公主呢,她老是在皇帝面前说外祖的坏话,帮爷爷的忙,但皇帝每次都默不作声,跟我扮鬼脸。我也装着没听见,任她去说。

 

大将军:

 

太后啊,我的太皇太后,这样做就对了。世间险恶,人情浇薄,谁知道个个心里都打的什么鬼主意,个个就是想利用别人。太后和皇帝小,最容易被人利用了。对了,我说的鬼主意是人的鬼主意,等我们都成了鬼,鬼主意这个词就成了好话啦。是不是?

 

太皇太后:

  

呵呵,外祖,这个我明白,做了鬼才明白,人最不是东西了。这么多年过去,可明白了。其实啊,宫里比外面应该更险恶,幸亏我早早就进宫,皇帝不停地换,做到了太皇太后,好歹把命保住了。他们再坏,也不敢动奶奶这一级了。面子还是要给足的。皇后那一级就难保了。

外祖,请继续说啊,他们是怎么合起伙来害外祖的。这个我问了不少人,都推说不清楚。

 

大将军:

 

他们哪里敢乱说啊。还是由我自己讲吧。

太后啊,记得那个燕王刘旦吧,就是昭帝的哥哥,长得傻乎乎的那个。当年他一见卫太子遇难,便痴心妄想,以为机会来了,想想自己年纪最大,肯定可以替补太子的位置,没料到最后武帝却立了太后嫁的那位,他啊,那叫一个气。太后嫁的那位刚即皇帝位,他就开始四处造谣,说这个皇帝不是武帝亲生的,这是什么胡话,不是武帝的是谁的?武帝又不是性无能,武帝的性能耐可是天下一流,不像你家那位,懵懵懂懂的。

所以呀,上官桀老弟一见刘旦有野心,就想利用他,引为外援,一起扳倒我。

 

太皇太后:

 

    呵呵,外祖又拿我家皇帝说事,还一口一个为臣之道呢!

那外祖说说,他们的诡计,外祖是如何得悉的?难道不会是别人构陷我爷爷的?

 

大将军:

 

太后,这也是就事论事,一想到我的外孙女居然还是处,我气就不打一处来。

至于说他们的诡计,我开始也蒙在鼓里,只明白他们对我多有不满,想让我靠边站。但是太后那不争气的爹自己吃花酒吃醉了,在外面透露了口风,说上官家和刘旦走得如何如何近,而刘旦又手握重兵。上官家内有公主、皇后,外有刘旦,如今谁也不怕了,连皇帝也不怕,大不了换个刘旦上来得了。听听,这都是什么心思啊,简直大逆不道!

 

太皇太后:

 

父亲喝醉了乱说的丑事,我倒是时有耳闻。但我只听过他在外面老是吹嘘,昨晚又和女婿吃酒了之类的,还说女婿什么都听他的。我这个死爹爹啊,怎么能这么说皇帝呢,尽管皇帝是女婿,但也是君主啊,真是不懂君臣之道!不过说他和刘旦结盟,连皇帝都敢换,怎么?他有这么大本事?

 

大将军:

 

凭我女婿那两下子,当然不可能,但上官桀老弟可就不同了,他是什么阵势啊,在朝里,除了我,就是他了,如果再和外藩结盟,那可就不是一般的强势了,连我都没有他那个本事。他不但想换皇帝,还想自己当皇帝呢?

 

太皇太后:

 

    外祖啊,恨我爷爷,这个我理解,但也不能瞎编啊。我爷爷怎么可能想夺权篡位?那可能吗?换个小皇帝不难,又有先例。你们个个是手握权柄,功高震主,即便皇家也让你们三分。可要改朝换姓就没那么容易了,连吕后都不敢呢。何况那时也不是天下大乱,皇帝虽小,但江山稳固,再说诸王不认,天下人也不认啊。

 

大将军:

 

好啊,太后太皇太后,这句话说得好!这就是我们的国之观念。

天下大乱,江山可以易主,四方逐鹿,能者居之。但天下不大乱,朝廷再乱,也还是皇家一姓,可以换皇帝,可以权臣当道,就是不能换姓。除非主弱臣强,经过了很长时间,天下都觉得此姓的皇帝早就不配了,才可以来个禅位,名正言顺、水到渠成地让位给另一姓。

可上官桀老弟呢,那是利令智昏,一看自己可以呼风唤雨了,就以为天下也可易手。他与刘旦结盟只是互相利用,但他心中明白,刘旦外表傻乎乎,野心却大、主意也大,上台未必听他的,说不定还不如昭帝呢,与其让刘旦继位,不如自己一步到位。他是只见权力,不见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姓刘的还没有失去人心呢,再说主也不太弱啊,臣也强不到哪里去,就算他强,还有其他更强的呢。

上官桀老弟真是一时糊涂、遗恨千古!

 

太皇太后:

 

真的如此吗?我不信,不可能吧!这个皇帝本来就是一家人啊,是他们的孙女婿、女婿呀。而且,我是皇后,难道真的连我也换了不成?

外祖说的更强,就是指外祖自己吧!

 

大将军:

 

怎么不是真的?换了皇帝当然就要换皇后。这是太后父亲我那那糊涂女婿亲口说的,追鹿的狗子哪里还顾得上兔子。听听,这都说的是什么混账话!

哈哈,我确实比上官桀老弟强些,这可不是自吹的,武帝就这么说。太后请恕老臣自吹之罪!

 

太皇太后:

 

     呵呵,外祖当然比我爷爷强,不然怎么活下来的是外祖呢?我爷爷他们真是胆大包天?他们如何谋反篡逆的?外祖,说来我听。

 

大将军:

 

太后啊,我的太皇太后,这就是我六亲不认、对上官家以及朝廷内外党羽数千口不得不大开杀戒的缘由!我是迫不得已啊。

对谋反篡逆,想推翻刘姓江山的人,我不痛下杀手行吗?不如此,我如何对得起信我托我的武帝?没有武帝,哪有我们霍家?武帝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知恩定当图报!

对想换掉太后的人,我也不会手软,皇帝毕竟是我外孙女婿,皇后是我外孙女!相比亲家和女婿而言,还是皇帝和皇后更重要,太后,我做得对也不对?

 

太皇太后:

 

     好了,外祖,这个原因我很清楚了,换了我,我恐怕也无二途!但我还是有疑问,他们那么多人,原本就不是一拨的,怎么在对付皇帝、扳倒外祖这件事上如此一致?难道我家那位皇帝和外祖就那么招他们的恨?

 

大将军:

 

上官桀他们一开始并非想换了皇上,毕竟皇上才14岁,在他们眼里还没成气候呢。

他们只是想将我从皇帝身边赶走,都换成他们的人,孤立皇帝,让皇帝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事事听他们的摆布。别看历代皇帝都喜欢称孤道寡,但他们一旦成了孤家寡人,就不再是皇帝了,傀儡而已。

 至于他们为何联手,我想,虽说各怀鬼胎,但目标一致,所以姑且勾结在一起,组成反霍联盟。上官父子最初就是想扳倒我,控制皇上。而刘旦那家伙是妄想自己上大位。公主呢,就是企图为她那小白脸情人封侯拜爵,一起名正言顺地过舒服日子,不想再那样门不当户不对地鬼混。桑弘羊那个坏蛋就是私心作祟,因为我而私欲未逞,拦了他得势的路。满朝其他人,有的是看风使舵,有的曾经被我得罪过,如果我倒了,他们当然乐观其成。

我想,我在朝多年,那么多人不满,也自在情理之中,朝中谁的心不顺,大概都会怪罪于我吧。

当时我确实最危急,如果仅仅扳倒我,我还真没能量反过来对付他们那么大的阵势。好在我毕竟是武帝时代熬过来的人,多少次危机过来,积累了几多经验,比他们那拨人多了几分老练。

此时皇上选边站至关紧要,别看是位小小皇帝,但皇位却是个大大秤砣,朝谁那边一歪,那边就赢了。如果皇上对我也心怀戒心,想借机赶走我,我就栽了,如果皇上觉得我才是忠臣,向着我,一个名正言顺的君主加一个位居第一的重臣,上官父子必输无疑。

考验皇帝的心思,是我当时的头等大事。

 

太皇太后:

 

这个我听皇帝说了,她还问过我怎么办呢,他才多大啊,床笫之欢都不会,在朝政上却有如此的判断力!真是个当皇帝的天才!刘旦告外祖的密函,我也看了,皇帝还问我啥意见呢?

 

大将军:

 

太后和皇帝私下里是怎么议论的,快说给外祖听听。我只知道皇帝不信。天下人都说皇帝英明,小小的年纪就能识破上官桀、刘旦他们一帮人的弥天大谎!

 

太皇太后:

 

外祖,你这话真的假的?皇帝识破我爷爷他们的谎言,这个你也信?我看外祖是装糊涂!

实话告诉外祖,昭帝才不管刘旦那封告密函说的是真是假呢,假的可以当做真的,真的也可以视为假的,关键是为我所用。这个,我见得多了,不管是谁,年纪大小,只要当了皇帝,都这样。除非还在尿裤子,啥也不懂。

其实啊,皇帝就是在外祖和爷爷之间做选择!

我也是在选择啊!选爷爷,选爸爸,还是选外祖,别看我和皇帝没有夫妻之实,但帝后之实却一点都不缺,我这个皇后的话,昭帝也听。过娃娃家,毕竟也是个家嘛。

按理说,我应该选爷爷,选爸爸,我姓上官啊,怎么可以选母家呢?我又不姓霍!

 

大将军:

 

    啊啊,那是老臣真糊涂了,没料到皇帝这么小却有如此高超的驭人之术!

那最后是怎么选的,为什么还是选择了我?不会是皇帝选择了老臣,太后选择了上官家吧。好像有人这么说过。

 

太皇太后:

 

外祖,非也。我们琢磨了一宿,来回盘算。最终,我和皇上一起,都选择了外祖。

爷爷不如外祖聪明,但越聪明越难以驾驭,而且霍家功盖一国,这些是外祖的短处。哈哈,明明是长处,却是皇家眼里的短处。外祖你应该很明白哈!

祖父做事无度,多次越界,可无度了就有把柄,越界就有了短处,授人以柄,让别人知道了短处,也就越容易被控制。

外祖从不过度,分寸把握恰当,而这就是武帝托孤的关键。但这样的人把柄太少,把柄少的人说话分量就重,地位就稳固,当然也就越不容易被掌控。

两个老头子,还是自己老婆的祖父和外祖,每天在那里和自己对话。一个一身的毛病,满腹私欲,一脸堆笑,说话专好听的说;一个万事讲原则,身上连汗毛都是干净的,说话一板一眼。外祖,14岁的孩子,应该喜欢哪一个?

 

大将军:

   

连我也会选太后的爷爷。据说小孩子都喜欢脏老头子。

 

太皇太后:

 

哈哈,谁说的,外祖,我就喜欢干净老头。

其实,干净不干净还是次要的,关键是那封信,信是以刘旦名义写的,这就是棋错一招了。

刘旦声称要进京杀了霍家,清君侧。如果是个张旦、李旦写的,可能还有点作用,其实即使这样,皇帝也要掂量掂量,让一个手握重兵的人进京有什么不利。而刘旦既握重兵,位居外藩,又曾有过继位的机会,当时也是继位的第一人选,这就是多重威胁。比外祖的危险要大很多很多。

爷爷借刘旦的密函告发外祖,这是最臭的一招。外祖也知道,那封密函其实并非刘旦所写。皇帝年纪再小,算术还是会的。密函告发外祖调兵遣将的那些事发生在京师,一个远在外藩的亲王怎么会那么快就知道,还来信告发,来来回回的时间都对不上啊。。显然这是诬告,诬告还借着藩王的名义,可见与藩王不是一般的关系!

 

大将军:

  

   可不是吗,一个想篡位,一个想把持朝政,而且把持朝政的还想干脆换成自己。这个比我危险大多了,相比之下,我不过就是有点威严、不那么唯唯诺诺罢了。

 

太皇太后:

 

外祖可不是仅仅有点威严吧,皇帝见了外祖,心里先就畏惧了三分。凡事不问外祖就不便做主,外祖反对的事情,也不好相左,处处顾着外祖的意思呢!

 

大将军:

 

老臣罪该万死!不对,老臣早死了。太后啊,这可是老臣的罪了,皇上是一国之君,天下都是皇帝的,怎么会怕老臣,老臣不敢当啊。这肯定是皇帝误会老臣了,以为老臣想管着皇帝,老臣哪敢呢。老臣只是为了朝廷好,处处为了千秋大业着想。

 

太皇太后:

 

外祖,就别在这上面纠缠了,皇帝怕外祖,天下人都知道的!不然,后来宣帝,外祖又没得罪他,还把他立为皇帝,他怎么一见外祖就如芒刺在背呢?不说这个了。还是说昭帝吧。

昭帝思前想后了一夜。

想做个明君吧,但自己又太嫩,只得处处仰仗外祖,结果成了个小弱主,弱主还小,下场是什么,皇帝不会不明白;想做个强主吧,那就要事事自己说了算,外祖的话,大臣的话,可听可不听,不爱听的还可以廷杖、罢官、赐死,可皇帝才14岁,能有多少经验和能力?所以这样最可能误国,误国的结局是什么,皇帝虽小,但也清楚。

 

大将军:

  

那皇上是如何考虑的?这不是左右为难吗?

 

太皇太后:

 

外祖难道继续装糊涂啊,当时不是和皇帝配合得很得当吗?

 

大将军:

 

     太后,那个可不是配合,是老臣由衷的想听凭皇上裁决。

 

太皇太后:

 

     哈哈,外祖真是,都做鬼了,还是谨守为臣之道、忠臣之责。外祖当时心里一清二楚,是想借此考验皇帝对外祖究竟如何。那时外祖坚持不进朝堂,偏偏躲在殿外,非要等到皇帝宣召,皇帝也和外祖一样,心里明白,特意问大将军安在否?

 

大将军:

 

是啊是啊,是这样的啊!我当时感动得都垂泪了,双眼模糊。我听见上官桀赶着回答,霍光被告有罪,不敢进来,他正在听凭皇上发落呢。

 

太皇太后:

 

外祖当时做好了两手准备吧。假如皇帝顺着我祖父的话说,那外祖又该如何?

 

大将军:

 

   那我就引颈就戮呗。

 

太皇太后:

 

   得了吧,外祖,我才不信呢,以外祖的能耐,恐怕早已想好了万全之策。

 

大将军:

 

一切听凭皇上的意思,该罚该治该下狱。我都听皇上的。我的万全之策就是听天由命。皇上就是我的天!

 

太皇太后:

 

外祖至今也不肯说实话啊,都成鬼了,还有装模作样的?哈哈!如果皇帝向着我爷爷,同意了刘旦,不就是悖逆了武帝吗?如此一来外祖就可以行废立了,哈哈,不是吗?

 

大将军:

 

   太后,此话从何说起。老臣岂敢存有这般大逆不道之心?昭帝那是武帝所立,为此还搭上了钩弋夫人一条命,老臣岂敢辜负知我用我信我的武帝之托。后来我废昌邑王,那是因为立他的也是我啊。完全不是一码子事,太后啊,我的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

 

     外祖这个理由,我还真是无法反驳了。但我和皇帝那时最终没有听信我爷爷和刘旦的话,还是权衡了利弊,认为刘旦那帮人更危险,而外祖的威胁小些。哈哈!

 

大将军:

 

   (低声道)我的妈呀,两个小孩子,天天琢磨这种事,专门比较四周的大人哪个威胁大!我的天!

     太后啊,皇帝,我的外孙女婿,这一生可真不容易,总共才活了21岁,多半生都在为周围的人是好是歹操心,哎,可怜的昭帝啊!连个快乐人生都没享受到。真不如平头百姓家!

 

太皇太后:

 

   那外祖那会儿怎么还不赶紧辅佐我家皇帝对付刘旦,怎么还跪在地下,一而再再而三地要皇帝治罪,不肯起来,连冠冕都不戴了。是不是对皇帝还没考验够?或是想借机要挟皇帝反过来去治我爷爷的罪?

 

大将军:

 

哪有啊?我就是想看看昭帝是否真的信任老臣,如果真的信任,那我就全心全意辅佐皇帝。当时的朝廷,已经泾渭分明,势如水火,箭在弦上,老臣如果不能取信于昭帝,那朝廷的安危就难保了。

 

太皇太后:

 

好吧,就算外祖出以公心,为了皇帝,为了大汉吧。

 

大将军:

 

   老臣的确是一心一意为了大汉。那次皇帝和老臣终于亮牌了,老臣看到了皇帝对老臣的信任,至此老臣终于放下心来,一心谋划如何收拾日益分裂的朝廷,彻底扫除长期作乱的隐患。有了皇上的信任,老臣再无二话!。

 

太皇太后:

 

是没二心了吧。外祖。

 

大将军:

 

太后非要如此定义,老臣也无话可说。总之,君臣一心,从此可昭日月。从那往后,上官桀父子、公主、桑弘羊、朝廷上上下下有多少人去皇帝那里告我的御状,不断在皇帝面前说我的坏话,我呢,始终,心里清楚,却从不去皇帝那里辩白,我知道,皇上信我,站在了我这一边。当然还有太后。

多行不义必自毙,啊哈,他们给我使坏,手脚用多了,自然也会露出自己的马脚。终于,他们按耐不住了。

 

太皇太后:

 

是公主设宴请外祖,爷爷和爸爸埋下了伏兵,准备将外祖当场干掉,然后举兵进宫,废了皇帝,改立刘旦。我说的没错吧?

 

大将军:

 

是啊是啊,大抵如此。但上官桀私心太重,到那个节骨眼了,还不紧紧抱团,拧成一股绳。他居然还和儿子,就是我那女婿商量,干脆别让刘旦进京了,不如自己坐龙庭得了,一劳永逸,我那女婿也可做个太子。哼,想得倒美。

他一世精明,怎么一到这种性命攸关的事情上就犯糊涂。他以为天底下的人都是为他服务的啊?哪个不是利益交换?他不让刘旦继位,想夺了刘氏的天下,皇家那几位还会和他一条心?

我那女婿嘴也真快,先和外面的相好露了口风,说自己要当太子爷了。京城有多大呀,这种事还不传来传去?公主听说后,气就不打一处来,那也是张破嘴,也是和相好的抱怨起来。相好的不是原来想封侯的那个小白脸,是另一个临时的。

而临时相好的嘴更快,回家就告诉爸爸了,说京城这几天要出大乱子,估计会封城门,赶紧多囤点粮食。这位爸爸呢,又和我家的一个丫鬟有私情,行苟且之事时劝丫鬟赶紧离开我家,不然将来霍家满门抄斩时一块都被杀了。丫鬟呢,偏偏和小冯又有一腿,跑来劝小冯也趁早逃命。

小冯,是不是这样?

 

小冯:

 

   老主子,是这样,是这样。我小冯是什么人?对主子忠心不二!怎么能自顾自的逃命?这么大的事,我的当然要赶紧禀告主子。老主子,是也不是?没有我,霍家全族就完了?

 

大将军:

所以啊,小冯,我一直都很感激汝,万事都会给汝留个情面,拿汝当我们霍家人一般!是也不是?

 

小冯:

 

是是是,老主子说的是!

 

太皇太后:

 

外祖听到这种下人之间转来转去的风闻,也当一回事?

 

大将军:

 

这种鸿门宴的事情古往今来太多了,都成了坊间传闻的套路,开始时我只当笑话,以为又是哪个好事者在那里吃饱了饭闲扯,编故事。公主设宴,上官家埋伏,一起杀了我,这不是宫廷政变吗?哪有那么容易的!没料到,公主的请帖居然说话间就到了。我当时大惊:怎么?居然还是真的了!

 

太皇太后:

 

这么大的事,爷爷他们怎么如同儿戏?不要命了?

 

大将军:

 

呵呵,太后的意思,他们应该谨慎些、严谨些?

 

太皇太后:

 

呦,外祖多心了。我想,他们如此粗心大意,不大像要政变,是否其中有误会,有人挑拨离间?

 

大将军:

 

太后,老臣也期望如此啊,尽管已经水火不容,但毕竟没有撕破脸皮,只不过同朝为臣,成了两股势力罢了,只要皇帝能驾驭得住,能忍得忍,这样的情况,前朝也不是没有,不是也过来了吗?

 

太皇太后:

 

     那外祖前面说的彻底解决隐患是指什么?

 

大将军:

 

那也是指万不得已,不到最后关头,老臣可不愿轻开杀戮之风。那是自找苦吃。

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就是这位周勃,平定诸吕,拥立文帝,大功之后如何?没有成功之喜,反倒多添了成功之忧。一个多月就感觉危险在身,赶紧归还相印,吓得回家呆着去了。陈平去世,虽然再次为相,可十个月就被免职赶回封地。回到封地一年,日夜胆战心惊,只要有朝官来巡行,就吓得尿裤子,以为要来抓他呢!

周勃比我功劳多得多,也大得多,还这副模样呢。功劳越大越多,越被怀疑会不会有可能谋反,这就是功臣的下场!没跑,太后。周勃最后不是依然被下狱治罪了!如果不是薄太后出面为他说话,估计就见了阎王吧。

 

太皇太后:

 

那是周勃,外祖不至于吧,外祖,皇帝还是外祖的外孙女婿呢!怎么会下那个手?

 

大将军:

 

太后,周勃的儿子娶得就是文帝之女呀!

 

太皇太后:

 

这倒也是!不过,皇帝还小,不会那样的,他还需要外祖的辅佐。

 

大将军:

 

   这话虽说有道理,可等皇帝年纪不小了呢?因为皇帝21岁驾崩,所以我活下来了。而宣帝即位时已经18了,幸亏我死得早,不然下场就难说了,看看我死后家族的结局就明白了。

  

太皇太后:

 

所以说,开始外祖还不想急于清除祖父他们,留着对手,也就是给自己留着活路啦!

 

大将军:

 

这让太后猜中了。为了对付上官桀他们,皇帝不能不善待我,上官桀他们一倒,其实我也就危了。这也是狡兔死走狗烹的另一层道理,不是光指打天下那种。得了天下,在朝廷里能相安无事,最需要的就是各方势力均衡,否则,剪除了其他势力,一方做大,也就死到临头了,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太皇太后:

 

    从前看前朝故事,以为只有君主才需要臣子多方势力并存,抑过来,扶过去,便于从中驾驭,现在经外祖一点拨,方才明白,原来,为臣的也照样。对手在,双方较劲,听凭皇帝居中平衡,把握驾驭,对手没了,自己岂不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了皇帝眼里唯一的潜在威胁。

 

大将军:

 

这是至理,太后。

可惜,对手之间,能明白这个道理的不多,哪个不是一门心思想要干掉对方?其实都是一群蠢货!

上官桀他们就不懂!宫里宫外,他们那么多人加在一起,拼死也要干掉老臣,自然以为胜券在握,连戒备都免了。哈哈,老臣可不是待宰的羔羊,好就好在老臣在暗处,他们在明处,老臣谨慎行事,他们吆喝出场。那个节骨眼上,老臣只得拼力反击,顾不得什么平衡不平衡了,不然老臣就是死路一条。当然,他还要改朝换代,行谋簒之事,结果皇家也不饶他,此乃咎由自取。

 

太皇太后:

 

    我爷爷,还有我父亲,还有我们上官家族,问斩之后,外祖的日子好过吗?

 

大将军:

 

怎么会好过?满朝剩下我一人呼风唤雨了,没人敢跟我作对,这时,我就一门心思想着皇帝成熟以后,将来会如何对付我了。

 

太皇太后:

 

那皇帝驾崩,外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大将军:

 

太后,这话听起来大逆不道,好像盼着皇帝早死似的,老臣可不敢有一丝这类的想法。但皇帝驾崩,老臣确实过了一道难关,松了一口气。老臣罪该万死!老臣罪该万死!

 

太皇太后:

 

外祖,好了,谁还不明白?用不着言不由衷!呵呵。

 

大将军:

 

那时老臣日夜在思索,昭帝走了,谁继位合适呢?别又来了一位让我成天提心吊胆的。好在此时满朝就我一个说了算了,当然,还有太后。

 

太皇太后:

 

好了外祖,别谦虚了,我才多大啊,十六岁!当然是外祖一人说了算。不过,当初外祖为何选了昌邑王?难道是外祖看走了眼?不知道他不成器?外祖不选刘胥,是否也和刘胥年长有关?外祖怕长大的皇帝不听话吧!

 

大将军:

 

老臣罪该万死,这是老臣的私心在作祟。

当时朝中多数人都认为应该是刘胥,这可是武帝的儿子,唯一一个还在世的儿子,当然非他莫属。 但他年纪已经大了,而且主意也大,力气更大,与楚霸王一样,举个鼎玩一样,还喜欢与熊貔虎豹搏斗,他没称孤道寡呢,就已经纠集了一大帮巫婆神汉装神弄鬼,天天琢磨着何时进京继位,时刻诅咒昭帝赶紧死。这样的人,一旦做了皇帝,有多吓人?而朝中可以做主的又只剩老臣一人,这不是明摆着来一位必然和我作对的吗。我看很多朝臣急着请刘胥继位,就是妄图将来接着皇帝之手把我干掉。这帮人的如意算盘我可清楚了。上官桀他们死了,朝中已经无人敢对我说个不字,这帮人心里正愁无计可施呢。

 

太皇太后:

 

     怎么,外祖,朝里怎么还是有那么多人与外祖不对付?外祖的对手不是已经被杀光了吗?

 

大将军:

 

太后啊,人世间谁无私欲?何况朝臣?朝臣个个都是欲望满腹。老臣只要在朝管事,就会得罪人,就会与人不对付。当初上官桀不是也和老臣称兄道弟,连儿女亲家都做了,最后如何?在对付上官桀、桑弘羊、刘旦他们时,与老臣算是一边的那些人,只要共同的对手一倒,盟友关系也就不复存在,说不定还成了敌人。这是在朝做事的经验。

老臣当政,有板有眼,比上官桀他们更容易树敌。当初武帝托付的四位,除了金日磾早逝,其他几个,都比老臣在朝的朋友多,如果不是昭帝站在老臣这边,估计霍家早就被墙倒众人推了。哎,人心最险恶。尤其那些天天拍马屁的,一见机会,反过来咬一口的比谁都狠。

 

太皇太后:

 

看来外祖当初是为了不让刘胥继位,才选了昌邑王?

 

大将军

 

对,选昌邑王,确实是老臣力主,当时只是觉得他是武帝孙子辈的,最合适,不会被朝臣利用。而儿子辈的都曾经对昭帝即位不满,都想着有朝一日上台清理我们这群辅佐昭帝的旧臣呢。只是老臣万万没料到,皇家还有如昌邑王如此糟糕的王爷。只有稍微像点样子,我也不至于行废立之事。就像我的女婿、太后的父亲那样,我怎么也没得想到,上官家还能培育出如此不堪的子弟。可见世间万事难测,无奇不有、无恶不在!

 

太皇太后:

 

   外祖,皇家像昌邑王那样的可是多数。哈哈!遇见个昭帝不容易啊。看来,除了昌邑王,我那父亲就是外祖最痛恨的人了。

 

大将军:

 

   他,老臣无所谓。老臣最对不起我那苦命的女儿。老臣杀了她的夫家,不知她私下里恨不恨老臣?这可是毁了她的一生!

 

太皇太后:

 

娘可不恨外祖,她最恨爹了。

 

大将军:

 

当真?

 

太皇太后:

 

千真万确!外祖就别老挂念这事了。

 

大将军:

 

怎么说老臣都不信,怎么可能?恨老臣也是人之常情!我那可怜的闺女啊!

 

将军夫人:

 

老头子,我的阴魂还没散呢,我还在这里呐。终于在阴间见到你,好多的话还没说呢。

 

大将军:

 

汝说了那么多?还有何事可言?煊赫几朝的霍家最终败亡,难道与汝无关?

 

将军夫人:

 

老头子,我原本以为这个与我相关,可从汝刚刚所言之中,我却明白了,这个与我却是无关。因为皇帝大了,照你的说法,早晚都要拿你开刀,只不过,你早做鬼了,于是,刀就落在了我们的脖子上。

 

大将军:

 

   呵呵,阳间时未见汝曾如此善辩,归阴了,做鬼了,却变得巧舌如簧!

 

将军夫人:

 

   还不是听了汝半天有道有理的话学来的!老头子把本朝吃得那么透,为妻的岂能落后于人?

 

大将军:

 

   汝这个本事早怎么没学来,否则霍家何至于灭门!

 

将军夫人:

 

   刚刚都说了,那是老头子自己生前种下的祸根,大祸或迟或早,总会来临,我等不过是替死鬼罢了!

 

大将军:

 

话也不能这么说!有我的原因,也有你们作的孽!

 

将军夫人:

 

老头子,刚才自己说的不认账了,现在又往回找补了。

老头子,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当时要选宣帝呢,他继位时岁数够大了,不是正好该与汝较劲的时候了吗?

 

大将军:

 

可那时我已经没得选了,武帝的儿子们都死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那个刘胥最后犯案,,自尽了。

儿辈没了,我只能从孙辈里选,可诸王不是绝嗣,就是上一代出了事,犯了罪,当然下一代也就受株连,不可能入选。最后只好再从曾孙里挑,只有这么一位最合适,卫太子的孙子,武帝的曾孙。卫太子一案已经平反,其后人自然也不再受牵连。

卫太子出事时,宣帝还是个婴儿,也被武帝关进牢中,原来是要一起杀掉的,幸亏有人暗中保护,躲过一劫,在民间居然活了下来。我想,他来自民间,啥也不懂,应该更感念我,依仗我。于是,我选定了宣帝。

 

太皇太后:

 

外祖,当年武帝怎么连自己的曾孙都不放过啊?而且还是个啥事都不懂的婴儿。

 

大将军:

 

太后,你在皇家这么多年还不知道?皇家哪管什么骨肉不骨肉?骨肉相残那才叫皇家呢!

 

太皇太后:

 

   哎,外祖看皇家比我还透彻!

 

将军夫人:

 

老头子,可宣帝对汝敬重有加,从没有违拗老头子的意思,是不是看老头子来日无多,等老头子死后再下手啊!

 

大将军:

 

老婆子,我活着的时候,宣帝私下就曾对别人说过,见到我如芒刺在背,这我已有耳闻。有朝臣警告宣帝说我们霍家党亲连体,这我也清楚。不过,他对我的戒备,连老臣都觉得理所当然。

老臣刚废了一个皇帝,又将他扶上位,他呢,才从闾巷间出来,诸事都要问老臣,而朝中都是老臣说了算,满朝文武,不是我们霍家的人,也和霍家沾亲带故。身为一国之君,只要不是秦二世,只要有点作为,此情此景,任谁心里都不舒服。

所以,越是如此,我们霍家就越要谨慎行事,凡事不可张扬。让皇帝找不到把柄,大家相安无事。可我生前死后,你们行事无不张扬,而且张扬得离谱!

 

将军夫人:

 

     老头子,我们霍家功在大汉、连皇家都是靠霍家的一力辅佐才走到今天,平日小节上有点差池,算得了什么?这与霍家的功劳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大将军:

 

看,看看,吐真言了吧。所以我说,霍家灭门与汝有直接关系。

我活着的时候,事事谨慎,我明白,让皇家不舒服,已经成了我们霍家抹不掉的底色,想不要都不成了。我们霍家只有谨慎再谨慎,大不了回家养老,才可保个全身而退。可老婆子呢,好嘛,你背着我,连皇后都给毒杀了,那个许皇后可是宣帝在落难时的结发妻子、恩爱夫妻,一旦昭帝知晓,能不对我们霍家恨之入骨?

 

将军夫人:

 

我那么做,就是感觉这个皇帝靠不住,如果咱们的女儿入宫做了皇后,再加太皇太后,肯定就能保住霍家不败。我背着汝,是怕老头子不同意,心慈手软。我知道,霍家的人入宫,老头子开始都反对,过后都认可。是不是?

 

大将军:

 

   简直胡扯,这是一回事吗?上次是外孙女太小,这次可是先杀上一个皇后,这是灭九族的大罪!

 

将军夫人:

 

不如此,我们的小女能入宫做了皇后吗?

 

大将军:

 

   做了又如何?还不是一个下场!灭门的更快!

 

太皇太后:

 

     毒杀许皇后一事,外祖真的不知?

 

大将军:

 

千真万确。因为这是很烂的一招。这么大的事,早晚会走漏风声,而且做了皇后也未必能保住霍家。霍家的结局,不就是这样吗?两个皇后,又能怎样?我早说过了,卫皇后就是前车之鉴,儿子都当了太子了,有用吗?

 

太皇太后:

 

   但外祖事后知晓了,难道没想到大义灭亲?

 

将军夫人:

 

诶呦,我的太皇太后,怎么能这么说呢,我好歹也是续弦,也算太皇太后的半个外祖母啊!

 

大将军:

 

   老婆子,住口,没汝插嘴的地方。太放肆了!成何体统?

   太后啊,老臣想过了,但没用,有人信吗?宣帝肯定不信,全天下的人都不信,老臣想,太后大概也不信吧。再说,灭了又如何?有人还会说老臣故意杀人灭口呢。何况,与那时太后入宫一样,老臣的女儿入宫,毕竟不是坏事,有用还是有用,管多大用,那只能听天由命了。看看,太后还是很管用的。

 

太皇太后:

 

   外面的人都说将军府的关系复杂,哈哈,外祖知道当时宣帝娶了霍家女,我的感受是什么吗?

 

大将军:

 

   这个老臣想到了,但一想,皇家更乱,汉惠帝和皇后的前朝故事,太后应该更清楚吧。既然皇家都不顾,老臣也就顾不得那许多了,赶紧送女儿入宫,让皇帝赶快将许皇后的事情淡忘了,岂不比什么都好。

 

太皇太后:

 

你们当然好,我在宫里可为难了,是认她做孙媳妇呢?还是认她做小姨子?

 

大将军:

 

    太后,一切随皇家,皇家认做什么就认做什么,别往霍家那边认,否则更乱。老臣的儿子不就过继给老臣的哥哥霍去病当孙子了吗,不然谁来奉祀一代功臣霍去病呢?可老臣一家怎么称呼他呢?太后啊,别管什么称呼,称呼事小,只有把事情做到位了,做得心满意足了,才是首要!

 

太皇太后:

 

外祖倒是想得开!可往后呢?往后事情一旦败露,岂不死路一条!

 

大将军:

 

   可老臣那愚蠢的老婆子已经做到这份上了,老臣也无计可施。

 

将军夫人:

 

老头子,话可不能这么说,我怎么就愚蠢了,还不是想让你们霍家的女儿入主中宫,确保霍家在朝廷的地位不动摇。

 

大将军:

 

   真是梦语!就算能将毒杀许后的秘密一直带进坟墓,但应该更审慎啊,审慎了才不被注意,才没人找麻烦。可我死后,你们的调门反倒越来越高,个个嚣张恣肆,连下人都敢出去挑事,惹得满朝上下天天盯着霍家,都在看霍家的热闹。

  

将军夫人:

 

谁说的?老头子走后,霍家的人个个升官封侯,皇上没有因为老头子不在了怠慢霍家,反而更加倚重霍家、厚待霍家!

 

大将军:

 

   那是表面给足霍家的面子,其实是因为皇帝的气候还未到,这对霍家来说,无异于回光返照!

   照理说,你们应该就此感恩,更加尊重皇上、礼待群臣,可你们呢,先不说把我的墓修得好像皇家一般,犯了皇家的忌,就说说汝,老婆子,又是修豪宅、又是乘豪车,还用黄金装饰,极尽奢华之能事。老婆子,汝有病啊,把自己打扮得如西王母下凡,天天被奴婢簇拥着坐豪车招摇过市!把别人看得跟苦逼、穷鬼一般,人家能不嫉恨你?

那皇宫是皇家的地盘,别人进去要看皇家的脸色行事,你们可倒好,早晚往里钻,说是看女儿,就跟平头百姓走亲戚串门子一般。你们把皇宫当什么了?集市呢?还是霍家后花园?

霍家子弟不知检点,起高楼、宴宾客,连上朝自己都懒得去,居然找个下人去点卯。汝是我老婆,还不知劝诫他们,却撺掇他们去和皇上宠信的御史大夫对着干。在街上和御史大夫的车争道,奴才们竟然打到御史大夫的门上,最后还是御史大夫出来磕头谢罪了事。你们这是作死啊。

假如换做我,一看御史大夫受宠,必定赶紧联络感情,不结亲也要结盟。你们可倒好,生生把他变为死敌。愚蠢之极!

你们这么一闹,百姓侧目,朝臣切齿,再加上许皇后一案事发,让皇上终于有了对霍家发泄的机会,而朝中呢,竟然连个敢于替霍家说话的人都没有,人人都坐等霍家败亡,个个都笑看霍家崩塌。

皇帝从此冷落霍家,这些已经够霍家受的了,汝还不警觉,还不赶紧四下打点,收买群臣,笼络霍家的旧关系,能躲就躲,或者干脆让霍家子弟赋闲在家,避过一劫。可汝呢,反而变本加厉,非将事情做绝了不可,听说许后的儿子立为太子,竟然把毒杀许后一套又搬来毒杀太子,最后还妄想让太皇太后出面,摆鸿门宴,把当年上官桀对付我的那套把戏再用来对付朝中重臣,最终废了皇上。

汝以为天下是霍家开的?也不想点新花样,什么都是抄袭,傻瓜都看出来了。你们真是昏了头,一个聪明的都没有!哎!气死我了!不对,我早死了!

 

将军夫人:

 

   我一个女人,能知道啥,你们霍家的人个个都是朝中重臣,掌管天下事,出主意的本来应该是他们。谁料想,节骨眼上,都不顶事,还不如我呢!起码还有个主意啊!

 

大将军:

 

所以啊,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将军夫人:

 

老头子,冤枉,我看是老头子生前家教有问题?怎么都培养了一群废物,关键时刻都没用!霍家还是女人强,都进宫跟皇帝搞关系去了,好赖还管点事。

 

太皇太后:

   

   我们女人在中宫管不管事,那要看皇帝是谁了。昭帝是一个样,宣帝又是一个样。宣帝说看到霍皇后就想起许皇后之死,恨不得把霍家斩草除根。我说,那我呢,你也杀?宣帝反倒说,我是上官家的,不姓霍!看来外孙女入宫比孙女入宫强,两头都沾光。

 

大将军:

 

太后所言极是!而且皇帝也有了不动太后的借口!不然起码也要打入冷宫,做个废后,最后自行了断完事,就像小女那样。

哎!造孽呀!造孽呀!说是沾光,其实呢,只是沾了不杀头的光,这叫什么光呢?一个入宫成了老处女,一个入宫被废自尽。还不如在外面嫁个普通人。我真不知道那些天天想入宫的人,是怎么想的!

 

将军夫人:

 

汝这么想,可天下人不这么想,不管再过多少年,还不是个个都想着入宫伺候皇上?好处大了去了!(转向观众)有谁不想入宫的,站出来说说,汝是怎么想的?有吗?

 

小冯:

 

就是嘛,我至今还是想做奴才,就算转世多少次,我还是想在霍家做奴才!这个奴才可比那些不是奴才的强多了!可做主人家一半的主,可睡主人的老婆,可和所有丫鬟上床(转向观众)你们说是不?

 

太皇太后:

 

你们谁爱去谁去!反正投胎后我绝不再进宫做什么皇后了,我宁肯做丫鬟,起码还能尝尝床笫之事!(转向观众)你们说是也不是?

 

大将军:

 

   听听,听听,想我霍家功劳盖世,几代英雄,最后竟得出这么个后果,真扯!

   (转向观众)看来,我们说得这些真是鬼话了,人话是这么说的吗?不会这么扯吧?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三个鬼魂(对着小冯齐声):

 

听听,听听,连霍家奴小冯都被人写入诗歌了,千古留名!霍家不败,谁败?

 

(剧终)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剧本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专门为各演员、艺术团、演艺公司、政府部门、单位活动、企业庆典、公司年会提供创作各种小品、相声、话剧、舞台剧、戏曲、音乐剧、情景剧、快板、三句半、哑剧、双簧剧本。联系电话:18022171126 联系QQ:652117037
代写话剧剧本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