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全国原创小品剧本创作大赛
代写公司年会小品剧本
剧本名:汉成帝探山海经
【原创剧本网】作者:王魁
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二人转剧本。电话:13979226936 联系QQ:652117037
年会剧本
 

场号001打出《汉成帝探山海经》的大字,背景是《汉成帝探山海经》中精彩镜头的连接,同时播开幕音乐,然后播放演员表

 

场号002人物:汉宣帝,童年刘骜,两个太监。

场景:日 长安甲馆画堂

汉宣帝:(作画)“孙儿,看看爷爷这幅画。”

童年刘骜:(放下翻动着的木简,走过来看看画)“爷爷的画不如我手中的书好看。”

汉宣帝:(放下笔,拉过刘骜亲亲)“我孙子就爱看书,就像骏马一样英俊。”(吩咐太监)“回宫。”(对刘骜)“跟爷爷回宫,明天再带你来”

 

场号003画外音:(滚动字幕)

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汉宣帝去世,刘骜的父亲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四月,刘骜被立为太子。

 

场号004人物:少年刘骜。

场景:晚 书房,书案上摆很多木简,古乐声阵阵。

少年刘骜:(坐在书案前翻动着木简看,一卷一卷的看。)

 

场号005人物:少年刘骜,太监。

场景:黎明 书房,古乐声阵阵。

少年刘骜:(坐在书案前翻动着木简看,一卷一卷的看。)

太监:(进来)“元帝急诏太子进见。”

 

场号006人物:少年刘骜,太监,汉元帝

场景:早 朝堂

少年刘骜:(站立在阶前)

太监:(近前奏)“太子到。”

汉元帝:(温怒)“怎么这么长时间才到?”

太监:“太子他不敢横越万岁专用道路的驰道,绕了一圈,故而来迟。”

汉元帝:(转怒为喜)“是这样!我儿近前。”

 少年刘骜:(进阶上前)“孩儿听旨。”

汉元帝:“老子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太子能如此谨慎低态,可见平日里没白读书,今后你可以直接穿越驰道。”

少年刘骜:“孩儿遵旨。”

汉元帝:“今日召你只为一事,为补偿你早年丧母之痛,拟将寡人之表妹、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之女许氏许配与你

少年刘骜:“全凭父王安排。”

汉元帝:“好,传旨:‘选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之女许氏入立为太子妃’

 

场号007画外音:(滚动字幕)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去世,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许氏成为皇后。

 

场号008人物:青年刘骜,太监,刘向,刘歆

场景:早 朝堂

青年刘骜:(坐在朝堂)

太监:“传刘向、刘歆上殿。

刘向、刘歆:(上殿,跪拜)“臣子受诏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青年刘骜:“汉王室收藏的皇家书籍《山海经》杂乱疏略无法辨认,朕命刘歆与其父刘向共同校订,尽快交予朕复命。”

刘向、刘歆:(跪拜)“领旨,谢恩。”

 

场号009人物:许太后,宫女,青年刘骜。

场景:日 后宫

许太后:(伏案写毛笔字)

特写:许太后在帛上用毛笔将《论语》中的“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写成隶体

宫女:(上来)“圣上驾临!”

许太后:(放下毛笔,迎接刘骜)

宫女:(退下)

青年刘骜:(至案前,拿起帛看)“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不如学也。皇后生性聪慧,擅长于写隶书,非所学也。

许太后:“谢圣上的宠爱。圣上一向勤学,非奴家所比。”

青年刘骜:“近日查阅经书《山海经》甚是不得头绪,故着刘向、刘歆父子整理修订,郁闷呀!

许太后:“奴家大胆进言,圣上终日沉湎于玩乐还郁闷?”

青年刘骜:(搂过许太后)“只有你敢大胆进言。”

许太后:“好在圣上不失少年时爱读经书的旧习。”

 

场号010人物:刘向,刘歆。

场景:日 皇家书馆

刘向:“我12岁便为先皇引御车,几经皇臣,看着汉成帝刘骜长大,如今刘骜终日沉湎于玩乐,登基之后更加肆无忌惮,《山海经》是部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书,校订后献书岂不是对圣上的不敬,如何是好?

刘歆:“校订古书是传世的大事,《山海经》本身隐喻其言,我们校订只把原篇章整理捋顺,不去揭晓其隐喻,何罪之有?

刘向:“对!就此办理。这样校订也更能保持原旨原意。”

 

场号011人物:许皇后,青年刘骜

场景:日 后宫

许皇后:(落泪)“就为咱们的一儿一女夭折,太皇太后就要为圣上招少使。”

青年刘骜:(搂着许皇后,给许皇后擦泪)“她是少使,你是皇后,你有什么担心?”

许皇后:“她叫什么?是个什么样的人?”

青年刘骜:“她父亲是官拜越骑校尉的班况,她本人小名叫才女。

许皇后:“还才女!有才呀?”

青年刘骜:“善诗赋,以辞赋见长。

许皇后:(撇嘴。)

 

场号012人物:刘向,刘歆。

场景:日 皇家书馆

刘歆:“书校订完了,得尽快交旨。”

刘向:“交前要冒死请罪,写一个请罪上书表。”

刘歆:“要是圣上问怎么说?”

刘向:“圣上一定得问,就照请罪上书表所说,支吾其言,避实就虚。”

 

场号013人物:太监,青年刘骜,刘向,刘歆。

场景:日 朝堂

太监: “刘向、刘歆献书求见。”

青年刘骜:“宣”

太监:(喊)“刘向、刘歆进见!

刘向、刘歆:(近前跪拜)“臣刘向、刘歆复命献书。”

青年刘骜:“呈上来”

刘歆:(将帛书高高举过头)

太监:(上前拿过,交到青年刘骜手里。

青年刘骜:(将帛书放到龙案上,翻开看)“比原来少了?”

刘歆:“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校、秘书言校、秘书太常属臣望所校《山海经》凡三十二,今定为一十八篇,已定。”

青年刘骜:(翻动着看)“什么内容?”

刘歆:“《山海经》者,出於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国,民人失据,崎岖於丘陵,巢於树木。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禹乘四载,随山刊本,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
  青年刘骜:“有考证吗?”

刘歆:“其事质明有信。考武皇帝时,尝有献异鸟者。食之百物,所不肯食。东方朔见之,言其鸟名,又言其所当食,如朔言。问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经》所出也。考宣帝时,击磻石於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时臣秀父向为谏议大夫,言此贰负之臣也。诏问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经》对。其文曰:‘贰负杀窫寙,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上大惊。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可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故《易》曰:‘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臣秀昧死谨上。”

青年刘骜:“先退下吧。”

刘向、刘歆:(跪拜)“谢圣上”(起身,擦汗)

 

场号014人物:青年刘骜

场景:日 青年刘骜在书房翻看《山海经》,古乐声阵阵。

青年刘骜:(自语)“《山海经》是古老的天下地理志?”(继续翻看《山海经》)“不是!要是的话,一百多个人物怎么都在海里?四百多个怪禽怪兽都在山里?”

(又翻回《山海经》)“四百多个怪禽怪兽怎么《兽经》《禽经》中不见?”(放下《山海经》)“再找找《兽经》《禽经》看看。”(起身翻找木简看)“没有,没有怪禽怪兽。”(回身又翻看《山海经》)“还有有这些神鬼图腾,能是天下地理志?”(摸摸后脑)“不是天下地理志,怎么有多少多少里?怎么有东西南北的方向?

(摔下帛书)“奇书!怪书!”

 

场号015人物:宫女,少使才女,青年刘骜,太监甲,太监乙

场景:日 后宫

宫女:(上来)“圣上驾临!”

少使才女:(放下木书简,迎接刘骜)

宫女:(退下)

青年刘骜:(上来搂住才女

少使才女:“圣上久久留栈于此,冷落了正宫娘娘要伤心的。”

青年刘骜:(亲吻才女)“才女如此美德,朕封你为婕妤。

少使才女:“圣上一脸愁容,莫非遇到难事?”

青年刘骜:“原来看《山海经》杂乱疏略无法辨认,朕命刘歆与其父刘向共同校订,可还是百看不得其解。

少使才女:“建议吾皇找刘向、刘歆父子,书既然是他们校对的,听听刘向、刘歆父子怎么诠释《山海经》。”

青年刘骜:“是该这样,朕也想宣他父子。”

 

场号016人物:青年刘骜,刘向,刘歆。

场景:日 书房内青年刘骜坐正位,刘向、刘歆坐侧位,古乐声阵阵。

青年刘骜:“你父子校对《山海经》,具你等看,《山海经》的旨意是什么?

刘向、刘歆:(跪下)“圣上恕罪。

青年刘骜:“但说无妨”

刘向、刘歆:“谢万岁恩典”(起身坐下)

刘向:(打开书)“《山海经》的《山经》《海经》叙述“山”叙述“海”都没有具体的起始地点,但都是从“南”的这个方位开始。

看地图找一个地方,都是先定位,确定起点,然后再看终点,确定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是看地图确定方向方位唯一正确的方法。

虽然古时是以南为上以北为下,那么左西右东也得相应的颠倒,才能达到确定定位的起点,起点不定位是不会准确测量到终点的。

《山海经》中的《山经》《海经》都是从“南”的方位开始叙述,如果站在面向东、西的方位按这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或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方法辨认东西南北显然就混淆了东西南北的辨认。”

青年刘骜:“这说明了什么?”

刘向:“这说明:已经在其它场合证实了的真理在不同场合不见得是真理。”

青年刘骜:“有道理。接着说。”

匡衡:“用叙述“山”叙述“海”没有具体的起始地点,都是从“南”的这个方位开始,其内涵的意义就在于需要“定”。如果没有“定”,怎么区分已经在其它场合证实了的真理在不同场合是否适用?所以在《山海经》的结尾用“以定九州”结尾,以示《山海经》中的内容都与“定”有关。

    青年刘骜:“‘定’是有条件的。”

刘向:“是有条件的!首先是‘静’,用儒家之《大学》的观点,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靜、正、凝、決(决)后才能定。”

青年刘骜:“说的好。”

刘向:“《易经》最基本的两卦一是天,二是地,在《易经》中天是变的,地是不变的,用天地变化与不变的关系论述变化的规律。《山海经》在地是不变的基础上用‘定’又分出了地的变化,《尔雅》释‘地’:九州。《山海经》结尾‘以定九州’也就是定‘地’, 定‘地’的变化,这也就客观地扩展了《易经》变化的规律性。”

青年刘骜:(点头)“说的好。”

刘向:“古人的‘正’从崇尚、追逐太阳开始,发展到帝王的坐北朝南就为正。天子的绝对化为‘一’‘止’。天子坐北朝南的‘止’于‘一’(阳)为正,因此从‘南’的这个方位开始叙述山。从‘定’的‘正’开始到最后的‘定’结尾,中间的内容都是在叙述凝、決(决),体现出了儒家的思想,体现出了逻辑性。”

青年刘骜:“嗯!那目录中的重复呢?”

刘歆:(翻动书对照着说)“这《山海经》其中的名称确有多处重复之处,在一个地域有两个同样的名称;在两个不同的地方有两个同样的名称;在‘山’和‘海’或‘荒’的不同地域有相同的名称;一个人葬在三个地方,这在地理和常理中简直不可思议,即便葬三个地方是建塚,但也不能将塚建在海里。如果是真的建在海里,那么这个‘海’也不是真正实体中的‘海’。所以,就凭这一点说《山海经》是地理类的书是不符合逻辑的。”

青年刘骜:(站起来,指着刘歆)“你说的很有思路”

刘歆:(也随之站起来)“《山海经》中还有许多的事、物的名称在不同的地方被重复,在不同的地方重复一个名称的意义:

一是在将似乎是独立的内容用逻辑关系联接在一起;

二是在不同的角度在论述一个问题;

三是自己解读自己。

同时也由此见证了‘山’不是实体的山,‘海’不是实体的海。”

青年刘骜:(坐回原座,比划着说)“坐下坐下,你接着说。”

刘歆:(坐下)“谢圣上恩典”

青年刘骜:“重复的内容与自身有什么逻辑关系?”

刘歆:“在《山海经》中,有多处是前后重复而且是多次重复一个相关的内容。通过结合联系这多处前后重复之处与前后内容的逻辑性,就可在《山海经》的自身找出答案。如:

例1:大荒东经记述:‘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海内经又记述了‘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 通过结合联系‘晏龙’而得之晏龙是琴瑟。琴瑟是指琴瑟之声,是古人以之为雅乐正声,比喻朋友的融洽情谊,也比喻夫妻和睦。由于解读出了‘晏龙’,那么也就解读了‘琴瑟’生司幽其主持、操作、隐藏的、生夫妻互不拒绝、思女、使人思念建家的功能。

例2:大荒南经记述:‘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海内经又记述:‘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有人三身’这三身的人是谁?‘生此三身之国’生的是三身之国。哪三身?义均的巧倕、后稷的播百谷、后稷之孙的叔均。能工巧匠利益的均衡,农师的播百谷,农师之孙辈分的不受歧视,帝王能生出这样的国家,‘均定九州

例3:大荒北经记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自身的内容就圈出了‘犬戎’的范围。

因为《山海经》写的极具逻辑性,所以还有很多通过重复与自身的逻辑关系来阐述观点的内容,这例子只是提示了一种解读《山海经》的思路。”

青年刘骜:(拍案叫好,又转而疑惑)“好像还缺点什么。”(摸头,思索)

刘向、刘歆:(站起)“微臣不才。”

青年刘骜:“好吧!你等随时候旨”

刘向、刘歆:(跪拜)“谢圣上”

 

场号017人物:青年刘骜,班婕妤(少使才女)

场景:日 后宫

青年刘骜:(搂着班婕妤亲)“婕妤美而不艳,丽而不俗,又博通文史,知书达礼,没有一般女子“好妒”的毛病,还把侍女李平进献给朕,叫朕美不胜收。

班婕妤:“甜言蜜语。奴家还不知你那点心思!”

青年刘骜:(亲班婕妤

班婕妤:(轻轻推开)“圣上探《山海经》可有结果?”

青年刘骜:“刘向、刘歆父子说《山海经》是从南山开始的,我朦胧中感觉好像还缺点什么。”

班婕妤:“这南山可不是实体的山!圣上您就好比南山!”

青年刘骜:“怎么讲?”

班婕妤:“《诗经•小雅•天保》讲:‘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不是如月之恒?不是如日之升?不是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不骞不崩不是万岁万岁万万岁?”

青年刘骜:“是的。”

班婕妤:“《诗经·节南山》讲:‘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惨莫惩嗟。’”

青年刘骜:“什么意思?”

班婕妤:“那嵯峨终南山上,巨石高峻而耸巅。权势显赫的太师史尹,民众都唯你俩是看。忧国之心如火炎炎,谁也不敢随口乱谈。国脉眼看已全然斩断,为何平时竟不予察监!那嵯峨终南山上,丘陵地多么广阔。权势显赫的太师史尹,执政不平究竟为何?苍天正又一次降下饥疫,死丧和祸乱实在太多。民众言论中不再有好话,你们竟还不惩戒自我!这南山不是在说人的行为?”

青年刘骜:(转着身慢慢渡步背诵)“‘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昊天不佣,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届,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方茂尔恶,相尔矛矣。既夷既怿,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式讹尔心,以畜万邦。’”(站定,问)“这又如何?”

班婕妤:“这是说:‘你们史尹和太师二人,原该是咱周室的柱石。掌握了国枢的钧轮,四方诸侯靠你们维系,大周天子靠你们辅佐,也使人民踏实心不迷。老天爷实在太不良善,不该断绝人民的生机。

  处事不诚心不亲自办理,百姓对你们就不相信。不咨询耆旧不晋用少俊,岂不是欺罔了君子正人?施政应当平等应当躬亲,不应该与那些小人接近;瓜葛不断的裙带姻亲,不应该偏袒而委以重任!

  老天爷真是不光明,降下如此的大祸乱。老天爷实在不聪慧,降下如此的大灾难。君子执政如临渊履冰,才能使民众心安。君子执政如碗水持平,憎恶忿怒才能被弃捐。

  老天爷实在太不良善,祸乱从此再无法平定。一月连着一月竞相发生,使庶民从此无法安宁。忧国之心如醉酒般难受,有谁能掌好权平理朝政?如不能躬亲去施政,悴劳的仍是众百姓。

  驾上那四匹久羁的公马,这四马都有肥大的脖颈。我举目四望到处是祸乱,局促狭小无处可以驰骋。

  当你们之间恶感正烈,你们彼此就倾轧不歇。既已怒火平息回嗔作喜,又像宾主般互相酬酢。

  老天以灾祸显示不平,我王天子也不得康宁。太师史尹不自惩邪心,反而怨怒人们对其规正。

我家父作此一篇诗诵,以追究王朝祸乱的元凶。该改变改变你们的邪心,以求德被四方万邦齐同。’”(跪下)“奴家有罪”

青年刘骜:“恕爱妃无罪”

班婕妤:(站起)“《诗经·信南山》又讲:‘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青年刘骜:“接着说”
  班婕妤:“这是说:‘终南山山势绵延不断,这里是大禹所辟地盘。成片的原野平展整齐,后代子孙们在此垦田。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田陇纵横向四方伸展。 
  冬日的阴云密布天上,那雪花坠落纷纷扬扬。再加上细雨溟溟濛濛,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滋润大地并沾溉四方,让我们庄稼蓬勃生长。 
  田地的疆界齐齐整整,小米高粱多茁壮茂盛。子孙们如今获得丰收,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可奉献神尸款待宾朋,愿神灵保佑赐我长生。 
  大田中间有居住房屋,田埂边长着瓜果菜蔬。削皮切块腌渍成咸菜,去奉献给伟大的先祖。他们的后代福寿无疆,都是依赖上天的佑护。 
  祭坛上满杯清酒倾倒,再供奉公牛色红如枣,先祖灵前将祭品献好。操起缀有金铃的鸾刀,剥开牺牲公牛的皮毛,取出它的鲜血和脂膏。 
  于是进行冬祭献祭品,它们散发出阵阵芳馨。仪式庄重而有条不紊,列祖列宗们欣然驾临。愿赐以宏福万寿无疆,以此回报子孙的孝心。’这南山不是人的行为?”

青年刘骜:“是”

班婕妤:“《诗经·齐风·南山》还讲:‘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青年刘骜:“这又怎说?”

班婕妤:“这是在说:‘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 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青年刘骜:“我明白了! 《诗经·南山有台》讲的:‘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德音是茂。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就是在说:‘南山生柔莎,北山长嫩藜。君子真快乐,为国立根基。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期。南山生绿桑,北山长白杨。君子真快乐,为国争荣光。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疆。南山生枸杞,北山长李树。君子真快乐,人民好父母。君子真快乐,美名必永驻。南山生鸭椿,北山长菩提。君子真快乐,高年寿眉齐。君子真快乐,美德充天地。南山生枳椇,北山长苦楸。君子真快乐,那能不长寿。君子真快乐,子孙天保佑。’行为上有台的方正规矩,能得万物,能得长寿,这南山就是朕,就是人的行为。”

班婕妤:(鼓掌)“吾皇圣明!”

 

场号018人物:青年刘骜刘向,刘歆。

场景:日 书房内青年刘骜刘向、刘歆正侧而坐,古乐声阵阵。

青年刘骜:“爱卿讲《山海经》自己解读自己,可有实据?”

刘向:“《山海经》虽然深奥让人难懂,但解其中的内容有一条不问自解的捷径:即是自己解读自己。在前面的章节记述的内容在后面章节的内容中有答案,如:解‘招摇山’。”(打开帛书)“招摇山是南山的首山,南山是山经的首山,在山经的首山介绍了招摇山,到海经的大荒东经解开了招摇山:‘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黍食,使四鸟。’解“玄股”为深奥、神奇用于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招摇的行为融在‘水’的‘低’生深奥、神奇,有米吃,使四鸟,这国度在荒处太阳升起的地方。”

青年刘骜:“这其中的解字又很重要”

刘向:“牵扯到了字的涵义。看古文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兼容古人的思维与文化,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它的每一个字就能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词,甚至能相当于一句话,表示一个完整的词意状态。古人表达的丰富体现在用字的本义,然后用字的本义引申、假借、比喻,解读不了、解读不全古文的原意,甚至歪曲成相反的内容。《山海经》基本上又处于文化的源头,如果能够按照古人的文化,按照古人的思维方式,按照一字一词之义的方法去读《山海经》就会是另一番景象。”

青年刘骜:“嗯”(点头)

刘歆:“还有,阅读古文正确断句也很重要。比如,在《山海经》结尾处有这么一段:‘洪水滔天。鲧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这句用标点圈定了这是一句话,如果断句成‘鲧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就可以解读成鲧偷取帝的息壤堵水。如果断句成‘鲧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就可以解读成鲧私自在帝歇息之时用土堆成土山堵水。不同的断句法形成了‘息壤’’两种土。到哪去见‘息壤’?”

青年刘骜:“是这样!那难以辨认的字呢?”

刘歆:“根据文字形成源头的象形、拆解、会意之法与应用引申义、 假借义、比喻义形成的会意字相结合,用文化解读文化不乏是一种好方法。”

青年刘骜:“说《山海经》基本上又处于文化的源头,那又牵扯到《山海经》成书的年代。”

刘歆:“搞不清《山海经》创作的年代就不能准确的解读《山海经》其中的内容。就不能准确地为解读的观点提供准确的依据。比如,远古的人视“南”为上,视“北”为下。而近古的人视“南”为下,视“北”为上。如果不弄清所说南北的时代,便会从根本上搞错。”

青年刘骜:“是这样。”

刘歆:“确定《山海经》成书年代,从宏观的角度,根据《山海经》中应用的古汉字所含的字义内容来推算《山海经》成书的年代。从微观的角度,追朔《山海经》中的人和物发生的时代来推算《山海经》成书的年代。

推断一:

《山海经》中应用了“里”来计程。最古以三百步为一里,应用‘里’来计程起源于周朝。周朝始建于公元前1045年,在公元前1045年周朝还没用于‘里’时就在写书《山海经》应用‘里’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直接推断《山海经》的成书在公元前1045年之后。”

青年刘骜:“嗯”

刘歆:“推断二:

《山海经·海经》提到了箕子和朝鲜国。在历史的变迁中,朝鲜长期处于附属于中国统治阶层的状态。武王伐纣,秦灭六国,这两次战乱导致北方很多汉人不是迁徙朝鲜避难,就是被贬至朝鲜。箕子就是在武王伐纣后被武王贬至朝鲜。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命召公释箕子之囚。’武王因天下初定,尚未和睦,所以派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国。然后又命召公放箕子出狱。

    商朝灭于公元前1046年,《史记·周本纪》还记载:‘武王已克殷,后二年,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武王已战胜殷,过了两年,问箕子殷灭亡的原因。箕子不忍讲殷的坏话,只以应当如何保存被亡之国相告。武王也感到惭愧,所以只向他问天道。武王的问天道就是这《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的‘武王既克殷,访问箕子。武王曰:‘於乎!维天阴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伦所序。’商朝灭于公元前1046年的‘后二年‘就是商朝灭于公元前1044年,武王把朝鲜封给箕子就是因为箕子回答武王的问话使武王有所收益而放了箕子一马。

商时期,商族为夏后氏的诸侯,商族首领称作‘商侯‘有封地七十至一百里。都城称作‘邑’或‘商邑’,其外七十至一百里内属于商王直接控制的区域,以外的区域称作‘鄙’‘甸’,距离都城越偏远势力的控制范围越小。武王灭商,也就继承了商的土地,把朝鲜封给箕子,这也说明在武王的心目中朝鲜不属于统治的核心地带,属于边远地区,所以让他免做臣民。

中国历史上开始记载朝鲜最早是在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携原封地的人民到朝鲜半岛约为公元前1044年左右。由箕子与朝鲜半岛当地土著建立 ‘箕氏侯国’而使朝鲜国扬名。所以《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1044年之后。

由此证实,朝鲜国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被人们接受、发生这样重大交往是在公元前1046年之后——公元前260年之前之间,由此在这期间提箕子提朝鲜有其现实意义,否则,提及已经被人遗忘的、无关的人物,国度谁能知晓?由此可推断《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1046年之后——公元前260年之前之间的时段。

而且在《海内北经》有一句‘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自己解自己地也提示了《山海经》成书的时间:公元前1046年之后——公元前260年之前之间的这个时段也是燕国存在的时段,公元前222年燕国被秦始皇所灭,所以在公元前222年以后就不会再有燕国存在,没有燕国存在就不会有“属燕”的字眼。由此,《山海经》成书的年代又被局限在公元前222年以前。”

青年刘骜:“嗯”(微微点头)

刘歆:“推断三:

虽然《山海经》成书的年代未知,但大多数的观点认为《山海经》成书的年代在先秦时期。从夏商周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止都可称先秦时期,这也太漫长了,这对解读山海经帮助不大,能否把范围再缩小一点?

《管子·地数》述:‘黄帝问于伯高曰:‘吾欲陶天下而以为一家,为之有道乎?’伯高对曰:‘请刈其莞而树之,吾谨逃其蚤牙。则天下可陶而为一家。’黄帝曰:‘若此言可得闻乎?’伯高对曰:‘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此山之见荣者也。苟山之见其荣者,君谨封而祭之。距封十里而为一坛,是则使乘者下行,行者趋,若犯令者罪死不赦。然则与折取之远矣。修教十年,而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送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故天下之君,顿戟一怒,伏尸满野,此见戈之本也。’

这说明:

一 此处的‘山’已经不是实体的山。

二 此处的‘里’已经不是实体计程的里。

三 此处的‘水’已经不是实体的水。

四 此时对‘山’‘里’‘水’的理解互相之间已经到了不用再解释的有共识。

《管子·地数》又述:‘桓公问于管子曰:‘以天财地利立功成名于天下者,谁子也?’管子对曰:‘文武是也。’桓公曰:‘若此言何谓也?’管子对曰:‘夫玉起于牛氏边山,金起于汝汉之右洿,珠起于赤野之末光,此皆距周七千八百里,其涂远而至难。故先王各用于其重,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令疾则黄金重,令徐则黄金轻,先王权度其号令之徐疾,高下其中币,而制下上之用,则文武是也。’

这说明:

一 将‘玉’‘金’‘珠’喻为利益的大小。

二 将‘里’喻为距利益的远近程度。

由此可见《山海经》内的观点在当时盛行或观点相近。盛行或观点相近是因为受《山海经》的影响?还是因为《山海经》接受了盛行或观点相近的观点?通过比较《山海经》与《管子·地数》应用白话程度,《山海经》的应用白话程度距今较远,《管子·地数》的白话程度距今较近。管仲死于公元前645年,由此可推断《山海经》成书于公元前1046年之后——公元前645年以前的400年间。”

青年刘骜:(仰头思索)

刘歆:“推断四:

 东山经的东次三山中记载有孟子山。孟子大约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孟子山位于淄博市淄川区东坪镇上台村南的孟子山。因孟子曾‘宿于昼时,破闷至此’,亲自登临此山,故后人便把此山称为孟子山。由此推断《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289年之后。”

青年刘骜:“嗯”

刘歆:“推断五:

《吕氏春秋》成书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按照文风比较,《吕氏春秋》是以按当时的古代已经发生的事在叙述观点,同《山海经》以地理风貌叙述观点相近。而且在应用古汉语的程度上也相近。而且《吕氏春秋》也提及《山海经》中的内容,由此推断《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239年前后时段间。”

青年刘骜:(点头)

刘歆:“推断结论:

以周朝开始应用‘里’来推断《山海经》的成书在公元前1045年之后;

以海内经、海内北经出现朝鲜推断,《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1046年之后——公元前260年之前之间的时段;

以管仲应用‘山’‘里’‘水’的观点推断,《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1046年之后——公元前645年以前的400年间;

以东山经的东次三山中记载有孟子山推断,《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289年之后;

以《吕氏春秋》与《山海经》的文风两点相近推断,《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239年前后的时段;

综合这五点,最后推断《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289年之后——公元前260年之前的29年间。”

青年刘骜:“有道理,有印证吗?”

刘歆:“有!核实推断的结论:

在《山海经·海内经》述:“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屈原的《天问》对此就有‘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的疑问,大禹怎么会由鲧生出?这是怎样的变化?在现有的史料中只有《山海经》记述了禹由鲧生,从这疑问也就证实了屈原读过《山海经》。

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推断《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289年之后——公元前260年之前之间,这也就证实屈原在死于公元前278年的11年间读的《山海经》,由此也就印证了推断《山海经》成书于公元前289年之后——公元前260年之前29年间的准确性、合理性。”

青年刘骜:“不错!接着说自己解自己。”

刘向:“解‘夸父’:

《山海经·海经》中记述夸父:‘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在《大荒北经》中介绍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在中次六经中又介绍夸父:‘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椶枏,多竹箭,其兽多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到此夸父是个人,可到《北山经》的‘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则将夸父这个人解为其状如鸟、嚣张的行为。

在《山海经·海经》内有大量的篇幅记述各种鸟,大荒北经对鸟做了终解:‘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

有大泽方千里’即为鸟。而且在《山海经·海内经》又曰:‘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有鸾鸟自由自在地歌唱,有凤鸟自由自在地舞蹈,凤鸟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翅膀上的花纹是‘顺’字,胸脯上的花纹是‘仁’字,脊背上的花纹是‘义’字,它一出现就会使天下和平。由此,这被描绘的鸟是在借喻描绘人的行为。”

青年刘骜:(低头翻书)

刘向:“解‘梁渠’:

《北山经》‘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脩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鴈门,其兽多居曁,其状如彙而赤毛,其音如豚’记述了‘梁渠之山’,到中次一十一山经解释了‘梁渠’:‘又东北七十里,曰历石之山,其木多荆芑,其阳多黄金,其阴多砥石。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见则其国有大兵。’梁渠是状如狸、白首、虎爪的兽。狐狸是狡猾,‘白首’是纯洁的思想,‘虎爪’是凶猛有力的行走行动,这‘梁渠’也是在借喻描绘人的行为能构建、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境地。”

青年刘骜:(低头翻书)

刘向:“解‘日月’:

海经内有大量记述‘日月出”’‘日月入’的章节,海外南经解释了‘日月出’‘日月入’‘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这给大量日月出入的章节圈出了范围。同时,这‘日月’也是借指范围中的各个阴阳的两面性。”

青年刘骜:(低头翻书)

刘向:“解‘’:

尤其是山经内有大量有关‘’的记述,在后面大荒南经解释了‘’:‘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朌姓,食榖,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榖所聚。’   

有南类之山,爰有遗玉、青马、三骓、视肉、甘华,百谷所在。’

’ 的本意是拉、引。‘相群爰处’就是引‘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 的‘百榖所聚’”。

青年刘骜:(低头翻书)

刘向:“解‘枫木’:

大荒南经述:‘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

蚩尤所弃其桎梏’就是枫木。

青年刘骜:(抬头,翻过书放下)“等等!”(慢慢的嚼读)“蚩尤所弃其桎梏’就是枫木。”(站起来,在书房内来回慢慢渡步)“接着说,接着说!”

刘向:“解‘流沙’:

《山海经》中的‘’ 被寓指为人的行为,山经多处涉及到了‘流沙’,人的行为与‘流沙’有什么关系?在东山经中自己解自己地诠释了这个问题:‘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

东山’是向太阳升起方向的行为,向太阳升起方向又向上(南)在下处(水)行五百里就为‘流沙’。

流沙是浮动的土地,在流沙的土地上不能建筑安全的建筑物,浮动的流沙会埋没人,也给人造成生命危险。所以在《山海经》中视在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又向上的时刻向下处行的行为是‘流沙’一样的危险。

青年刘骜:(低头默念)“危险!危险!”

刘向:(停住讲,看着刘骜

青年刘骜:(站住,回身)“接着说,接着说!”

刘向:“南山’:

山经一开始述的南山没有交代南山在哪,海经一开始的海外南经就又记述南山,几句顺序是这样的:‘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结匈国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

南山在结匈东南,那结匈在哪?

南山在其东南’,这个‘’就是结匈。这说明南山自东南还在结匈的东南。

’是山脚、角落。

’为浩瀚变化的低处,也为脑海。

西南’是没落阳光上处的方向。

东南’是奔向升起太阳上处的方向。

’表示人。

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就是从没落阳光的上处奔向升起太阳上处变化的人。

结匈国在其西南’的‘’就是从没落阳光的上处奔向升起太阳上处变化的人。也就是说,其‘结匈’是在脑海浩瀚变化低处之外自西南至东南的山脚、角落变化的行为。更具体地说这个‘结匈’, 海内南经记载了匈奴的威胁,终了匈奴的威胁在《海外南经》,这个‘结匈’在脑海变化之外的上处。同时,南山也就在脑海变化之外上处奔向升起太阳方向的上处。

这样以来,也就如此婉转地证实了山经第一个经中的南山不是实体的山,而是人的行为。只不过像解南山这样的自己解自己,是通过跨越章节,又通过一系列的逻辑关系而完成。

这些自己解自己在《山海经》中只是一种解读的思路,虽然这在《山海经》中是局部的,但以此自己解读自己的解读却能将局部的内部与局部之间通过逻辑性联系起来,对认识、解读《山海经》有极大的帮助。

青年刘骜:“说下去”

刘向:(跪下)“微臣不才,圣上恕罪”

刘歆:(也跪下)“微臣不才,圣上恕罪”

 

场号019人物:青年刘骜,班婕妤,太监

场景:日 后宫

青年刘骜:(搂着班婕妤)“刘向、刘歆也说南山是人的行为。

班婕妤:“那《山海经》有解了?”

青年刘骜:“刘向、刘歆父子推断了《山海经》成书的年代,这对考证《山海经》意义重大”

班婕妤:“《山海经》不是大禹时代?”

青年刘骜:“要是大禹时代怎么会出现孟子?”

班婕妤:“是呀!那叫刘向、刘歆父子继续解。

青年刘骜:“他父子只能解到此了”

班婕妤:“只要是书就没脱离文化的范畴,圣上可宣被誉为经学家的匡衡,此人才学横溢,或许能解得一二。

青年刘骜:“御史大夫匡衡?我疏于朝政,你不说我还真没想起他来!根据当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他能行?”

班婕妤:“文化的源头不但是有‘六经’,还包括有《论语》《老子》《孟子》。

青年刘骜:“是呀!规定掌握‘六经’中的一经也是为了能知书达理。

班婕妤:“《诗经》几乎是文化源头的先枝,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经学家们所推重。元帝曾多次亲听匡衡讲《诗经》,对匡衡的才学也十分赞赏,九次考试才中说明了他的用功,《诗经》只占‘六经’之一,即被誉为经学家,其他经书未曾不精通。

青年刘骜:“有道理!来人!”

太监:(上来)

青年刘骜:“传旨:去皇家书馆取一部《山海经》送给匡衡,书房召见匡衡。

太监甲:“遵旨。”(下去)

青年刘骜:“婕妤不妨也再探探这《山海经》,一解朕的忧愁。

班婕妤:“遵旨。”

青年刘骜:“赵公公去皇家书馆取一部《山海经》给班婕妤送来。

太监乙:“遵旨。”(下去)

 

场号020人物:青年刘骜,李平(卫婕妤)

场景:日 后宫

青年刘骜:(搂着李平)“你虽为班婕妤的侍女,但得朕宠幸,使朕倍感愉悦,始卫皇后亦从微起,朕赐你改李平为姓卫,封为婕妤”

李平:(跪拜)“谢圣上恩典”

 

场号021人物:青年刘骜,太监,匡衡

场景:日 书房,古乐声阵阵。

青年刘骜:(正在看《山海经》)

太监:(进到门口)“圣上,匡衡在外伺候。

青年刘骜:“宣进”

太监:(退下)

匡衡:(进,跪拜)“臣匡衡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青年刘骜:“爱卿平身,此处非朝堂,今后爱卿可常来常往,不需礼节,坐吧。

匡衡:“谢万岁恩典”(起身坐下)

青年刘骜:“爱卿看《山海经》是怎样一部书?”

匡衡:“略看,圣上恕罪。”

青年刘骜:“但讲无妨”

匡衡:“谢圣上”(打开《山海经》)“‘经’是指记述某一事物、技艺的权威性专书,也指循行;经过;经历。超越时空的文字,才可以称为‘经’!

‘经’相当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蕴含着普遍真理,是指导思想、道德、行为的最高形式。文化发展到现在,“经”一直占据所有书籍的文化层次最高的位置,以彰显“经”的文化地位。虽然到现在还不能证明《山海经》成书的具体年代,但大致上还是能意会地估算出《山海经》是继《易经》之后成书的经书,这样,《山海经》也算得上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了。

人们大多把《山海经》做为《地理志》的书来读,把《山海经》认定是古老的《天下地理志》。不管《山海经》是文化层次最高的经,还是所经历成分的经,如果将《山海经》归为地理类的书就不能称为经!由于‘经’的权威性,由于‘经’在文化中的显赫位置,所以,如果将《山海经》归为地理类的书就有愧于‘经’。”

青年刘骜:“是这样,是这样!”(转念)“不是地理类的书,那《山海经》中各个篇章的‘方位’又怎么说?

匡衡:“《山海经》中各个篇章的‘方位’包括东、西、南、北、中、内、外、上、下、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在《山海经》中,为表述认识、处理事物的态度、方法和哲理性,这东、西、南、北、中、内、外、上、下、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并非是单指地理的方位,而是借以地理的方位叙述事物的方方面面,以示叙述的全面性、完整性,其所处的位置也是在‘正’‘中’的前提下的东、西、南、北、中、内、外、上、下、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没有‘正’‘中’的原点,何来的东、西、南、北、中、内、外、上、下、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这‘正’‘中’就是儒家思想。”

青年刘骜:(恍然大悟)“对呀!《山海经》以南山开篇,坐北朝南讲的就是‘正’!

匡衡:“追朔在儒家以前是否还有文化?《论语·述而篇》原文讲:‘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孔子这是在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老彭’也就是孔子所述的汇集在古时的东西,就像鼓得用人敲才能出声一样,非孔子所创作。所以儒家的经典基本上处于文化的源头。”

青年刘骜:“具体说说方位的‘东’”

匡衡:“古人认知太阳升起的地方为‘东’。‘太’为过于、极端的大。‘阳’是古代人认为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太阳也就被古人视为过于、极端大的‘阳’,由此古人崇尚太阳将“东”为物质的主位。

由于‘阳’是古人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又由于主位在东,所以‘东’又被引申为‘阳’的开端、‘阳’升起的方向。”

青年刘骜:“有道理。西呢?”

匡衡:“主位在东,宾位也就在西。

太阳落下的一边为‘西’,月亮升起的一边为‘西’。

太阳落下也就是‘阳’的结束,月亮升起也就是“阴”的开始。所以,在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的阴与阳、太阳与月亮,‘东’‘西’是在从开始到结束的变化之中,‘西’”也就被引申为‘阴’的开端,‘阳’的结束、没落。由结束到又开始,体现了物极必反的规律。”

青年刘骜:“嗯!接着说。”

匡衡:“南,早晨面对太阳,享受着“阳”的沐浴,任阳气滋养万物。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

 古人认为‘正’是面南朝北的‘正’,所以为圣人;为上。由此,《山海经》中的‘南’在这本义的基础上引申义、假借义、比喻义。”

青年刘骜:“嗯!”

匡衡:“‘北’的陽氣伏于下太隂,是因为与‘南’的享受着‘阳’的沐浴、任阳气滋养万物、阴阳的相对。

相随而从,相对而比,相背而北,相转而化,这是‘北’的字形源于甲骨文采用两个相背的“人”的会义。也因此在两军打仗中,不能面对面而是背对面被称败北、为下处。这就是《山海经》中的‘北’在这本义、引申义的基础上假借义、比喻义。”

青年刘骜:“嗯!东西南北中,中为儒家的正,就不再说了,上呢?”

匡衡:“‘上’:位置在高处的;等级高的;质量高的;上升的。

《易·乾·文言》解‘上’:本乎天者親上。

这也就证实这个‘上’在指方位之外还有指‘高’‘天’的极尊、位置在高处的;等级高的;质量高的;上升;崇尚之本义。”

青年刘骜:“下呢?”

匡衡:“《易·乾·文言》解‘下’:本乎地者親下;底也。

   《玉篇》解‘下’:后也。又賤也。

这个‘下’在指方位之外还有指‘地’‘底’‘贱’‘后’顺序的从属之本义。”

青年刘骜:(翻看书)“还有。”

匡衡:“还有内外。《易·坤卦》解‘内’: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方外’是指世俗之外。

这个‘外’在指方位之外还有指世俗之外、远、小人、表面、外表、除去、疏远的本义。

青年刘骜:“还有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匡衡:“结合‘东’‘南’‘西’‘北’的承载意,东南也就承载了太阳升起方向的上处之引申意。

西南也就承载了太阳没落方向的上处之引申意。

东北也就承载了太阳升起方向的下处之引申意。

西北也就承载了太阳没落方向的下处之引申意。”

青年刘骜:“不错!”

匡衡:“另外,《山海经》在方位的位置排列顺序上也大有讲究:

山经的排列顺序为南至西,至北至东至中,其旨意在于人的行为及其后果归从事物发展规律的上到落到下到起,达到符合这样的循环变化。

海经的排列顺序为外、内、荒、内,其旨意在于人的思想是从外到内,再到没未开垦出来的荒,最后再到内这样的过程。在外、内的同时也遵循着行为及其行为的后果归从事物发展规律的上、落、下、起,达到符合这样的轨迹变化。只是在没未开垦出来的荒中,方位的位置排列顺序为东、南、西、北,其旨意在于由动于开垦的起的东,到上的南,再由落的西,到下的北,最后归于(脑)海内。”

青年刘骜:(拍案站起)“说得好!”

匡衡:(站起)

青年刘骜:“继续说!”

匡衡:(跪下)“微臣还要再细细揣摩。”

青年刘骜:“好吧!你随时可到此候旨”

匡衡:(跪拜)“谢圣上”

 

场号022人物:青年刘骜,班婕妤

场景:日 后宫

青年刘骜:(上前搂住班婕妤

班婕妤:“圣上近来勤于宠幸卫婕妤,今日怎到本宫?”

青年刘骜:“卫婕妤,卫婕妤,不是你把侍女李平进献给朕,叫朕美不胜收?

班婕妤:“我的意思是说圣上要龙体保重。”

青年刘骜:“我说你不是那鸡肠之人。”(搂着班婕妤亲

班婕妤:“你要不是为了《山海经》,想你不会到此,《山海经》探的有结果?”

青年刘骜:“匡衡确实有才,他由‘经’在文化的位置断定《山海经》就不是地理类的书籍。

班婕妤:“那是什么书?”

青年刘骜:“还在探索。”

班婕妤:“那就再宣他。”

青年刘骜:“他还要继续细细揣摩。

 

场号023人物:青年刘骜,匡衡

场景:日 书房内,青年刘骜坐在正位,匡衡坐在侧位,古乐声阵阵。

青年刘骜:“你言《山海经》不是地理类的书籍,那‘山’‘海’‘荒’又怎么解释?

匡衡:“‘山’,它的原意是‘陆地上隆起高耸的部分。’这一点对解读‘山’很重要。

在古人看来,‘人’‘物’像‘山’一样高耸,按与《山海经》年代相近的《吕氏春秋》看待‘山’,《吕氏春秋·有始览》讲:

‘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以寒暑日月昼夜知之,以殊形殊能异宜说之。夫物合而成,离而生。知合知成,知离知生,则天地平矣。平也者,皆当察其情,处其形’;

‘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

这是说,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以殊形殊能异宜说这物合而成、离而生、知合知成、知离知生,则天地平,要想人为的平皆当察其情、处其形。

所以,这高耸起来的‘山’就不单是指‘山’本身,而且还指天地合和生之大经,还指‘人’和‘物’。

山的本义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如果引申高耸的部分,那在地面上高耸的人,在人生道路上形成高耸于平庸的行为,也应该属于高耸的部分。由此,古今之人常都将山比做人,比做人的行为。”

青年刘骜:“嗯!”

匡衡:“山经开篇记述:‘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山经之首是南山经,南山之首是鹊山,虽然山经在结尾处汇总了山经内共有五千三百七十山,但却是以南山经为首,而南山又以鹊山为首。‘其首’是首在‘招摇之山’。确定了‘首’的位置,其他再多的各山也就归为了从属的位置。”

青年刘骜:“‘之首’之山最终归为‘招摇之山’,那‘招摇之山’是座什么山?”

匡衡:“‘招摇’是张扬、炫耀以引人注意。

‘西海’是太阳没落的方向于变化的地方。‘临于西海之上’是临于在变化的地方、太阳没落的方向之上。

‘桂’为药之首。‘草’为最早生长的植物。‘其状如韭而青华’的‘韭’是 ‘非’‘一’的合二为一,‘青华’在‘韭’的合‘非’‘一’为一。

‘一’在《易经》中代表‘阳’的绝对,其名叫‘祝馀’。‘祝’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馀’字从食从余。‘余’本意为‘剩下的’,‘食’和‘余’联合起来表示‘用餐后剩下的食物’,其本义为吃剩的食物。‘祝馀’的会意也就是美好愿望是吃剩的食物,引申为美好愿望祝愚昧的愚、助欲望的欲。”

青年刘骜:(僵住,听的直了眼)

匡衡:“‘理’是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也有‘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的含义。

‘榖’在《山海经》内自己解自己地解为‘是引‘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 的‘百榖所聚’”。‘如榖而黑理’是:虽然如‘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但其本身却是黑暗、恶毒的。‘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是因为‘招摇’而‘其华四照’,是因为‘非’‘一’的合二为一而‘迷榖’”。

青年刘骜:(缓和了神态)

匡衡:“‘食之不饥’‘食之善走’的‘食’不是指吃,而是用。‘佩之不迷’‘佩之无瘕疾’的‘佩’也是在于用。‘有兽焉’是所有这‘招摇’的行为都不属于人。‘兽’在‘生’‘犭’地‘如禺’如母猴,就是‘善走’也得‘伏行人走’,用这‘祝馀’‘迷榖’岂不是吃剩的食物?”

青年刘骜:(拍案)“是这样,是这样!”

匡衡:“得水而活,‘𪊨’的会意是指鸟足与鹿足相像。 ‘𪊨之水’会意为比做依附像鸟足一样不能行的水。‘而西流注于海’是将临于在变化的地方、太阳没落的方向之上的‘招摇之山’入至变化的低处,‘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育沛’为琥珀的别名,用之可以免受疾病之苦。

之首’之山说的都是人的行为,那再下其它所有的山还会是实体的山吗?”

青年刘骜:“《山海经》的山经一共有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这些经都有‘之首’之山。”

匡衡:“再看看这些‘之首’的山”(翻动帛书)“西山经之首: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濩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有鸟焉,其名曰䳋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𦢊。’

往太阳没落的方向‘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在古代‘华’‘花’几乎不分,钱来的花山其上多像松柏一样四时而不改,其下多怎么洗也不变的石头,这其上其下地阐述了钱的诱惑力。‘有兽焉’是钱的诱惑力的危害。‘其状如羊而马尾’。古人视羊为吉祥,‘羬羊’是六尺大的羊,‘脂’是寓指好处。危害在于其状由吉祥到家畜的末端,其好处可以使自己腊一样的冻结自己。”

青年刘骜:“是这样,钱的诱惑力太大。”

匡衡:“再往太阳没落的方向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 松柏一样四时而不改生出果子,‘濩水出焉’是屋顶的水出来。‘北流注于渭’是向下流注于源出鸟鼠山的渭水。‘渭’在《山海经》内含义就是高处飞翔的鸟能与地下洞穴了活动的鼠同居一处的低。

’古称赤金,《食貨志》曰:‘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其中多铜’是其中多下等货。

 ‘䳋’的会意是虫子一样的鸟。‘䳋渠’也就是构成虫子像鸟一样的飞翔。‘𦢊’的会意是短暂的露一下。‘有鸟焉,其名曰䳋渠’是有鸟飞翔的渠道也只能是像虫子一样的飞翔短暂的露一下。”

青年刘骜:“说得好”

匡衡:“北山经之首: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𣬈之水。其中多滑鱼。’

‘单狐’是单纯只有狡猾。‘多机木,其上多华草’是多产生的机会只能生出花草。会意解‘漨水’为缝隙的生存。会意解‘泑水’为生出幼稚的生存。会意解‘芘石’为比做花草的石头。会意解‘文石’ 为华丽的石头。

这也就是在说单纯狡猾只能生出花草一样的缝隙,只能生出华丽、花草一样的石头,这行为已经是处在下处了,又向没落的方向流注于产生幼稚。”

青年刘骜:“说得对”

匡衡:“已经是处在下处‘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无草木’,求知其上多三等金其下多财宝,‘滑水’即产生流利的生存。会意解‘𣬈’是比做头的汇合处,‘而西流注于诸𣬈之水’是向没落的方向流注于产生诸头的汇合处。‘其中多滑鱼’是其中产生在下处有利于生存。”

青年刘骜:(翻动着帛书看)“下面是东山经之首

匡衡:“东山经之首:

    ‘东山经之首,曰樕𧑤之山,北临乾昧。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鱅鱅之鱼,其状如犁牛,其音如彘鸣。’

‘又南三百里,曰藟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湖水出焉,东流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师。’

‘樕’为小木,会意解‘𧑤’为豪门的双脚昆虫,会意解‘樕𧑤’为刚刚生出的豪门的双脚昆虫。

‘乾’为天,‘昧’为愚昧、糊涂、昏暗,‘北临乾昧’是在东山太阳升起的地方下处,靠近天的愚昧、糊涂、昏暗。

‘食水’的‘食’在这个地方并非是指‘吃’用’,还有通于‘蚀’的亏缺之解。‘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也就是生存于亏缺来,从太阳升起的地方下处流注于‘海’,这个‘海’也就是脑海。”

青年刘骜:(频频点头)“是这样。”

匡衡:“汇总大意为:东山的再起虽为豪门,但此时为刚生出的两脚小虫,不往上处行走往下处行走是生存于亏缺,是脑海天大的愚昧、糊涂。”

青年刘骜:“嗯”

匡衡:“解‘藟’:巨苽;藤。

‘又南三百里,曰藟山’也就是在东山、太阳升起的地方又向上三百里叫巨苽;藤是向上攀越着生长,在东山再起之时攀越着生长,所以其上有财宝,其下有财富。

‘湖水出焉’是存贮生存(水),‘东流注于食水’是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流注于用之生存,‘其中多活师’是这其中有很多学习、效法的生存之道。”

青年刘骜:(若有所思的)“这其中有很多学习、效法的生存之道。

匡衡:“还有中山经之首”

青年刘骜:(振作)“讲。”

匡衡:“‘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黄华而荚实,名曰箨,可以已瞢。’
    ‘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其上多橿,多櫔木,是木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拣,服之不忘。’
    ‘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也就是‘甘枣之山’是‘薄山之首’。

‘薄’也就是浅薄,‘共水出焉”也就是生存于‘甘枣’的甜,‘而西流注于河’是向没落流注于存贮生存的地方。意会解‘杻’为生长丑陋。

‘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是在‘薄山’之上生长丑陋,在‘薄山’之下能生长刚生长的物质。其‘薄’是‘薄’在‘葵本而杏叶。黄华而荚实,名曰箨,可以已瞢’。

‘葵本’是向日葵的本,‘瞢’为目不明。

‘黄华而荚实’是实际夹杂着枯黄的美丽,可以使自己目不明。

‘又东二十里’是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二十里。

‘历儿’是民俗中的规矩。‘橿’为正直。会意解‘櫔’为万年生的木。‘其上多橿,多櫔木,是木也’是在‘薄’的‘甘枣之山’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二十里其上生长正直、万年的成材。‘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拣’是成材于拣择。‘服之不忘’是在倡导用其拣择‘历儿’”。

青年刘骜:“对!‘历儿’是得拣择,不能照搬。

匡衡:“在山经的结尾处,又自己解自己地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天下有名的、经过的五千三百七十山,‘居地也’”

青年刘骜:“什么叫居地?居住人的地方叫居地。经过的五千三百七十山居的都是人,这也就证实‘’描述的确实是人的行为。”

匡衡:“紧接着《山经》在其后又明确了人的用途:‘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榖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经历了五千三百七十座山居的都是人,六万四千零五十六里居的都是家,这些山(人)、里(家)分布在大地东西南北中各方,都是天下地上划分疆土、种植庄稼的凭借,也是戈和矛产生的缘故,也是刀和铩兴起的根源,因而能干的人富裕有余,笨拙的人贫穷不足。就连国君在泰山上行祭天礼,在梁父山上行祭地礼,一共有七十二家,或得或失的运数,都在这个范围内,国家财用也都是从这块大地、人中取得的。”

青年刘骜:“这样看来‘天下名山’都是有名的人,都是被国家财用的人。”

匡衡:(跪下)“吾皇圣明”

青年刘骜:“爱卿平身。”

匡衡:(起身,坐下)“谢圣上恩典”

青年刘骜:“爱卿怎样解昆仑山?再说说。

匡衡:“(打开帛书)“《山海经》中有‘昆仑’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名词,《山海经》中有四处直接与‘昆仑’相关的记载:
    第一处在《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第二处在《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第三处在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第四处在《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记载的是‘有大山’‘昆仑之丘’‘昆仑之虚’,并没说昆仑山,这就像没说‘’是韭菜一样,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青年刘骜:“说下去。”

匡衡:“‘’其中一意为废墟。解‘’其中一意也为废墟,这样一来,“昆仑之丘”与“昆仑之虚”相通,只是一个在‘西南四百里’,一个‘在西北’,还有一个在‘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前两个都与‘帝之下都’有关,最后一个述‘昆仑之丘’明确了‘昆仑之丘’是大山。综合这四处,这大山在西面南北一条线上,中间还隔着海,还在‘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那么隔着的这些地方是什么地方?

 ‘之南’也就是之上。‘之滨’也就是靠近水边的地方。‘’为真纯。‘’为昏暗。在前、后、上、边四个地方之中这也就形成了‘穴’。 ‘昆仑之丘昆仑之虚’也就是‘穴’,也就是人脚上的昆仑穴,这昆仑穴怎么会是实体的昆仑山?

‘昆仑穴’定位人脚下,‘之南’‘之滨’‘’‘’‘’‘’都是在修饰人脚下走过的路之行为。”

青年刘骜:“嗯!”

匡衡:“古代以九夫为一井,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一丘,‘’也有量词之意。从字面上解释‘昆仑之’的‘’还有不实之意,所以‘方八百里,高万仞’是‘’的形容山峰多而高、险峻。

上有木禾’的木禾是古代汉族传说中一种高大的谷类植物。

古代八尺为一寻,‘’是古代长度单位。

两臂合抱的圆周长,或两手大拇指与食指合拢的圆周长为‘’。

面有九井’‘面有九门’的‘’是面向;面对着。

九包含了所有原始的数,‘九井’也就是所有的井,‘九门’ 也就是所有的门,‘面有九井’也就是面向、面对着所有的井,‘面有九门’ 也就是面向、面对着所有的门。‘面有九井,以玉为槛’是面向、面对着所有的井都以玉为框代替最上面的横木。

面有九井,以玉为槛’就是将最上面的木框制成玉的。

青年刘骜:“嗯”

开明兽’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将井最上面的木框都制成玉的,并将与形成的玉门都由神兽守护,这便是‘百神之所在’的原因。

青年刘骜:“嗯”

匡衡:“由此,‘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在‘方八百里,高万仞’的广处、上处‘上有木禾’的生长出‘长五寻,大五围’膨胀的植物。这样的行为也只能在‘帝之下都’,下在《海内西经》脑海的没落处,下在海内北经脑海的下处,下在‘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大荒西经》没被开垦的没落处。

这行为被称为‘昆仑’,就在于‘昆仑’在人身脚下的穴位,在于人与脚下的穴位比就是高万仞的山。”

青年刘骜:“嗯,在帝都之下!”

匡衡:“如此名称相同的山都不是实体的山,其他那些莫名其妙的山还在话下?还能是实体的山?所以,《山海经》中的‘山’就是人行为上的高度。各种的山名就是人的行为标志。”

青年刘骜:“屈原 的《离骚》讲昆仑:‘吾将远逝以自疏;邅吾道夫昆仑兮’”

匡衡:“‘邅’为转方向。‘吾道’是我的学说、主张。按照《论语·里仁》讲‘吾道’,

这‘吾将远逝以自疏;邅吾道夫昆仑兮’之意也就是我将自己远离我自己,改变我这昆仑之道,将高高在上改在低低在下的脚上。

《山海经》中的昆仑山如果是实体的山就应该在山经里,可山经里只有昆仑丘和昆仑虚,到了海经才有昆仑山,如果这海是实体的海,那海内的山也不能称为山,应该称为岛,所以这昆仑山就不是实体的山,海经所说的海也不是实体的海。”
    青年刘骜:“海内东经述昆仑山‘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不是实体的昆仑山?”

匡衡:“‘胡’是古代对北部和西部民族的泛称,‘西胡’也就明确了白玉山非北部,而是在西部。”

青年刘骜:“‘白玉’确实出自西部”

匡衡:“那洁白如玉的行为‘白玉山’出自西部是说出在太阳没落的方向。‘苍梧’在秦统一前,楚国就有洞庭、苍梧二郡,统治范围未及岭南,苍梧郡地域大致在长沙郡南、桂林郡北的地区。但此‘苍梧’之意非指地域,是指‘苍梧’包含苍老梧桐木的阴阳。‘苍梧在白玉山西南’是这苍老梧桐木的阴阳在洁白如玉行为、太阳没落的方向上处。‘在大夏东’也就是洁白如玉的行为在夏朝升起。‘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是都在流沙变化莫测的没落处,都在‘昆仑之虚’这个人脚上的昆仑穴上。因此,‘昆仑山’这人脚下走出的行为‘在西胡西。皆在西北’,都在洁白如玉行为的太阳没落的方向,都在太阳没落方向的下处,成为包含苍老梧桐木阴阳的一种状态,也因此被记述在脑海内太阳升起之处的海内东经。

青年刘骜:“西王母穴处的此山跟这是否也相关?”

匡衡:“西王母是传说中的女神仙。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女性的孕育、温和、慈祥。西王母这个名字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的化身。”(翻阅着书)“大荒西经在‘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之后又记述:’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将’有人‘的化身神话就成为神!人行为的化身也就成山,‘此山万物尽有’”。

青年刘骜:(翻阅着书)“还有:北山经北次二经记述:‘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脩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鴈门,其兽多居曁,其状如彙而赤毛,其音如豚。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嚻,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中山经中次一十一山经记述:‘又东北七十里,曰历石之山,其木多荆芑,其阳多黄金,其阴多砥石。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见则其国有大兵。’”

匡衡:“《诗经·北山》讲:”(背诵)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讲解)“‘这北山不都是人的行为?
  爬上高高的北山,去采山上枸杞子。体格健壮的士子。从早到晚要办事。王的差事没个完,忧我父母失奉侍。

  普天之下每寸泥,没有不是王的地。四海之内每个人,没有不是王的臣。大夫分派总不公,我的差事多又重。

  四马驾车奔驰狂,王事总是急又忙。夸我年龄正相当,赞我身强力又壮。体质强健气血刚,派我操劳走四方。

  有人安逸家中坐,有人尽心为王国。有人床榻仰面躺,有人赶路急星火。

  有人征发不应召,有人苦累心烦恼。有人游乐睡大觉,有人王事长操劳。

有人享乐贪杯盏,有人惶惶怕责难。有人遛达闲扯淡,有人百事都得干。’

这山不但‘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而且‘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甚至还‘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嚻’,这就将兽、山、鸟、人用‘梁渠’连在了一处,‘梁渠’是状如狸、白首、虎爪人的行为。”(翻阅着书)“而且在中山经中次三经又明确地记述人的行为化为山:‘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是多驾鸟。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是多仆纍、蒲卢。䰠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鐻,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

‘禹父’是人,名叫鲧。

‘墠渚’是清洁的小块的水中的平地。

‘南望墠渚’是‘禹父之所化’。

‘仆纍’的基本解释是蜗牛。

‘蒲卢’是一种细腰的蜂。

‘禹父之所化’的都是蜗牛、蜂。

‘䰠武罗’是神,‘䰠武罗司之’是神掌管。

‘鐻’是古代的乐器。

化为掌管蜗牛、蜂上望清洁的、小块的、水中平地的神,耳带‘其鸣如鸣玉’的‘鐻’,这些行为‘是山也’。可见,人在行为上的各种高度也是‘山’”

青年刘骜:“嗯,有道理”

匡衡:“更有《中山经·中次八经》的记述:‘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兽多豹虎,多闾麋麖麂,其鸟多白鷮,多翟,多鸩。’《中山经·中次九经》记述:‘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其木多杻僵,其草多菊𦬸”在山经中间包含着“女几之山’。

《女仙传》可见‘女几’:女几是陈市上造酒的女子,她造的酒很是美味。有一次,仙人路过她家饮酒,就用素书五卷抵押酒钱。女几打开书一看,原来是仙方养性长生的法术。她就偷偷地把书中的要诀写下来,依照它修炼。三年时间,女几的容颜更年轻了。像二十岁左右的人。几年后,抵押酒钱的那个仙人又来了,他笑着对女几说:‘偷来的道没有老师,有翅膀也不能飞。’女几就跟着仙人走了,在山上住了许多年,人们常常见到她。其后不知道她到哪里去了,如今,她居住过的山就是女几山。”

‘女几之山’就是以山寄人,在说舍己而实践的精神。

在古人看来,‘人’‘物’像‘山’一样高耸,《诗经》中的南山、东山、北山都被描绘成了人的行为。”

青年刘骜:“是呀!”(兴奋的站起)

匡衡:(随之也站起)

青年刘骜:(朗诵)

  “《诗经·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匡衡:(躬身拜)“吾皇圣明”
  青年刘骜:(沉浸在兴奋中)“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

匡衡:(躬身再拜)“吾皇圣明!”

青年刘骜:“按《吕氏春秋》看待‘山’,‘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以寒暑日月昼夜知之,以殊形殊能异宜说之。夫物合而成,离而生。知合知成,知离知生,则天地平矣。平也者,皆当察其情,处其形’

‘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

这高耸起来的‘山’就不单是指‘山’本身,而且还指天地合和生之大经,还指‘人’和‘物’,那在地面上高耸的人,在人生道路上形成高耸于平庸的行为,也应该属于高耸的部分。

由此,以山寓意人的行为而称经。”

匡衡:(躬身又拜)“吾皇圣明!”

青年刘骜:“那‘海’‘荒’又怎么解释?

匡衡:“‘海’的原意是百川会聚之处。引申义为人或事物积聚,众而且广。‘海’还是个多义词:1比喻众多同类事物连成一大片。2比喻极多、极大。3没有节制,漫无边际。4天池也。以納百川者。

在上古人们心目中,‘海’是那么浩瀚、汹涌、变化莫测、深藏、孕育万物,是动、变化的源泉。

‘荒’是漫无边际,不用、没被用,遥远,是‘山’的高大与‘海’的低沉之间漫无边际、不用、没被用,遥远的地。就因为‘荒’的漫无边际,不用、没被用也在浩瀚、汹涌、变化莫测、深藏、孕育万物中,所以《山海经》将荒经也归在海经之内。”

青年刘骜:“‘海’的浩瀚、汹涌、变化莫测、深藏、孕育万物在海经内都深藏、孕育了哪些变化?”

匡衡:“海经一开篇的海外南经就划出了范围: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海外南经是变化外的上处,划出的范围首先就是‘地之所载’。其中包括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的‘六合’,包括‘照之以日月’的阴阳,包括‘经’‘纪’‘星辰’‘四时’的岁月, ‘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 这其中的变化,只有圣人能知道。”

青年刘骜:(疑惑地)“嗯?”

匡衡:(跪下)“微臣有罪。”

青年刘骜:(欠身,向上摆手)“平身,平身,接着说。”

匡衡:“谢圣上恩典” (起身,坐下)“在海经的开篇,海外南经是处在变化外的上处,在变化外的上处划出了“海”的浩瀚、汹涌,划出了变化莫测、深藏、孕育万物、深藏变化的范围,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也就是落实四海之内变化的内外。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也在‘四海之内’没被开垦的四方。《山海经》东、西、南、北、中都有海,此海是指山海、人海、物海,却没有汪洋大海的含义。由此,这海在《山海经》内也就成为不是实体的海。

另外,《黄帝内经·灵枢经·海论》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所以《山海经》在最后用海内经归纳一系列的变化‘以定九州’”。

青年刘骜:(拍案)“定的好!”

匡衡:“海经内各经的顺序就是脑海变化的顺序:海外南经至海外西经至海外北经至海外东经至海内南经至海内西经至海内北经至海内东经至大荒东经至大荒南经至大荒西经至大荒北经至海内经。

”的变化先从’‘再到’’。‘’先从‘’的上处,再到‘西’的没落处,然后再到‘’的下处,最后到‘’迎阳光的升起处。‘’也是先从‘’的上处,再到‘西’的没落处,然后再到‘’的下处,最后到‘’迎阳光的升起处。内外四方都有变化,可这变化还有没被开垦的地方,这地方在‘’的上处,‘西’的没落处,‘’的下处,最终变化在脑海的内部。这也就从思想的变化规律上排出了顺序。

由此,以海寓意人的思想而称经。同时,也以‘天’‘地’‘人’的合一、同道而称经。”

青年刘骜:(拍案)“说的好!”

匡衡:“山经之首是南山经,《山海经》开篇始终也没说南山在哪。在海经开篇的海外南经用逻辑求证法讲出了南山在什么地方,‘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在终了匈奴的威胁脑海变化之外的上处,同时,南山也就在脑海变化之外上处奔向升起太阳方向的上处。

由此,山海相连解南山,将山经与海经、荒经在分别独立的状态下成为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并由山经的‘禹曰’和海经的‘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的范围阐述人的行为、思想,尤其是海经中的荒经,描绘出了思想中没被开垦的境界,扩展了山与海的变化。”

青年刘骜:(拍案)“说的好!”

匡衡:“同时,山经结尾‘禹曰’的内容和海经开篇的‘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正是《山海经》全篇的枢纽,也正是这枢纽将《山海经》中看似支离破碎的段落连接成了链。

汇总的山经结尾处以‘是谓国用’牵扯到了人、家,这其中的含义便是儒家核心思想的修身、齐家用以治国以连接海经的开篇为治国、平天下,由此为中枢向首尾两级辐射,分别以山经展开人的行为述修身、齐家,以海经展开人的思想述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才是读《山海经》真正的顺序,没有‘正’‘定’的‘修身’,何来四百多怪禽怪兽?也正是因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才在《山海经》的开篇‘正’,在结尾‘定’。”

青年刘骜:(拍案)“说的好!”(起身)

匡衡:(跪下)“谢圣上。”

 

音乐起

上集结束

说明:本剧本只上传一小部份,后面省略了很多内容,剧本长度大概十来分钟,是一个超级搞笑加感人并起到宣传教育的正能量剧本,适合各种活动演出。此剧本是收费的,如您有需要请联系,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企业微信号:13979226936 微信公众号:剧本原创, 另外可根据您的要求专业为您量身定写各种剧本,如: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话剧、二人转、双簧、戏曲剧本等。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备案号粤ICP备14022528号     法律顾问:广东律师事务所
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电视剧本创作室 | 招聘求职 |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重点推荐剧本
重阳节关心老人小品《好好生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社区医院健康立档题材感人小
爱国主义宣传演讲稿《老兵李
家族家风教育心理剧本《我的
勤劳致富宣传相关搞笑小品《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乡村振兴村官小品《致富带头人
革命烈士情景剧剧本《刘惜芬》
服务行业超搞笑小品剧本《以礼
养老保险快板台词《城乡居保最
纪委小品剧本《巡察组的故事》
公司年会爆笑小品剧本《唐僧师
国家电网双人相声剧本《使命和
疾病防控科学就医温馨幽默感人
国家公园古城景区旅游小品《共
医院医生快板《医生这点事》
职业学校三句半台词《职校把名
适合元宵节表演爆笑古装小品(穿
保护妇女权益小品剧本(职工权益
情人节爱情故事小品剧本(最美的
幽默搞笑喜庆过年小品剧本《欢
警察节搞笑正能量小品剧本《警
节日期间保障物价稳定社会小品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电视剧本 > 古装电影剧本 > 汉成帝探山海经
 
授权级别:普通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电影剧本-古装电影剧本   会员:蓝天王魁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8/3/31 19:08:33     最新修改:2018/4/3 9:39:32     来源:中国国际剧本网www.juben108.com 
电视剧本名:《汉成帝探山海经》
【原创剧本网】作者:王魁
中国原创剧本网电视剧本创作室专业创作各种电视剧本、电视栏目短剧剧本。 QQ:719251535
代写小品

场号001打出《汉成帝探山海经》的大字,背景是《汉成帝探山海经》中精彩镜头的连接,同时播开幕音乐,然后播放演员表

 

场号002人物:汉宣帝,童年刘骜,两个太监。

场景:日 长安甲馆画堂

汉宣帝:(作画)“孙儿,看看爷爷这幅画。”

童年刘骜:(放下翻动着的木简,走过来看看画)“爷爷的画不如我手中的书好看。”

汉宣帝:(放下笔,拉过刘骜亲亲)“我孙子就爱看书,就像骏马一样英俊。”(吩咐太监)“回宫。”(对刘骜)“跟爷爷回宫,明天再带你来”

 

场号003画外音:(滚动字幕)

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汉宣帝去世,刘骜的父亲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四月,刘骜被立为太子。

 

场号004人物:少年刘骜。

场景:晚 书房,书案上摆很多木简,古乐声阵阵。

少年刘骜:(坐在书案前翻动着木简看,一卷一卷的看。)

 

场号005人物:少年刘骜,太监。

场景:黎明 书房,古乐声阵阵。

少年刘骜:(坐在书案前翻动着木简看,一卷一卷的看。)

太监:(进来)“元帝急诏太子进见。”

 

场号006人物:少年刘骜,太监,汉元帝

场景:早 朝堂

少年刘骜:(站立在阶前)

太监:(近前奏)“太子到。”

汉元帝:(温怒)“怎么这么长时间才到?”

太监:“太子他不敢横越万岁专用道路的驰道,绕了一圈,故而来迟。”

汉元帝:(转怒为喜)“是这样!我儿近前。”

 少年刘骜:(进阶上前)“孩儿听旨。”

汉元帝:“老子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太子能如此谨慎低态,可见平日里没白读书,今后你可以直接穿越驰道。”

少年刘骜:“孩儿遵旨。”

汉元帝:“今日召你只为一事,为补偿你早年丧母之痛,拟将寡人之表妹、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之女许氏许配与你

少年刘骜:“全凭父王安排。”

汉元帝:“好,传旨:‘选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之女许氏入立为太子妃’

 

场号007画外音:(滚动字幕)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去世,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许氏成为皇后。

 

场号008人物:青年刘骜,太监,刘向,刘歆

场景:早 朝堂

青年刘骜:(坐在朝堂)

太监:“传刘向、刘歆上殿。

刘向、刘歆:(上殿,跪拜)“臣子受诏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青年刘骜:“汉王室收藏的皇家书籍《山海经》杂乱疏略无法辨认,朕命刘歆与其父刘向共同校订,尽快交予朕复命。”

刘向、刘歆:(跪拜)“领旨,谢恩。”

 

场号009人物:许太后,宫女,青年刘骜。

场景:日 后宫

许太后:(伏案写毛笔字)

特写:许太后在帛上用毛笔将《论语》中的“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写成隶体

宫女:(上来)“圣上驾临!”

许太后:(放下毛笔,迎接刘骜)

宫女:(退下)

青年刘骜:(至案前,拿起帛看)“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不如学也。皇后生性聪慧,擅长于写隶书,非所学也。

许太后:“谢圣上的宠爱。圣上一向勤学,非奴家所比。”

青年刘骜:“近日查阅经书《山海经》甚是不得头绪,故着刘向、刘歆父子整理修订,郁闷呀!

许太后:“奴家大胆进言,圣上终日沉湎于玩乐还郁闷?”

青年刘骜:(搂过许太后)“只有你敢大胆进言。”

许太后:“好在圣上不失少年时爱读经书的旧习。”

 

场号010人物:刘向,刘歆。

场景:日 皇家书馆

刘向:“我12岁便为先皇引御车,几经皇臣,看着汉成帝刘骜长大,如今刘骜终日沉湎于玩乐,登基之后更加肆无忌惮,《山海经》是部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书,校订后献书岂不是对圣上的不敬,如何是好?

刘歆:“校订古书是传世的大事,《山海经》本身隐喻其言,我们校订只把原篇章整理捋顺,不去揭晓其隐喻,何罪之有?

刘向:“对!就此办理。这样校订也更能保持原旨原意。”

 

场号011人物:许皇后,青年刘骜

场景:日 后宫

许皇后:(落泪)“就为咱们的一儿一女夭折,太皇太后就要为圣上招少使。”

青年刘骜:(搂着许皇后,给许皇后擦泪)“她是少使,你是皇后,你有什么担心?”

许皇后:“她叫什么?是个什么样的人?”

青年刘骜:“她父亲是官拜越骑校尉的班况,她本人小名叫才女。

许皇后:“还才女!有才呀?”

青年刘骜:“善诗赋,以辞赋见长。

许皇后:(撇嘴。)

 

场号012人物:刘向,刘歆。

场景:日 皇家书馆

刘歆:“书校订完了,得尽快交旨。”

刘向:“交前要冒死请罪,写一个请罪上书表。”

刘歆:“要是圣上问怎么说?”

刘向:“圣上一定得问,就照请罪上书表所说,支吾其言,避实就虚。”

 

场号013人物:太监,青年刘骜,刘向,刘歆。

场景:日 朝堂

太监: “刘向、刘歆献书求见。”

青年刘骜:“宣”

太监:(喊)“刘向、刘歆进见!

刘向、刘歆:(近前跪拜)“臣刘向、刘歆复命献书。”

青年刘骜:“呈上来”

刘歆:(将帛书高高举过头)

太监:(上前拿过,交到青年刘骜手里。

青年刘骜:(将帛书放到龙案上,翻开看)“比原来少了?”

刘歆:“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校、秘书言校、秘书太常属臣望所校《山海经》凡三十二,今定为一十八篇,已定。”

青年刘骜:(翻动着看)“什么内容?”

刘歆:“《山海经》者,出於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国,民人失据,崎岖於丘陵,巢於树木。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禹乘四载,随山刊本,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
  青年刘骜:“有考证吗?”

刘歆:“其事质明有信。考武皇帝时,尝有献异鸟者。食之百物,所不肯食。东方朔见之,言其鸟名,又言其所当食,如朔言。问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经》所出也。考宣帝时,击磻石於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时臣秀父向为谏议大夫,言此贰负之臣也。诏问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经》对。其文曰:‘贰负杀窫寙,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上大惊。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可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故《易》曰:‘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臣秀昧死谨上。”

青年刘骜:“先退下吧。”

刘向、刘歆:(跪拜)“谢圣上”(起身,擦汗)

 

场号014人物:青年刘骜

场景:日 青年刘骜在书房翻看《山海经》,古乐声阵阵。

青年刘骜:(自语)“《山海经》是古老的天下地理志?”(继续翻看《山海经》)“不是!要是的话,一百多个人物怎么都在海里?四百多个怪禽怪兽都在山里?”

(又翻回《山海经》)“四百多个怪禽怪兽怎么《兽经》《禽经》中不见?”(放下《山海经》)“再找找《兽经》《禽经》看看。”(起身翻找木简看)“没有,没有怪禽怪兽。”(回身又翻看《山海经》)“还有有这些神鬼图腾,能是天下地理志?”(摸摸后脑)“不是天下地理志,怎么有多少多少里?怎么有东西南北的方向?

(摔下帛书)“奇书!怪书!”

 

场号015人物:宫女,少使才女,青年刘骜,太监甲,太监乙

场景:日 后宫

宫女:(上来)“圣上驾临!”

少使才女:(放下木书简,迎接刘骜)

宫女:(退下)

青年刘骜:(上来搂住才女

少使才女:“圣上久久留栈于此,冷落了正宫娘娘要伤心的。”

青年刘骜:(亲吻才女)“才女如此美德,朕封你为婕妤。

少使才女:“圣上一脸愁容,莫非遇到难事?”

青年刘骜:“原来看《山海经》杂乱疏略无法辨认,朕命刘歆与其父刘向共同校订,可还是百看不得其解。

少使才女:“建议吾皇找刘向、刘歆父子,书既然是他们校对的,听听刘向、刘歆父子怎么诠释《山海经》。”

青年刘骜:“是该这样,朕也想宣他父子。”

 

场号016人物:青年刘骜,刘向,刘歆。

场景:日 书房内青年刘骜坐正位,刘向、刘歆坐侧位,古乐声阵阵。

青年刘骜:“你父子校对《山海经》,具你等看,《山海经》的旨意是什么?

刘向、刘歆:(跪下)“圣上恕罪。

青年刘骜:“但说无妨”

刘向、刘歆:“谢万岁恩典”(起身坐下)

刘向:(打开书)“《山海经》的《山经》《海经》叙述“山”叙述“海”都没有具体的起始地点,但都是从“南”的这个方位开始。

看地图找一个地方,都是先定位,确定起点,然后再看终点,确定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是看地图确定方向方位唯一正确的方法。

虽然古时是以南为上以北为下,那么左西右东也得相应的颠倒,才能达到确定定位的起点,起点不定位是不会准确测量到终点的。

《山海经》中的《山经》《海经》都是从“南”的方位开始叙述,如果站在面向东、西的方位按这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或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方法辨认东西南北显然就混淆了东西南北的辨认。”

青年刘骜:“这说明了什么?”

刘向:“这说明:已经在其它场合证实了的真理在不同场合不见得是真理。”

青年刘骜:“有道理。接着说。”

匡衡:“用叙述“山”叙述“海”没有具体的起始地点,都是从“南”的这个方位开始,其内涵的意义就在于需要“定”。如果没有“定”,怎么区分已经在其它场合证实了的真理在不同场合是否适用?所以在《山海经》的结尾用“以定九州”结尾,以示《山海经》中的内容都与“定”有关。

    青年刘骜:“‘定’是有条件的。”

刘向:“是有条件的!首先是‘静’,用儒家之《大学》的观点,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靜、正、凝、決(决)后才能定。”

青年刘骜:“说的好。”

刘向:“《易经》最基本的两卦一是天,二是地,在《易经》中天是变的,地是不变的,用天地变化与不变的关系论述变化的规律。《山海经》在地是不变的基础上用‘定’又分出了地的变化,《尔雅》释‘地’:九州。《山海经》结尾‘以定九州’也就是定‘地’, 定‘地’的变化,这也就客观地扩展了《易经》变化的规律性。”

青年刘骜:(点头)“说的好。”

刘向:“古人的‘正’从崇尚、追逐太阳开始,发展到帝王的坐北朝南就为正。天子的绝对化为‘一’‘止’。天子坐北朝南的‘止’于‘一’(阳)为正,因此从‘南’的这个方位开始叙述山。从‘定’的‘正’开始到最后的‘定’结尾,中间的内容都是在叙述凝、決(决),体现出了儒家的思想,体现出了逻辑性。”

青年刘骜:“嗯!那目录中的重复呢?”

刘歆:(翻动书对照着说)“这《山海经》其中的名称确有多处重复之处,在一个地域有两个同样的名称;在两个不同的地方有两个同样的名称;在‘山’和‘海’或‘荒’的不同地域有相同的名称;一个人葬在三个地方,这在地理和常理中简直不可思议,即便葬三个地方是建塚,但也不能将塚建在海里。如果是真的建在海里,那么这个‘海’也不是真正实体中的‘海’。所以,就凭这一点说《山海经》是地理类的书是不符合逻辑的。”

青年刘骜:(站起来,指着刘歆)“你说的很有思路”

刘歆:(也随之站起来)“《山海经》中还有许多的事、物的名称在不同的地方被重复,在不同的地方重复一个名称的意义:

一是在将似乎是独立的内容用逻辑关系联接在一起;

二是在不同的角度在论述一个问题;

三是自己解读自己。

同时也由此见证了‘山’不是实体的山,‘海’不是实体的海。”

青年刘骜:(坐回原座,比划着说)“坐下坐下,你接着说。”

刘歆:(坐下)“谢圣上恩典”

青年刘骜:“重复的内容与自身有什么逻辑关系?”

刘歆:“在《山海经》中,有多处是前后重复而且是多次重复一个相关的内容。通过结合联系这多处前后重复之处与前后内容的逻辑性,就可在《山海经》的自身找出答案。如:

例1:大荒东经记述:‘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海内经又记述了‘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 通过结合联系‘晏龙’而得之晏龙是琴瑟。琴瑟是指琴瑟之声,是古人以之为雅乐正声,比喻朋友的融洽情谊,也比喻夫妻和睦。由于解读出了‘晏龙’,那么也就解读了‘琴瑟’生司幽其主持、操作、隐藏的、生夫妻互不拒绝、思女、使人思念建家的功能。

例2:大荒南经记述:‘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海内经又记述:‘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有人三身’这三身的人是谁?‘生此三身之国’生的是三身之国。哪三身?义均的巧倕、后稷的播百谷、后稷之孙的叔均。能工巧匠利益的均衡,农师的播百谷,农师之孙辈分的不受歧视,帝王能生出这样的国家,‘均定九州

例3:大荒北经记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自身的内容就圈出了‘犬戎’的范围。

因为《山海经》写的极具逻辑性,所以还有很多通过重复与自身的逻辑关系来阐述观点的内容,这例子只是提示了一种解读《山海经》的思路。”

青年刘骜:(拍案叫好,又转而疑惑)“好像还缺点什么。”(摸头,思索)

刘向、刘歆:(站起)“微臣不才。”

青年刘骜:“好吧!你等随时候旨”

刘向、刘歆:(跪拜)“谢圣上”

 

场号017人物:青年刘骜,班婕妤(少使才女)

场景:日 后宫

青年刘骜:(搂着班婕妤亲)“婕妤美而不艳,丽而不俗,又博通文史,知书达礼,没有一般女子“好妒”的毛病,还把侍女李平进献给朕,叫朕美不胜收。

班婕妤:“甜言蜜语。奴家还不知你那点心思!”

青年刘骜:(亲班婕妤

班婕妤:(轻轻推开)“圣上探《山海经》可有结果?”

青年刘骜:“刘向、刘歆父子说《山海经》是从南山开始的,我朦胧中感觉好像还缺点什么。”

班婕妤:“这南山可不是实体的山!圣上您就好比南山!”

青年刘骜:“怎么讲?”

班婕妤:“《诗经•小雅•天保》讲:‘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不是如月之恒?不是如日之升?不是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不骞不崩不是万岁万岁万万岁?”

青年刘骜:“是的。”

班婕妤:“《诗经·节南山》讲:‘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惨莫惩嗟。’”

青年刘骜:“什么意思?”

班婕妤:“那嵯峨终南山上,巨石高峻而耸巅。权势显赫的太师史尹,民众都唯你俩是看。忧国之心如火炎炎,谁也不敢随口乱谈。国脉眼看已全然斩断,为何平时竟不予察监!那嵯峨终南山上,丘陵地多么广阔。权势显赫的太师史尹,执政不平究竟为何?苍天正又一次降下饥疫,死丧和祸乱实在太多。民众言论中不再有好话,你们竟还不惩戒自我!这南山不是在说人的行为?”

青年刘骜:(转着身慢慢渡步背诵)“‘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昊天不佣,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届,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方茂尔恶,相尔矛矣。既夷既怿,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式讹尔心,以畜万邦。’”(站定,问)“这又如何?”

班婕妤:“这是说:‘你们史尹和太师二人,原该是咱周室的柱石。掌握了国枢的钧轮,四方诸侯靠你们维系,大周天子靠你们辅佐,也使人民踏实心不迷。老天爷实在太不良善,不该断绝人民的生机。

  处事不诚心不亲自办理,百姓对你们就不相信。不咨询耆旧不晋用少俊,岂不是欺罔了君子正人?施政应当平等应当躬亲,不应该与那些小人接近;瓜葛不断的裙带姻亲,不应该偏袒而委以重任!

  老天爷真是不光明,降下如此的大祸乱。老天爷实在不聪慧,降下如此的大灾难。君子执政如临渊履冰,才能使民众心安。君子执政如碗水持平,憎恶忿怒才能被弃捐。

  老天爷实在太不良善,祸乱从此再无法平定。一月连着一月竞相发生,使庶民从此无法安宁。忧国之心如醉酒般难受,有谁能掌好权平理朝政?如不能躬亲去施政,悴劳的仍是众百姓。

  驾上那四匹久羁的公马,这四马都有肥大的脖颈。我举目四望到处是祸乱,局促狭小无处可以驰骋。

  当你们之间恶感正烈,你们彼此就倾轧不歇。既已怒火平息回嗔作喜,又像宾主般互相酬酢。

  老天以灾祸显示不平,我王天子也不得康宁。太师史尹不自惩邪心,反而怨怒人们对其规正。

我家父作此一篇诗诵,以追究王朝祸乱的元凶。该改变改变你们的邪心,以求德被四方万邦齐同。’”(跪下)“奴家有罪”

青年刘骜:“恕爱妃无罪”

班婕妤:(站起)“《诗经·信南山》又讲:‘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青年刘骜:“接着说”
  班婕妤:“这是说:‘终南山山势绵延不断,这里是大禹所辟地盘。成片的原野平展整齐,后代子孙们在此垦田。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田陇纵横向四方伸展。 
  冬日的阴云密布天上,那雪花坠落纷纷扬扬。再加上细雨溟溟濛濛,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滋润大地并沾溉四方,让我们庄稼蓬勃生长。 
  田地的疆界齐齐整整,小米高粱多茁壮茂盛。子孙们如今获得丰收,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可奉献神尸款待宾朋,愿神灵保佑赐我长生。 
  大田中间有居住房屋,田埂边长着瓜果菜蔬。削皮切块腌渍成咸菜,去奉献给伟大的先祖。他们的后代福寿无疆,都是依赖上天的佑护。 
  祭坛上满杯清酒倾倒,再供奉公牛色红如枣,先祖灵前将祭品献好。操起缀有金铃的鸾刀,剥开牺牲公牛的皮毛,取出它的鲜血和脂膏。 
  于是进行冬祭献祭品,它们散发出阵阵芳馨。仪式庄重而有条不紊,列祖列宗们欣然驾临。愿赐以宏福万寿无疆,以此回报子孙的孝心。’这南山不是人的行为?”

青年刘骜:“是”

班婕妤:“《诗经·齐风·南山》还讲:‘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青年刘骜:“这又怎说?”

班婕妤:“这是在说:‘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 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青年刘骜:“我明白了! 《诗经·南山有台》讲的:‘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德音是茂。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就是在说:‘南山生柔莎,北山长嫩藜。君子真快乐,为国立根基。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期。南山生绿桑,北山长白杨。君子真快乐,为国争荣光。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疆。南山生枸杞,北山长李树。君子真快乐,人民好父母。君子真快乐,美名必永驻。南山生鸭椿,北山长菩提。君子真快乐,高年寿眉齐。君子真快乐,美德充天地。南山生枳椇,北山长苦楸。君子真快乐,那能不长寿。君子真快乐,子孙天保佑。’行为上有台的方正规矩,能得万物,能得长寿,这南山就是朕,就是人的行为。”

班婕妤:(鼓掌)“吾皇圣明!”

 

场号018人物:青年刘骜刘向,刘歆。

场景:日 书房内青年刘骜刘向、刘歆正侧而坐,古乐声阵阵。

青年刘骜:“爱卿讲《山海经》自己解读自己,可有实据?”

刘向:“《山海经》虽然深奥让人难懂,但解其中的内容有一条不问自解的捷径:即是自己解读自己。在前面的章节记述的内容在后面章节的内容中有答案,如:解‘招摇山’。”(打开帛书)“招摇山是南山的首山,南山是山经的首山,在山经的首山介绍了招摇山,到海经的大荒东经解开了招摇山:‘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黍食,使四鸟。’解“玄股”为深奥、神奇用于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招摇的行为融在‘水’的‘低’生深奥、神奇,有米吃,使四鸟,这国度在荒处太阳升起的地方。”

青年刘骜:“这其中的解字又很重要”

刘向:“牵扯到了字的涵义。看古文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兼容古人的思维与文化,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它的每一个字就能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词,甚至能相当于一句话,表示一个完整的词意状态。古人表达的丰富体现在用字的本义,然后用字的本义引申、假借、比喻,解读不了、解读不全古文的原意,甚至歪曲成相反的内容。《山海经》基本上又处于文化的源头,如果能够按照古人的文化,按照古人的思维方式,按照一字一词之义的方法去读《山海经》就会是另一番景象。”

青年刘骜:“嗯”(点头)

刘歆:“还有,阅读古文正确断句也很重要。比如,在《山海经》结尾处有这么一段:‘洪水滔天。鲧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这句用标点圈定了这是一句话,如果断句成‘鲧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就可以解读成鲧偷取帝的息壤堵水。如果断句成‘鲧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就可以解读成鲧私自在帝歇息之时用土堆成土山堵水。不同的断句法形成了‘息壤’’两种土。到哪去见‘息壤’?”

青年刘骜:“是这样!那难以辨认的字呢?”

刘歆:“根据文字形成源头的象形、拆解、会意之法与应用引申义、 假借义、比喻义形成的会意字相结合,用文化解读文化不乏是一种好方法。”

青年刘骜:“说《山海经》基本上又处于文化的源头,那又牵扯到《山海经》成书的年代。”

刘歆:“搞不清《山海经》创作的年代就不能准确的解读《山海经》其中的内容。就不能准确地为解读的观点提供准确的依据。比如,远古的人视“南”为上,视“北”为下。而近古的人视“南”为下,视“北”为上。如果不弄清所说南北的时代,便会从根本上搞错。”

青年刘骜:“是这样。”

刘歆:“确定《山海经》成书年代,从宏观的角度,根据《山海经》中应用的古汉字所含的字义内容来推算《山海经》成书的年代。从微观的角度,追朔《山海经》中的人和物发生的时代来推算《山海经》成书的年代。

推断一:

《山海经》中应用了“里”来计程。最古以三百步为一里,应用‘里’来计程起源于周朝。周朝始建于公元前1045年,在公元前1045年周朝还没用于‘里’时就在写书《山海经》应用‘里’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直接推断《山海经》的成书在公元前1045年之后。”

青年刘骜:“嗯”

刘歆:“推断二:

《山海经·海经》提到了箕子和朝鲜国。在历史的变迁中,朝鲜长期处于附属于中国统治阶层的状态。武王伐纣,秦灭六国,这两次战乱导致北方很多汉人不是迁徙朝鲜避难,就是被贬至朝鲜。箕子就是在武王伐纣后被武王贬至朝鲜。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命召公释箕子之囚。’武王因天下初定,尚未和睦,所以派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国。然后又命召公放箕子出狱。

    商朝灭于公元前1046年,《史记·周本纪》还记载:‘武王已克殷,后二年,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武王已战胜殷,过了两年,问箕子殷灭亡的原因。箕子不忍讲殷的坏话,只以应当如何保存被亡之国相告。武王也感到惭愧,所以只向他问天道。武王的问天道就是这《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的‘武王既克殷,访问箕子。武王曰:‘於乎!维天阴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伦所序。’商朝灭于公元前1046年的‘后二年‘就是商朝灭于公元前1044年,武王把朝鲜封给箕子就是因为箕子回答武王的问话使武王有所收益而放了箕子一马。

商时期,商族为夏后氏的诸侯,商族首领称作‘商侯‘有封地七十至一百里。都城称作‘邑’或‘商邑’,其外七十至一百里内属于商王直接控制的区域,以外的区域称作‘鄙’‘甸’,距离都城越偏远势力的控制范围越小。武王灭商,也就继承了商的土地,把朝鲜封给箕子,这也说明在武王的心目中朝鲜不属于统治的核心地带,属于边远地区,所以让他免做臣民。

中国历史上开始记载朝鲜最早是在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携原封地的人民到朝鲜半岛约为公元前1044年左右。由箕子与朝鲜半岛当地土著建立 ‘箕氏侯国’而使朝鲜国扬名。所以《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1044年之后。

由此证实,朝鲜国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被人们接受、发生这样重大交往是在公元前1046年之后——公元前260年之前之间,由此在这期间提箕子提朝鲜有其现实意义,否则,提及已经被人遗忘的、无关的人物,国度谁能知晓?由此可推断《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1046年之后——公元前260年之前之间的时段。

而且在《海内北经》有一句‘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自己解自己地也提示了《山海经》成书的时间:公元前1046年之后——公元前260年之前之间的这个时段也是燕国存在的时段,公元前222年燕国被秦始皇所灭,所以在公元前222年以后就不会再有燕国存在,没有燕国存在就不会有“属燕”的字眼。由此,《山海经》成书的年代又被局限在公元前222年以前。”

青年刘骜:“嗯”(微微点头)

刘歆:“推断三:

虽然《山海经》成书的年代未知,但大多数的观点认为《山海经》成书的年代在先秦时期。从夏商周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止都可称先秦时期,这也太漫长了,这对解读山海经帮助不大,能否把范围再缩小一点?

《管子·地数》述:‘黄帝问于伯高曰:‘吾欲陶天下而以为一家,为之有道乎?’伯高对曰:‘请刈其莞而树之,吾谨逃其蚤牙。则天下可陶而为一家。’黄帝曰:‘若此言可得闻乎?’伯高对曰:‘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此山之见荣者也。苟山之见其荣者,君谨封而祭之。距封十里而为一坛,是则使乘者下行,行者趋,若犯令者罪死不赦。然则与折取之远矣。修教十年,而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送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故天下之君,顿戟一怒,伏尸满野,此见戈之本也。’

这说明:

一 此处的‘山’已经不是实体的山。

二 此处的‘里’已经不是实体计程的里。

三 此处的‘水’已经不是实体的水。

四 此时对‘山’‘里’‘水’的理解互相之间已经到了不用再解释的有共识。

《管子·地数》又述:‘桓公问于管子曰:‘以天财地利立功成名于天下者,谁子也?’管子对曰:‘文武是也。’桓公曰:‘若此言何谓也?’管子对曰:‘夫玉起于牛氏边山,金起于汝汉之右洿,珠起于赤野之末光,此皆距周七千八百里,其涂远而至难。故先王各用于其重,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令疾则黄金重,令徐则黄金轻,先王权度其号令之徐疾,高下其中币,而制下上之用,则文武是也。’

这说明:

一 将‘玉’‘金’‘珠’喻为利益的大小。

二 将‘里’喻为距利益的远近程度。

由此可见《山海经》内的观点在当时盛行或观点相近。盛行或观点相近是因为受《山海经》的影响?还是因为《山海经》接受了盛行或观点相近的观点?通过比较《山海经》与《管子·地数》应用白话程度,《山海经》的应用白话程度距今较远,《管子·地数》的白话程度距今较近。管仲死于公元前645年,由此可推断《山海经》成书于公元前1046年之后——公元前645年以前的400年间。”

青年刘骜:(仰头思索)

刘歆:“推断四:

 东山经的东次三山中记载有孟子山。孟子大约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孟子山位于淄博市淄川区东坪镇上台村南的孟子山。因孟子曾‘宿于昼时,破闷至此’,亲自登临此山,故后人便把此山称为孟子山。由此推断《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289年之后。”

青年刘骜:“嗯”

刘歆:“推断五:

《吕氏春秋》成书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按照文风比较,《吕氏春秋》是以按当时的古代已经发生的事在叙述观点,同《山海经》以地理风貌叙述观点相近。而且在应用古汉语的程度上也相近。而且《吕氏春秋》也提及《山海经》中的内容,由此推断《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239年前后时段间。”

青年刘骜:(点头)

刘歆:“推断结论:

以周朝开始应用‘里’来推断《山海经》的成书在公元前1045年之后;

以海内经、海内北经出现朝鲜推断,《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1046年之后——公元前260年之前之间的时段;

以管仲应用‘山’‘里’‘水’的观点推断,《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1046年之后——公元前645年以前的400年间;

以东山经的东次三山中记载有孟子山推断,《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289年之后;

以《吕氏春秋》与《山海经》的文风两点相近推断,《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239年前后的时段;

综合这五点,最后推断《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289年之后——公元前260年之前的29年间。”

青年刘骜:“有道理,有印证吗?”

刘歆:“有!核实推断的结论:

在《山海经·海内经》述:“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屈原的《天问》对此就有‘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的疑问,大禹怎么会由鲧生出?这是怎样的变化?在现有的史料中只有《山海经》记述了禹由鲧生,从这疑问也就证实了屈原读过《山海经》。

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推断《山海经》成书应在公元前289年之后——公元前260年之前之间,这也就证实屈原在死于公元前278年的11年间读的《山海经》,由此也就印证了推断《山海经》成书于公元前289年之后——公元前260年之前29年间的准确性、合理性。”

青年刘骜:“不错!接着说自己解自己。”

刘向:“解‘夸父’:

《山海经·海经》中记述夸父:‘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在《大荒北经》中介绍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在中次六经中又介绍夸父:‘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椶枏,多竹箭,其兽多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到此夸父是个人,可到《北山经》的‘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则将夸父这个人解为其状如鸟、嚣张的行为。

在《山海经·海经》内有大量的篇幅记述各种鸟,大荒北经对鸟做了终解:‘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

有大泽方千里’即为鸟。而且在《山海经·海内经》又曰:‘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有鸾鸟自由自在地歌唱,有凤鸟自由自在地舞蹈,凤鸟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翅膀上的花纹是‘顺’字,胸脯上的花纹是‘仁’字,脊背上的花纹是‘义’字,它一出现就会使天下和平。由此,这被描绘的鸟是在借喻描绘人的行为。”

青年刘骜:(低头翻书)

刘向:“解‘梁渠’:

《北山经》‘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脩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鴈门,其兽多居曁,其状如彙而赤毛,其音如豚’记述了‘梁渠之山’,到中次一十一山经解释了‘梁渠’:‘又东北七十里,曰历石之山,其木多荆芑,其阳多黄金,其阴多砥石。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见则其国有大兵。’梁渠是状如狸、白首、虎爪的兽。狐狸是狡猾,‘白首’是纯洁的思想,‘虎爪’是凶猛有力的行走行动,这‘梁渠’也是在借喻描绘人的行为能构建、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境地。”

青年刘骜:(低头翻书)

刘向:“解‘日月’:

海经内有大量记述‘日月出”’‘日月入’的章节,海外南经解释了‘日月出’‘日月入’‘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这给大量日月出入的章节圈出了范围。同时,这‘日月’也是借指范围中的各个阴阳的两面性。”

青年刘骜:(低头翻书)

刘向:“解‘’:

尤其是山经内有大量有关‘’的记述,在后面大荒南经解释了‘’:‘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朌姓,食榖,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榖所聚。’   

有南类之山,爰有遗玉、青马、三骓、视肉、甘华,百谷所在。’

’ 的本意是拉、引。‘相群爰处’就是引‘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 的‘百榖所聚’”。

青年刘骜:(低头翻书)

刘向:“解‘枫木’:

大荒南经述:‘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

蚩尤所弃其桎梏’就是枫木。

青年刘骜:(抬头,翻过书放下)“等等!”(慢慢的嚼读)“蚩尤所弃其桎梏’就是枫木。”(站起来,在书房内来回慢慢渡步)“接着说,接着说!”

刘向:“解‘流沙’:

《山海经》中的‘’ 被寓指为人的行为,山经多处涉及到了‘流沙’,人的行为与‘流沙’有什么关系?在东山经中自己解自己地诠释了这个问题:‘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

东山’是向太阳升起方向的行为,向太阳升起方向又向上(南)在下处(水)行五百里就为‘流沙’。

流沙是浮动的土地,在流沙的土地上不能建筑安全的建筑物,浮动的流沙会埋没人,也给人造成生命危险。所以在《山海经》中视在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又向上的时刻向下处行的行为是‘流沙’一样的危险。

青年刘骜:(低头默念)“危险!危险!”

刘向:(停住讲,看着刘骜

青年刘骜:(站住,回身)“接着说,接着说!”

刘向:“南山’:

山经一开始述的南山没有交代南山在哪,海经一开始的海外南经就又记述南山,几句顺序是这样的:‘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结匈国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

南山在结匈东南,那结匈在哪?

南山在其东南’,这个‘’就是结匈。这说明南山自东南还在结匈的东南。

’是山脚、角落。

’为浩瀚变化的低处,也为脑海。

西南’是没落阳光上处的方向。

东南’是奔向升起太阳上处的方向。

’表示人。

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就是从没落阳光的上处奔向升起太阳上处变化的人。

结匈国在其西南’的‘’就是从没落阳光的上处奔向升起太阳上处变化的人。也就是说,其‘结匈’是在脑海浩瀚变化低处之外自西南至东南的山脚、角落变化的行为。更具体地说这个‘结匈’, 海内南经记载了匈奴的威胁,终了匈奴的威胁在《海外南经》,这个‘结匈’在脑海变化之外的上处。同时,南山也就在脑海变化之外上处奔向升起太阳方向的上处。

这样以来,也就如此婉转地证实了山经第一个经中的南山不是实体的山,而是人的行为。只不过像解南山这样的自己解自己,是通过跨越章节,又通过一系列的逻辑关系而完成。

这些自己解自己在《山海经》中只是一种解读的思路,虽然这在《山海经》中是局部的,但以此自己解读自己的解读却能将局部的内部与局部之间通过逻辑性联系起来,对认识、解读《山海经》有极大的帮助。

青年刘骜:“说下去”

刘向:(跪下)“微臣不才,圣上恕罪”

刘歆:(也跪下)“微臣不才,圣上恕罪”

 

场号019人物:青年刘骜,班婕妤,太监

场景:日 后宫

青年刘骜:(搂着班婕妤)“刘向、刘歆也说南山是人的行为。

班婕妤:“那《山海经》有解了?”

青年刘骜:“刘向、刘歆父子推断了《山海经》成书的年代,这对考证《山海经》意义重大”

班婕妤:“《山海经》不是大禹时代?”

青年刘骜:“要是大禹时代怎么会出现孟子?”

班婕妤:“是呀!那叫刘向、刘歆父子继续解。

青年刘骜:“他父子只能解到此了”

班婕妤:“只要是书就没脱离文化的范畴,圣上可宣被誉为经学家的匡衡,此人才学横溢,或许能解得一二。

青年刘骜:“御史大夫匡衡?我疏于朝政,你不说我还真没想起他来!根据当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他能行?”

班婕妤:“文化的源头不但是有‘六经’,还包括有《论语》《老子》《孟子》。

青年刘骜:“是呀!规定掌握‘六经’中的一经也是为了能知书达理。

班婕妤:“《诗经》几乎是文化源头的先枝,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经学家们所推重。元帝曾多次亲听匡衡讲《诗经》,对匡衡的才学也十分赞赏,九次考试才中说明了他的用功,《诗经》只占‘六经’之一,即被誉为经学家,其他经书未曾不精通。

青年刘骜:“有道理!来人!”

太监:(上来)

青年刘骜:“传旨:去皇家书馆取一部《山海经》送给匡衡,书房召见匡衡。

太监甲:“遵旨。”(下去)

青年刘骜:“婕妤不妨也再探探这《山海经》,一解朕的忧愁。

班婕妤:“遵旨。”

青年刘骜:“赵公公去皇家书馆取一部《山海经》给班婕妤送来。

太监乙:“遵旨。”(下去)

 

场号020人物:青年刘骜,李平(卫婕妤)

场景:日 后宫

青年刘骜:(搂着李平)“你虽为班婕妤的侍女,但得朕宠幸,使朕倍感愉悦,始卫皇后亦从微起,朕赐你改李平为姓卫,封为婕妤”

李平:(跪拜)“谢圣上恩典”

 

场号021人物:青年刘骜,太监,匡衡

场景:日 书房,古乐声阵阵。

青年刘骜:(正在看《山海经》)

太监:(进到门口)“圣上,匡衡在外伺候。

青年刘骜:“宣进”

太监:(退下)

匡衡:(进,跪拜)“臣匡衡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青年刘骜:“爱卿平身,此处非朝堂,今后爱卿可常来常往,不需礼节,坐吧。

匡衡:“谢万岁恩典”(起身坐下)

青年刘骜:“爱卿看《山海经》是怎样一部书?”

匡衡:“略看,圣上恕罪。”

青年刘骜:“但讲无妨”

匡衡:“谢圣上”(打开《山海经》)“‘经’是指记述某一事物、技艺的权威性专书,也指循行;经过;经历。超越时空的文字,才可以称为‘经’!

‘经’相当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蕴含着普遍真理,是指导思想、道德、行为的最高形式。文化发展到现在,“经”一直占据所有书籍的文化层次最高的位置,以彰显“经”的文化地位。虽然到现在还不能证明《山海经》成书的具体年代,但大致上还是能意会地估算出《山海经》是继《易经》之后成书的经书,这样,《山海经》也算得上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了。

人们大多把《山海经》做为《地理志》的书来读,把《山海经》认定是古老的《天下地理志》。不管《山海经》是文化层次最高的经,还是所经历成分的经,如果将《山海经》归为地理类的书就不能称为经!由于‘经’的权威性,由于‘经’在文化中的显赫位置,所以,如果将《山海经》归为地理类的书就有愧于‘经’。”

青年刘骜:“是这样,是这样!”(转念)“不是地理类的书,那《山海经》中各个篇章的‘方位’又怎么说?

匡衡:“《山海经》中各个篇章的‘方位’包括东、西、南、北、中、内、外、上、下、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在《山海经》中,为表述认识、处理事物的态度、方法和哲理性,这东、西、南、北、中、内、外、上、下、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并非是单指地理的方位,而是借以地理的方位叙述事物的方方面面,以示叙述的全面性、完整性,其所处的位置也是在‘正’‘中’的前提下的东、西、南、北、中、内、外、上、下、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没有‘正’‘中’的原点,何来的东、西、南、北、中、内、外、上、下、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这‘正’‘中’就是儒家思想。”

青年刘骜:(恍然大悟)“对呀!《山海经》以南山开篇,坐北朝南讲的就是‘正’!

匡衡:“追朔在儒家以前是否还有文化?《论语·述而篇》原文讲:‘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孔子这是在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老彭’也就是孔子所述的汇集在古时的东西,就像鼓得用人敲才能出声一样,非孔子所创作。所以儒家的经典基本上处于文化的源头。”

青年刘骜:“具体说说方位的‘东’”

匡衡:“古人认知太阳升起的地方为‘东’。‘太’为过于、极端的大。‘阳’是古代人认为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太阳也就被古人视为过于、极端大的‘阳’,由此古人崇尚太阳将“东”为物质的主位。

由于‘阳’是古人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又由于主位在东,所以‘东’又被引申为‘阳’的开端、‘阳’升起的方向。”

青年刘骜:“有道理。西呢?”

匡衡:“主位在东,宾位也就在西。

太阳落下的一边为‘西’,月亮升起的一边为‘西’。

太阳落下也就是‘阳’的结束,月亮升起也就是“阴”的开始。所以,在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的阴与阳、太阳与月亮,‘东’‘西’是在从开始到结束的变化之中,‘西’”也就被引申为‘阴’的开端,‘阳’的结束、没落。由结束到又开始,体现了物极必反的规律。”

青年刘骜:“嗯!接着说。”

匡衡:“南,早晨面对太阳,享受着“阳”的沐浴,任阳气滋养万物。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

 古人认为‘正’是面南朝北的‘正’,所以为圣人;为上。由此,《山海经》中的‘南’在这本义的基础上引申义、假借义、比喻义。”

青年刘骜:“嗯!”

匡衡:“‘北’的陽氣伏于下太隂,是因为与‘南’的享受着‘阳’的沐浴、任阳气滋养万物、阴阳的相对。

相随而从,相对而比,相背而北,相转而化,这是‘北’的字形源于甲骨文采用两个相背的“人”的会义。也因此在两军打仗中,不能面对面而是背对面被称败北、为下处。这就是《山海经》中的‘北’在这本义、引申义的基础上假借义、比喻义。”

青年刘骜:“嗯!东西南北中,中为儒家的正,就不再说了,上呢?”

匡衡:“‘上’:位置在高处的;等级高的;质量高的;上升的。

《易·乾·文言》解‘上’:本乎天者親上。

这也就证实这个‘上’在指方位之外还有指‘高’‘天’的极尊、位置在高处的;等级高的;质量高的;上升;崇尚之本义。”

青年刘骜:“下呢?”

匡衡:“《易·乾·文言》解‘下’:本乎地者親下;底也。

   《玉篇》解‘下’:后也。又賤也。

这个‘下’在指方位之外还有指‘地’‘底’‘贱’‘后’顺序的从属之本义。”

青年刘骜:(翻看书)“还有。”

匡衡:“还有内外。《易·坤卦》解‘内’: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方外’是指世俗之外。

这个‘外’在指方位之外还有指世俗之外、远、小人、表面、外表、除去、疏远的本义。

青年刘骜:“还有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匡衡:“结合‘东’‘南’‘西’‘北’的承载意,东南也就承载了太阳升起方向的上处之引申意。

西南也就承载了太阳没落方向的上处之引申意。

东北也就承载了太阳升起方向的下处之引申意。

西北也就承载了太阳没落方向的下处之引申意。”

青年刘骜:“不错!”

匡衡:“另外,《山海经》在方位的位置排列顺序上也大有讲究:

山经的排列顺序为南至西,至北至东至中,其旨意在于人的行为及其后果归从事物发展规律的上到落到下到起,达到符合这样的循环变化。

海经的排列顺序为外、内、荒、内,其旨意在于人的思想是从外到内,再到没未开垦出来的荒,最后再到内这样的过程。在外、内的同时也遵循着行为及其行为的后果归从事物发展规律的上、落、下、起,达到符合这样的轨迹变化。只是在没未开垦出来的荒中,方位的位置排列顺序为东、南、西、北,其旨意在于由动于开垦的起的东,到上的南,再由落的西,到下的北,最后归于(脑)海内。”

青年刘骜:(拍案站起)“说得好!”

匡衡:(站起)

青年刘骜:“继续说!”

匡衡:(跪下)“微臣还要再细细揣摩。”

青年刘骜:“好吧!你随时可到此候旨”

匡衡:(跪拜)“谢圣上”

 

场号022人物:青年刘骜,班婕妤

场景:日 后宫

青年刘骜:(上前搂住班婕妤

班婕妤:“圣上近来勤于宠幸卫婕妤,今日怎到本宫?”

青年刘骜:“卫婕妤,卫婕妤,不是你把侍女李平进献给朕,叫朕美不胜收?

班婕妤:“我的意思是说圣上要龙体保重。”

青年刘骜:“我说你不是那鸡肠之人。”(搂着班婕妤亲

班婕妤:“你要不是为了《山海经》,想你不会到此,《山海经》探的有结果?”

青年刘骜:“匡衡确实有才,他由‘经’在文化的位置断定《山海经》就不是地理类的书籍。

班婕妤:“那是什么书?”

青年刘骜:“还在探索。”

班婕妤:“那就再宣他。”

青年刘骜:“他还要继续细细揣摩。

 

场号023人物:青年刘骜,匡衡

场景:日 书房内,青年刘骜坐在正位,匡衡坐在侧位,古乐声阵阵。

青年刘骜:“你言《山海经》不是地理类的书籍,那‘山’‘海’‘荒’又怎么解释?

匡衡:“‘山’,它的原意是‘陆地上隆起高耸的部分。’这一点对解读‘山’很重要。

在古人看来,‘人’‘物’像‘山’一样高耸,按与《山海经》年代相近的《吕氏春秋》看待‘山’,《吕氏春秋·有始览》讲:

‘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以寒暑日月昼夜知之,以殊形殊能异宜说之。夫物合而成,离而生。知合知成,知离知生,则天地平矣。平也者,皆当察其情,处其形’;

‘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

这是说,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以殊形殊能异宜说这物合而成、离而生、知合知成、知离知生,则天地平,要想人为的平皆当察其情、处其形。

所以,这高耸起来的‘山’就不单是指‘山’本身,而且还指天地合和生之大经,还指‘人’和‘物’。

山的本义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如果引申高耸的部分,那在地面上高耸的人,在人生道路上形成高耸于平庸的行为,也应该属于高耸的部分。由此,古今之人常都将山比做人,比做人的行为。”

青年刘骜:“嗯!”

匡衡:“山经开篇记述:‘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山经之首是南山经,南山之首是鹊山,虽然山经在结尾处汇总了山经内共有五千三百七十山,但却是以南山经为首,而南山又以鹊山为首。‘其首’是首在‘招摇之山’。确定了‘首’的位置,其他再多的各山也就归为了从属的位置。”

青年刘骜:“‘之首’之山最终归为‘招摇之山’,那‘招摇之山’是座什么山?”

匡衡:“‘招摇’是张扬、炫耀以引人注意。

‘西海’是太阳没落的方向于变化的地方。‘临于西海之上’是临于在变化的地方、太阳没落的方向之上。

‘桂’为药之首。‘草’为最早生长的植物。‘其状如韭而青华’的‘韭’是 ‘非’‘一’的合二为一,‘青华’在‘韭’的合‘非’‘一’为一。

‘一’在《易经》中代表‘阳’的绝对,其名叫‘祝馀’。‘祝’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馀’字从食从余。‘余’本意为‘剩下的’,‘食’和‘余’联合起来表示‘用餐后剩下的食物’,其本义为吃剩的食物。‘祝馀’的会意也就是美好愿望是吃剩的食物,引申为美好愿望祝愚昧的愚、助欲望的欲。”

青年刘骜:(僵住,听的直了眼)

匡衡:“‘理’是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也有‘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的含义。

‘榖’在《山海经》内自己解自己地解为‘是引‘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 的‘百榖所聚’”。‘如榖而黑理’是:虽然如‘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但其本身却是黑暗、恶毒的。‘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是因为‘招摇’而‘其华四照’,是因为‘非’‘一’的合二为一而‘迷榖’”。

青年刘骜:(缓和了神态)

匡衡:“‘食之不饥’‘食之善走’的‘食’不是指吃,而是用。‘佩之不迷’‘佩之无瘕疾’的‘佩’也是在于用。‘有兽焉’是所有这‘招摇’的行为都不属于人。‘兽’在‘生’‘犭’地‘如禺’如母猴,就是‘善走’也得‘伏行人走’,用这‘祝馀’‘迷榖’岂不是吃剩的食物?”

青年刘骜:(拍案)“是这样,是这样!”

匡衡:“得水而活,‘𪊨’的会意是指鸟足与鹿足相像。 ‘𪊨之水’会意为比做依附像鸟足一样不能行的水。‘而西流注于海’是将临于在变化的地方、太阳没落的方向之上的‘招摇之山’入至变化的低处,‘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育沛’为琥珀的别名,用之可以免受疾病之苦。

之首’之山说的都是人的行为,那再下其它所有的山还会是实体的山吗?”

青年刘骜:“《山海经》的山经一共有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这些经都有‘之首’之山。”

匡衡:“再看看这些‘之首’的山”(翻动帛书)“西山经之首: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濩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有鸟焉,其名曰䳋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𦢊。’

往太阳没落的方向‘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在古代‘华’‘花’几乎不分,钱来的花山其上多像松柏一样四时而不改,其下多怎么洗也不变的石头,这其上其下地阐述了钱的诱惑力。‘有兽焉’是钱的诱惑力的危害。‘其状如羊而马尾’。古人视羊为吉祥,‘羬羊’是六尺大的羊,‘脂’是寓指好处。危害在于其状由吉祥到家畜的末端,其好处可以使自己腊一样的冻结自己。”

青年刘骜:“是这样,钱的诱惑力太大。”

匡衡:“再往太阳没落的方向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 松柏一样四时而不改生出果子,‘濩水出焉’是屋顶的水出来。‘北流注于渭’是向下流注于源出鸟鼠山的渭水。‘渭’在《山海经》内含义就是高处飞翔的鸟能与地下洞穴了活动的鼠同居一处的低。

’古称赤金,《食貨志》曰:‘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其中多铜’是其中多下等货。

 ‘䳋’的会意是虫子一样的鸟。‘䳋渠’也就是构成虫子像鸟一样的飞翔。‘𦢊’的会意是短暂的露一下。‘有鸟焉,其名曰䳋渠’是有鸟飞翔的渠道也只能是像虫子一样的飞翔短暂的露一下。”

青年刘骜:“说得好”

匡衡:“北山经之首: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𣬈之水。其中多滑鱼。’

‘单狐’是单纯只有狡猾。‘多机木,其上多华草’是多产生的机会只能生出花草。会意解‘漨水’为缝隙的生存。会意解‘泑水’为生出幼稚的生存。会意解‘芘石’为比做花草的石头。会意解‘文石’ 为华丽的石头。

这也就是在说单纯狡猾只能生出花草一样的缝隙,只能生出华丽、花草一样的石头,这行为已经是处在下处了,又向没落的方向流注于产生幼稚。”

青年刘骜:“说得对”

匡衡:“已经是处在下处‘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无草木’,求知其上多三等金其下多财宝,‘滑水’即产生流利的生存。会意解‘𣬈’是比做头的汇合处,‘而西流注于诸𣬈之水’是向没落的方向流注于产生诸头的汇合处。‘其中多滑鱼’是其中产生在下处有利于生存。”

青年刘骜:(翻动着帛书看)“下面是东山经之首

匡衡:“东山经之首:

    ‘东山经之首,曰樕𧑤之山,北临乾昧。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鱅鱅之鱼,其状如犁牛,其音如彘鸣。’

‘又南三百里,曰藟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湖水出焉,东流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师。’

‘樕’为小木,会意解‘𧑤’为豪门的双脚昆虫,会意解‘樕𧑤’为刚刚生出的豪门的双脚昆虫。

‘乾’为天,‘昧’为愚昧、糊涂、昏暗,‘北临乾昧’是在东山太阳升起的地方下处,靠近天的愚昧、糊涂、昏暗。

‘食水’的‘食’在这个地方并非是指‘吃’用’,还有通于‘蚀’的亏缺之解。‘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也就是生存于亏缺来,从太阳升起的地方下处流注于‘海’,这个‘海’也就是脑海。”

青年刘骜:(频频点头)“是这样。”

匡衡:“汇总大意为:东山的再起虽为豪门,但此时为刚生出的两脚小虫,不往上处行走往下处行走是生存于亏缺,是脑海天大的愚昧、糊涂。”

青年刘骜:“嗯”

匡衡:“解‘藟’:巨苽;藤。

‘又南三百里,曰藟山’也就是在东山、太阳升起的地方又向上三百里叫巨苽;藤是向上攀越着生长,在东山再起之时攀越着生长,所以其上有财宝,其下有财富。

‘湖水出焉’是存贮生存(水),‘东流注于食水’是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流注于用之生存,‘其中多活师’是这其中有很多学习、效法的生存之道。”

青年刘骜:(若有所思的)“这其中有很多学习、效法的生存之道。

匡衡:“还有中山经之首”

青年刘骜:(振作)“讲。”

匡衡:“‘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黄华而荚实,名曰箨,可以已瞢。’
    ‘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其上多橿,多櫔木,是木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拣,服之不忘。’
    ‘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也就是‘甘枣之山’是‘薄山之首’。

‘薄’也就是浅薄,‘共水出焉”也就是生存于‘甘枣’的甜,‘而西流注于河’是向没落流注于存贮生存的地方。意会解‘杻’为生长丑陋。

‘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是在‘薄山’之上生长丑陋,在‘薄山’之下能生长刚生长的物质。其‘薄’是‘薄’在‘葵本而杏叶。黄华而荚实,名曰箨,可以已瞢’。

‘葵本’是向日葵的本,‘瞢’为目不明。

‘黄华而荚实’是实际夹杂着枯黄的美丽,可以使自己目不明。

‘又东二十里’是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二十里。

‘历儿’是民俗中的规矩。‘橿’为正直。会意解‘櫔’为万年生的木。‘其上多橿,多櫔木,是木也’是在‘薄’的‘甘枣之山’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二十里其上生长正直、万年的成材。‘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拣’是成材于拣择。‘服之不忘’是在倡导用其拣择‘历儿’”。

青年刘骜:“对!‘历儿’是得拣择,不能照搬。

匡衡:“在山经的结尾处,又自己解自己地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天下有名的、经过的五千三百七十山,‘居地也’”

青年刘骜:“什么叫居地?居住人的地方叫居地。经过的五千三百七十山居的都是人,这也就证实‘’描述的确实是人的行为。”

匡衡:“紧接着《山经》在其后又明确了人的用途:‘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榖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经历了五千三百七十座山居的都是人,六万四千零五十六里居的都是家,这些山(人)、里(家)分布在大地东西南北中各方,都是天下地上划分疆土、种植庄稼的凭借,也是戈和矛产生的缘故,也是刀和铩兴起的根源,因而能干的人富裕有余,笨拙的人贫穷不足。就连国君在泰山上行祭天礼,在梁父山上行祭地礼,一共有七十二家,或得或失的运数,都在这个范围内,国家财用也都是从这块大地、人中取得的。”

青年刘骜:“这样看来‘天下名山’都是有名的人,都是被国家财用的人。”

匡衡:(跪下)“吾皇圣明”

青年刘骜:“爱卿平身。”

匡衡:(起身,坐下)“谢圣上恩典”

青年刘骜:“爱卿怎样解昆仑山?再说说。

匡衡:“(打开帛书)“《山海经》中有‘昆仑’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名词,《山海经》中有四处直接与‘昆仑’相关的记载:
    第一处在《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第二处在《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第三处在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第四处在《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记载的是‘有大山’‘昆仑之丘’‘昆仑之虚’,并没说昆仑山,这就像没说‘’是韭菜一样,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青年刘骜:“说下去。”

匡衡:“‘’其中一意为废墟。解‘’其中一意也为废墟,这样一来,“昆仑之丘”与“昆仑之虚”相通,只是一个在‘西南四百里’,一个‘在西北’,还有一个在‘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前两个都与‘帝之下都’有关,最后一个述‘昆仑之丘’明确了‘昆仑之丘’是大山。综合这四处,这大山在西面南北一条线上,中间还隔着海,还在‘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那么隔着的这些地方是什么地方?

 ‘之南’也就是之上。‘之滨’也就是靠近水边的地方。‘’为真纯。‘’为昏暗。在前、后、上、边四个地方之中这也就形成了‘穴’。 ‘昆仑之丘昆仑之虚’也就是‘穴’,也就是人脚上的昆仑穴,这昆仑穴怎么会是实体的昆仑山?

‘昆仑穴’定位人脚下,‘之南’‘之滨’‘’‘’‘’‘’都是在修饰人脚下走过的路之行为。”

青年刘骜:“嗯!”

匡衡:“古代以九夫为一井,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一丘,‘’也有量词之意。从字面上解释‘昆仑之’的‘’还有不实之意,所以‘方八百里,高万仞’是‘’的形容山峰多而高、险峻。

上有木禾’的木禾是古代汉族传说中一种高大的谷类植物。

古代八尺为一寻,‘’是古代长度单位。

两臂合抱的圆周长,或两手大拇指与食指合拢的圆周长为‘’。

面有九井’‘面有九门’的‘’是面向;面对着。

九包含了所有原始的数,‘九井’也就是所有的井,‘九门’ 也就是所有的门,‘面有九井’也就是面向、面对着所有的井,‘面有九门’ 也就是面向、面对着所有的门。‘面有九井,以玉为槛’是面向、面对着所有的井都以玉为框代替最上面的横木。

面有九井,以玉为槛’就是将最上面的木框制成玉的。

青年刘骜:“嗯”

开明兽’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将井最上面的木框都制成玉的,并将与形成的玉门都由神兽守护,这便是‘百神之所在’的原因。

青年刘骜:“嗯”

匡衡:“由此,‘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在‘方八百里,高万仞’的广处、上处‘上有木禾’的生长出‘长五寻,大五围’膨胀的植物。这样的行为也只能在‘帝之下都’,下在《海内西经》脑海的没落处,下在海内北经脑海的下处,下在‘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大荒西经》没被开垦的没落处。

这行为被称为‘昆仑’,就在于‘昆仑’在人身脚下的穴位,在于人与脚下的穴位比就是高万仞的山。”

青年刘骜:“嗯,在帝都之下!”

匡衡:“如此名称相同的山都不是实体的山,其他那些莫名其妙的山还在话下?还能是实体的山?所以,《山海经》中的‘山’就是人行为上的高度。各种的山名就是人的行为标志。”

青年刘骜:“屈原 的《离骚》讲昆仑:‘吾将远逝以自疏;邅吾道夫昆仑兮’”

匡衡:“‘邅’为转方向。‘吾道’是我的学说、主张。按照《论语·里仁》讲‘吾道’,

这‘吾将远逝以自疏;邅吾道夫昆仑兮’之意也就是我将自己远离我自己,改变我这昆仑之道,将高高在上改在低低在下的脚上。

《山海经》中的昆仑山如果是实体的山就应该在山经里,可山经里只有昆仑丘和昆仑虚,到了海经才有昆仑山,如果这海是实体的海,那海内的山也不能称为山,应该称为岛,所以这昆仑山就不是实体的山,海经所说的海也不是实体的海。”
    青年刘骜:“海内东经述昆仑山‘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不是实体的昆仑山?”

匡衡:“‘胡’是古代对北部和西部民族的泛称,‘西胡’也就明确了白玉山非北部,而是在西部。”

青年刘骜:“‘白玉’确实出自西部”

匡衡:“那洁白如玉的行为‘白玉山’出自西部是说出在太阳没落的方向。‘苍梧’在秦统一前,楚国就有洞庭、苍梧二郡,统治范围未及岭南,苍梧郡地域大致在长沙郡南、桂林郡北的地区。但此‘苍梧’之意非指地域,是指‘苍梧’包含苍老梧桐木的阴阳。‘苍梧在白玉山西南’是这苍老梧桐木的阴阳在洁白如玉行为、太阳没落的方向上处。‘在大夏东’也就是洁白如玉的行为在夏朝升起。‘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是都在流沙变化莫测的没落处,都在‘昆仑之虚’这个人脚上的昆仑穴上。因此,‘昆仑山’这人脚下走出的行为‘在西胡西。皆在西北’,都在洁白如玉行为的太阳没落的方向,都在太阳没落方向的下处,成为包含苍老梧桐木阴阳的一种状态,也因此被记述在脑海内太阳升起之处的海内东经。

青年刘骜:“西王母穴处的此山跟这是否也相关?”

匡衡:“西王母是传说中的女神仙。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女性的孕育、温和、慈祥。西王母这个名字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的化身。”(翻阅着书)“大荒西经在‘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之后又记述:’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将’有人‘的化身神话就成为神!人行为的化身也就成山,‘此山万物尽有’”。

青年刘骜:(翻阅着书)“还有:北山经北次二经记述:‘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脩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鴈门,其兽多居曁,其状如彙而赤毛,其音如豚。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嚻,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中山经中次一十一山经记述:‘又东北七十里,曰历石之山,其木多荆芑,其阳多黄金,其阴多砥石。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见则其国有大兵。’”

匡衡:“《诗经·北山》讲:”(背诵)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讲解)“‘这北山不都是人的行为?
  爬上高高的北山,去采山上枸杞子。体格健壮的士子。从早到晚要办事。王的差事没个完,忧我父母失奉侍。

  普天之下每寸泥,没有不是王的地。四海之内每个人,没有不是王的臣。大夫分派总不公,我的差事多又重。

  四马驾车奔驰狂,王事总是急又忙。夸我年龄正相当,赞我身强力又壮。体质强健气血刚,派我操劳走四方。

  有人安逸家中坐,有人尽心为王国。有人床榻仰面躺,有人赶路急星火。

  有人征发不应召,有人苦累心烦恼。有人游乐睡大觉,有人王事长操劳。

有人享乐贪杯盏,有人惶惶怕责难。有人遛达闲扯淡,有人百事都得干。’

这山不但‘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而且‘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甚至还‘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嚻’,这就将兽、山、鸟、人用‘梁渠’连在了一处,‘梁渠’是状如狸、白首、虎爪人的行为。”(翻阅着书)“而且在中山经中次三经又明确地记述人的行为化为山:‘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是多驾鸟。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是多仆纍、蒲卢。䰠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鐻,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

‘禹父’是人,名叫鲧。

‘墠渚’是清洁的小块的水中的平地。

‘南望墠渚’是‘禹父之所化’。

‘仆纍’的基本解释是蜗牛。

‘蒲卢’是一种细腰的蜂。

‘禹父之所化’的都是蜗牛、蜂。

‘䰠武罗’是神,‘䰠武罗司之’是神掌管。

‘鐻’是古代的乐器。

化为掌管蜗牛、蜂上望清洁的、小块的、水中平地的神,耳带‘其鸣如鸣玉’的‘鐻’,这些行为‘是山也’。可见,人在行为上的各种高度也是‘山’”

青年刘骜:“嗯,有道理”

匡衡:“更有《中山经·中次八经》的记述:‘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兽多豹虎,多闾麋麖麂,其鸟多白鷮,多翟,多鸩。’《中山经·中次九经》记述:‘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其木多杻僵,其草多菊𦬸”在山经中间包含着“女几之山’。

《女仙传》可见‘女几’:女几是陈市上造酒的女子,她造的酒很是美味。有一次,仙人路过她家饮酒,就用素书五卷抵押酒钱。女几打开书一看,原来是仙方养性长生的法术。她就偷偷地把书中的要诀写下来,依照它修炼。三年时间,女几的容颜更年轻了。像二十岁左右的人。几年后,抵押酒钱的那个仙人又来了,他笑着对女几说:‘偷来的道没有老师,有翅膀也不能飞。’女几就跟着仙人走了,在山上住了许多年,人们常常见到她。其后不知道她到哪里去了,如今,她居住过的山就是女几山。”

‘女几之山’就是以山寄人,在说舍己而实践的精神。

在古人看来,‘人’‘物’像‘山’一样高耸,《诗经》中的南山、东山、北山都被描绘成了人的行为。”

青年刘骜:“是呀!”(兴奋的站起)

匡衡:(随之也站起)

青年刘骜:(朗诵)

  “《诗经·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匡衡:(躬身拜)“吾皇圣明”
  青年刘骜:(沉浸在兴奋中)“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

匡衡:(躬身再拜)“吾皇圣明!”

青年刘骜:“按《吕氏春秋》看待‘山’,‘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以寒暑日月昼夜知之,以殊形殊能异宜说之。夫物合而成,离而生。知合知成,知离知生,则天地平矣。平也者,皆当察其情,处其形’

‘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

这高耸起来的‘山’就不单是指‘山’本身,而且还指天地合和生之大经,还指‘人’和‘物’,那在地面上高耸的人,在人生道路上形成高耸于平庸的行为,也应该属于高耸的部分。

由此,以山寓意人的行为而称经。”

匡衡:(躬身又拜)“吾皇圣明!”

青年刘骜:“那‘海’‘荒’又怎么解释?

匡衡:“‘海’的原意是百川会聚之处。引申义为人或事物积聚,众而且广。‘海’还是个多义词:1比喻众多同类事物连成一大片。2比喻极多、极大。3没有节制,漫无边际。4天池也。以納百川者。

在上古人们心目中,‘海’是那么浩瀚、汹涌、变化莫测、深藏、孕育万物,是动、变化的源泉。

‘荒’是漫无边际,不用、没被用,遥远,是‘山’的高大与‘海’的低沉之间漫无边际、不用、没被用,遥远的地。就因为‘荒’的漫无边际,不用、没被用也在浩瀚、汹涌、变化莫测、深藏、孕育万物中,所以《山海经》将荒经也归在海经之内。”

青年刘骜:“‘海’的浩瀚、汹涌、变化莫测、深藏、孕育万物在海经内都深藏、孕育了哪些变化?”

匡衡:“海经一开篇的海外南经就划出了范围: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海外南经是变化外的上处,划出的范围首先就是‘地之所载’。其中包括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的‘六合’,包括‘照之以日月’的阴阳,包括‘经’‘纪’‘星辰’‘四时’的岁月, ‘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 这其中的变化,只有圣人能知道。”

青年刘骜:(疑惑地)“嗯?”

匡衡:(跪下)“微臣有罪。”

青年刘骜:(欠身,向上摆手)“平身,平身,接着说。”

匡衡:“谢圣上恩典” (起身,坐下)“在海经的开篇,海外南经是处在变化外的上处,在变化外的上处划出了“海”的浩瀚、汹涌,划出了变化莫测、深藏、孕育万物、深藏变化的范围,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也就是落实四海之内变化的内外。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也在‘四海之内’没被开垦的四方。《山海经》东、西、南、北、中都有海,此海是指山海、人海、物海,却没有汪洋大海的含义。由此,这海在《山海经》内也就成为不是实体的海。

另外,《黄帝内经·灵枢经·海论》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所以《山海经》在最后用海内经归纳一系列的变化‘以定九州’”。

青年刘骜:(拍案)“定的好!”

匡衡:“海经内各经的顺序就是脑海变化的顺序:海外南经至海外西经至海外北经至海外东经至海内南经至海内西经至海内北经至海内东经至大荒东经至大荒南经至大荒西经至大荒北经至海内经。

”的变化先从’‘再到’’。‘’先从‘’的上处,再到‘西’的没落处,然后再到‘’的下处,最后到‘’迎阳光的升起处。‘’也是先从‘’的上处,再到‘西’的没落处,然后再到‘’的下处,最后到‘’迎阳光的升起处。内外四方都有变化,可这变化还有没被开垦的地方,这地方在‘’的上处,‘西’的没落处,‘’的下处,最终变化在脑海的内部。这也就从思想的变化规律上排出了顺序。

由此,以海寓意人的思想而称经。同时,也以‘天’‘地’‘人’的合一、同道而称经。”

青年刘骜:(拍案)“说的好!”

匡衡:“山经之首是南山经,《山海经》开篇始终也没说南山在哪。在海经开篇的海外南经用逻辑求证法讲出了南山在什么地方,‘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在终了匈奴的威胁脑海变化之外的上处,同时,南山也就在脑海变化之外上处奔向升起太阳方向的上处。

由此,山海相连解南山,将山经与海经、荒经在分别独立的状态下成为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并由山经的‘禹曰’和海经的‘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的范围阐述人的行为、思想,尤其是海经中的荒经,描绘出了思想中没被开垦的境界,扩展了山与海的变化。”

青年刘骜:(拍案)“说的好!”

匡衡:“同时,山经结尾‘禹曰’的内容和海经开篇的‘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正是《山海经》全篇的枢纽,也正是这枢纽将《山海经》中看似支离破碎的段落连接成了链。

汇总的山经结尾处以‘是谓国用’牵扯到了人、家,这其中的含义便是儒家核心思想的修身、齐家用以治国以连接海经的开篇为治国、平天下,由此为中枢向首尾两级辐射,分别以山经展开人的行为述修身、齐家,以海经展开人的思想述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才是读《山海经》真正的顺序,没有‘正’‘定’的‘修身’,何来四百多怪禽怪兽?也正是因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才在《山海经》的开篇‘正’,在结尾‘定’。”

青年刘骜:(拍案)“说的好!”(起身)

匡衡:(跪下)“谢圣上。”

 

音乐起

上集结束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剧本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